【AYE画廊|艺术家】史新骥:物象浮云外,山水道场中(二)

 夜深 – 梦呓:自我意识的觉醒 

 

夜深是最直面灵魂的时刻,朗月下,孤独感无处躲藏。艺术家坦言,至今都没能完全走出父亲五年前过世的阴影。《雪月交光》是艺术家神游冥想的叠加意象,观者能感受到摆脱现实羁绊的愿景,以及对自然之神力的敬畏。这幅圆形油画原是描绘冬山的寂寥与纯粹,渐渐地,画家的情绪通过潜意识地涂抹传达在画布上,原先山体的意象被画家的自我意识吞没,丰雪华盖下的冬山越发像轮圆月,实现了从具象到抽象的升华。星移斗转,人生无常,对亲人的追忆和牵念也透过笔刷安匿在画面中,为无处安放的灵魂找到归宿。

 

 

史新骥 / 雪月交光 / 布面油画 / D200cm / 2019

 

 

史新骥 / 书斋 / 木板油画 / 52x37cm / 2020

 

 

史新骥 / 东山松玉 / 布面油画 / 150x200cm / 2019

 

“我们与自然的邂逅之所以重要,原因可能是这些事物提醒了我们,自然向来都是一种我们有意更深入接触,却极少有机会实际投入注意力的对象。”古山水借画言道,古人从山水画里能看到人生境界的提升,反倒不会刻意描绘日常生活。作为本次新作中现世感最强的作品,《书斋》描绘落日余晖下,一幕稀松平常的温馨与恬淡时刻。去脸谱化的人物在史新骥的画中时有现身。画家创作的原始冲动,可能出于一种对时间和记忆流逝的焦虑。确实,我们不善于把害怕遗忘的事物保留在脑海里。眼前人的陪伴,现世的欢颜,这些难以捉摸的东西,在画中实现了永恒。

 

《东山松玉》一作颇富都市浪漫主义色彩。密林夜已深,流萤般星光点点是结伴登山者的手机屏,亦是远方都市的灯火。缤纷绚烂的光斑在乡土时代难得一见,因之更具现世感。我国自古崇玉,“润泽以温,仁之方也”暗颂君子温润儒雅、好善乐施、仁爱有佳。璞玉般浑圆的造型符号频频涌现,离不开史新骥对玉的执念。他试图从自然主义物象里抽离出来,赋予画面超然的精神性,其色彩、造型都和现实有距离,是对人工秩序美的提升和提炼,视为一种个人化的艺术创造。

 

 

史新骥 / 东山雪霁No. 2 / 布面油画 / 168x130cm / 2018

 

 

史新骥 / 南歌子 / 布面丙烯 / 40x30cm / 2020

 

值得一提的是,史新骥画中会频频出现一种符号,它半树半灵,拟态鹿角,我们不妨暂且唤它为“触”。传统画法必会对树有所取舍,要么仅作为道具角色居于次位,要么作为中景或远景中的点缀,以旁观者或中立方信守在画面中。而史新骥的“触”可视作画家自我意识的延伸,其戏份不亚于主角,时而如虬龙般苍劲有力,直指苍穹,时而以鹿角或珊瑚的灵态,隐于山石林海,遁入“无我之境”,吸天地之灵气,纳日月之精华。

 

 

史新骥 / 骑士 / 布面油画 / 60x50cm / 2020

 

 

史新骥 / 如梦令 / 布面油画 / 40x30cm / 2020

 

史新骥以往油画中,油彩厚涂叠加,肌理上会给人一种紧张、沧桑的感受,新作画面显现了愈发“扁平化”的趋势,这与史新骥的潜意识不无关联。而立体画框,令人不禁想起埃伯特的《平面国:多维空间传奇往事》,框侧面作为画面空间的延伸,一方面弥补了画面扁平所缺失的“纵深感”,另一方面又可视作平面向立体空间的一次“升维”尝试。

 

史新骥素喜宋词香软清丽而不流俗。“艺术和文学使人升华。美的诗词会消解掉悲剧性的东西,使我们体会到生而为人的尊严和价值。”史新骥如是说。几张“立体”小品以如梦令、南歌子、青玉案等词牌命名,为“无我之境”浸染主观的情绪色彩。“心事竟谁知?月明花满枝。”《花间集》写尽花开花谢之百态。将主观色彩融入所观之境,物物皆着我之色,我欢悦即万物皆欣欣向荣,是“握手河桥柳似金,蜂须轻惹百花心”;我哀伤即万物皆倾颓萎靡,“终是疏狂留不住,花暗柳浓何处”。

 

©文章版权归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一年之际|李然《还是那群人》

李然的创作涉及影像、绘画、装置、表演与写作,常常通过戏剧化的方式去呈现他对不同媒介和艺术史、电影等体系本身的审视,以及去发挥艺术家在叙事过程中的自治性。在5月29日周六开幕的《一年之际》第三章节中,香格纳北京将带来艺术家李然创作于2016年的四屏影像装置《还是这群人》。

 

 

 

 第三章节 

 

李 然

《还是这群人》

 

1986年出生于湖北,李然以其特有的创作手法,即照片档案、个人写作与声音模仿为呈现基础的影像作品,以及对图像、叙事及身份关系的探索而为人所知。他对译制片的长期兴趣赋予其影像作品以老旧、深沉的调性;基于角色扮演的表演性实践则为其作品带来多重层次的结构。他热衷借用不同的形式语言对历史事件进行拆解、转译、粘合,将观众引向其作为局外观察者的逻辑与视角。

 

 

李然:还是这群人,艾可画廊,上海,2016

 

依稀带着艺术家在新加坡的游历印记,这部创作于2016年的四屏黑白影像《还是这群人》延续了李然作品中一贯标志性的戏仿风格。与《圣维克多尔山》和《另一个他者的故事》等过往作品不同,艺术家本人并未出现在这部影像当中,而是从不同的渠道雇佣了十二名非专业的演员,且将其无命名地安置在固定的情节、境遇当中。此起彼伏的动物音效营造了一个亚热带丛林般的环境,而画面中可见的只有演员应激性的夸张表情和动作,配合镜头快速的切换与局部特写,更强化了一种语焉不详的紧张感。

 

 

李然 | 还是这群人 | 2016 | 多路视频 | 15 minutes | 截屏

 

一向倾心于文本写作的李然,在这件作品中抹去了显性的台词,首次进入时空信息完全模糊的虚构叙事当中。“我认为不是形式语言和媒介手段本身在掌控叙述性,这个叙述性来自于作者。”为了引导业余演员的情绪,和对作品中的四段错位的场景进行有效编织,李然在幕后依然需要进行详细的剧本书写。他大量安插了模拟的声效,摘除了语言式的讲述与对话,通过戏剧性与舞台式的编排,将一连串人物性格依附于动物性的肉身之中。“影像里这些面面相觑、又极具警惕不安的身体,正是遭遇艺术机制固有规则下的我们自身。”

 

 

李然 | 还是这群人 | 2016 | 多路视频 | 15 minutes | 截屏

 

此外《还是这群人》亦回溯了李然在创作中反复探讨的现代性问题,以及其基督信仰本身。艺术家在作品中反思了现代性中关于“新”的问题,他认为这个问题总与基督信仰中的改革、传播有关,比如约翰・加尔文在进行宗教改革的时候就试图彻底取消图像(圣像)在信仰生活中的意义,因为图像本身在释义上极不稳定。基于这件作品带来的思考,李然在2017年香格纳北京的个展《客旅生活》中将影像与变形的肢体雕塑并置,进一步阐述了宗教信仰与艺术创作的关系。

 

 

 

李然个展:客旅生活,香格纳北京,2017

 

©文章版权归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一年之际|麦拉蒂·苏若道默《黄油舞》

作为享誉国际的印尼艺术家之一,麦拉蒂·苏若道默的创作来源于肢体动作、自身和世界关系的课题研究,并通过摄影、舞蹈、影片和现场表演等方式铭记和呈现这些概念。在5月29日周六开幕的《一年之际》第三章节中,香格纳北京将带来苏若道默最负盛名的行为录像《黄油舞》。

 

 

 

 第三章节 

 

麦拉蒂·苏若道默

《黄油舞》

 

受到舞踏、舞蹈和历史因素的影响,麦拉蒂·苏若道默往往以精神与身体实体的表演,传递对文化、社会和政治层面的关注。2000年,她的成名作《黄油舞》在柏林Hebbel剧场首次上演,之后陆续在世界各地演出超过二十次,并被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收藏,近期亦正在印尼MACAN博物馆为艺术家举办的个展《为什么让鸡跑?》中呈现。其2010年在瑞典Lilith Studio现场表演《黄油舞》的片段更在YouTube引发广泛关注,至今收获超过200万次播放量和4000条评论。

 

 

苏若道默踏足行为艺术的根源可以追溯到她的父母。她1969年出生于苏腊卡尔塔的一个舞蹈世家,父亲Suprapto Suryodarmo是印尼先锋冥想舞蹈Amerta的传播者,而1987年去世的母亲则是一位传统爪哇舞蹈家,对舞蹈的耳濡目染令她对“身体”格外敏感。1994年苏若道默移居德国,一次偶然的机会与日本舞踏大师古川杏相识,从此开启了她的行为艺术之旅。在布伦瑞克造型艺术学院里,麦拉蒂同时师从“行为艺术之母”玛利亚·阿布拉莫维奇,后来她亦成为阿布拉莫维奇的助手,参与了2003年威尼斯双年展上的开幕表演。

 

 

 

 

麦拉蒂·苏若道默个展:为什么让鸡跑,努桑塔拉现当代艺术博物馆,雅加达,印尼,2020

 

也正是导师阿布拉莫维奇,让苏若道默寻找到长时表演这种独特的行为语言。她发现当动作放慢到一种极致并在一段长时间中不断地重复时,人们会开始思考这些动作背后的含义。2018年,苏若道默在香格纳北京举办了首次中国个展,在长达5小时的行为表演《I LOVE YOU》里,她背着一大块玻璃不断行走,自始至终挣扎地说出“I Love You”这一短语。“她的作品能量非常强,非常有魅力,她在表演的时候令人着迷。”阿布拉莫维奇在接受纽约时报采访时曾如此说道,“行为艺术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创作一个环绕着他们的、同时能与观众相连接的空间。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但麦拉蒂就有这样的能力去做到。”

 

 

 

麦拉蒂·苏若道默个展:I LOVE YOU,香格纳北京,2018

 

在本周六开幕的《一年之际》第三章节中,香格纳北京将呈现艺术家最为知名的作品《黄油舞》。它诞生于苏若道默的大学时期,最初来自阿布拉莫维奇所布置的一项作业——她要求学生仅用10欧元来创作一件作品。苏若道默联想起自己初到德国时的个人经历:“在印尼没有人会吃黄油,因为不习惯黄油的味道。”来自西方的文化冲击让艺术家决定将黄油作为这件作品的主要材料。配合着爪哇鼓点,她在数块黄油上跳着印尼的传统舞蹈,并随着黄油的融化不断摔倒、爬起,试图再现异乡生活的变幻莫测以及面对未知时的恐慌与脆弱。“你永远不知道我会跌倒哪个方向,黄油令我完全失去控制,就像是充满不确定性的生活。”

 

 

麦拉蒂·苏若道默 | 黄油舞 | 2007 | 行为录像 | 片段

 

重复而荒谬的动作为观者营造了一种语焉不详的紧张感,然而随着时间流逝似乎生发出更深刻的意义。“这件作品的核心是站起来。你可以倒下,但是无论如何您都要爬起来。很少人会展示摔倒时如何站起来。”艺术家想强调的并非身体遭受的痛苦,而是重新站起来的精神意愿。同时她也对摔倒之前那个“特定时刻”很感兴趣——她的身体在刹那间与感官和物理环境产生了微妙的联系。在那一瞬间里,她的意识虽然控制着她的身体,但与此同时又无法抗拒重力和黄油所带来的风险。随着表演次数的增加,苏若道默希望每个观众根据个人背景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进行感知,同时通过她逐渐衰老的身体,反映出当下生命的质量。

 

©文章版权归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香格纳M50|高洁:漫谈中捕捉参与者的自我认知 |《祭品洞》与《免费的艺术值多少钱》

香格纳画廊很荣幸将于6月5日在M50空间呈现艺术家高洁在香格纳的首个个展《祭品洞》。

 

《祭品洞》是由艺术家高洁自2020年后开始的最新系列绘画作品,艺术家在漫谈中捕捉谈话者未能被社会普遍接受的情绪、需求以及欲望。每张画都是一个被压抑的精神世界,这部分幽灵一样的纯粹精神足以成为一个新的神像、新的宗教。艺术家试图通过画面去释放人性中被压抑的部分。

 

 

飞天意面神 The Flying Spaghetti God | 石膏板上丙烯 | 105(H)*136(W)cm | 2020

 

2013年巴黎国际当代艺术博览会(FIAC)期间,高洁的早期行为艺术作品《免费的艺术值多少钱?》就曾用类似的方式对艺术的价值定位、艺术与社会关联结构的合理性进行了重新审视。本篇文章将试图对当时的行为艺术现场进行还原。

 

 

在通过出售作品维持生计,是职业艺术家最基础的生存方式。当他们顺从个人内心欲望进行表达时,将无法避免地接受来自市场的注视,此时真诚的赞扬甚至是一种充满成见的暴力。围绕对这一矛盾的思考,艺术家在巴黎街头以卖艺的形式,进行了一次行为艺术《免费的艺术值多少钱?》,测试在艺术商业系统之外,放弃利益交换而产生的纯粹创作在普通公众心中的价值。

 

 

 

艺术家将地点设置为巴黎最中心区域夏特雷广场(Place du Châtel)地铁站及出口。参与者从字典中任意选择一个词汇作为画面主题,并在创作过程中,由艺术家引导进行一次进类似心理治疗的对话,漫谈中定义参与者的自我认知,谈话的内容与形象细节都被艺术家融合绘制进画面内。作品收藏是免费的,绘画对象被禁止向纸盒里放钱。而在此期间,艺术家唯一的收入是路人在“生活费”牌子前的纸盒内放入的零钱。最终的实验数据显示,在巴黎市中心,免费艺术本身对于艺术系统之外的大众而言,价值为每小时0.1868欧。

 

 

 

与陌生人畅谈过程中双方的内心宣泄和获得的心理慰藉,和互动中产生的魔幻且丰富的心理画作构成了这次行为艺术的主要内容。大量的信息交流和密集的记忆共享冲淡了这个冷漠的、人与人相互隔阂的社会现状。隐藏在倾诉者们面容背后的情感和蜷缩在日常表象下的精神独白经由艺术家突发地介入,以视觉化的方式被重新呈现。

 

 

一对爱人的地点 | 2013

 

 

一名记者的崇高和团结 | 2013

 

 

吹牛者 | 2013

 

在新展《祭品洞》中,艺术家继续延续以对话的形式探索和捕捉交流者脑海中未能被社会普遍接受的精神世界。每一张画都是一个新的神像,一个新的神话,一个新的宗教。

 

从沟通到创作、再从展示到交易的行为即是一场彻底的艺术献祭:艺术家经由在谈话与绘制中投入的时间与生命,完成对画中神的个人致敬;而当它们被观看和收藏时,艺术商业系统也以其自身的逻辑达成一次资本式的祭拜。

 

©文章版权归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AYE画廊|艺术家】史新骥:物象浮云外,山水道场中(一)

史新骥迷恋文人画中“与天地精神独往来”的状态。置身山间密林,都市幻魅恍若隔世。阖上眼,呼吸吐纳,与树石通感,仿佛与先贤面对着同一遭过往。2020年大疫,工作室周边不少山区都封了。身锁画室,幸得田园静好,眉间自有山水缱绻。和2018年充满雪意沧桑与厚重感的《东山雪霁》相比,《东山清晓》的色彩体系、心性和精神意向性有些许变化。这得益于疫情期间诵读诗词歌赋,和自己坦然相处——《花间集》描摹花鸟,以浓情蜜意见长,颇具浪漫主义情怀;《诗经》誊写山水,人与自然灵犀相通,乃自然主义之典范。

 

新作气息总体上更趋平静素朴,像是有意做了减法。温润的绿意带着朝雾般的清新在画布上滋长、蔓延,这种绿和自然界的绿有别,也并不完全是文献的、怀古的,而是更富现世感和时代精神的东方格调的自然主义色彩。此外,画面里除了具象的体统,还注入了抽象的形体和构成关系。璞玉般浑圆的造型,虚实相生的轮廓线,超现实主义的色调,明快而富机趣的色泽,彰显着艺术家对自然抱有的浪漫主义情怀。新展主题取“清晓”二字,既梳理出陈列作品的洄游动线,也寄予着一份对未来美好平定的期许。

 

 入夜-混沌:《搜山图》纸上系列 

 

史新骥作品中诸多场景和生物都能找到民间志怪传说的痕迹。以《搜山》为题材的神话作品,流行于两宋间,均是描绘二郎神下境降妖的情景。据载,最早有北宋画家高益的《鬼神搜山图》,元、明、清不断有摹本传出。目前传世的《搜山图》约有十余本,分别藏于各大博物馆及私人手中。传统文人画宣扬天人合一,不主张刻画人物冲突,而《搜山图》则最引人之处恰是它传奇的叙事色彩和戏剧冲突。

 

 

史新骥 / 搜山图之二 / 绢本矿物颜料 / 28x18cm / 2020

 

 

史新骥 / 搜山图之三 / 绢本矿物颜料 / 28x18cm / 2020

 

 

佚名 / 搜山图 (故宫博物院藏) / 绢本设色 / 53.3x533cm / 南宋

 

故宫博物院的《搜山图》是迄今为止同题材中存世最早的。全卷人物用细笔勾勒并施以重彩,山石的皴法豪迈放逸,采用马远、夏圭大斧劈法。描绘了天兵神将在山中搜捕妖魔鬼怪的“名场面”,魔怪通常以野兽形象出现,譬如虎、猴、狐、羊、蛇等,或遁作树精木魅,或化作女子。在神将追逐下,它们仓惶逃命,四处藏匿。而神将们则手持刀枪剑戟、纵鹰放犬,各显神通,前堵后截,妖怪无处逃生。讽刺的是,天兵神将凶神恶煞、飞扬跋扈,魑魅魍魉倒慈眉善目、令人生怜。

 

受到南宋绢本《搜山图》的启发,史新骥尝试了同在绢本上创作的想法,用矿物颜料绘制了《搜山图》的第一批以山兽为描绘主体的作品,山兽肢体上的纹路明显受了明清版画手法的影响。背景是一些几何形状的不规则图案,画面大幅留白,底部是史新骥的印章,古意中不乏当代审美意趣。绢本在画面中能看到明显的横竖交错的纺织痕迹,幅面上的矿物颜料与底部的纹理相映成趣,熠熠生辉,散发出一种古朴而温润的光泽。

 

 

史新骥 / 搜山图之五 / 纸上色粉 / 41x31cm / 2020

 

 

史新骥 / 搜山图之八 / 纸上色粉 / 52x42cm / 2020

 

 

史新骥 / 搜山图之九 / 纸上索斯、色粉 / 52x42cm / 2020

 

 

史新骥 / 搜山图之十三 / 纸上色粉 / 52x42cm / 2020

 

此后,史新骥陆续创作了一批同类题材的纸本作品,描绘主体除了飞禽走兽,也有少量人形的猎捕者、神游者,不过背景不再是抽象几何图案,而有着明显花鸟画的特质和文人画的底蕴。其色彩和立体感,近乎在模拟野生动物的视觉:夜间浊气接近混沌态,超越了人眼视觉范畴,以深色系蓝、紫、红、绿为主,部分画面采用色粉、索斯、水彩、丙烯等多种混合材料,结合定画液作叠加和晕染处理。雾化的定画液喷射而出,冲击色粉颗粒引起了化学反应,需要特别控制好力道,才能自如操纵画面的形状和肌理。

 

 

史新骥 / 搜山图之十四 / 纸上色粉 / 52x42cm / 2020

 

 

史新骥 / 搜山图之十八 / 纸上索斯、色粉 / 52x42cm / 2020

 

史新骥的《搜山图》系列就像是无数古本《搜山图》的局部,将这些梦呓式的片段重新排列组合,便连成了同一时空序列上的整体。不过,史新骥的《搜山图》可独立成画,不需要依附一个天兵擒怪的宏大语境和山水背景。乍看之下,没有明显兽形或人形的那几幅,画面看似波澜不惊却暗藏玄机,酝酿着一股强大的势能,戏剧冲突似乎一触即发,令这一刻平静弥足珍贵。观者笃信画面中隐伏着小妖:白天幻作山石和树木,借着夜色掩护,它们蠢蠢欲动,待夜深便现出原形。

 

 

史新骥 / 搜山图之十九 / 纸上色粉 / 52x42cm / 2020

 

 

史新骥 / 搜山图之二十三 / 纸上索斯、色粉 / 42x52cm / 2020

 

©文章版权归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通灵神婆成世界艺术大师,世界学术界唯一推崇的华人画家

导读:郭凤仪是一个通灵神婆,没进过美院。郭凤仪作品被国内一画廊以每幅1000元收购,国外每幅卖几十万元。

 

 

通灵神婆成世界艺术大师,世界学术界唯一推崇的华人画家

 

郭凤仪是近100年来,世界学术界唯一推崇的华人画家。一个被西方学术界推崇的国际艺术大师,不是美院教授,也不是画院院长,而是一个农村大妈,郭凤仪。

 

郭凤仪退休后学画画,拿孙子丢弃的作业本来练习画画。郭凤仪是一个通灵神婆,没进过美院。郭凤仪作品被国内一画廊以每幅1000元收购,画廊卖到香港每幅卖几万元,画廊卖到国外每幅卖几十万元。郭凤仪是一个从农村大妈逆袭成为国际艺术大师的励志神话!

 

郭凤仪的画面重现了中国已经消失的本源文化,从中可以看到《山海经》式的上古魔幻童话等中国文化本源。郭凤仪个案从侧面印证中国民间艺术系统的博大精深。郭凤仪的作品,业界争议很大。主要是郭凤仪捡回了被学院派所放弃的中国传统文化,郭凤仪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里面挖掘出了世界性的艺术语言。

 

了解郭凤仪的画建议去看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心理学是艺术的基础理论之一。不了解荣格就很容易成为艺术盲,因为不了解艺术的深层次内容。艺术和自然科学之间有一道鸿沟,而现代心理学则是连接艺术和自然科学之间的桥梁。

 

荣格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涉及全球众多古老的宗教和失传的文化,其中包括中国的易经和道教。中国传统文明和人类现代文明之间有一道鸿沟,而荣格的分析心理学则是连接中国传统文明和人类现代文明之间的桥梁。

 

去看荣格等西方学者和科学家写的中国文明的书,你会更加容易搞懂中国古老文明的内涵。西方学者们一直都在复兴中国古老的东方文明,古希腊文明并不是由希腊人复兴的,但古希腊文明成为了世界性的文明。一样的道理,中国古老文明也可以成为世界性的文明。

 

 

郭凤仪作品充满东方魔幻主义色彩

 

农村大妈郭凤仪海外获盛誉

 

郭凤仪是谁?据发掘她的画廊长征空间介绍,郭凤怡(1942 - 2010年, 中国西安)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女艺术家。她起初为了减轻疾病的痛苦而开始练习气功,但之后伴随着对生命哲学的不断体悟,许多视觉幻像时时涌现在她的眼前,必须用纸笔加以表达才可调整身体与心智的平衡。其作品的主题、思想和结构均来自于中国传统的思想体系,包括古老的宇宙观、针灸穴位图、传说预言、三皇五帝、河图洛书、帝葬和占卜等。

 

资深画廊人、泰康空间的窦子这样形容最为精辟:“你说她治病也好,‘鬼画’也好,但就是这样一个从没进过美院,一辈子没出过村的农村大娘,画中充满了创造力和想象力,人家就是想表达,不用你去‘过分解读’。”

 

如果郭凤仪仅仅是在自家的炕桌上表达也就不会引起这么大的讨论,在你我的常识中,并不是每一个在村里画画的大娘都能收获郭凤仪今天的成绩,自从卢杰将她的画带到世界各地去参展,议论就没有停止,即便她已经在2010年故去。

 

今年,郭凤怡是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参展的两位中国艺术家之一,同时,她也参加了6月在伦敦海沃德美术馆新展《宇宙的另类指南》,并即将参加10月份的美国卡内基国际艺术展。长征空间和郭凤怡的合作始于2002年的“长征——一个行走中的视觉展示”活动。从那时起,她的作品先后参加了布拉格双年展(2005年)、日本横滨三年展(2005年)、台北双年展(2006年)以及韩国光州双年展(2010年)等国际重要的双三年展,也参加过法国里昂当代美术馆、奥地利格拉茨现代美术馆、日本东京森美术馆等国际美术馆的群展。

 

 

郭凤仪是一个从农村大妈逆袭成为国际艺术大师的励志神话!

 

在刚刚过去的巴塞尔艺术博览会上,长征空间带去的7张郭凤仪的作品卖掉了6张,也是刚刚过去的威尼斯双年展上,郭凤仪成了今年参展的中国艺术家怪诞的艺术呈现方式的代名词,他们被统称为“郭凤仪们”。

 

面对种种热议,香港汉雅轩的张颂仁说:“郭凤怡对当代的启示在于她那种完全独立于‘现代’之外的世界观,也就是说我们今天被正统官方体系认可的文化体系已将她这类基于传统宇宙观的文化知识完全异化为化外奇观。”M+博物馆的高级策划人皮力说:“别人问我威尼斯主题展如何,我觉得,郭凤仪对于世界百科这一主题名至实归,如果把标签撤了,你在贾迪里意大利馆会感觉是本次主题展是“郭凤仪们的个展”,有非洲的郭凤仪,墨西哥的郭凤仪,大洋洲的土著郭凤仪。”

 

而西安美术学院的彭德教授日前撰文称:郭凤怡画画是她跳神治病的手段……不过她的作品缺乏中医理念的支持,又不是传统图符,除了她自己,别人无法识读,古人戏称鬼画符。如果硬性识读郭凤怡的画面内涵,将重蹈文革期间西安的一个恶作剧:红卫兵找了一张宣纸,贴在一个烙饼上,做成拓片,酷似一圈远古器皿上的符号,责成一位考古学权威识读。如果他不能识读,就是个草包;如果他能够识读,就是个骗子。可笑的是这位权威识读了。

 

上述种种有无引起你对画家的兴趣?长征空间将在7月21日至8月25日推出郭凤怡个展“郭凤怡”。这是继2005年“谁是郭凤怡”和2009年“我是郭凤怡”之后,在长征空间举办的第三个郭凤怡个展。

 

业内人士的判断自有他们的知识体系以及长期浸淫此圈的常识、规律作为基础,作为普通受众,也许你会得出完全不同的结论。毕竟到目前为止,说郭凤仪与保罗·克利如出一辙的有,说她是鬼画符的有,说她扇了中国当代艺术圈一记耳光,直接印证了圈内人对海外艺博会与展览无比谄媚的也有,然而他们的结论都不是你的结论,面对郭凤仪,非常有趣,她也许会激发出你对当代艺术的看法,这种力量比业已成名的诸位带给观众的也许更加强烈。

 

作者:纳狄

 

农村大妈郭凤仪,捡回了被学院派所放弃的传统文化。

 

郭凤仪进驻威尼斯双年展嘲讽了谁

 

郭凤怡被请进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无异于嘲弄中国当代艺术。用郭凤怡的图画印证中国,意味着中国艺术界没有思想,没有文化,也没有当代。如果策展人误读了郭凤怡的作品,那就只能证明他浅薄……郭凤怡现象无人质疑,表明国人面对威尼斯俯首称臣习惯了。民间画家郭凤仪进驻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嘲讽了谁

 

彭德的文章矛头直指长征艺术空间热捧的民间画家郭凤怡,这篇质疑“郭凤怡现象”内容是这样的:

 

《彭德:郭凤怡现象》郭凤怡被请进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无异于嘲弄中国当代艺术。用郭凤怡的图画印证中国,意味着中国艺术界没有思想,没有文化,也没有当代。如果策展人误读了郭凤怡的作品,那就只能证明他浅薄……郭凤怡现象无人质疑,表明国人面对威尼斯俯首称臣习惯了。

 

长征空间是国内屈指可数的几个大牌画廊之一,掌舵人卢杰和他的这个画廊曾经进入Artreview艺术权利榜世界前100强。郭凤怡则是最近一些年来长征 空间力捧的一位民间画家,卢杰凭借自己出色的诠释才能和销售才能,几年的功夫,已经把一位原本默默无闻的民间艺人推广到了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展舞台。

 

郭凤仪退休后学画画,拿孙子丢弃的作业本来练习画画。郭凤仪是一个通灵神婆,没进过美院。郭凤仪作品被国内画廊以每幅1000元收购,画廊卖到国外每幅几十万元。

 

长征空间VS艺术评论人彭德

 

长征空间是这样介绍郭凤怡的:“郭凤怡是一位自学成才的女艺术家。退休之后练习气功疗养,伴随着对生命哲学的不断深入的是时时涌现在眼前的视觉图 像,必须用纸笔去表达才可调整身体与心智的平衡。早期的作品材料包括孙儿的作业本和废旧挂历的背面,郭凤怡用各种朴素的材料开始了"古墓系列""身体器 官""药物"和"数字"系列,以期了解她的身体和意识中对于生、命、病、死、永恒和纪念等的视觉想象和记录,气功理论、神话、易经和佛学等古典文献一直是 这种认识论的主干脉络。”

 

“她的艺术实践关注精神和形而上学层面的意义,这些元素反映了她这一代人对于中国传统民间艺术的热爱,并且这些民间艺术赋予了我们特殊的历史,神话和神秘气质。她用毛笔在纸上描绘的作品,笔力深厚、精细飘逸,所绘形象不仅与人类的身心息息相关,同时也描绘暗示了某种灵异世界的存在。”

 

而彭德的文章《郭凤怡现象》一开始就开门见山的把郭凤怡的画比作“鬼画符”,说:“郭凤怡画画是她跳神治病的手段,以互动的方式,携带出个人的性情和寄 托。这应当是引起卢杰关注的原因。不过她的作品缺乏中医理念的支持,又不是传统图符,除了她自己,别人无法识读,古人戏称鬼画符。”

 

彭德认为:“她的绘画功能只对相信她的少数文盲病人有效,这些文盲决定不了中国的走向和兴衰。郭凤怡的作品如果归属当代艺术,那么当下儿童的涂鸦之作更有理由弄到威尼斯参展,因为儿童画表现出儿童对这个世界更为淳朴的看法。”

 

郭凤仪作品充满东方魔幻主义色彩

 

当代艺术圈的观点对峙

 

而对这样针锋相对的看法,当代艺术圈里的不少人也拍马加入战局,在这篇微博下面发表了旗帜鲜明的评论:

 

付晓东:这个现象只能说明国外策展人对中国文化和艺术是没有什么辨识度的,更没有理解力。被渠道提供什么,就认同什么罢了。渠道提供的是泥人张,还是面人李,什么都无所谓。

 

鄢醒:郭凤仪在今年的主题展非常点题,一点儿问题都没有,她是吉奥尼今年的亮点之一,这种妄图“双年展”理解中国艺术的套路纯属精神上的无赖!我建议:1、先看懂展览再批评不会被笑,2、先欣赏艺术再批评祖国。

 

付晓东:所以我说提供泥人张,皮影罗,农民画王之类,也未必不对题。只是其他有异能的民间艺人没有当代艺术渠道而已。话说我一直就很怀疑这种国际化的大展的策展人对每个民族的文化和艺术的理解,真是都依靠偶然的遭遇。

 

鄢醒:错,如果非得把郭凤仪比作“泥人张,皮影罗,农民画王”那杨飞云绝对急了说自己应该比肩查克克洛斯!

 

付晓东:中国民间,其实牛人很多的亲,那真叫才华横溢,势不可挡阿〜

鄢醒:我知道,我不是贬低民间水准,我是真心觉得郭凤仪在整个展览里太重要了,你看吉奥尼给的位子,一定不会是“国际主义惯例”该有的位子。

 

付晓东:我是就彭的文章引发的想法。反当代艺术体制与被消化成为当代艺术体制,只有一步之遥。

 

郭凤仪作品充满东方魔幻主义色彩

 

胡斌的稻田:此届展览有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艺术表达对知识的诉求的意思,并没有说那些素人作品水平有多高。"百科宫殿"模型的作者就是非专业人士。当然这么多非专业人士,选谁不选谁是有背后的缘由。

 

批评家高岭:艺术发展到今天决定其是否为艺术的是三要素:何地、何时、何人。某人某机构的相中与推荐,所以郭成了艺术家。"何人"的身份认定,却形成了不同的"圈子"。圈子不同不必当真。

 

陈明强CMQ:她的作品异于西方语境的思维系统,不过被西化的中国艺术界好像也不是很能接受郭凤怡,都被“洗眼”了!不管怎么说,郭凤怡被请进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是好事,外国人看了很懵,国人看了更懵,到底是哪里出了问题?!但这不是郭的问题!

 

理论车间后门:如果郭凤怡是神婆子或我们南方人说的“话仙婆”,那可太过瘾了,送她去大闹西方艺术殿堂,亵渎又占领,很给力。可是,在八竿子打不着欧洲的中国那里,楞是 有一些阿毛,是长期在意淫他们嘴里的所谓西方艺术史和威双的权威性的,那是他们的心头肉,觉得郭凤怡这样的神棍,乱了他们心中的圣殿。好笑得紧!

 

理论车间后门:威双拿郭凤怡展,是在装政治正确,这一点无疑问,那帮人那样的机构,不这样装,反而不正常了。

 

徐勇WB:画廊种的是摇钱树。当年长征计划最成功收获便是对廉价陕北农民资源王文海、郭凤怡两人的包装行销。

 

鄢醒:要说摇钱树,798里多了去了,更何况,摇钱是一回事,作品好不好是另一回事,如果你真的就崇拜那些爬不上摇钱树的赔钱货倒好,就怕这是一丝嫉妒的酸葡萄 心理在作祟。不种摇钱树的画廊肯定不是好画廊。这种所谓的"不种摇钱树的画廊"只有两种结果:1、走二级市场,2、赔钱(赔钱赚吆喝还算幸运的,既赔钱又 攒臭鸡蛋就是笨)!变成摇钱树是我的理想之一,我一百万个确定这不会影响我的创作质量,因为我没你们脆弱更没你们酸!

 

蒋志:彭文真是一篇“奇文”,看呆了!…看出看不出"文化""当代"本来就是各人的事,各有所能,各有所见,各有所思,说人家"误读"骂别人"浅薄"也只是自以为是、情绪不稳定的小恙而己,但以确凿的口吻在公共舆论空间发布自己揣度的关于亡者的死因,极为不当。

 

郭凤怡在国外走红已是事实

 

事实上,不管大家在这里讨论得多么热闹,郭凤怡在国外走红已是事实,在参加了威尼斯双年展的主题展之后,郭凤怡的作品即将在英国的一流美术馆— Hayward美术馆参加《宇宙的另类指南》的展览,而郭凤怡的10件作品会有一个单独的展厅。郭凤怡的作品受到热捧确实引发了一个有趣的话题,一件作品 究竟是不是艺术或当代艺术,就像一百个人心中就有一百个哈姆雷特。各位围观的小伙伴们,你们看了这一轮辩论之后,有没有勾勒出自己心中的那个哈姆雷特的样子?

 

来源:《新浪收藏》

 

郭凤仪的画面重现了中国已经消失的本源文化,从中可以看到《山海经》式的上古魔幻童话等中国文化本源。

 

郭凤仪,墙里开花墙外香

 

已故艺术家郭凤怡在今年先后被威尼斯双年展与Carneige国际艺术展邀请参展,使得这位中国当代艺术中的“异数”与“例外”重新进入了人们的视野。我们特此邀请长征空间的卢杰对郭凤怡与长征的关联,以及郭凤怡在国内外的接受与认知进行深入的讨论。

 

讨论郭凤怡就要回到长征早期的历史了。首先,这和我个人的经历和性格比较有关系。在中国当代艺术的前期,也就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时,我实际上是“圆明园”和“后89”这一代人的推手。不过当时在做这些事儿的时候,我就和别人不太一样,我也一直盯牢了乡土油画、写实油画等等,我是很早就把这些东西放在比较culture(文化)的角度来看待的。这可能和我那时候在海外做推广有关系:我会退远观察,但我又不是老外,所以又没有携带一种殖民或者猎奇的态度,还是整体上把它们看作是文化、图像、表达在一个时代脉络中的关系。所以,虽然我对于同代人很感兴趣,但并没有觉得他们比他们反对的老师们那代的“写实”或者“乡土”更伟大,而是把所有这些都当作文化的material(素材)来看。

 

在“长征计划”萌芽的时候,就是要把那些所谓的二元对立的东西重新打破,组合,并置,建立关联性,所以在起步的阶段,其中就有对于民间很大的关注。在“长征计划”里的民间,有时候建立起的是与历史的关系,有时是更人类学的角度,有时又是与公共空间的关联。而且我一直觉得“长征计划”既然是在做“现代性”,那么所谓的“传统”在其中是不可能一语带过的,因为艺术是不可能不经过传统而直接到达前卫。当“长征计划”到达瑞金,我会考虑乌托邦,到达井冈山,我会考虑自我组织,而进入陕北的时候则采用了survey(调查)的方式,涉及口传文学、情歌、剪纸,以及它们与视觉符号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非常有机的设置在方案之中的,建立在我的主观知识的基础上。

 

但是我又做了三年“重走长征路”的调研,这个过程就是去发现“未知”的东西。因此就有了这么一个机遇,在西安的一个由几位年轻艺术家组织的当代艺术展览上看到了郭凤怡的作品。完全的一个遭遇。我当时就被郭凤怡彻底吸引了:这个不得了,说出很多东西来。从现在看,她就是承载着长征早期想要超越我们约定俗成的、就是此刻让我们疲惫不堪的当代艺术的认知与生产的这样一个角色。

 

在对郭凤怡的判断上,我是非常分裂的。我是很精英意识的人,作为一个本身就是创作的从业者,而且受过专业教育的人,我有一种绝对的敏感和直觉,就是认为在这个范畴里,郭凤怡肯定已经是极限了,毫无疑问。这种感觉很重要,它支撑着我的绝对的固执和信心,也是因为这样,反而没有去想应该用什么策略,能成不能成啊,用郭老师的话说,这就是缘分,从遭遇到的一刻就捆绑到永远了。但作为策展人,另一方面又是很功利的:我知道她对于我们这个计划意味着什么。

 

郭凤仪作品充满东方魔幻主义色彩

 

后来我们回到北京,进入了798,做的第一个重要的展览就是“民间的力量”(2003年9月18日开幕),包括做毛主席像的王文海,广西的蒋济渭,摄影师李天炳,还有郭凤怡。这个展览长达半年之久。然后,长征团结在一起的艺术家就分裂了。他们觉得:卢杰,你想干嘛呢?这些当然很好,但不是我们当代艺术家所要面对的问题啊,你解决不了我们的问题啊。他们拒绝了。我这个工作是被否定的,最后变成我成功推出了一个人,其实不是这样的。这个问题实际上直到今天为止一直被搁置在那里。所以,从这个现象出发,我个人认为,中国的艺术史,艺术批评的方法论,哲学,思想史,甚至对贡布里希、帕诺夫斯基的研究等等,既然在郭凤怡的问题上无法接招,无法有正常反应,那它们在和当代艺术的关系上也必然是同样不真实的。我一直觉得对郭凤怡的认知应该是很浅、很简单的一件事儿,但是大家接受起来怎么那么困难呢?大家能不能真诚的把自己真正的知识调动起来,放开所有那些拒绝、怀疑、偏执以及狭隘的观点呢?

 

直到现在,郭凤怡一直都是墙里开花墙外香,她是中国艺术家里面在国际当代艺术系统里最受尊重的几个案例之一。当然这种接受我认为有三方面的原因,我们必须真诚的面对。首先,从她早期的收藏历史来说,郭凤怡其实是长征最早开始销售的,所以人家说郭凤怡是保护和支持长征的一尊“神”。在“民间的力量”展览的时候,费大为几分钟之内就决定要了五张最好的郭凤怡的作品。之后的卖家就是惠特尼美术馆的前馆长David Ross。她的超级粉丝都来自于最纯粹的专业精英与国际人士,这些具有专业眼光的人,当他们抛开任何策展的地缘政治、事件呈现的政治性、后殖民等等观念时,依然很难抗拒郭凤怡作品本身的魅力。

 

第二个原因与(国际策展人)对于中国当代艺术选择和判断的标准的困境有关:一方面你选择那些相当流行的,大家都直扑那几个人,另一方面,折腾了“后89”十年,后面又转移一个话题,做全球化,做“移民”,做“都市”,你永远都没办法进入中国当代艺术的内核,去理解它的上下语境,去选择艺术家以及呈现、研究。当他不断面对你的重复、疲倦、功利、市场化与媚俗化的时候,他没有选择的时候,郭凤怡就成为了一个reference(参考)。那艺术家可能会说:卢杰,你这不是在打你自己吗?但长征的工作从一开始就是全面的,而且是必须互补的。

 

第三个原因就是在全球语境中,对于策展语法,以及艺术史新的教学与研究的变异的一个补充,比如对于 Massimiliano Gioni来说,他在光州双年展邀请郭凤怡和这次威尼斯双年展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

 

作者:卢杰

 

郭凤仪的画面重现了中国已经消失的本源文化,从中可以看到《山海经》式的上古魔幻童话等中国文化本源。

 

郭凤仪现象

 

郭凤仪被请进威尼斯双年展主题展,无异于嘲弄中国当代艺术。用郭凤仪的图画印证中国,意味着中国艺术界没有思想,没有文化,也没有当代。如果策展人误读了郭凤仪的作品,那就只能证明他浅薄。

 

2003年,卢杰为了绕开风格化、学院式的中国当代艺术,另起炉灶,策划新长征展,找了几位民间艺人参展,包括郭凤仪。策展的思路是反讽,能给一味仿古和仿洋的中国当代艺术敲一敲警钟。十年后,当威尼斯主题展接纳郭凤仪这位唯一的土生土长的中国匠人时,性质就变了;如同文革为了整治官场,废弃国家机器,扶持没有文化的工人农民全面接管政权一样离谱。

 

郭凤仪画画是她跳神治病的手段,以互动的方式,携带出个人的性情和寄托。这应当是引起卢杰关注的原因。不过她的作品缺乏中医理念的支持,又不是传统图符,除了她自己,别人无法识读,古人戏称鬼画符。如果硬性识读郭凤仪的画面内涵,将重蹈文革期间西安的一个恶作剧:红卫兵找了一张宣纸,贴在一个烙饼上,做成拓片,酷似一圈远古器皿上的符号,责成一位考古学权威识读。如果他不能识读,就是个草包;如果他能够识读,就是个骗子。可笑的是这位权威识读了。

 

卢杰的初衷或许要检测人类的盲从:把郭凤仪堂而皇之地请进展览会,给她的画在名份上盖章,发放通行证。咦,艺术圈内外居然都认了。尤仑斯和京港等地的画廊,进一步让她的画进入国际市场。经过威尼斯包装,国际炒家会继续炒作,最终由中国的傻子藏家埋单。这是中国艺术品出口转内销的基本线索,大家等着瞧。

 

郭凤仪作品充满东方魔幻主义色彩

 

我同郭凤仪有过一面之交,在西安机场到美院的小车上。她给我的印象是淳朴、开朗和随性,不大经常出门的农村大娘的作风。车开到土门的高架桥,她直呼下车,司机说高架桥不能停车,她说下面就是我家,为什么不能停?郭凤仪固然活在当代,但同中国当代文化思潮大不相干,如同她住在高速公路边,身心却还待在19世纪以前一样。她的画类似儿童画,不属于当代艺术。硬要将郭凤仪同当代拉上关系,那么中国境内活着的哪怕是一株小草也有当代痕迹。郭凤仪的绘画随心所欲,但比她更随心所欲的人大有人在。她的绘画功能只对相信她的少数文盲病人有效,这些文盲决定不了中国的走向和兴衰。郭凤仪的作品如果归属当代艺术,那么当下儿童的涂鸦之作更有理由弄到威尼斯参展,因为儿童画表现出儿童对这个世界更为淳朴的看法。

 

郭凤仪弃医画画,成为职业画家,把原本同病人互动的图画,转换为悬置对象的画面,又模仿西式展览馆艺术,绘制巨幅作品,最终形同批量生产的陕西皮影,蜕变为风格化的图案。

 

郭凤仪的作品,起初收购价每幅1千元左右,京港画廊进出价1-2万左右,转手国际画坛后,居然被视为大师,升值空间越来越大。郭凤仪最初拿到收购价时喜出望外,后来她知道了商业运作过程,觉得很不公平,心肌梗塞,不幸去世。

 

郭凤仪现象无人质疑,表明国人面对威尼斯俯首称臣习惯了。对郭凤仪的深入议论,既需要卢杰、邱志杰、岳路平、费大为等知情人参与,也需要局外人评判。

 

作者:彭德

文章来源网络

 

©文章版权归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唱歌诊断癌症,听一听你的甲状腺怎么样

将来你去体检,如果医生让你一展歌喉,不要感到诧异,医生并非要欣赏你美妙的歌声,而是要听一听你的甲状腺有没有问题。

甲状腺是重要的内分泌腺体,位于颈部甲状软骨下方,气管两旁,形似蝴蝶。

甲状腺疾病是困扰年轻人特别是女性的常见内分泌疾病之一,特别是甲状腺癌,因为常发甚至被冠以“癌王”之称。但这个“癌王”被评上拼的只是患者数量,论凶险和隐匿,还是远远比不上真正的“癌王”胰腺癌的。甲状腺癌的诊断、治疗和预后都相当不错。这不,研究者们又发明了新技术:通过歌声来诊断甲状腺癌[1]。

通常甲状腺癌是采用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来诊断的,这种方法是侵入性的,并且并非完全准确,有的癌变不一定能检出,而另一些时候其实不用做检测遭罪。所以如果能有非侵入性的更加方便的检测方法就好了。

超声引导下细针穿刺检测甲状腺癌。图片来源:medicinenet.com

当我们唱歌时,声音的振动会在声带附近的组织中产生一种波,称为剪切波。如果甲状腺中存在肿瘤,僵硬度会增加,会加速剪切波的传播。利用超声成像测量这些波的速度就可以确定甲状腺组织的僵硬度,进而评估病变程度。

医学成像里常用的超声波是一种纵波,传播方向与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平行;而剪切波是一种横波,传播方向与介质质点的振动方向垂直。常用的纵波超声成像只能显示器官的位置、大小和形态,对于更细微的细节,例如组织的病变程度,就无可奈何了。而剪切波的传播速度和介质的硬度或者弹性有关系,如果器官因为病变而变得纤维化或者变硬,剪切波的传播速度会增加,从而定量显示器官的僵硬度。这种技术被称为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

横波和纵波的区别图片来源网络

这种剪切波测量技术最开始是在工程学里用来评价土层性质的,不过随着现代医学的不断发展,近些年剪切波在医学影像领域开始大展身手,可以用来定量显示人体软组织的僵硬度进而评估是否有病变,在肝脏疾病和乳腺癌中都有相关的研究应用[2]。

不过大多数人体器官附近没有声源,因此需要施加外力让器官受压应变或者使用脉冲在体内产生剪切波,再去测量剪切波的传播速度,这也限制了它的应用。不过,甲状腺有着先天优势——它靠近我们的发声器官,因此可以不借助外力,直接靠我们的声带发声,产生剪切波方便测量。

测量过程也很简单:将一个探测器放在甲状腺处,然后让被试跟着扬声器发出频率约150赫兹的声音,就像练习吊嗓子一样。为什么是150赫兹呢?因为这一频段下甲状腺在剪切波下的成像还不错。

剪切波测量过程[1]

这种剪切波测量方式的最大好处就是简单快捷。它不需要在超声扫描仪上添加专门或复杂的设备,只需要大约一秒钟的数据采集就可以完成。分析数据是最长的一步,但只要开发设置好了计算程序,就能自动完成。

虽然目前用于甲状腺的剪切波弹性成像检测用的是单一频率的声音,研究者们下一步打算加入更多其他的频率,获得更丰富的剪切波信息进行分析。如果这样,做甲状腺检测就不用只是单调地吊嗓子了,而是真的唱着歌就把检测给做完了。

剪切波弹性成像作为一种新兴技术,同常规超声成像是很好的互补。让我们期待这一技术在疾病诊断里的更多应用。

Reference

1. Beuve, S., Callé, S., Khoury, E., Simon, E. G. & Remenieras, J.-P. Natural shear wave imaging using vocal tract vibrations: Introducing vocal passive elastography (V-PE) to thyroid elasticity mapping. Appl. Phys. Lett. 118, 023702 (2021).

2. Deng, Y., Rouze, N. C., Palmeri, M. L. & Nightingale, K. R. Ultrasonic Shear Wave Elasticity Imaging Sequencing and Data Processing Using a Verasonics Research Scanner. IEEE Trans. Ultrason. Ferroelectr. Freq. Control 64, 164–176 (2017).

非原创-转自癌度

WCLC 世界肺癌大会快递:奥希替尼或成最强术后辅助治疗方案

从AZD9291到奥希替尼,从后线进到前线,奥希替尼(Osimertinib,泰瑞沙)作为第三代表皮生长因子受体酪氨酸激酶抑制剂(EGFR-TKI),历经AURA3、FLAURA、ADAURA等多项大型疗效确证性临床试验的层层考验,其效果得到了业界的认可,可谓一款针对EGFR突变人群的成功靶向药。

战线前移,奥希替尼术后辅助治疗登堂入室

为了使符合适应症的患者能尽早从奥希替尼中获益,研究者已经尝试在术后辅助治疗阶段应用奥希替尼。著名的ADAURA研究,即是在EGFR突变早期NSCLC中,探讨根治术后接受奥希替尼的获益情况。

该研究主要结果已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从无病生存期(DFS)曲线上,我们清晰的看到奥希替尼组与安慰剂组曲线明显分开,表明接受奥希替尼能较安慰剂显著延长患者DFS,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超过80%。

2020年12月,美国药监局(FDA)正式宣布奥希替尼作为首个辅助疗法,用于治疗携带EGFR突变的NSCLC患者。

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推荐,奥希替尼用于IB-IIIB期R0切除患者的术后辅助治疗,这也是NCCN指南历史首次。

无论有无辅助化疗,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均获益

刚刚举行的2020年度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公布了ADAURA的探索性分析结果。对IB~IIIA期接受根治术后患者,既往是否接受过辅助化疗,对接受奥希替尼辅助治疗的DFS进行分析。

总体人群中,无论既往是否接受过辅助化疗,再使用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均有显著DFS获益,中位DFS数据:

  • 先前接受辅助化疗者,奥希替尼vs安慰剂:未达到 vs 22.1月,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84%(图1左);
  • 先前未接受辅助化疗者,奥希替尼vs安慰剂:未达到 vs 33.1月,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77%(图1右)。
图1 先前接受过辅助化疗(左)和未接受辅助化疗(右)的IB~IIIA期患者,接受奥希替尼(蓝)和安慰剂(橙)治疗的DFS

总体人群的结果支持奥希替尼辅助治疗的应用,但对不同手术病理分期的患者是否均适用?小编继续带大家了解。

IB期患者,由于本身预后好,因此截止分析日期时,奥希替尼和安慰剂组的中位DFS均未达到,但从DFS曲线来看,无论先前是否接受辅助化疗,奥希替尼的DFS优于安慰剂组(图2)。

图2 先前接受过辅助化疗(左)和未接受辅助化疗(右)的IB期患者,接受奥希替尼(蓝)和安慰剂(橙)治疗的DFS

II期患者,无论既往是否接受过辅助化疗,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均较安慰剂组有显著DFS获益,该组人群中位DFS数据:

先前接受辅助化疗者,奥希替尼vs安慰剂:未达到 vs 29.4月,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85%(图3左);

先前未接受辅助化疗者,奥希替尼vs安慰剂:未达到 vs 22.1月,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80%(图3右)。

我们再细看曲线,接受辅助化疗后再接受奥希替尼的DFS曲线几乎呈“水平状“,而先前未接受辅助化疗、仅接受奥希替尼治疗患者的DFS表现则差些。这提示,对存在EGFR驱动基因突变的II期患者,术后接受辅助化疗再进行奥希替尼辅助靶向治疗,是一种优化策略。

图3 先前接受过辅助化疗(左)和未接受辅助化疗(右)的II期患者,接受奥希替尼(蓝)和安慰剂(橙)治疗的DFS

IIIA期患者,结果同样适用。

先前接受辅助化疗者,奥希替尼vs安慰剂:38.8月 vs 12.9月,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87%(图4左);

先前未接受辅助化疗者,奥希替尼vs安慰剂:38.6月 vs 11.2月,疾病复发或死亡风险降低90%(图4右)。

IIIA期可手术NSCLC患者群体的异质性很大,术后辅助治疗手段的探讨一直是临床难题之一。该结果提示,对存在EGFR突变的患者,奥希替尼是一种值得考虑的治疗策略,半数病例的DFS可超过3年。在保证患者生活质量的前提下,奥希替尼能帮助患者取得足够长的DFS。

而且,无论是否接受过辅助化疗,患者均能从奥希替尼辅助治疗中获益。

图4 先前接受过辅助化疗(左)和未接受辅助化疗(右)的IIIA期患者,接受奥希替尼(蓝)和安慰剂(橙)治疗的DFS

奥希替尼或成EGFR突变NSCLC术后辅助治疗最佳方案

ADAURA研究的探索性分析结果表明,无论既往是否使用过辅助化疗,无论术后分期如何,后续使用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均支持奥希替尼辅助治疗在DFS上获益。

在汇总各分期亚组的森林图上,我们也清晰的看到各期患者、无论先前是否接受辅助化疗,均支持奥希替尼DFS获益(图5)。

图5 亚组分析小结(森林图)

ADAURA研究探索性分析中,奥希替尼组的样本量相对较小,其结果需要进一步研究证实。但这些喜人的结果,显然已将奥希替尼推到术后辅助治疗阶段,奥希替尼单药或与辅助化疗序贯应用,或能成为今后EGFR突变可手术NSCLC的治疗选择。

我国人口基数大,EGFR突变比率高,潜在获益人群广泛。我们期待未来更多的研究证据,为这部分人群带来更长的术后DFS,争取做到术后不复发、少复发。

http://a.app.qq.com/o/simple.jsp?pkgname=com.huyang.aidu (二维码自动识别)

参考资料

1. Wu YL, et al. Osimertinib in Resected EGFR-mutated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 Engl J Med. DOI: 10.1056/NEJMoa2027071.

2. Wu YL, et al. Postoperative chemotherapy use and outcomes from ADAURA: Osimertinib as adjuvant therapy for resected EGFR mutated NSCLC. 2020 WCLC.

非原创-转自癌度

西妥昔单抗强效助力晚期结直肠癌一线治疗

结直肠癌 新发病例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3位及第2位,死亡病例在全世界男性、女性中分别排名第4位及第3位。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居于男性第4位,女性第3位,死亡率居于男性第5位,女性第4位。

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率低,大多数患者在发现时已处于中晚期,化疗成为转移性或局部晚期结直肠癌的主要治疗手段。然而,传统化疗药物毒副作用大、耐受性差,预后不尽理想。

近年来,分子靶向治疗因其具有靶点明确、特异性强、安全性高、毒副作用小等特点,成为晚期结直肠癌综合治疗的研究热点。

今天我们要谈论的,就是著名的分子靶向药物西妥昔单抗(Cetuximab)一线治疗结直肠癌的故事。
提及目前全球最畅销的癌症药物,西妥昔单抗无疑是其中耀眼的一颗明星,它于2004年2月获美国FDA批准用于晚期结直肠癌,并于2006年登陆中国,中文商品名为爱必妥。



西妥昔单抗首先在结直肠癌二线治疗中取得突破,随即进军一线。CRYSTAL研究奠定了肠癌患者一线应用西妥昔单抗的地位,该研究发现 RAS 基因野生型患者可以通过西妥昔单抗治疗提高8.2个月的总生存期。

在CRYSTAL的研究中,1:1平均分配599名患者接受西妥昔单抗+FOLFIRI联合治疗,599名患者仅接受了FOLFIRI治疗。其中,FOLFIRI指的是伊立替康、氟尿嘧啶、亚叶酸钙三药联合化疗方案。

一起来看研究结果:


1、无进展生存期(PFS):


所有入组人群中,西妥昔单抗+FOLFIRI联合组的中位PFS为8.9个月,FOLFIRI组为8.0个月(图1),联合组疾病进展和死亡风险降低15%。简单的说,如果用传统方案,在8.0个月时,有一半的患者肿瘤进展了,而采用新方案,直到8.9个月的时候才有一半患者肿瘤出现进展,新方案相比传统方案多管用了0.9个月,这个差距可以忽略不计。

图1 CRYSTAL研究中所有入组人群的无进展生存期

2、总生存期(OS):


所有入组人群中,联合组的中位OS为19.9个月,FOLFIRI组为18.6个月(图2)。简单的说,如果用传统方案,在18.6个月时,有一半的患者死亡了,而采用新方案,到19.9个月的时候一半患者死亡,新方案相比传统方案多管用了1.3个月,这个差距也可以忽略不计。

图2 CRYSTAL研究中所有入组人群的总生存期

3、RAS野生型亚组人群中,联合组的中位PFS为9.9个月,FOLFIRI组为8.7个月(图3);


联合组中位OS为24.9个月,FOLFIRI组为21.0个月(图4)。也就是说,传统方案使用到8.7个月时,有一半的RAS野生型患者肿瘤进展了,到21.0个月的时候,有一半的RAS野生型患者死亡;而采用新方案,直到9.9个月的时候才有一半患者肿瘤出现进展,到24.9个月的时候,有一半的RAS野生型患者死亡。生存时间提高的幅度就比较明显了。

图3 CRYSTAL研究中RAS野生型亚组人群的无进展生存期

图4 CRYSTAL研究中RAS野生型亚组人群的总生存期

此外,另一项AIO二期临床研究比较了西妥昔单抗+XELIRI(卡培他滨、伊立替康)方案与西妥昔单抗+XELOX(卡培他滨、奥沙利铂)方案一线治疗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结论为这两种方案对晚期结直肠癌均有效且可耐受,这些研究再次印证了西妥昔单抗的地位:KRAS野生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可以从西妥昔单抗治疗中获益,而对于KRAS突变的患者没有收益。

因此,KRAS基因状态检测有助于确定西妥昔单抗的疗效,成为第一个预测结直肠癌靶向治疗效果的生物标记物,为个体化治疗方案的确定提供理论依据。


——————
参考文献:
1. van Cutsem E, Kohne CH, Hitre E, et al. Cetuximab and chemotherapy as initial treatment for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J]. N Engl J Med, 2009,360(14):1408-1417.
2. Heinemann V,Fischer von Weikersthal L,Vehling KU,et al.Randomized trial comparing cetuximab plus XELIRI versus cetuximab plus XELOX as first line treatment of patients with metastatic colorectal cancer ( mCRC) : a study of the german AIO CRC study group[J]. J Clin Oncol,2008, 26( Suppl) : a 4033.

非原创-转自癌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