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


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义为 Trietz 韧带以远的肠道出血,包括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下消化道出血临床常见,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 20% ~ 30%。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对下消化道出血的研究却不及上消化道出血深入,相关指南和共识亦较少。此外,近年来内镜和影像技术快速发展,逐渐发现小肠出血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和转归均不同于结直肠出血。为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结直肠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结直肠学组,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制定了《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本指南结合最新的国内外临床研究结论及专家意见,结合我国实际,分别对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的临床诊治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推荐,旨在进一步规范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流程。



推荐意见


1. 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应该在患者就诊时获得,以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可能的出血部位和原因(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2. 病情严重度与失血量呈正相关。临床上应评估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的风险因素(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3. 影像学检查是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和定位诊断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是腹部增强 CT 或者腹部 CT 血管重建(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4. 对于不能除外上消化道出血的便血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前应首先完善胃镜检查以明确有无上消化道出血(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5. 对于反复呕血、黑便或既往检查没有确诊的患者,建议行第二次胃镜检查进行评估(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

6. 对于反复便血,且临床相关表现提示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既往检查没有确诊,建议行第二次结肠镜检查(推荐级别:有条件推荐;证据水平:极低)。

7. 如果两次检查都正常,建议进行小肠检查(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8. 胶囊内镜应视为上、下消化道检查阴性、怀疑小肠出血患者的首选检查方式,建议择期胶囊内镜的最佳时机为出血停止后 72h,但不应超过 2 周,且建议应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联合二甲硅油可提高小肠图像质量(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9. 结肠镜检查是明确结直肠出血原因和部位的最重要手段,且可在内镜直视下进行止血治疗,充分的肠道准备有利于内镜下发现病变,紧急情况下可应用灌肠或其他方法(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等)。

10. 如果临床证据提示小肠病变,推荐行对接小肠镜检查全小肠 ( 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

11. 单、双气囊内镜检查的诊断率类似,均可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高)。

12. 胶囊内镜检查应先于小肠镜进行,以提高诊断率。优先行小肠镜检查一般用于有胶囊内镜检查禁忌证、出血量较大或考虑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高)。

13. 对于经胶囊内镜或小肠镜检查发现活动性出血灶,并且同时存在进行性贫血加重或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如有条件,应采取内镜下止血治疗(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

14. 如果存在持续性或复发性出血,或无法定位出血灶,则推荐补铁治疗、对因治疗,根据出血量决定输血需求(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15. 对于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停用抗凝药物和 / 或抗血小板药物(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16.对于多种检查手段未能明确病因或治疗效果不佳,并且反复出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生命安全的患者,推荐手术探查和术中进行内镜检查(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

17. 手术时应准备术中内镜,以辅助定位出血位置和进行内镜治疗(推荐级别:有条件推荐;证据水平:低)。

18. 内镜下治疗措施应根据当地医疗条件、患者病因和治疗应答情况综合决定(推荐级别:有条件推荐;证据水平:中等)。

19.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大出血患者,推荐深静脉置管,扩容补液应坚持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的原则,并进行多学科团队合作,以保证在内镜治疗或介入治疗前保持生命体征稳定(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20. 必要时输血以维持血红蛋白水平在 70g/L 以上。对于严重出血、存在严重合并症或者短期内无法接受内镜治疗的患者,应使血红蛋白水平在 90g/L 以上(推荐级别:弱;证据水平:低)。

21. 内镜下发现活动性出血(喷射性出血或渗血)、血管显露或附着血凝块的患者,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内镜下治疗(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

22. 对于憩室出血,推荐使用金属夹进行止血。金属夹止血较热凝固治疗更安全,对于右半结肠的病变较套扎治疗更容易操作(推荐级别:弱;证据水平:低)。

23. 对于血管扩张出血,推荐使用内镜下氩离子束凝固术进行非接触式热凝固治疗(推荐级别:弱;证据水平:低)。

24. 对于息肉切除术后的出血,推荐采用金属夹或热凝固治疗,也可联合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治疗(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极低)。

25. 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治疗可初步控制活动性出血以改善镜下视野,但必须联合其他止血方式,如机械治疗或热凝固治疗,以达到确切的止血(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极低)。

26. 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通常在其他治疗方法失败后才考虑手术治疗,术前应尽量确定出血位置(推荐级别:弱;证据水平:极低)。

27. 对于存在活动性出血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未发现病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可考虑进行介入治疗(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极低)。

28. 在行血管造影前,可考虑行 CT 血管造影来确定出血位置(推荐级别:弱;证据水平:极低)。

参加本指南修订的专家:张澍田,冀明,陈光勇,李锐,令狐恩强,杨爱明,黄永辉,刘梅,赵贵君,韩树堂,智发朝,刘思德,梅浙川,徐红,和水祥,王邦茂,于红刚,唐涌进,邹晓平,刘德良,陈幼祥,钟良,许国强,潘阳林,周平红,郝建宇,郭学刚,刘俊,李鹏,王拥军,吕富靖,李兆申,陈旻湖,吴开春,侯晓华,房静远,孙思予,李景南

执笔者:李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分中心),王拥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分中心),吕富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分中心),王文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分中心)


(点击以下图片查看原文)

截屏2021-12-23 10.40.11.png

白芍总苷胶囊联合308准分子激光对老年白癜风患者血清水平的影响

目前临床上治疗该疾病有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多选择单一治疗方式,虽能够缓解临床症状,但无法做到有效控制病情。308 准分子激光是一种新型治疗白癜风的物理疗法,从其治疗原理出发,可有效控制白癜风患者病情,但目前临床对其治疗效果没有过多报道。本研究探讨白芍总苷胶囊联合 308 准分子激光对老年白癜风患者血清 IL-17、IL-23 水平的影响。


308 准分子激光治疗是采用氯化氙的准分子气体,可直接发射308nm的激光,波长在 UVB 范围之内,因为其具有生物活性,所以穿透性较强,可直接达到真皮浅层。 且30nm准分子激光是属于非相干性的单频光源,故其能量较高,在临床治疗中具有一定优势。本研究结果表明白芍总苷胶囊联合 308 准分子激光治疗老年白癜风患者,疗效确切,可降低炎症反应,提高免疫力,提高日常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高。分析其原因在于,在白癜风发病过程中,CD4 +、CD25 +水平或其功能快速下降可能起到了一定作用。而白芍总 苷 则 可 提 高 外 周 血 的 CD4 + /CD8 + 比 值 及CD4 + 、CD25 

+ 水平,从而提高了机体免疫耐受能力和自稳能力,加快了受损皮肤的愈合速度; 此外,从祖国传统角度分析,白芍具有柔肝养血功效,可缓解其他药物对患者肝功能的损伤,且联合 308 准分子激光内外连续治疗,疗效更好。

(点击以下图片查看原文)

截屏2021-12-22 18.21.45.png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口腔溃疡 等黏膜病的防治及护理专家建议(2020年)

2019年12月,湖北省武汉市发现多起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后感染病例数迅速上升,并在国内外持续蔓延。全国数万名医务人员驰援武汉投入紧张的医疗救治工作,因为精神高度紧张,工作强度大,进隔离病区后数小时不能喝水,睡眠不足等可能引起口腔黏膜溃疡等口腔黏膜疾病的发生;据了解,不仅医务人员,还有警务人员、社区工作者、长期居家人员、甚至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轻症患者,以及以往的口腔黏膜病患者皆反映由于巨大精神压力导致口腔黏膜出现溃疡等不适,这些口腔疾病主要是复发性阿弗他溃疡、唇炎和扁平苔藓等。本文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上述口腔黏膜病的防治及护理提出建议,重点叙述对应激反应所导致的口腔黏膜损害的应对措施。

该指南建议新冠疫情期间为的缩短溃疡复发,延长溃疡间隔期,可以酌情使用白芍总苷胶囊等,详情请查看原文。


(点击以下图片查看原文)


截屏2021-12-22 18.18.20.png

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疗规范(2020版)

在中国,SS的规范化诊断和治疗落后于其他常见的风湿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中国医师协会干燥综合征协作组在借鉴国内外诊治经验和指南的基础上,制定了《原发性干燥综合征诊疗规范》(以下简称本规范)。本规范旨在对诊断本病的关键指标,血清抗SSA抗体和唇腺病理的检测及解读给予规范,以减少漏诊和过度诊断;对患者局部及系统损害的治疗给予建议并采用SS的疾病活动指数以评价疗效。

规范中提到白芍总苷等植物药在我国也常用于SS的治疗,或作为其他治疗方案的组合。详情如下


治疗方案及原则


由于pSS尚无满意的治疗措施,无论是干燥、疲乏、疼痛或内脏器官损害均缺乏经循证医学论证的有效药物,现使用的药物多为经验性治疗,或借鉴类似病变的治疗。不同的内脏损害又因其部位、病理改变、病变范围及对药物治疗反应的不同而疗效不一,因此,在阶段治疗后应根据ESSPRI和ESSDAI进行评估以利长远治疗。


植物药:白芍总苷和雷公藤等中药制剂在我国也常用于SS的治疗,或作为其他治疗方案的组合。白芍总苷多用于轻症患者,对改善干燥症状、减轻关节炎等疗效有待观察。雷公藤可用于关节炎或其他临床并发症,主要的副作用为性腺抑制等。


(点击以下图片查看原文)

截屏2021-12-22 18.10.17.png

强直性脊柱炎长期管理专家共识(2021版)

背景、目的及意义

强直性脊柱炎(ankylosing spondylitis,AS)是一种慢性炎性疾病,中医病名为“大偻”。AS/axSpA 病程长,目前仍无根治办法,多数患者需长期治疗。2003 年至今,国内外陆续发表了多个 AS/axSpA 西医临床诊疗指南 。随着新的理念不断提出,有必要建立多学科、中西医协同长期管理共识以规范 AS/axSpA 临床诊疗,进一步提高疗效,改善预后。共识任务由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联合中华医学会《中华医学信息导报》共同发起组织(共识备案号:2021Z031A2),中日友好医院中医风湿病科牵头,在广泛证据检索和系统评价基础上,采用改良德尔菲法系统征集专家意见后制定,旨在规范 AS/axSpA 长期管理过程中的疾病评价、中西医治疗、康复、护理等措施。本共识主要面向各级医院风湿病临床医生,部分内容可供患者、护理人员、物理治疗师、利益相关医疗管理人员等参考使用,目标人群为 AS/axSpA 患者。

共识建议在常规治疗强直性脊柱炎的同时辨证使用植物药治疗进一步改善患者病情,其中包括白芍总苷,详情如下


如何选择内服中药?


建议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辨证使用内服中药治疗进一步改善患者病情。本病最常见的中医证型为肾虚督寒证和肾虚湿热证。肾虚督寒证建议选用补肾强督、祛寒除湿类方药如补肾强督祛寒汤加减,肾虚湿热证建议选用补肾强督、清热利湿类方药如补肾强督清化汤加减。兼见血瘀者可加用片姜黄、鸡血藤、刘寄奴、元胡、郁金、赤芍、泽兰、丹参、益母草等活血化瘀药,湿邪甚者可加用薏苡仁、茯苓、泽泻等利水渗湿药 。也可选用中成药治疗,如雷公藤多苷片、昆仙胶囊、白芍总苷胶囊、藤黄健骨片、正清风痛宁片(或缓释片)等。建议根据病情定期随诊调整用药。

推荐意见:强推荐。

肾虚督寒证:腰骶、脊背、臀疼痛,僵硬不舒,牵及膝腿痛或酸软无力,畏寒喜暖,得热则舒,俯仰受限,活动不利,甚则腰脊僵直或后凸变形,行走坐卧不能,或见男子阴囊寒冷,女子白带寒滑,舌暗红,苔薄白或白厚,脉多沉弦或沉弦细。

治法:补肾强督,祛寒除湿。

方药:补肾强督祛寒汤(狗脊 20~30 g 熟地

15~20 g 制附片 6~10 g 鹿角霜 9~12 g 骨碎补15~20 g 杜仲15~20 g 桂枝10~15 g 白芍9~12 g 知 母 10~15 g 独 活 9~12 g 羌 活 9~12 g 续 断15~20 g 防风 10~12 g 威灵仙 9~12 g 川牛膝6~10 g 虫 6~9 g)。

使用方法:每日 1 剂,疗程 1~3 个月,服药期间建议定期随诊调整用药,孕妇及湿热证者禁用。


(点击以下图片查看原文)

截屏2021-12-22 17.58.59.png

白癜风诊疗共识(2021版)


最新版白癜风治疗共识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制订的白癜风诊疗共识(2018 版)为基础,结合近 3 年白癜风的研究进展及专家的临床实践,经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白癜风研究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色素病专委会部分专家及国内相关专家讨论制定。修订内容包括在“治疗目标”中增加了“维持治疗防止再脱色”;在“系统用糖皮质激素”部分增补了“激素的早期干预”和“每周 5 d 间歇疗法(oral mini⁃pulse therapy)”的给药方法;在“展望”中,对 JAK 抑制剂系统或外用治疗白癜风有效性进行了补充。白癜风治疗的目标:控制皮损发展,促进白斑复色,维持治疗防止再脱色。

超强糖皮质激素入选2021版白癜风诊疗共识,详情请查看原文。


点击以下图片查看原文

截屏2021-12-22 18.05.35.png

鞠婷 蒋志|ARTFORUM现场

现场

 

鞠婷

“咚!咚!”

 

北京·麦勒画廊

2021.12.4—2022.2.27

 

鞠婷

《凛冬将至》

2021

木板丙烯

416 × 1620 × 17 cm

提供:艺术家及麦勒画廊

 

鞠婷

《凛冬将至》(局部)

2021

木板丙烯

416 × 1620 × 17 cm

提供:艺术家及麦勒画廊

 

鞠婷

《凛冬将至》(局部)

2021

木板丙烯

416 × 1620 × 17 cm

提供:艺术家及麦勒画廊

 

鞠婷

《椟》

2021

丙烯

64 × 34 × 11 cm

提供:艺术家及麦勒画廊

 

鞠婷

《珠》

2021

丙烯

20 × 47 × 47 cm

提供:艺术家及麦勒画廊

 

 

蒋志

“万景入”

 

深圳·红树林画廊

2021.11.27—2022.1.8

 

蒋志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 之B-2021-16》

2021

油画

167 × 123 cm

 

蒋志

“万景入”

展览现场

2021

摄影:毛彦钧

 

蒋志

“万景入”

展览现场

2021

摄影:毛彦钧

 

蒋志

《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 之B-2021-14》

2021

油画

68.5 × 98 cm

 

蒋志

“万景入”

展览现场

2021

摄影:毛彦钧

 

©文章版权归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液态活检在结直肠癌的预防、诊断、治疗中的作用

液态活检在结直肠癌的预防、诊断、治疗中的作用

液态活检.jpg

结直肠癌在我国发病率居所有恶性肿瘤中第五位。2015年我国新发病例376300,死亡191000[1]。其中,50% 结直肠癌患者会发生肝转移[2-3]。通过多学科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5年生存率和10年生存率可达到50%和20%[4-5]。然而,目前现有的肿瘤标志物在预测复发和转移方面并不尽如人意,存在滞后性且灵敏度、特异度都较低。因此,结直肠癌研究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找到可以方便准确预测复发和转移的生物标记物。随着对结直肠癌肝转移的深入研究,对于手术后预后预测,疗效评估及复发监测,液态活检在结直肠癌肝转移中逐渐进入更为广泛的研究阶段,其主要指血液中包含的两种可以用于分析肿瘤分子表型的物质,即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s,CTC)和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ctDNA)。而ctDNA主要来源于:1. 坏死的肿瘤细胞;2. 凋亡的肿瘤细胞;3. 肿瘤细胞的外排体。目前,ctDNA检测技术已经广泛地应用于K-ras、BRAF、HER-2、p53、EGFR、APC等相关标志物的检测用于肿瘤靶向治疗、诊断及预后[6][12]

大量的研究和实践已经表明结直肠癌筛查和早诊早治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的死亡率。肠癌早筛基因包括:NDRG4甲基化,BMP3甲基化,Septin9甲基化,SFRP2甲基化,SDC2甲基化等[6-9]。粪潜血试验分为化学法检测粪潜血(gFOBT)及免疫法检测粪潜血(iFOBT/FIT)这两种方法常用于结直肠癌的早筛,同时也有随机对照试验表明,基于粪便的检测可降低CRC死亡率,然而假阳性率很高,并且对晚期腺瘤的癌前病变的敏感性有限。对于肠癌的早筛基于血液的检测可以更好的替代FOBT和FIT,为患者提供无创、低风险的测试,可以在常规体检期间轻松进行,因此ctDNA 具有诊断早期CRC的潜力[8][12]

液态活检1.png液态活检2.png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结直肠癌分子检测高通量测序中国专家共识[J].临床肿瘤学杂志,2021,26(3):253-264.


ctDNA 作为一种新的生物标志物,可满足临床实时、动态、无创监测肿瘤负荷变化的要求。术前化疗的结直肠癌肝转移患者,ctDNA 水平在化疗2周期后出现显著下降;而相应的CT检查则需要化疗开始后的8~10周时才能进行评价。同时,ctDNA 水平降低10倍以上时,肝切除术后无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10]。观察结直肠癌患者术后2~5 年ctDNA的情况,结果显示术后检测到ctDNA的患者病情复发,而阴性的患者没有复发[11]。因此ctDNA是切除后残留病灶的潜在标志物。

ctDNA应在手术后(一般情况下,手术后6~8周)辅助治疗之前进行检测,以得到最佳的治疗决策。不过,某些情况下 cfDNA 浓度低于检出突变的最佳量,所以使用ctDNA作为诊断癌症和检测微小残留病灶时需要高度特异性的标记物及更灵敏的分析技术[12]


参考文献:


[1] Chen W, Zheng R, Baade P D,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in China, 2015. CACancer J Clin, 2016.

[2] Kemeny N. The management of resectable and unresectable liver metastases from colorectal cancer. Curr Opin Oncol, 2010, 22(4):364-373.

[3] Siegel R, Ma J, Zou Z, et al. Cancer statistics, 2014. CA Cancer JClin, 2014, 64(1): 9-29.

[4] Abdalla E K, Vauthey J N, Ellis L M, et al. Recurrence and outcomes following hepatic resection, radiofrequency ablation, and combined resection/ablation for colorectal liver metastases. Ann Surg, 2004,239(6): 818-825, 825-827.

[5] Adam R, De Gramont A, Figueras J, et al. The oncosurgery approach to managing liver metastases from colorectal cancer: amultidisciplinary international consensus. Oncologist, 2012, 17(10):1225-1239.

[6]国家癌症中心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制定专家组.中国结直肠癌筛查与早诊早治指南(2020,北京)[J].中国肿瘤,2021,30(1):1-28.

[7]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早诊早治学组.中国结直肠癌早诊早治专家共识[J].中华医学杂志,2020,100(22):1691-1698.

[8]张文雅, 杜俏俏, 何春燕, et al. 定量免疫法粪便隐血试验在体检人群结直肠肿瘤早期筛查中的应用[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 2019年13卷5期, 427-431页, ISTIC, 2019.

[9]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结直肠癌分子检测高通量测序中国专家共识[J].临床肿瘤学杂志,2021,26(3):253-264.

[10] Diehl F, Schmidt K, Choti M A, et al. Circulating mutant DNA to assess tumor dynamics. Nat Med, 2008, 14(9): 985-990.

[11] Imperiale TF , et al. Multitarget stool DNA testing for colorectal-cancer screening. N Engl

 J Med. 2014 Apr 3;370(14):1287-97. 

[12]邢宝才, 刘伟. 体液检测在结直肠癌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2016(2期):110-113.

非小细胞肺癌伴随诊断行业现状

非小细胞肺癌伴随诊断行业现状


#01

伴随诊断行业发展现状

伴随诊断市场是IVD中发展最快的子行业。伴随诊断与靶向药结合使用能有效提高靶向药的治疗效果。可以确认谁受益,谁有风险,并且通过监控药品的疗效来调整治疗方案。根据MarketsandMarkets的预测,未来伴随诊断作为创新药产业链的卖水人将是整个体外诊断行业中发展最快的子行业。2022年,全球伴随诊断市场规模将达到65.1亿美元,2017年至2022年年复合增长率达到20.1%,远超体外诊断行业5.5%的复合增长率水平。此外伴随诊断在整个体外诊断行业的占比也将从2016年的3.2%上升至7.8%(图1)。根据 Visiongain 的测算,2015 年伴随诊断市场份额占比前三的国家分别为:美国 (33.8%)、日本(6.7%)、德国(5.2%),中国市场仅占全球市场份额的4%(图2),未来中国伴随诊断行业有很大发展空间。Visiongain预计,到 2021年,除欧美以外的其他地区占比有望上升,届时中国的市场份额预期可达到 6.5%(图3)。

111.png222.png

#02

测序技术进步推动伴随诊断行业发展

在伴随诊断行业发展过程中,主流的伴随诊断技术随时间推移产生了更新,NGS测序技术的进步推动了伴随诊断行业发展。我们分析了伴随诊断应用最广泛的三大癌种,即非小细胞肺癌、乳腺癌、结直肠癌的伴随诊断产品。结果显示,2010年以前,获批的三大癌种的伴随诊断产品主要采用IHC与FISH技术,2010年以后,基于PCR的伴随诊断与靶向药的组合开始获批,基于IHC与FISH的伴随诊断产品增长开始放慢。2017年起,大量基于NGS的伴随诊断与靶向药组合获批,开启了新一轮的增长(图4,5)。

333.png


#03

伴随诊断:筛选合适用药人群,为精准医疗保驾护航

靶向治疗与伴随诊断是实现精准医疗的两大重要工具。伴随诊断是与特定药物的临床应用相关联的一类体外诊断技术,主要通过检测对某种特定药物临床反应具有相关性的基因、蛋白等生物标志物的水平或特征,在不同类型的疾病人群中筛选出最佳用药人群,有针对性地进行个体化医疗。伴随诊断与靶向药结合使用能有效提高靶向药的治疗效果(表1)。

444.png


#04

非小细胞肺癌常见伴随诊断产品

2018年一项液体活检荟萃研究:纳入839例样本,80%的患者进行了活检,30%的病例活检不足以进行分子诊断。据报道,液体活检(LB)可能是组织样本的替代品,自2014年以来已被引入到患者的管理方案中。研究目的是强调液体活检与组织活检在评估非小细胞癌分子谱方面的诊断价值(图6,表2)。

这项荟萃分析表明,cfDNA检测分子突变在与组织相关的诊断中具有足够的准确性。LB的高特异性和中等敏感性突出了其作为筛查试验的价值。

液体活检,是一种无创,NCCN批准,高潜的伴随诊断技术。目前,FDA共批准了35种伴随诊断产品。目前,伴随诊断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仍是在肿瘤治疗方面。35种获批的伴随诊断产品中,以针对乳腺癌、非小细胞肺癌、结直肠癌的产品数量最多,分别达到了12项、8项与6项。8项肺癌产品共涵盖了四个技术领域,包括3项IHC产品、2项PCR产品、2项NGS产品与1项FISH产品,检测靶点包括PD-L1、ALK、EGFR、BRAF和ROS1(表3)。

555.jpg666.png777.png


#05

靶向药的获批上市,提供更广阔的市场空间

由于伴随诊断产品需与靶向药配套使用,伴随诊断产品与其对应的靶向药之间有较强的联动关系,理清目前主要癌种靶向药的市场情况,对分析未来伴随诊断产品的发展方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就伴随诊断产品与非小细胞肺癌靶向药的联动关系上看,多数靶向药都有多项配套伴随诊断产品。统计的11项药品中,只有作用于VEGF、VEGF-2的贝伐珠单抗、雷莫芦单抗以及作用于PD-1的纳武单抗暂时没有对应的伴随诊断(表4)。

由此,我们认为在国际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上,伴随诊断与靶向药的组合已发展成一个较为完善的体系。这一体系的形成也得益于FDA 2011年开始起草,2014年正式发布的伴随诊断设备指南。该指南对医疗产品与相应的伴随诊断提出了要求,总结如下:首先,指南规定对于有必要辅以伴随诊断的医疗产品,伴随诊断设备通常需要与医疗产品同步研发,以保证当医疗产品被批准时,伴随诊断可以同时上线。在新型医疗产品获批前,FDA会决定对应的伴随诊断设备是否满足安全高效或符合其效用的标准。如若伴随诊断设备未达标,FDA将对该新型医疗产品不予批准。 

在某些特定情境下,FDA会批准通过伴随诊断暂未过审的医疗产品。这一情形是建立在是FDA认为相应的伴随诊断设备会紧随医疗产品的批准而通过审核。具体而言,先于伴随诊断获批的医疗产品主要适用于以下两种情况:  

1) 用以治疗极度严重乃至危及生命的病症的医疗产品,这些医疗产品的应用领域目前没有更好的替代品,且其疗效给病人带去的利益远高于可能引起得风险。 

2) 在指南发布前已经通过审批的医疗产品

相比之下,国内在伴随诊断领域面临两大机遇和挑战。一方面,目前国内获批上市的肿瘤靶向药远少于美国,仍有关键的靶点未被覆盖。我们认为,未来随着相关审批的推进,会有更多靶向药获批上市,给相应的伴随诊断产品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国内对于伴随诊断还没有明确的界定以及类似FDA伴随诊断指南的行业规范,在国内行业逐渐成熟后,已上市的靶向药对伴随诊断的需求也会随之增长。

888.png

肿瘤基因组变异:何时考虑进行胚系检测?

肿瘤基因组变异:何时考虑进行胚系检测?

肿瘤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基因病,几乎所有癌症均来源于基因突变,基因突变会导致癌细胞的出现,且不断生长。肿瘤基因组变异包括体细胞变异和胚系变异。目前,体细胞基因组检测最常用于转移性癌症患者,以期发现具有治疗相关性的潜在靶向突变(如EGFR、EML4-ALK和BRAF等)从而指导临床进行靶向治疗干预及提供相关预后信息。若检出靶向变异,而忽略了胚系变异是万万不能的。遗传因素在多种肿瘤的发生中起着关键作用。遗传性胚系基因突变的检测对临床治疗决策、风险干预、癌症筛查及易感患者及其亲属的遗传学检测具有重要提示意义。

那么如何识别肿瘤基因组变异的来源,何时考虑进行胚系检测,检出胚系变异是否致病以及哪些特定癌种可能倾向携带哪些胚系变异,是临床及广大患者的关注要点。接下来通过分享一篇文献综述,该综述针对上述几个问题提供了简明扼要、系统性及循证的方案策略。



从以下五个步骤进行阐述:


01

患者是否符合进行胚系变异检测的个人/家族癌症病史?

ASCO临床实践指南建议,获取癌症患者家族史的最低要求包括:一级亲属(即父母、兄弟姐妹、子女)和二级亲属(即祖父母、姑姑/叔叔、侄女/侄子、孙子女、半同胞)。此外,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指南建议对以下特定癌种患者进行胚系基因检测:卵巢癌、胰腺癌、转移性前列腺癌或45岁及以下诊断的乳腺癌。

文中还指出,根据现有的研究,目前市场上基因检测panel基本包含相关癌种已知疗效的靶点基因及明确的驱动基因等,但并非将所有关联基因(如遗传易感基因等)纳入。因此,强调个人/家族癌症史符合胚系基因检测专家共识指南的患者都应接受遗传咨询和胚系检测,以明确其患遗传性肿瘤的风险,即使肿瘤基因组检测未检出致病性变异。


02

肿瘤是否表现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

传统上,微卫星不稳定性和/或错配修复缺陷检测在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患者中进行,以筛查Lynch综合征。近来,随着免疫治疗在微卫星高度不稳定性肿瘤患者中的成功实践,现支持所有晚期实体瘤患者中检测微卫星不稳定性。


03

关注基因是否为癌症易感基因?

随着医学遗传学领域的不断发展,胚系变异关联基因列表也在不断更新中。建议临床能够充分识别美国医学遗传学学会(ACMG)提出的癌症易感基因及已发表的临床医学管理建议中的高外显率基因(参见表1)


(表1)


04

肿瘤是否表现出微卫星高度不稳定?

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协会(ACMG)和分子病理学协会(AMP)实践指南,对遗传变异进行五级分类:(1)良性,(2)可能良性,(3)意义不明确(VUS),(4)可能致病性,(5)致病性。其中,可能致病性和致病性具有临床指导意义。体细胞基因组变异分类可参考以下数据库:COSMIC,cBioPortal,CIViC,OncoKB,My Cancer Genome等。胚系变异分类可参考ClinVar等相关数据库(https://www.ncbi.nlm.nih.gov/clinvar/)。

综述指出如果体细胞变异在ClinVar中被分类为良性、可能良性或VUS,则不建议进行胚系检测,除非患者的个人/家族史符合胚系检测标准。若体细胞变异在Clinvar数据库中分类为致病或可能致病或未被报道过,则建议进行胚系检测。此外,有文献表明大多数VUS结果最终被鉴定为不影响蛋白质结构/功能,因此不应用于患者管理。以上论点,笔者认为可作参考,但并非绝对,对变异的评级分类,数据库并不是绝对参考指标,还需要严谨循证(如文献考究等),而对于已确认的胚系变异,评级分类应严格按照ACMG指南或特定病种变异解读指南进行规范评级分类。


05

对于检出癌症易感基因为致病性的患者是否要进行胚系检测?

在大多数情况下,当通过肿瘤体细胞基因组检测发现存在癌症易感基因(表1)致病性变异时,建议进行胚系基因检测。但存在特殊情况,在肿瘤中常见的基因(如TP53)中发现致病性变异时,应结合患者临床表现(即与综合征相关的癌症)和家族史来评估判断患者是否为遗传性疾病(即Li-Fraumeni综合征)。对于常见体细胞基因突变,强调结合患者临床表型与家族史评估,以综合判断是否需要进行胚系检测。

    以上5大步骤系统性地阐述了在肿瘤基因组中,何时考虑胚系检测及如何应对。另外,文章补充提出几个考虑要点。

1) 奠基者突变

若体细胞基因组检测发现奠基者突变(参见表2),建议进行胚系检测。

表2)


2)变异等位基因频率

    变异等位基因频率是指在特定位点上携带特定变异的等位基因的比例。有文献表明,当突变频率约为50%时,致病性变异被认为源于胚系,但通常认为杂合致病性变异的突变频率范围在30%到70%之间。在体细胞肿瘤基因组中,变异等位基因频率越高,为胚系变异的可能性越大。然而,在实际实践过程中,检测会受到组织异质性和肿瘤异质性的影响,并且拷贝数变异也会影响突变频率。因此,不建议使用变异等位基因频率来决定某一特定变异是否为胚系变异。

    3)多个原发肿瘤中发现同一变异

    一个患者有多个原发肿瘤可用于基因组分析并不常见。然而,如果在不同的原发肿瘤中检测到相同的基因变异,该变异可能为胚系变异。

    4)超突变肿瘤

    对于微卫星稳定的超突变结直肠癌或子宫内膜癌患者,应考虑进行POLD1和POLE胚系检测。尽管在其他类型的超突变肿瘤中也发现了胚系POLE突变,但尚不清楚这些胚系突变是否会增加结直肠癌和子宫内膜癌以外的癌症风险。

    以上便是针对该篇综述的分享,综述文末列举了2个实际案例,如何根据上述5个步骤(参见表3)进行临床决策,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下载原文了解(PMID: 31509718)。

(表3)


参考文献:


DeLeonardis K, Hogan L, Cannistra SA, Rangachari D, Tung N. When Should Tumor Genomic Profiling Prompt Consideration of Germline Testing? J Oncol Pract. 2019 Sep;15(9):465-473. doi: 10.1200/JOP.19.00201. PMID: 315097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