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消化道出血的定义为 Trietz 韧带以远的肠道出血,包括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下消化道出血临床常见,占全部消化道出血的 20% ~ 30%。但由于各种原因,目前对下消化道出血的研究却不及上消化道出血深入,相关指南和共识亦较少。此外,近年来内镜和影像技术快速发展,逐渐发现小肠出血的临床特点、诊疗方法和转归均不同于结直肠出血。为此,由中华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结直肠学组,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结直肠学组,国家消化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牵头制定了《下消化道出血诊治指南(2020)》,本指南结合最新的国内外临床研究结论及专家意见,结合我国实际,分别对小肠出血和结直肠出血的临床诊治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推荐,旨在进一步规范下消化道出血的诊治流程。



推荐意见


1. 病史、体格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应该在患者就诊时获得,以评估出血的严重程度、可能的出血部位和原因(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2. 病情严重度与失血量呈正相关。临床上应评估与患者预后不良相关的风险因素(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3. 影像学检查是下消化道出血的病因诊断和定位诊断的重要手段。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是腹部增强 CT 或者腹部 CT 血管重建(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4. 对于不能除外上消化道出血的便血患者,在结肠镜检查前应首先完善胃镜检查以明确有无上消化道出血(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5. 对于反复呕血、黑便或既往检查没有确诊的患者,建议行第二次胃镜检查进行评估(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

6. 对于反复便血,且临床相关表现提示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既往检查没有确诊,建议行第二次结肠镜检查(推荐级别:有条件推荐;证据水平:极低)。

7. 如果两次检查都正常,建议进行小肠检查(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8. 胶囊内镜应视为上、下消化道检查阴性、怀疑小肠出血患者的首选检查方式,建议择期胶囊内镜的最佳时机为出血停止后 72h,但不应超过 2 周,且建议应用聚乙二醇电解质散进行肠道准备,联合二甲硅油可提高小肠图像质量(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9. 结肠镜检查是明确结直肠出血原因和部位的最重要手段,且可在内镜直视下进行止血治疗,充分的肠道准备有利于内镜下发现病变,紧急情况下可应用灌肠或其他方法(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等)。

10. 如果临床证据提示小肠病变,推荐行对接小肠镜检查全小肠 ( 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

11. 单、双气囊内镜检查的诊断率类似,均可用于小肠疾病的诊断(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高)。

12. 胶囊内镜检查应先于小肠镜进行,以提高诊断率。优先行小肠镜检查一般用于有胶囊内镜检查禁忌证、出血量较大或考虑行内镜下治疗的患者(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高)。

13. 对于经胶囊内镜或小肠镜检查发现活动性出血灶,并且同时存在进行性贫血加重或活动性出血的患者,如有条件,应采取内镜下止血治疗(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

14. 如果存在持续性或复发性出血,或无法定位出血灶,则推荐补铁治疗、对因治疗,根据出血量决定输血需求(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15. 对于下消化道出血患者,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停用抗凝药物和 / 或抗血小板药物(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中等)。

16.对于多种检查手段未能明确病因或治疗效果不佳,并且反复出血严重影响生活质量或生命安全的患者,推荐手术探查和术中进行内镜检查(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

17. 手术时应准备术中内镜,以辅助定位出血位置和进行内镜治疗(推荐级别:有条件推荐;证据水平:低)。

18. 内镜下治疗措施应根据当地医疗条件、患者病因和治疗应答情况综合决定(推荐级别:有条件推荐;证据水平:中等)。

19.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大出血患者,推荐深静脉置管,扩容补液应坚持先晶后胶、先盐后糖、先快后慢、见尿补钾的原则,并进行多学科团队合作,以保证在内镜治疗或介入治疗前保持生命体征稳定(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强)。

20. 必要时输血以维持血红蛋白水平在 70g/L 以上。对于严重出血、存在严重合并症或者短期内无法接受内镜治疗的患者,应使血红蛋白水平在 90g/L 以上(推荐级别:弱;证据水平:低)。

21. 内镜下发现活动性出血(喷射性出血或渗血)、血管显露或附着血凝块的患者,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给予内镜下治疗(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低)。

22. 对于憩室出血,推荐使用金属夹进行止血。金属夹止血较热凝固治疗更安全,对于右半结肠的病变较套扎治疗更容易操作(推荐级别:弱;证据水平:低)。

23. 对于血管扩张出血,推荐使用内镜下氩离子束凝固术进行非接触式热凝固治疗(推荐级别:弱;证据水平:低)。

24. 对于息肉切除术后的出血,推荐采用金属夹或热凝固治疗,也可联合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治疗(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极低)。

25. 肾上腺素黏膜下注射治疗可初步控制活动性出血以改善镜下视野,但必须联合其他止血方式,如机械治疗或热凝固治疗,以达到确切的止血(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极低)。

26. 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通常在其他治疗方法失败后才考虑手术治疗,术前应尽量确定出血位置(推荐级别:弱;证据水平:极低)。

27. 对于存在活动性出血但上消化道内镜检查未发现病变、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患者可考虑进行介入治疗(推荐级别:强;证据水平:极低)。

28. 在行血管造影前,可考虑行 CT 血管造影来确定出血位置(推荐级别:弱;证据水平:极低)。

参加本指南修订的专家:张澍田,冀明,陈光勇,李锐,令狐恩强,杨爱明,黄永辉,刘梅,赵贵君,韩树堂,智发朝,刘思德,梅浙川,徐红,和水祥,王邦茂,于红刚,唐涌进,邹晓平,刘德良,陈幼祥,钟良,许国强,潘阳林,周平红,郝建宇,郭学刚,刘俊,李鹏,王拥军,吕富靖,李兆申,陈旻湖,吴开春,侯晓华,房静远,孙思予,李景南

执笔者:李鹏(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分中心),王拥军(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分中心),吕富靖(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分中心),王文海(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消化分中心)


(点击以下图片查看原文)

截屏2021-12-23 10.40.11.png

留下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