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性肠病科普
放射性肠炎

放射性肠炎(radiation enteritis)是盆腔、腹腔、腹膜后恶性肿瘤经放射治疗引起的肠道并发症。分别可累及小肠、结肠和直肠,故又称为放射性直肠、结肠、小肠炎。根据肠道遭受辐射剂量的大小、时间的长短、发病的缓急,一般将放射病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又根据射线来源放置的体内外位置的不同将其分为外照射放射病和内照射放射病。在早期肠粘膜细胞更新受到抑制,以后小动脉壁肿胀、闭塞,引起肠壁缺血,粘膜糜烂。晚期肠壁引起纤维化,肠腔狭窄或穿孔,腹腔内形成脓肿、瘘道和肠粘连等。

发病时限
主要病因
放射性肠炎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指南

性缺血性脑卒中是什么?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俗称急性脑梗死或急性脑梗塞或脑中风,是各种原因导致的脑组织血液供应障碍,并由此产生缺血缺氧性坏死,从而引起脑功能障碍的一类疾病。脑卒中是导致人类致死、致残的重大疾病之一,在我国居民患病致死原因中排名第一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急性脑梗死)是最常见的卒中类型,占我国脑卒中的69.6%-70.8%。急性期时间的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轻型一周内。重型一个月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是有哪些原因引起
✦
大动脉粥样硬化型
✦
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中国缺血性脑血管病最重要的原因。来自中国国家卒中登记的数据显示,大动脉粥样硬化性卒中约占所有缺血性卒中的45%。中国脑动脉狭窄存在显著的分布特点,即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显著高于颅外动脉狭窄。据统计,在缺血性卒中和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中,颅内动脉狭窄的比例占到46.6%。年龄增大、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肥胖等都会导致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从而导致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
✦
心源性栓塞型
✦
心源性脑栓塞就是因为心脏本身原因导致心脏内形成血栓,脱落堵塞脑血管导致脑栓塞,其中中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脏原因是心房颤动,青年人最多见的是先天性心脏病如卵圆孔未闭、房间隔缺损或室间隔缺损等。大约20%的缺血性卒中是由心源性栓子造成的,约40%的不明原因的卒中可能是心源性卒中。相比非心源性卒中,心源性脑栓塞患者入院时症状更严重,且出院时及发病6个月后预后也更差。
✦
小动脉闭塞性
✦
小动脉闭塞性卒中又称腔隙性脑梗塞或小卒中,平时我们听到患者最多提到的是毛细血管堵塞。它是由脑内小血管闭塞导致小的梗塞灶,症状可轻可重,影像学检查有与临床症状相对应的卒中病灶的最大直径小于15mm。
✦
其他原因
✦
这种类型临床上较为少见,如感染性、免疫性、非免疫血管病、高凝状态、血液病、遗传性血管病以及吸毒等所致脑梗死。其中青中年多见的是遗传性脑血管病,最多见的是烟雾病,就是颅内大血管慢慢闭塞,周围小血管代偿,像烟雾状。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识别
若患者突然出现以下任一症状时应考虑脑卒中的可能
一侧肢体(伴或不伴面部)无力或麻木
一侧面部麻木或口角歪斜
说话不清或理解语言困难
双眼向一侧凝视
单眼或双眼视力丧失或模糊
眩晕伴呕吐
既往少见的严重头痛、呕吐
意识障碍或抽搐
怎么快速识别缺血性脑血管病?
一种是FAST口诀:F代表面瘫,A代表胳膊无力,S代表言语困难或吐字不清,T代表尽快拨打120电话,这个需要一定的知识背景。
另外一种口诀就是中国人发明的“中风120”:1看1张脸,有没有不对称或口角歪斜,2查2只胳膊是否一样有力气,0是聆听语言是否困难或吐字不清,出现任何一种突发症状要拨打12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怎样治疗?
✦
急性脑梗塞的静脉溶栓治疗
✦
静脉溶栓是目前最主要的恢复血流的措施,药物包括重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尿激酶和替耐普酶,阿替普酶和尿激酶是我国目前使用的主要溶栓药,现认为有效抢救半暗带组织的时间窗为4.5 h内或6 h内。所以,一旦怀疑脑血管病要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医院,对于时间窗内的脑梗塞患者目前最好的治疗方法是用药物溶解血栓。而有研究证明,发病在4.5-9小时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经过评估,经过溶栓可挽救脑组织,尽管症状性出血风险增加,但并不抵消静脉溶栓的获益。
✦
急性脑梗塞的介入手术治疗
✦
对于怀疑大血管闭塞的患者如果发病6小时内可以行急诊介入手术治疗,开通堵塞的大血管。一种是首先药物溶栓,血栓没有溶开,然后用导管取出血栓,这个叫桥接治疗,与单纯溶栓相比,溶栓加取栓可以增加34%的改善。一种是直接用导管取出血栓,与保守治疗相比,直接取栓可以增加44%的改善。随着取栓技术的开展和临床研究,现在取栓的并发症越来越低,而且取栓的时间窗已经扩展至24小时,在后循环卒中患者,时间窗更长,几天或数天都有可能做介入手术打通血管,改善患者的症状,挽救患者的生命。机械取栓时代的到来,让急性大血管闭塞的患者有了避免重残或死亡的治疗手段。
✦
血管成形术
✦
对于合并有颅内外大血管狭窄的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急诊取栓过程中可实施球囊扩张和(或)支架成形术。
✦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药物治疗
✦
不符合静脉溶栓或血管内取栓适应症且无禁忌症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在发病后尽早给予阿司匹林、他汀等药物治疗;溶栓后的患者,在24小时后开始使用阿司匹林。
总结
急性缺血性卒中是国民第一大病,致残率、致死率较高,早期识别至关重要,对于急性脑梗死时间窗内,静脉溶栓治疗是最有效的方法,而对于大血管闭塞的患者,急诊介入开通手术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两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都需要患者及时到达医院,因此,提高脑卒中的健康教育至关重要。随着神经介入技术的发展和人们脑卒中知识的不断普及,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介入治疗势必会像心血管介入一样普遍开展,为更多患者带来有效的治疗手段,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致残率和致死率,提高急性缺血性卒中病患者的生活质量。
你的“头”等大事——脑血管病指南

脑血管病
Cerebral vascular disease
脑血管病泛指脑部血管的各种疾病,包括脑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狭窄、闭塞、脑动脉炎、脑动脉损伤、脑动脉瘤、颅内血管畸形、脑动静脉瘘等,其共同特点是引起脑组织的缺血或出血性意外,导致患者的残疾或死亡,具有发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残率高、复发率高及并发症多等特点。
根据统计得知,脑血管病发病率约为2%,病死率约为45%,位居我国居民病死率第二位(第一位为癌症)。并且脑血管病是致残率很高的疾病。据统计,在存活的脑血管病患者中,约有四分之三不同程度的丧失劳动能力。其中,重度致残者约占40%。治疗脑血管疾病的费用也很高昂,给众多家庭造成了沉重的经济负担。
一
脑血管病常见的病因
Pathogeny
”

血管壁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约70%的脑血管病患者有之)、动脉炎(风湿、结核、钩端螺旋体、梅毒等)、先天性异常(动脉瘤、血管畸形等)、外伤、中毒、肿瘤等。
血液成分改变:血液粘稠度增高。如高血脂症、高血糖症、高蛋白血症、脱水、红细胞增多症、白血病、血小板增多症、骨髓瘤等;凝血机制异常。如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友病、应用抗凝剂、弥漫住血管内凝血等。此外,妊娠、产后、手术后及服用避孕药等可造成易凝状态。
血流动力学改变如高血压病(约占非栓塞性脑血管病的55~75%)、低血压、心脏功能障碍(心力衰竭、冠心病、心房纤颤、传导阻滞)等。

二
脑血管疾病可分为那些
What are there
”

出血性脑血管病
脑出血:为最常见的出血性脑血管病,主要病因为高血压病、脑动脉硬化、脑梗塞、脑肿瘤、血液病、动脉炎、血管畸形等,有时应用抗凝或溶栓药等原因也可引起。
蛛网膜下腔出血:多由脑血管先天异常引起。
硬脑膜外及硬脑膜下出血:多由外伤引起。

缺血性脑血管病
脑梗塞为最常见的缺血性脑血管病,包括各种原因引起的脑血栓形成、脑栓塞、腔隙性脑梗塞等。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简称TIA,小中风):脑缺血一过性发作,24小时内可以完全恢复正常,但反复发作者可以有脑梗塞。
脑动脉硬化,各种脑动脉炎,脑动脉缺血性综合征,颅内静脉窦或静脉血栓等。上述各种脑血管病由于病因、发病机理不同。其临床表现、治疗原则和预后等都有很大差异。
三
脑血管疾病如何预防
How to prevent
”

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包括不可干预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遗传因素等)和可干预因素(如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及肥胖、无症状颈动脉狭窄、酗酒、吸烟、脑动脉炎等)。
面对可干预因素
我们可以做些什么
高血压:积极控制高血压病是预防脑血管病最重要的环节,自身需要提高预防脑卒中的意识,主动关心血压,建议≥35岁者每年测量血压一次,高血压患者则应经常测量血压(至少每2~3个月测量一次),以调整服药剂量。

心脏病
有心脏病的人发生脑卒中的危险都要比无心脏病者高2倍以上。成年人应定期体检,早期发现心脏病,确诊为心脏病的患者,应积极找专科医师进行治疗。

糖尿病
有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人应定期检测血糖,必要时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浆蛋白。
若您年龄在45岁以上,或者有可干预因素中的危险因素,在改变生活方式同时,请您到专业医疗机构咨询并接受专业指导,做好一级预防,防止脑血管病发生。
学术活动日
《板蓝根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临床应用专家共识》工作进展
2021眼科专家参观交流活动 圆满举行!
国家卫健委关于印发临床营养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的通知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健委在5月11日发布临床营养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相关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
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临床营养专业等5个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2022年版)
导读:
为进一步加强医疗质量管理,规范临床诊疗行为,促进医疗服务的标准化、同质化,国家卫健委组织制定了临床营养专业医疗质量控制指标,要求各级各类医疗机构要充分利用相关医疗质量控制指标开展质量管理工作,不断提升医疗质量管理的科学化和精细化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