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铂医药公布2022年度业绩

中国苏州、美国马塞诸塞州剑桥和荷兰鹿特丹2023年3月29日 /美通社/ 

 

和铂医药(股票代码:02142.HK),一家专注于肿瘤及免疫性疾病创新药研发及商业化的全球化生物医药公司,今日公布其二零二二年年度业绩。

 

和铂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劲松博士表示:”2022年是我们上市以来的第二个财年。公司进一步借助独创的平台技术优势,整合更丰富的资源与力量,高效推进公司发展。

 

2022是和铂医药的效率之年。尽管面临COVID-19带来的挑战,我们的团队依然高质量完成临床研究目标,巴托利单抗III期临床研究10个月完成了132例受试者入组,并取得积极研究结果,成为中国首个成功的重症肌无力治疗关键性临床III期研究。

 

2022是和铂医药的增长之年。凭借创新且灵活的商业模式和深厚的产品及技术积累,我们成功与阿斯利康、石药集团等就管线产品达成合作,与Moderna、Dragonfly Therapeutics等公司基于平台及临床前产品达成合作。依托多元化的国际合作带来的现金收益,公司营收同比大增846.5%,商业化能力得到有力验证。

 

2022是和铂医药的开拓之年。我们成立了全资子公司诺纳生物,致力于前沿技术创新,并为合作伙伴提供涵盖靶点验证和新一代生物大分子药物从发现至临床前研发的解决方案,利用Harbour Mice和HBICE等技术平台,结合我们在抗体发现和开发方面的专业知识及创新的商业模式,赋能行业伙伴。尤其在双抗领域,HBICE继续崭露头角,跻身行业前列,在全球范围内广受青睐。

 

展望未来,我们将继续朝着成为推动全球新一代抗体疗法创新的领先企业的使命迈进。”

 

持续推进差异化创新产品管线

 

公司致力于发现及开发肿瘤及免疫疾病领域的创新抗体疗法,布局差异化产品管线,包括十多款候选药物,其中六款处于临床阶段。

 

2022年,公司开展了porustobart(HBM4003)针对不同适应症的全球临床开发。Porustobart由公司自有的HCAb平台产生,为新一代全人源抗CTLA-4抗体,是全球首个进入临床开发阶段的全人源重链抗体。该项目在四年内已从候选药物筛选阶段推进至临床阶段,并于2022年公布了在中国联合用药I期临床试验数据。试验数据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令人振奋的疗效,有潜力成为中国黑色素瘤患者治疗方案中的同类最佳。同时,公司将在2023年公开该项目在神经内分泌瘤/癌患者的临床试验数据,该数据亦表现出同类最佳的潜力。随着porustobart的疗效在临床试验中获得充分验证,公司正在为冲刺porustobart的首个关键性试验做准备。

 

公司另一个旗舰项目是HBM7008,这是一款靶向B7H4及4-1BB的创新产品。HBM7008由公司专利的免疫细胞衔接器平台HBICE产生,是目前全球唯一针对这两个靶点并进入临床阶段的双特异性抗体。2022年,HBM7008在美国和澳大利亚展开了I期临床试验,展现出令人兴奋的疗效及安全性。2023年公司与Cullinan Oncology达成了共同开发合作,以进一步推进其在美国、欧洲和澳大利亚的试验进程,继续保持HBM7008作为全球同类首创疗法产品的领先地位。

 

公司与科伦博泰共同开发的HBM9378于2022年推进至临床阶段,并启动了针对中重度哮喘的一期临床试验。HBM9378是一款针对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由公司H2L2平台产生,较长的半衰期优化设计和优秀的理化性质使其在给药方面拥有明显优势。

 

2023年第一季度,公司管线再次迎来突破性收获,HBM1020、HBM1022、HBM1007先后获得美国FDA的IND许可。其中值得重点关注的是由Harbour Mice平台开发的同类首创靶向B7H7(即HHLA2)的全人源单克隆抗体HBM1020,作为全球首个也是唯一一个IND阶段靶向B7H7的产品,凭借其创新的生物学机制,HBM1020有望为患者提供一种全新的具有革命性的抗肿瘤治疗方法。

 

此外,HBM7022,HBM7004,HBM9027,HBM9033,HBM1047及HBM9014均为公司差异化创新管线中的临床前阶产品。凭借我们技术平台的高效输出和研发团队的丰富经验,公司目标每年递交至少一项自有研发产品的全球IND申请。

 

以核心平台为创新支点的多模式业务拓展,最大化撬动价值

 

凭借全球稀缺的高效抗体发现平台的研发优势,和铂医药不仅快速推进自有产品管线的开发,更继续放眼国际前沿研究领域,以更多元化的商业模式,展现创新能力与造血实力。

 

基于自有管线产品,公司与阿斯利康、Cullinan Oncology、石药集团、科伦博泰及华兰生物展开多项合作,其中不乏全球首创的产品,拥有巨大的开发前景。通过此类共同开发和对外合作,公司将大幅提高管线产品的推进效率,有效控制成本和风险,释放更多资源与能力开拓更广阔的领域。

 

同时,公司基于抗体发现底层技术 — Harbour Mice的独特优势,创立了技术创新公司诺纳生物。诺纳生物正以行业”创新赋能者”的角色,致力于为全球合作伙伴提供全面的解决方案。不到半年的时间,诺纳生物势如破竹,受到多家顶级国际生物科技公司的青睐,包括mRNA技术领域公认的全球领导者Moderna,NK细胞相关疗法的先驱Dragonfly Therapeutics等。合作企业虽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侧重不同的研究领域、存在多样的研发需求,诺纳生物均能成为其可靠的合作伙伴,公司相信诺纳生物巨大的发展潜力将在未来带来强劲的价值增长。

 

得益于公司在生物学方面的深厚积累,公司亦不断在更大的应用场景下探索技术平台的应用,孵化早期项目,从而创造更具影响力的价值。公司与哈佛医学院附属波士顿儿童医院共同孵化的创新生物技术公司HBM Alpha Therapeutics(HBMAT)已完成种子轮融资,以推进其治疗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症(CAH)和多囊卵巢综合症(PCOS)的创新抗体疗法。此外,公司技术平台孵化项目恩凯赛药已完成一亿人民币A轮融资,持续深耕前沿NK细胞治疗领域。

 

放眼2023,和铂医药坚持聚焦源头创新和全球合作,继续以核心技术平台为创新支点,一方面推进内部创新管线产品的临床研究,同时与合作伙伴一起为公司成立以来的首个商业化项目积极准备;另一方面通过多模式的业务合作,向更前沿的靶点分子、更多样的疾病领域迈进。”和创新药,铂铸健康”,公司将继续以长远的眼光和专业的态度聚焦创新药物开发,利用核心技术平台扩大合作网络,引领全球生物医药创新发展。

绿叶制药发布2022年全年业绩

创新兑现,营利双升,开启全球化高质量增长

 

烟台2023年3月30日 /美通社/

 

绿叶制药集团(2186.HK)于今日发布2022年全年业绩及当前业务进展。

 

报告期内,集团营业收入约为59.8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0%;正常化EBITDA约为19.6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4.8%;正常化股东应占净利润约为8.8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1.8%。

 

在”创新+国际化”双轮战略驱动下,集团基本面强势向上,后续增长路径明确:国内多个新药获批上市的同时,海外亦迎来Rykindo(利培酮缓释微球注射剂)在美获批的振奋消息,推动集团全球化运营开启新篇章;新产品与成熟产品协同发力,助推集团营收和利润双增;控股子公司博安生物成功登陆港交所,生物药全球战略大步向前……集团运营基本面发生显著变化,全球市场开启新一轮高质量增长。

 

一、创新兑现势如破竹

 

多年来的创新布局和坚定投入助力集团的全球在研管线步入”丰收季”。集团聚焦”新型制剂”、新分子实体”、”生物抗体”三大研发平台,关键技术屡获突破,2021年至今实现多款新药在国内及海外获批:

基于新型制剂平台:Rykindo?在美国获批,成为中国首个在美获批的中枢神经系统(CNS)新药;该产品在中国也已获批,商品名为瑞欣妥;利斯的明多日透皮贴剂在欧洲多国获批;

基于新分子实体平台:若欣林(盐酸托鲁地文拉法辛缓释片)在中国获批,为我国首个自主研发的、治疗抑郁症的化药1类创新药;

基于生物抗体平台:博优倍(地舒单抗注射液,普罗力生物类似药)在中国获批,为全球首个获批上市的地舒单抗生物类似药;博优诺(贝伐珠单抗注射液,安维汀生物类似药)在中国获批。

 

二、成熟品种企稳回升

 

集团多款独家产品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在临床应用上获得医生和患者广泛认可,且集采、医保等政策端因素对成熟产品的影响逐渐消弭。在更多循证医学的积累和支持下,这些长青品种持续为集团贡献稳健的现金流,构筑坚实的商业化底盘。

 

肿瘤领域的独家产品力扑素(注射用紫杉醇脂质体)重归双位数增长并以原医保支付标准续约2022版国家医保目录;CNS领域的原研产品思瑞康(富马酸喹硫平片、缓释片)在海内外市场地位稳固,销售稳中向好。

 

独家产品天然调脂药物血脂康维持高速增长,集团携手业务伙伴打造三高共管的一级预防体系,助力业务再创新高;用于软组织肿胀、静脉性水肿的欧开(七叶皂苷钠片)销量持续走高,后续增长空间广阔。

 

三、新品上量蓄势待发

 

多个新产品的上市助力集团营收从过往的单品支撑迈向矩阵赋能。聚焦肿瘤、CNS等核心治疗领域,新老产品高效协同为一支战略性梯队,保障集团业务从短期到中长期的高质量增长。

 

在研发难度大、入局者较少的CNS领域,集团经过多年积累,已形成较有优势的国际化研发、注册临床、供应链与商业化能力,并拥有丰富的产品组合,构筑起中长期增长的”护城河”:Rykindo/瑞欣妥、若欣林、利斯的明多日透皮贴剂等创新成果触达中、美、欧等全球医药市场,与思瑞康有效协同,助力集团”成为全球CNS治疗领域领导者”战略目标的加速实现。

 

在临床需求亟待满足的肿瘤领域,博优诺上市后迅速放量并于2022年新增两项新适应症,另有多款新药有望于今年获批上市,推动集团在该治疗领域保持强劲增长势头。

 

四、未来3年,多个新药开启全球化高质量增长

 

集团在近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坚持”创新”与”国际化”战略,这是实现上述斐然成绩的”制胜法宝”,也是后续增长的动力引擎。Rykindo在美国成功获批,标志着集团”自主出海”之路扬帆起航,进一步打开全球业务增量市场。凭借集团”全球研发-全球制造-全球市场”完整运营体系和领先的国际商业化能力,未来3年内多个新药有望在全球范围内实现卓越上市。

 

仅在今年:LY01005(注射用醋酸戈舍瑞林缓释微球)有望作为全球唯一的戈舍瑞林微球制剂在中国获批;LY01017(注射用芦比替定)作为近26年来唯一获得美国FDA批准的用于治疗复发性小细胞肺癌的新分子实体,预期将在中国香港获批,其在中国内地亦处于上市申请准备阶段。

 

除了上述2个项目,集团另有6个项目处于上市审评阶段、8个项目处于3期/关键性试验/上市申请准备阶段,涵盖中、美、日、欧等市场。其中:

LY03010(棕榈酸帕利哌酮注射液)在中国处于上市审评阶段、在美国的关键临床试验达到预设终点、在欧洲获准开展临床试验;LY03003(注射用罗替戈汀缓释微球)在中国处于上市申请准备阶段,并在美国、日本开展临床试验;LY021702(羟考酮纳洛酮缓释片)在中国处于上市审评阶段;BA1102(地舒单抗注射液,安加维生物类似药)在中国处于上市审评阶段,并在欧洲和美国进行研发;BA5101(度拉糖肽注射液,度易达生物类似药)在中国处于3期临床阶段,为全球首个进入3期临床的度拉糖肽生物类似药。此外,生物药在研管线另有多个具有国际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抗体已进入临床阶段。

 

展望2023年,集团将继续以”创新”为驱动、以”国际化”为路径,保障重点在研项目高效、高质量地在全球市场卓越上市的同时,持续深耕全球商业化体系与营运能力,推动集团业务在全球范围内的高水平迁跃,实现公司业绩的强劲增长,为患者、股东和社会创造更多价值。

艺术有读082|西方长大的90后华人艺术家,她们的命运是什么?

 

第八十二期

西方长大的90后华人艺术家,她们的命运是什么?

 

时长:46分钟

 

主播

· 胡湖:ArtJeff 创始人

嘉宾

· 李苏桥:收藏家,艺术品经纪人

· 郑姝:南京四禧美术馆创始人及艺术总监,同时任职于伦敦某蓝筹艺术家工作室,曾任职于伦敦苏富比拍卖行。

剪辑&文字编辑:胡湖

 

嘉宾精彩观点(完整版内容请听播客音频):

问:上一期我们谈到的90后艺术家明星,要么生活在伦敦,要么毕业于伦敦,要么高价是在伦敦拍卖会创下的,为什么是伦敦?

 

郑姝:整个艺术市场谁在花钱?北美当然首屈一指是最大的买家,接下来就是亚洲。但是亚洲总体而言,不管是中国、东南亚、韩国还是日本,还是有一种慕强心理。尤其对西方艺术家,亚洲整体的购买趋势是跟随西方脚步的。哪怕说欧洲已经没有什么钱了,但在欧洲成功的艺术家,亚洲是一定会买单的。我们可以看到伦敦这边一旦高价出来,亚洲就开始哗哗跟进。如果想要亚洲藏家更多的参与进来,首选就是纽约和伦敦,对于欧洲年轻艺术家来说,伦敦当然是一个更便利的场所。

 

李苏桥:市场的这种表现,其实和0506年的中国当代艺术是差不多的。最开始是在纽约创造高价,后来在香港,再后来就国内出现高价。每当这种高价出现的时候,国内是一片欢呼,其实同时西方的早期购藏者也是一片欢呼。我觉得有一点确实是需要大家去琢磨的,就是为什么今天亚洲的藏家要被迫在二级市场去购藏,然后在一级市场一个很长的 Waiting list 里排不上?我想还是因为这些西方大画廊对亚洲藏家心态的这种把握

 

我熟悉一些西方大的收藏机构、基金会,还有个别的大藏家,是能够进入全球200名单的大藏家,他们极少在二级市场去购藏年轻艺术家作品,这些作品他们早就被画廊分配了。而他们去购藏的作品通常都是某些艺术家年轻的时候他没有机会买的,因为他不是跟所有的画廊都保持这种良好的购藏和分配的关系。

 

我想西方大画廊对亚洲藏家的态度大概就是如此吧,你的购买习惯决定了你到底排得上排不上,不是你的美术馆的体量如何。

 

郑姝:我想到某一个年轻的女艺术家,当时她被皮诺买了一张还是两张,在这个消息传出来以后,我一天接到了七八个人的微信问我这个女艺术家是谁?她是什么背景。我当时说皮诺买了她一两张作品,so what?皮诺买的人多了,你知道皮诺一年要买多少作品吗?为什么你们这么在乎皮诺买了谁?然后就开始打听这个女艺术家,追捧这个女艺术家,然后就又传出来中国藏家根本买不到。

 

就像桥叔说的,中国藏家的权重是一个非常迷的事情,一方面所有的画廊所有的拍行都在说,我们异常重视亚洲市场,我们非常重视亚洲藏家,但是你又听到所有的人都在说我买不到东西。除了顶尖的那几个私人收藏,其他大部分藏家买不到。我就觉得这个事情非常迷惑,西方话语底下的中国藏家的收藏活动,显出一种非常畸形的状态:一方面我对亚洲异常重视,一方面我不卖给你,你没有办法参与我初期的布局,我找你的时候是我要进一步了,我第二次布局找到你,已经是很给你面子了。这也导致了一些亚洲藏家已经被训练成这种心理反应,我去看二级的情况是什么样。然后西方的商业体制会非常敏感,且准确的把握住你的心态。

 

 

问:如何看待西方大画廊开始抢夺90后艺术家?

 

李苏桥:跟大画廊合作的一个优势是大画廊会出面干预二级市场,这种干预不是贬义词的干预,因为他们对艺术家有一个长期的规划,对藏家的收藏有一种长期保护的意愿。至于是不是去二级市场造价,我觉得可能性非常小,因为没有这种特别的必要。从一级市场跟二级市场这种价差来说,我更加不觉得他们有这种嫌疑。因为如果你去造价格的话,我想10倍是必须的,你想卖10万你必须得做到100万,才有可能把10万卖出去。

 

我觉得造势可能是有的,他们会告诉大家这个艺术家在未来有更重要的美术馆个展,有更重要的机构的收藏。

 

郑姝:我特别同意桥叔说的,大画廊它的价值并不在于它会帮你去造一个天价,它是在帮你造势,它会干预二级,它的干预更多的是托底型干预。就是我一级市场的价格已经到了这个份上,我总不能让你卖得比我一级还便宜,对吧?

 

它为艺术家去造势,大画廊的肌肉展现在哪里?它能够帮你对接更好的机构,能帮你对接更好的藏家,帮你带来更大的机会,甚至说帮你刺激出更好的作品。

 

一些大画廊对艺术家的创作是有干预的,而且我甚至认为,画廊对某一个艺术家的干预是非常必要且核心的。优质画廊跟豪门画廊它有一点区别,优质画廊跟艺术家的互动是会促进艺术家创作的,而不是一味的让他重复。

 

所以我觉得签大画廊的一个很重要的价值,就是画廊本身的专业度,它能够把你带入到另外一个不同的维度,不论是创作层面,展览还是公关关系,都是另外一个层面。

 

 

问:如何看待中国艺术机构对西方年轻艺术家的布局,比如上海的龙美术馆和同样在西岸的池社,过去几年一直在举办一些西方艺术家的个展。

 

李苏桥:我还是这样的观点,而且这种观点我现在越来越坚信。中国的确是一个文化非常独立的大国,但是西方艺术世界同样会对中国的艺术市场有它自己的风险管理。今天的不确定性,可能会导致西方艺术界从以前的这种不同的对待,转化为就像今天的没有期待,这是个挺悲惨的事情。

 

郑姝:我觉得从西方人的角度,中国对于他们来说还是太陌生了,他很难去真正的穿透你的文化层,还有你的阶级层,这是我在伦敦生活十几年的一个感受。对他们来说,中国藏家当然重要,但是他会权衡一下是不是去做一个我更熟悉的事情,跟我更熟悉的人去合作。你说中国的收藏界出种种的问题,我觉得西方的收藏界也出种种的问题,但是看起来好像西方出问题,他们更容易接受一些。我觉得倒不是说他歧视什么,就是一个文化上的熟悉感。

 

 

问:老一代的中国当代艺术家,我们曾经认为无法走出去,或者走出去又回来了。对于有海外留学背景的这一代90后艺术家,他们有可能真的打入海外的市场吗? 

 

李苏桥:这些留学生他们本身不是简单的生活学习,他们已经在西方的艺术系统里了,而且很多都已经融入了本地,这样就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他们的确最接近于今天西方功成名就的这些年轻明星们,但他们在未来的中国身份会不会成为他们的负担,或者说是个加分项,这还真的需要判断。有一点我觉得是可以肯定的了,这些艺术家已经给西方提供了西方人认为的中国艺术家的样式跟面貌。他们就在那个系统里面,这非常的重要。我相信这里面很多人会比他们的老一代参加更多的美术馆的群展,甚至还有美术馆的个展,我一点都不怀疑。

 

而且在今天中国当代艺术家很少被西方买单的情况下,这类艺术家还恰恰是西方在购藏的一个群体,挺有趣的。这是唯一的一个群体,既不是刘野,也不是小贾,是这些孩子们。

 

郑姝:海外这一代艺术家,不光是女性,我觉得西方一方面将他们当做自己人来看,一方面把他们当做他者来看,到底是一个优势还是一个劣势,是随时势而变的。

 

现在年轻艺术家里面,很容易发现裂层,海外的华人艺术家是一个圈子,国内教育的是一个圈子。然后我们作为一个小小的机构,我们在选择艺术家的时候也很矛盾,我甚至觉得现在有一点要选边站的意思。其实对于艺术来说这是非常反天性的,艺术应该打破所有的边界,越混乱越杂越好。

 

不光是中国,西方也有这个问题,西方在筛选年轻艺术家上,他们一看你是英国皇家艺术学院毕业的,你是纽约布鲁克林,或者美国芝加哥美术学院,他们会天然觉得你更好合作,因为你了解他们的模式,你愿意配合。他们对于当代中国性非常明确的国内出来的艺术家,那种好奇和耐心,我觉得已经没有了。除非你有巨大的才华,你的才华已经让别人没有办法不去直视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去做这样的事情。

 

对于年轻艺术家来说,你的性价比一定是第一位的,我付出的越少,我收获的越高,你对我来说价值就越高。所以他们选择海外的这批艺术家,我觉得有便利的成分在里面。都会说英文,交流起来非常方便。一个礼拜我可以去你工作室两三次,有什么事情我们可以随时沟通。而且你就在我眼前,我对你的控制非常的可靠。不像一些卫星艺术家在中国,我甚至不知道你在干什么,我不知道你中间层层的有多少个人。这种复杂性再加上这种信息交互的速度,也在逼迫着画廊对他们选择合作的艺术家做一个新的筛选。

 

越是在这种艺术家信息的爆炸中,越是在Instagram上你都可以卖画的时候,画廊的价值越凸显出来了,画廊反而是反向的在夯实他们的权力基础。但是画廊当然会随时有变化,现在给我的感觉是中国自己的圈子,这种内循环的感觉越来越严重。很难说是我们像之前老炮一代慢慢渗入到国外,然后再从国外慢慢回来,这种交互我觉得有点难,至少我现在看到的是更多的是单向的,海外的进来,而中国几乎是出不去的状态。

 

李苏桥:我们今天非常尊重的这些老炮艺术家,西方画廊所做的工作极其有限。我们都知道,一个西方的大画廊比较容易给他自己代理的艺术家安排全球著名美术馆的展览,或者是一个国家或城市主要的美术馆的展览。

 

我们被西方大画廊代理过的艺术家应该不低于20个人,但没有一个艺术家是真正的被西方画廊安排进美术馆展览的。而这些美术馆对西方画廊而言,它可以随便就安排。所以我觉得他们从内心来讲,对中国艺术家的态度,尤其是土生土长中国艺术家的态度是很明显的。

 

西方在对中国艺术家的接纳上是保守的,我认为是他们的傲慢。而相反,中国大家都认为是封闭的,但实际上我们对西方艺术家的接纳是非常敞开胸怀的,不管是龙美术馆还是和美术馆,还是昊美术馆。包括郑姝,你现在在做的四禧美术馆,我觉得心态是非常开放的。我想西方艺术圈掌握资源的人,对中国艺术家这种霸凌行为到今天都没有终止,那就回到我刚才说的这批在西方长大的艺术家,她们的命运是什么?能不能达到跟西方同等的待遇,还是说最后成为赵无极、朱德群,这真的是一个问号,这要慢慢的去看。打破西方壁垒,本身靠西方自己把壁垒除掉是没可能的。所以完全要靠这些在西方学习长大,已经在系统里生存的艺术家自己的造化跟努力了。

 

郑姝:桥叔是我的前辈,我作为稍微年轻一点的,我还是对这一批年轻艺术家抱有幻想和期待,我真的很希望在他们这一代里面,有能力凭靠自己的才华,还有自己综合的实力去在西方的权力语境里面去获得一个平等的地位,而不是只安于做别人的宠物,安于做一个附庸的补充品。但我同时又感到非常困难的是,我不知道中国本身的藏家群体或者中国本身的艺术产业能对他们提供多大的支持。中国艺术界对西方的慕强,如果这个习惯不真正的破除,中国本身对自己艺术家的支持不太够,或者甚至有一点畸形。要不然就是疯狂追捧,直到把你捧死为止,要不然就是我等着西方做,你西方不做你永远出不了头。

 

但又有一个问题,我发现这些在海外的年轻艺术家,他们在选择机构上,他们好像也不太想选择中国的机构,他们更青睐的是欧洲、北美甚至南美,非自己文化体系下的机构。当他们说我在哪个机构有个展览的时候,他们更希望的是国外的,是他者的,而不是自我文化系统,这当然跟中国本身的文化生态有关系了。他们现在的职业阶段,他们更希望的是西方的机构。所以现在这种状态确实有些扭曲,有些拧巴。但是你说有什么解决的方法,好像一时间也确实看不到什么解决的方法,就是一个现状吧。

 

 

问:面对这种情况,国内画廊应该怎么做?

 

李苏桥:我个人对画廊的理解一直没有变,我关掉画廊也是这样一个原因。我自己觉得画廊相当于一个人在成长过程中,你要经历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不同的画廊,其实是在不同的阶段。年轻的艺术家,可能在最早期他会选择幼儿园、小学这样的画廊合作,到了一定程度,他会自己跳槽或者被别人买走,进入这种初中或者高中级别的画廊,最后进入这种大学级别的巨无霸画廊。

 

但是在国内做起来比较困难的原因是,第一个是画廊本身,目前的画廊没有这样一个阶梯状况,大家都觉得我是大画廊,我能干所有的事情。

 

我当时关掉画廊的时候写过一篇文章,为什么要关掉画廊?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我合作的一些80后艺术家,他们不太愿意继续跟我合作了,而我觉得我有能力给他们安排所有的事情。历史证明那只是我的一种良好的意愿,或者是我的私心,我确实不能够给他们安排他们今天所获得的这种空间。

 

比方说以前郝量在研究生期间我签约他5年,如果郝量跟着我干的话,他绝对没有今天。郝量离开我,我不高兴,但是对他来讲是好的。

 

所以我觉得中国画廊本身缺少这样一种阶梯,很多画廊应该甘愿当好一个小学老师,而不是一个小学老师非要去教高等数学,非要去做傅里叶变换,不是这样的。

 

中国确实有些画廊有自己代理的很好的年轻艺术家,可是他们最应该去做的是怎么把这艺术家进行输出,因为当你发现一个好苗子的时候,明摆着的你的通道上,你不认识任何一个未来五届威尼斯双年展可能的策展人,未来两届卡塞尔文献展的策展人,你也不认识全世界排在前二十的美术馆,这种情况下你根本没有艺术家的一个培养的系统,你怎么可能说一个特别好的苗子,我要永远跟着你干?跟着你干就死掉了。所以我觉得每个画廊都要量力而行,知道自己是谁。幼儿园老师?小学老师?中学教师?大学教授还是博导?一定要清楚自己的身份,这是我们特别缺的,但这个需要时间,需要时间,没有办法。

 

郑姝:因为我疫情期间有大概两年没有回来了,我这次回来的感觉是,中国的画廊卖的东西好贵,怎么这么贵?同样的价格,我可能在西方可以买到非常有潜力的艺术家,质量非常高,我可以眼见着他是一个发展潜力更大,发展空间更大的艺术家。但是中国画廊的定价我有时候确实不是特别能够理解,但是好像普遍的艺术家都是这个价格。一个比较本土化的艺术家,在没有国际市场的情况下,可以卖到几十万,我觉得是不是有一点高?

 

西方画廊为艺术家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而且它对艺术家迈入更高的级别也很遗憾,但它并没有觉得是一种损失。因为它觉得我已经完成了我该做的工作,我这个画廊就是这个定位,我挣的就是这份钱,接下来这个活我干不了。我很遗憾,但我也认。而且因为他们的体系起来了,他就干他自己这个阶段的活,也能给他获得足够的名利,他可以很舒服的在这个阶层上继续的努力下去,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要有一个进阶。我要变成Ropac,我要变成白立方,你说有没有可能?当然有,但这个真的太少了。

 

李苏桥:在我开画廊的时候,经常有画廊主教我方法。他们统一的观点就是经营画廊不会盈利,但是如果你留下作品就会盈利,这好像是天经地义的事情。我也乐此不疲的遵循画廊的老前辈们的观点,和他们的实操的经验,在和艺术家的合作中留了一些作品,的确这些作品有些可能10年涨10倍,有些10年涨300倍都有,对我个人来讲是值得炫耀的。但是我和其他西方画廊的接触中就发现,我自己想炫耀的事情,在他们那边是不可理解的,因为西方的这种初级画廊通常都会把最好的作品分配给画廊最好的收藏家,而不是留给自己,他们不去博这个艺术家未来10年的拍卖市场,这是我们很大的差别。

 

我说完了。

 

©文章版权归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李昌龙个展“演绎:一个人的视觉志”

当我走进千高原艺术空间的李昌龙个展“演绎:一个人的视觉志”,莫名让我觉得像是走进了一场文物发掘成果展。

 

 

 

 

展览现场

图片来自千高原艺术空间

 

如果你也好奇过未来的人或其他智慧生物如何看待我们的存在,眼前就像是那样一番现场。他的作品体现的时间明明距离现实并不遥远,作品颜色也并不十分深沉,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让我有这种感觉。

 

为了帮助破译他的艺术语言,你可以尝试把理解的格局打开,想想国际上的事。从隐藏的文字、日期、地图、地貌、作品名找找线索。如果你对世界上的冲突、国际政坛事件人物场景有一些认知,那么这些看似抽象的画作就充满了各种明示。

 

比如拿作品名来说,有一幅《21克》,21克是灵魂的重量。再回看那幅作品画面中隐藏的日期和俄语,会觉得有生命和生命的消逝。

 

 

 

李昌龙,21克,布面油画,100 × 160 cm,2022

图片来自千高原艺术空间

 

在我小时候,有一位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说“希望这个世界可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不要有战争”,我一直记得。后来,也有人关于世界的态度让我印象深刻,他们把战争说的轻飘飘如“放学不要走,打一架”。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并去讨论战争造成的后果和战后重塑,而不是输赢。

 

我不想把艺术家对每幅作品背后的国际事件是批判、悲悯或是单纯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按下快门等各种情绪摊开说。因为感觉他的创作手法就像是先注入很多自己的情绪,剥离、隐藏、叠加各种循环,既是在不断丰富,也是在不断模糊隐藏主观。

 

还有一些作品不需要动用你对国际新闻的知识储备,只需要你切换回现实,从我们真实经历过的,把时间倒退到2021、2022就可以了。

 

 

李昌龙,旗袍,布面油画,250 × 150 cm,2022

图片来自千高原艺术空间

 

我特别喜欢这组尺幅相对小一点的作品《21克-1~7》。

 

 

 

 

《21克-1~7》

图片来自千高原艺术空间

 

这几年艺术家李昌龙有研究克孜尔石窟壁画。现在看到的肌理是由八层材料捶打出的仿古效果,像是不同时代的壁画一层一层剥离。

 

就算我知道了很多线索,依然会对作品产生“误读”。不过不要紧,观众完全可以享有误读的权利。

 

乍看上去,我就觉得左边这幅作品很像是一排佛像。如果再往国外去想,也像美国的总统山。结果完全想偏了!实际上灵感来源于摄影艺术家张俊的作品,疫情期间倒闭的服装店里的假人模特。

 

 

左:李昌龙,白光,布面油画,30 × 180 cm,2022

图片来自千高原艺术空间

 

曾经艺术家李昌龙对自己的创作归纳了一个词语,“地缘政治山水”。他把自己关注的国际化的相关区域作为原点,加入自己的叙事理解,进行视觉重构。

 

在这场展览中的作品里是有出现人物的,人物是隐入山水的。但这些山水的背后,也是由人造成的山水。

 

 

 

李昌龙,演绎,布面油画,200 × 600 cm,2022

图片来自千高原艺术空间

 

这段时间网上老提《三体》叶文洁按下按钮的梗。你说艺术家记录了那么多世界上的对抗,会不会有一些瞬间闪过类似的念头?我觉得从作品上看是没有的,他的作品并不会把人拖进悲伤或绝望的旋涡,我觉得是有给希望的,无论是色彩或是打破传统的装帧方式的框架。

 

这个世界不可能只有peace and love,好的、不好的都需要有人记录下来,可以是新闻,也可以是艺术。

 

    ©文章版权归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北海康成CAN008治疗胶质母细胞瘤(GBM)在中国的II期临床试验现已完成患者入组

  • 最近在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肉瘤和罕见癌症年会上公布的CAN008 I期长期随访数据显示,高剂量组患者五年总体生存率为67%


北京和马萨诸塞州伯灵顿2023年3月29日 /美通社/

 

北海康成制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北海康成”,股票代码”1228.HK”), 是一家在中国领先并专注罕见疾病领域的全球化的生物制药公司,致力于创新疗法的研究、开发和商业化。公司于今日宣布CAN008 (asunercept)治疗胶质母细胞瘤(GBM)在中国的II期临床试验现已完成患者入组,共有117名患者参与。该项目为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II期临床试验,旨在评价CAN008与替莫唑胺在放射治疗期间以及放疗结束后合并使用治疗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患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可作为注册临床试验。在3月份举办的ESMO肉瘤和罕见癌症年会上公布的CAN008 I期临床试验五年长期随访数据显示,高剂量组患者总体生存率为67%,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7.95个月。预计CAN008在中国进行的II期GBM临床试验中期数据将于2023年中期公布。

 

“在德国进行的II期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的临床研究中,使用CAN008进行治疗显著提高了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 该项目的牵头研究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肿瘤综合治疗中心主任、神经肿瘤综合病区主任李文斌教授说道。 ” 最近公布的CAN008 I期临床试验中新诊断GBM患者的长期随访数据也十分令人鼓舞。在牵头研究单位随访的6位400mg/周剂量组的患者中,有4例五年内依然存活。因此,由天坛医院牵头进行的II期临床试验资料值得期待。在患者入组和试验治疗过程中,我们经历了新冠防控期,尤其是在所在地区封控期间,相关研究分中心的研究者克服重重困难,尽可能保障受试者的用药,涌现了许多令我们感动的故事。感谢所有的研究者和相关工作人员的辛勤劳动,更要感谢参与试验治疗的所有患者。在完成既定的入组目标之后,我们会继续严格按照试验方案进行试验治疗和随访,希望CAN008能为胶质母细胞瘤患者治疗带来新的希望。”

 

北海康成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薛群博士表示:”我们非常高兴地宣布,北海康成的首创新药候选药物CAN008治疗胶质母细胞瘤(GBM)在中国的II期临床试验现已完成患者入组。此外,我们对于I期试验高剂量组五年总体生存率达到67%这一数据感到非常鼓舞,并期待继续在中国患者中推进CAN008的临床开发。”

君实生物与康联达宣布设立合资公司于东南亚多国合作开发和商业化特瑞普利单抗

  • 双方将通过合资公司Excellmab于东南亚9国对特瑞普利单抗进行合作开发和商业化
  • Excellmab将负责在合作区域内对特瑞普利单抗进行开发,开展医学事务、成品生产及商业化,其可供分配的利润将按照双方各自的持股比例进行分配
  • 依托Excellmab这一平台,双方计划进行深入合作,将更多优质创新药引入东南亚市场
  • 根据特瑞普利单抗研发及其它事项进展,君实生物可获得最高约452万美元的里程碑款项,外加净销售额一定比例的特许权使用费


中国上海和新加坡2023年3月28日 /美通社/

 

君实生物(1877.HK,688180.SH)与康联达生技(Rxilient Biotech)近日在新加坡成功举办签约仪式。双方共同宣布,将设立合资公司在东南亚地区9个国家,包括泰国、文莱、柬埔寨、印度尼西亚、老挝、马来西亚、缅甸、菲律宾、越南,对抗PD-1单抗药物特瑞普利单抗(拓益)进行合作开发和商业化[1]。这是继北美、中东、北非后,特瑞普利单抗达成的又一项“出海”里程碑,其海外业务已累计拓展至超过30个国家。

 

君实生物董事长熊俊先生,君实生物首席执行官李宁博士,康哲药业主席/CEO/总裁林刚先生,君联资本董事总经理/Rxilient执行董事洪坦先生,康哲药业东南亚业务-康联达健康总经理李克英博士共同出席本次签约仪式。

 

君实生物首席执行官李宁博士表示:“此次与康联达在东南亚地区建立广泛合作是君实生物持续拓展全球商业化网络的重要实践之一。东南亚地区拥有蓬勃的医药创新氛围、灵活的药品监管政策和多层次的支付体系,是极具潜能的创新药新兴市场。康联达团队在当地拥有丰富的注册和商业化经验,不仅清晰熟悉每一个东盟国家的注册法规和市场资源,能够快速实现产品价值,与各国政府和医疗机构、研究者、医学团体等也建立了合作关系,共同创建临床研究生态体系。相信通过设立合资公司这一合作模式,双方将充分发挥各自在研发和商业化领域的优势,强强联合,一同助力中国创新成果造福东南亚患者!”

 

康联达总经理李克英博士表示:“康联达的设立是康哲药业向东南亚乃至全球化布局的重要一步。康联达已经组建了一支拥有丰富东南亚医疗产业经验的人才队伍,逐步搭建覆盖广泛领域的产品线,将立足于新加坡,向东南亚及全球辐射,着力构建全球制药企业在东南亚的桥头堡。随着东南亚地区经济快速发展和新兴中产阶级的崛起,未来东南亚将是世界医药市场增长的新引擎。君实生物作为中国领先的创新药企,其开发的特瑞普利单抗是首个中国自主研发且在中国上市的PD-1产品,竞争优势明显。我们双方以极大的诚意成立合资公司,将康联达卓越的药物注册和商业化能力与君实生物雄厚的研发实力相结合,共同将特瑞普利单抗并计划将更多优质创新药引入东南亚市场,满足东南亚患者尚未满足的医疗需求。”

 

特瑞普利单抗由君实生物自主研发,是中国首个批准上市的以PD-1为靶点的国产单抗药物,至今已在全球(包括中国、美国、东南亚及欧洲等地)开展了覆盖超过15个适应症的30多项由公司发起的临床研究,涉及肺癌、鼻咽癌、食管癌、胃癌、膀胱癌、乳腺癌、肝癌、肾癌及皮肤癌等,其中在中国已获批6项适应症,另有多项适应症的上市申请正在接受美国、欧盟和英国监管机构的审评。

 

根据协议条款,康联达生技将以4,999,999美元认购其全资子公司Excellmab新发行的股份,君实生物将通过向Excellmab注入特瑞普利单抗在合资区域内的许可权益,以非货币方式出资认购Excellmab新发行的股份。发行完成后,康联达生技和君实生物将分别拥有Excellmab 60%及40%的股权。

Excellmab将负责在合作区域内对特瑞普利单抗进行开发,开展医学事务、成品生产及商业化,其可供分配的利润将按照双方各自的持股比例进行分配。同时,君实生物将授予Excellmab另外4款在研产品在合作区域内一个或多个国家相关权利的商业化优先谈判权。根据特瑞普利单抗研发及其它事项进展,君实生物可获得最高不超过约452万美元的里程碑款项,外加销售净额一定比例的特许权使用费。

药明生物祝贺Amicus Therapeutics创新疗法Pombiliti获得欧盟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晚发型庞贝病患者

无锡2023年3月28日 /美通社/

 

全球领先的合同研究、开发和生产(CRDMO)服务公司药明生物(WuXi Biologics, 2269.HK)祝贺其合作伙伴Amicus Therapeutics(纳斯达克股票代码:FOLD)的创新疗法Pombiliti(cipaglucosidase alfa)获得欧盟委员会批准上市用于治疗晚发型庞贝病成人患者。Pombiliti?是一款与miglustat联用的长效酶替代疗法(ERT)。

 

Pombiliti?于2012年在药明生物平台上从一个”主意”诞生,在公司领先的一体化技术平台及强劲产能实力的赋能下成功实现商业化。自2019年以来,药明生物作为该产品商业化阶段的独家原液生产合作伙伴和主要制剂供应合作伙伴,一直为Amicus公司提供商业化生产服务。

 

药明生物CEO陈智胜博士表示:”十一载磨一剑!通过过去十一年的通力合作,我们终于迎来了这历史性的一刻。我们非常荣幸赋能Amicus赢得产品获批这一重要里程碑,通过这一创新疗法,为庞贝病患者带来福音。此次获批,也是药明生物‘跟随和赢得分子’战略的又一力证,与客户共成长,赋能客户将‘主意’开发为疗法。凭借开放式、一体化的生物制药技术平台和强大的全球赋能网络,药明生物将继续加速和变革全球生物药的发现、开发和生产历程,造福全球病患。”

 

此次欧盟委员会对Pombiliti的批准是基于关键性III期临床试验 PROPEL的临床数据。这是目前唯一一项在已经过ERT治疗,但治疗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的晚发型庞贝病成人患者中开展的随机、对照临床试验。此前,Pombiliti已获得人用药品委员会(CHMP)的积极意见。

Agena Bioscience携手先声诊断与腾辰生物,基于MassARRAY平台开发癌症早诊产品

上海2023年3月28日 /美通社/

 

近日,Agena Bioscience(基纳生物)、先声诊断、腾辰生物在南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方将发挥各自在核酸质谱设备开发、产品注册和渠道拓展以及创新癌症早诊检测项目开发中的优势,共同打造核酸质谱临床检测生态,为更多人带去更可及的健康管理产品,助力中国精准医疗事业快速发展。

 

根据战略合作协议,Agena Bioscience与先声诊断将授权腾辰生物,使用SDx MassARRAY飞行时间质谱检测系统作为开发平台,推动其基于甲基化标志物的创新癌症早诊产品的开发和IVD注册审批。在Agena Bioscience的支持下,先声诊断和腾辰生物还将充分发挥各自在产品和渠道方面的优势,就临床应用推广开展深度合作。

 

腾辰生物专注于原研开发新一代肿瘤及心脑血管疾病早期体外诊断技术及产品。基于对DNA甲基化标志物在肿瘤全病程管理中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体外诊断全流程原研经验,腾辰经过的数年深耕已经成为基于核酸质谱平台DNA甲基化检测的早筛早诊技术先驱型头部企业。目前,腾辰生物已拥有47项分子标志物发明专利,推出或正在开发对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甲状腺癌等癌种以及心脑血管重疾的早筛早诊产品,并启动多个项目的IVD产品注册。

 

先声诊断是中国领先的精准医疗解决方案提供商。2018年,Agena Bioscience与先声诊断达成战略合作, 共同推进核酸质谱技术在临床领域的应用。并不断开展深入合作。先声诊断于2020年成功获得SDx MassARRAY飞行时间质谱的医疗器械注册证,并为临床提供药物基因组、结核鉴定和耐药、感染和肿瘤等检测方案。Agena Bioscience与先声诊断基于MassARRAY平台共同推进的“人CYP2C19基因分型检测试剂盒”也于近日正式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第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未来,三方将以合作为契机,实现平台、渠道和产品的横向联合,不断把SDx MassARRAY核酸质谱生态推向新的高度,为临床提供更具性价比的创新检测产品和服务,真正用精准医疗帮助每个人。

 

Agena Bioscience拥有全球独家核酸飞行时间质谱专利技术,提供的解决方案是通过飞行质谱的方法做核酸的临床应用及研究。将飞行质谱的特性和多重基因检测完美组合在一起。MassARRAY?系统是一个基于质谱分析的平台,高通量、高度灵敏、高准确度且经济高效,被广泛应用于全球各地的不同领域中,例如药物基因组学、实体瘤和液体活组织标本的癌症分析、遗传病检测、新生儿筛查、农业基因组学和临床研究。MassARRAY核酸质谱具有灵活高效、检测周期短、检测成本低、数据分析简单等特点,尤其高性价比的检测具有更广的受众面。

 

自2015年起在中国开展业务以来,Agena Bioscience组建了一支由高学历人才组成的专业技术团队,将MassARRAY?核酸质谱技术引入中国,在中国拓展合作伙伴关系,并共同致力于为中国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在基于分子诊断本来特有的准确和灵敏价值之上,有效提升医疗资源效率,不断推动核酸质谱技术在健康与精准医学领域的转化,同时帮助中国的企业进入该领域,助力科技强国的建设。

「随意进出」展览回顾

随 意 进 出 Admission Free

文 / 缪子衿

 

“随意进出”(Admission Free)是秦观伟、王光旭、张新军的联合项目,也是呈现三个艺术家个案的一次尝试。三位来自同一代际(70末80初)、相似工作生活处境的实践者在创作状态层面若有似无的联系并非策划群展的必要条件。共同展示、讨论作品的紧迫性或许正如艺术家所言,自我组织市场化、机构化生态之外的艺术生产空间并且持续发声才是有效的。“Admission Free”是非营利艺术机构向公众免费开放的提示语。调侃不同价位的展览门票当然不足以构成一个展览的切入点,这可能是研究型展览、网红打卡展、象征性收取游客参观费的画廊展快速筛选目标观众的标准。“随意进出”更加关心的问题是:艺术系统的内部能否形成机构批判的可能?艺术实践是否可以与广泛的社会系统产生对话?展览制造的空间协商在某种程度上同时测试了这两个问题。三位艺术家通过作品的物理边界初步划分任凭自己发挥的场域,而观众的实际观看视线和行动路线在现场调控作品之间的张力。艺术家各自的创作在展厅的某处交汇、有时甚至成为彼此的阻碍。“进一步,退两步”即使不涉及“原则性”问题,也是个人美学立场的体现。 

 

秦观伟 ,《蓝图》,金属隔板、铁框架,1480 x 260 cm,2021

Qin Guanwei, Blueprint, Metal partition, iron frame,1480 x 260 cm2021

秦观伟,《含气的一百零八个易拉罐》, 未开封的易拉罐,尺寸可变,2021

Qin Guanwei, 108 Soda Cans, Unopened cans, dimensions variable, 2021

秦观伟,《含气的一百零八个易拉罐》,局部

Qin Guanwei, 108 Soda Cans, Detail

秦观伟,《含气的一百零八个易拉罐》,局部

Qin Guanwei, 108 Soda Cans, Detail

秦观伟,《含气的一百零八个易拉罐》,局部

Qin Guanwei, 108 Soda Cans, Detail

秦观伟,《含气的一百零八个易拉罐》,局部

Qin Guanwei, 108 Soda Cans, Detail

秦观伟,《Shots》,影像,4分40秒,2021

Qin Guanwei, Shots, Video, 4ʼ 40ʼʼ, 2021

秦观伟,《新世界——解决方式2》,纸本石墨、各国硬币,89 × 59 cm,2021 

Qin Guanwei, New World——The Solution, Graphite on paper, coins of various countries, 89 × 59 cm2021

秦观伟,《南方时尚》,铜,10 x 20 (H) cm,2018

Qin Guanwei, The Southern Fashion, Copper, 10 x 20 (H) cm, 2018

 

秦观伟的作品将日常物、风景以及加工方法视为现成品,通过打磨、拼贴、包裹、拓印等手段,探寻美学标准、社会规则、信仰体系建立过程中松动的环节。《蓝图》(2021)选用拆建速度快的彩钢板,在金属表面磨出一组飘摇的树木群像。艺术家捕捉的刚好立得住未被狂风刮断的树木形象,象征群体中的个体在残酷的生存环境下坚持表达的态度。《含气的一百零八个易拉罐》(2021)则在快消饮料包装表面针对冲击性事件刮刻系列图像,从风景、动物到佛像,都表现了个人回应当下社会政治现实的不确定状态。《Shots》记录了艺术家使用闪光灯拍摄锡箔纸包裹的石狮的过程,象征权力的物件一次次被射击/审视。《新世界》(2021)系列纸本作品以Google地图为蓝本,艺术家用收集的世界各国硬币拓印位于北京周边命名洋气的高档别墅区。国际货币的排列参照本地社区的布局,拓印形成中西文化融合的图像;而拓印硬币的技法结合了传统碑帖与当代版画的艺术语言。《南方时尚》(2018)是一件由中国工厂代加工完成的黄铜雕塑,拼接全球时尚品牌当季流行的首饰款式,调侃审美的同质化。秦观伟通过媒介实验的多元变化抵抗自身的创作惯性,而近期作品之间的共同点在于艺术家对不同材料与处理手法的选择能够灵活准确地传达观念。

 

王光旭,《无题》 ,树枝、荷叶,580 × 200 × 130 cm,2018

Wang Guangxu, Untitled, Branches, lotus leaves, 580 × 200 × 130 cm2018

王光旭,《无题》,树枝、树叶、鱼鳞、牛皮纸、铁丝网,约360 × 150 cm, 尺寸可变, 2021

Wang Guangxu, Untitled, Branches, leaves, scale, kraft paper , wire entanglement, dimensions variable, 2021

王光旭,《隐居》,铁丝、腈纶棉, 约190 × 53 cm,尺寸可变,2021

Wang Guangxu, Seclusion, Iron wire, polyacrylic fiber, dimensions variable, 2021

王光旭,《隐力》 ,铁板、磁铁、铁粉,约200 × 30 cm,尺寸可变,2021

Wang Guangxu, Hidden Forces, Iron plate, magnet, iron powder, dimensions variable, 2021

 

王光旭把自己的创作比喻为潜入空间并遗留痕迹的微生物,他试图模仿其他物种对于人类肉眼(不)可见的行为,提示观众另类视角的存在。艺术家携带不同属性的有机材料介入展览,令四件概念相互关联的作品寄居在星空间显眼的墙面或隐秘的角落。《无题》 (2018)随时间推移而流失水分的树枝,在分叉处缠绕荷叶作为保护膜,离地靠墙矗立,树梢轻触窗户,犹如探望外界、自由生长的室内风景。由树干围成锥形的《无题》(2021)借用材料之间的作用力架设于地面,落叶当作伪装面料覆盖树木枝节。如果你在不经意间抬头,或许会发现弧形墙面交界处的《隐居》(2021)。艺术家首先铺设铁丝网作为龙骨,根据这一内部构件的走向填充与白砖墙颜色接近的腈纶棉,植入若隐若现的艺术制作迹象。闭合的形态储存着棉絮经过手工修剪调试的能量,仿佛从建筑内部生长所结出的果实。同样是在地创作的《隐力》(2021),王光旭搭建了层次更为复杂的藏身装置。艺术家将狭长的白色铁板嵌入两面白墙的夹角,不规则地吸附在铁板之上的磁铁组合成为整体塑形的基础;铁粉抓紧磁铁,让后者退居夹层、从作品表面隐没。铁板与磁粉协作虚构的假墙如同一块预留的线路板,自行调控支撑作品的元件。艺术家在展出作品中设置了一系列消解传统雕塑造型技术的隐形结构,采取不引人注意的材料处理手法,向观众传递隐藏的信息。

 

张新军,《发芽》,土、布,48 × 168 × 24 cm,2021 

Zhang Xinjun, Germination, Soil, fabric, 48 × 168 × 24 cm, 2021

张新军,《泡桐》,单频录像,5分54秒,静帧,2020

Zhang Xinjun, Paulownia, Single-channel video, 5ʼ 54”, Still, 2020

张新军,《泡桐》,工作现场,2020

Zhang Xinjun, Paulownia, working progress, 2020

张新军,《麦》,木,尺寸可变,2020-2021   

Zhang Xinjun, Wheat, Wood, dimensions variable, 2020-2021

张新军,《重复结构》,木梁、布、蜡,345 × 150 × 90 cm,2021

Zhang Xinjun, Repetitive Structure, Wood beam, fabric, wax, 345 × 150 × 90 cm, 2021

 

张新军在日积月累的劳动里提炼凝结在自身记忆和私人情感的抽象形式与空间感,不断重置、搬迁来自居住环境的物质。承载艺术家肉身经验的作品暂存于非常规的展陈位置。画廊前台转换为访客以及《发芽》(2021)的接待处。张新军把捏土块当作每天消磨时光的工作,堆积在长方体布面容器中的土块代表艺术家的身体;星空间的同事在被作品遮挡部分视线的公共区域照常处理每日工作。与之相对的监控摄像头下方播放的是《泡桐》(2020),影像记录了艺术家在城市找到家乡常见树种的叶子上雕刻自己出生地村民名字的行为。自2017年持续至今的《麦》,主体来自张新军自己睡过的床板,他把整块材料锯成木块、继而雕刻为麦子大小的颗粒,散放在展厅的角落。悬吊在空间上方的《重复结构》(2021)由蜡浇铸的空心六角柱组成,自然而缓慢地增长为大型蜂巢的结构依附在自带的木制横梁之下。作品如同一个建筑模型,呈现概念化的生存空间,内外同时可视的孕育生命的身体。张新军在密集甚至原始的劳动过程中,反复把身边的材料化整为零或重新聚集。艺术家通过重复的艺术劳作将熟悉的生活经历陌生化,凭借克制的情绪和修复的动作与逐渐消逝的事物再度建立联结。

 

三位艺术家选择具有流动性的材料,共同建立临时性的批判空间。他们所创作的场域特定装置不仅仅是关于建筑的,也是被邻近的艺术与社会实践塑造的。一处看似独立的空间介入总是与另一处的空间介入相互伴随。在入口处搭建的《蓝图》采用建筑工地以及疫情期间常⻅的围挡隔断观众直接进入展厅的常规途径,围合或分割其他作品的可见范围,制造好奇与不安。展示《隐居》、《隐力》的前提是艺术家对有机材料的迁移与安置,同时也是物质的可控性和随机性对峙的结果。《重复结构》以材料的形态模拟不稳定的栖居以及多变的际遇。在金属表面打磨刮刻生产连续的图像如同达成共识的集体表达观点;无声渗透散落在空间的铁粉、棉絮、枝叶是潜藏的生命力;借助身体的温度、尺度、力度成形的土块、麦粒、蜂巢貌似被挤压、拆分、有待重建的生存空间。观众在展出作品之间拥有“随意进出”的自由和权力;艺术家的创作策略则是个体与社会规则产生摩擦时,在无能为力的结构中寻找支持性的材料。

 

布展现场

INSTALLATION ON SITE

 

 

 

 

 

 

关于艺术家

ABOUT THE ARTIST

 

秦观伟,1982年生于中国山东,2006 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版画系。现工作生活于北京。

 

主要个展:你是要从南走到北,还是要从白走到黑,澳大利亚LALLAL牧场(2019)、小心地滑,德山艺术空间(2017)、之后,星空间(2014 )、欲望风景,今日美术馆(2008 )。部分群展:理想国,BRC space(2021)、On paper 3 艺术家书展,孤独图书馆(2021)、新金山,星空间(2020)、第一届花家地双年展,花家地小区 9-5-602(2016 )、第三届 CAFM 双年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6 )、引力波,今日美术馆(2016 )、肯定不对但就这样吧,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2015 )、 民间的力量,北京民生现代美术馆(2015 )、破绽——图画手工第六回展,偏锋新艺术空间(2015 )、第二届 CAFM 未来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5 )、角度——So 小组第二回展 ,名泰空间(2014 )、玩 + 意——图画手工第五回展,偏锋新艺术空间(2013 )、问诊——THE SO 小组第一回展,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教学馆(2012 )、首届中国青年版画家邀请展,今日美术馆(2011 )、伸触界——三人作品展,C5艺术中心(2009 )。

 

 

王光旭,1978年生于福建松溪,现居北京。通过行动(劳作)与材料发生关系,探索材料潜在的力量,并唤醒身体里模糊的记忆。

 

个展:隐力,10号赞善里,香港( 2018 )、24/7,芝麻空间,北京(2016)。群展:例外状态,UCCA ,北京(2017)、日落真空插头,泰康空间,北京(2012)、致劳动节——非典型劳动者的劳动典型,星空间,北京(2012)等。

 

 

张新军,1983年生于郑州,现居北京。作品来源于对于生活、自身的身体、以及周遭环境所带来的有游牧行为的观察。注重材料与生存境遇的关系,以行为、雕塑、装置为作品的核心。

 

个展包括:张新军,望远镜(2014)、褶皱,杨画廊(2015)、矿,Akademie Schloss Solitude,斯图加特(2017)以及个人项目:侯寨人不姓侯,叁拾空间(2020);群展包括:拼拼凑凑的利维坦,桥项目,洛杉矶,2020/Luhring Augustine,纽约(2019)、原地前进,长征空间(2017)、第二届CAFAM未来展创客创客,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2015)、不想点别的事情,简直就无法思考,时代美术馆(2014)等。

 

关于策展人

 ABOUT THE CURATOR

 

 

缪子衿,独立策展人。先后获得伦敦艺术⼤学传媒学院创意⼴告战略学⼠、伦敦⼤学⾦史密斯学院策展硕⼠。2017年曾任《艺术界》编辑;2019-2021年曾任职于泰康空间。她的研究兴趣包括:后媒介与数字基建状况下的艺术生产和流通,替代性空间与艺术家自我组织,在场域特定的策展实践中持续测试权力关系的边界,特别是治理的技术与展示的政治。缪子衿近期实现的策展项目包括:飞去来器—第九届OCAT双年展:注意!演出继续,深圳(2021)、USB,上海(2021)、登录舒适区?泰康空间(2018-2019)、共享叙事(共4个章节),香格纳北京S空间(2018)、保罗·麦卡锡的客厅,木木美术馆(2018)、全球定位,乔空间&油罐艺术中心项目空间(2017)。

 

©文章版权归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博际生物宣布与默沙东开展临床试验合作

上海2023年3月28日 /美通社/


博际生物医药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公司”或“博际”),一家专注于创新性肿瘤免疫治疗生物药研发的生物制药公司,今天宣布与默沙东(默沙东是美国新泽西州罗威市默克公司的公司商号)签订临床试验合作和供药协议。双方的合作将在正在进行的I期临床试验中研究BJ-001(博际设计的肿瘤靶向IL-15融合蛋白)与默沙东的PD-1抑制剂KEYTRUDA (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该临床试验中,博际将在局部晚期/转移性实体瘤患者中对BJ-001与帕博利珠单抗联合用药进行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免疫原性和抗肿瘤活性研究。在该试验的单药爬坡阶段中,BJ-001表现出良好的安全性、符合预期的PK/PD特征、和令人鼓舞的初步有效性结果。

 

“默沙东是世界著名的跨国制药公司。博际很高兴有机会与默沙东合作。”博际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张海洲博士说, “众所周知,帕博利珠单抗是肿瘤免疫治疗领域的金标准药物之一。BJ-001是该领域的一个非常有前途的新的治疗手段。我们的临床前动物研究表明,与任一药物单药治疗相比,BJ-001和PD-1抑制剂的联合用药显示出更好的抗肿瘤效果,而且耐受性良好。BJ-001是具有肿瘤靶向特性的IL-15融合蛋白。我们认为BJ-001具有很大的潜力。研究BJ-001和帕博利珠单抗的联合给药作为一个新的治疗手段有可能造福更多的癌症患者。BJ-001和帕博利珠单抗的联合治疗是我们BJ-001临床开发计划的一个关键组成部分。”

 

KEYTRUDA 为已注册商标,商标权利人为美国新泽西州罗威市Merck & Co., Inc.的子公司Merck Sharp & Dohme LL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