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走进千高原艺术空间的李昌龙个展“演绎:一个人的视觉志”,莫名让我觉得像是走进了一场文物发掘成果展。

 

 

 

 

展览现场

图片来自千高原艺术空间

 

如果你也好奇过未来的人或其他智慧生物如何看待我们的存在,眼前就像是那样一番现场。他的作品体现的时间明明距离现实并不遥远,作品颜色也并不十分深沉,但不知道为什么就是让我有这种感觉。

 

为了帮助破译他的艺术语言,你可以尝试把理解的格局打开,想想国际上的事。从隐藏的文字、日期、地图、地貌、作品名找找线索。如果你对世界上的冲突、国际政坛事件人物场景有一些认知,那么这些看似抽象的画作就充满了各种明示。

 

比如拿作品名来说,有一幅《21克》,21克是灵魂的重量。再回看那幅作品画面中隐藏的日期和俄语,会觉得有生命和生命的消逝。

 

 

 

李昌龙,21克,布面油画,100 × 160 cm,2022

图片来自千高原艺术空间

 

在我小时候,有一位历史老师在课堂上说“希望这个世界可以求同存异,和而不同,不要有战争”,我一直记得。后来,也有人关于世界的态度让我印象深刻,他们把战争说的轻飘飘如“放学不要走,打一架”。希望更多人能够看到并去讨论战争造成的后果和战后重塑,而不是输赢。

 

我不想把艺术家对每幅作品背后的国际事件是批判、悲悯或是单纯用自己的艺术语言按下快门等各种情绪摊开说。因为感觉他的创作手法就像是先注入很多自己的情绪,剥离、隐藏、叠加各种循环,既是在不断丰富,也是在不断模糊隐藏主观。

 

还有一些作品不需要动用你对国际新闻的知识储备,只需要你切换回现实,从我们真实经历过的,把时间倒退到2021、2022就可以了。

 

 

李昌龙,旗袍,布面油画,250 × 150 cm,2022

图片来自千高原艺术空间

 

我特别喜欢这组尺幅相对小一点的作品《21克-1~7》。

 

 

 

 

《21克-1~7》

图片来自千高原艺术空间

 

这几年艺术家李昌龙有研究克孜尔石窟壁画。现在看到的肌理是由八层材料捶打出的仿古效果,像是不同时代的壁画一层一层剥离。

 

就算我知道了很多线索,依然会对作品产生“误读”。不过不要紧,观众完全可以享有误读的权利。

 

乍看上去,我就觉得左边这幅作品很像是一排佛像。如果再往国外去想,也像美国的总统山。结果完全想偏了!实际上灵感来源于摄影艺术家张俊的作品,疫情期间倒闭的服装店里的假人模特。

 

 

左:李昌龙,白光,布面油画,30 × 180 cm,2022

图片来自千高原艺术空间

 

曾经艺术家李昌龙对自己的创作归纳了一个词语,“地缘政治山水”。他把自己关注的国际化的相关区域作为原点,加入自己的叙事理解,进行视觉重构。

 

在这场展览中的作品里是有出现人物的,人物是隐入山水的。但这些山水的背后,也是由人造成的山水。

 

 

 

李昌龙,演绎,布面油画,200 × 600 cm,2022

图片来自千高原艺术空间

 

这段时间网上老提《三体》叶文洁按下按钮的梗。你说艺术家记录了那么多世界上的对抗,会不会有一些瞬间闪过类似的念头?我觉得从作品上看是没有的,他的作品并不会把人拖进悲伤或绝望的旋涡,我觉得是有给希望的,无论是色彩或是打破传统的装帧方式的框架。

 

这个世界不可能只有peace and love,好的、不好的都需要有人记录下来,可以是新闻,也可以是艺术。

 

©文章版权归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留下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