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那些事儿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  于越

白癜风这个词,来源于拉丁字卵黄,它是一种多基因遗传病,白癜风通常在儿童期或青春期发病,在10-30岁达到发病高峰,大约一半的病例,在20岁以前发病。

图片1.png

症状

白癜风,表现为脱色性的白斑,周围绕以颜色正常或有色素增加的边界,白斑部位的毛发通常也变白,偶尔斑片的周围偶见红色炎性边界,白斑的大小和形状各异,但除节段性白癜风外,皮损边界通常光滑平整。

图片2.png

根据皮损累及的范围和分布可分为六型,局限型,局灶型(在某一解剖部位的单一或几块斑疹,常位于三叉神经区域,特别是儿童),泛发型,全身型,肢端面部型(acrofacial type)和黏膜型,泛发型最常见,皮损对称,最常受累的部位是面部,上胸部,手背部,腋窝,和腹股沟,有腔口周围皮肤易被侵犯的倾向,即眼,鼻,口,耳,乳头,脐,阴茎,女阴和肛门,皮损出现在创伤部位,因此白癜风好发于肘部和膝部,全身型白癜风是指全身体表皮肤均脱色。肢端型侵犯手指末端和面部腔口周围(唇和指尖),局灶型白癜风可以影响一个非皮节部位(例如龟头),或非对称性累及单一皮肤区域,有别于节段型白癜风,后者对治疗抵抗,且发病较早,很少伴其他的自身免疫病,占成人白癜风的5%和儿童白癜风的20%。节段型白癜风常沿皮节或类似皮节分布. 在白癜风的患者,限局性色素脱失可发生于痣和黑素瘤的周围,既所谓的晕现象,在大约1%的黑素瘤患者中可发现有白癜风样白斑发生,在已确诊的黑素瘤病人中,如出现白斑提示可能有转移。


治疗

白癜风治疗困难,原则上尽可能去除一切可疑的诱发因素。

1.局部治疗仅适合于局限性皮损面积不超过体表面积的10%~20%的患者,外用强效至超强效类固醇两个月,80%的面部白癜风患者可达到超过94%色素恢复。

图片3.png

2.外用吡美莫司霜和0.1%的他克莫司软膏治疗面部白癜风有显著疗效。

3.每周两次窄谱UVB照射是治疗白癜风的首选光疗方式,因为它不需要长时间的眼睛保护,且避免了补骨脂素偶尔所致的恶心,PUVA也可用于治疗白癜风,但疗效较窄谱UVB差,通常治疗9个月后,才能看到最佳疗效,在3个月后,如果没有出现毛囊色素恢复,则光疗应该终止,已知的对光敏感卟啉病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是光疗的禁忌症。

4.局部使用0.01%~0.1%的8-甲氧沙林

图片4.png

接着照射UVB可使色素恢复。

图片5.png

5.准分子激光疗法同NB-UVB一样有效且起效更快,可用于限局性皮损,

6.在某些情况下系统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白癜风也是合适的,通常是在疾病进展迅速的情形下,目的是减少色素丢失的总量,通常系统性使用类固醇激素并在数月内逐渐减量,一周两次使用10mg地塞米松,疾病得到控制,可改为光疗,不建议长期使用全身免疫抑制剂,如果上述方法不奏效,外科治疗可用于局限性皮损,但比较耗时。

1.png

▲治疗前  

2.png

▲治疗后  

图片6.png

总之在药物治疗的同时也要注意患者的心理状态。



白癜风的诊治


上海市浦东新区周浦医院  费建飚


白癜风的临床表现

男女均可发病。肤色越深发病越多,如美国不足1%,而印度高达4%,我国患病率在0.1%~2%。性别无明显差异,各年龄组均可发病,但以青少年好发。发病年龄在20岁以内者约占半数。皮损为局部色素脱失斑,常为乳白色,也可为浅粉色,表面光滑无皮疹。白斑境界清楚,边缘色素较正常皮肤增加,白斑内毛发正常或变白。

文章1图片1.png

病变好发于受阳光照晒及磨擦损伤部位,如面部、上腿部、颈部、前臂伸侧及手背部、腰腹及骶尾部、腋下及阴部、肘膝关节等均为好发部。

病损分布对称分布。按神经节段(或皮节)单侧分布。泛发。唇、阴唇、龟头及包皮内侧粘膜受累。视网膜、脉络膜及软脑膜黑素细胞不受累。约20%患者的白斑对紫外线高度敏感,日晒后白斑快速发展。机械性刺激,如针刺、搔抓、对皮肤的压力(紧身衣、疝托等)及其他局部刺激,如烧伤、感染、晒伤、冻伤、放射线等可致同形反应。白斑数目不定,可很少变化或自行消退,但多数病例表现为白斑逐渐增多、扩大,相邻白斑融合为不规则的大片状,甚至泛发全身。本病多无自觉症状,少数患者在发病前或同时有患部局部的瘙痒感。白癜风常伴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肾上腺功能不全、恶性贫血、风湿性关节炎、硬皮病、异位性皮炎、斑秃等。


白癜风的临床分型 

二型

2.png

1.寻常型

(1)局限性:单发或群集性白斑,大小不一,局限于某一部位。

(2)散在性:散在、多发性白斑,往往对称分布,白斑总面积不超过体表面积的50%。

(3)泛发性:多由散发性发展而来,白斑多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片而累及体表面积的50%以上,有时仅残留小片岛屿状正常肤色。

(4)肢端性:白斑初发于人体的肢端,如面部、手足指趾等部位,而且主要分布在这些部位,少数可伴发躯体的泛发性白斑。

2.节段型: 白斑为一片或数片,沿某一度神经节段支配的皮肤区域走向分布,一般为单侧。

分型参照白癜风可能病因、有关(部分)实验室指标,结合白斑的临床形态、分布部位与范围及治疗反应等综合考虑。

二类

1.完全性白斑:白斑为纯白色或瓷白色,白斑中没有色素再生现象,白斑组织内黑素细胞消失,对二羟苯丙氨酸(多巴)反应阴性。

2.不完全性白斑:白斑脱色不完全,白斑中可见色素点,白斑组织内黑素数目减少,对二羟苯丙氨酸反应阳性。

二期

1.进展期:白斑增多,原有白斑逐渐向正常皮肤移行、扩大,境界模糊不清。

2. 稳定期:白斑停止发展,境界清楚,白斑边缘色素加深。


白癜风的治疗—光疗

一、PUVA  

主要用于泛发性白癜风。治疗前1.5小时口服8—MOP0.5mg/kg(如果用纯结晶体8—MOP,则为治疗前2小时口服8—MOP)。开始时以1~2J/cm2,每次治疗增加0.25~0.5J/cm2,每周2~3次,直到产生红斑为止。对皮损局限者则可外用0.1%~0.15%补骨脂素再照射长波紫外线或日光。PUVA潜在的不良反应包括PUVA烧伤、恶心、红斑、瘙痒、干燥症、疲倦、致癌性(包括黑素瘤)、色素性损害、白内障及老化等。孕妇及哺乳妇女,有皮肤癌、砷及放射治疗、伦琴射线照射史,光敏性疾病或白内障患者等均应禁用。

3.png

二、UVB

能上调酪氨酸酶的活性,促进黑素细胞的增殖和黑素的合成。311nm的窄谱UVB治疗红斑反应弱,可防广谱UVB 产生的诱癌和光老化作用.对比每周2次PUVA或311nmUVB治疗:4个月后,PUVA组46%的白癜风复色,311nm UVB组白癜风67%复色。

研究表明UVB能显著促进黑素细胞增殖及黑素合成,酪氨酸酶活性增加。

NB-UVB治疗白癜风的机理可能是通过产生多种细胞因子刺激毛囊外毛根鞘多巴胺阴性的无活性的黑素细胞增殖,产生黑素并移行至色素脱失部位而恢复;其免疫抑制作用使新生黑素细胞免遭破坏。


白癜风的治疗—激素

如用泼尼松晨顿服10—15mg(儿童酌减),连续服用1~3个月,见效后每2~4周递减5mg,至隔日服5mg。服药2月无效中止治疗。总疗程1~6月不等。用药3个月如无效,终止治疗。该法对暴露部位及泛发性损害,尤其对应激状态下皮损发展迅速及伴发自身免疫性疾病者疗效较好。有时用补骨脂素无效者加用激素后可望收效。  

每周连续2天早饭后顿服地塞米松5mg,儿童量减半,服药5~25周。系统性运用皮质类固醇主要适用于治疗泛发型或自身抗体阳性的白癜风患者。因其能发生类固醇性萎缩、无菌性股骨头坏死、柯兴病、痤疮、毛细血管扩张等,因此长期用激素治疗的不良反应应引起重视。 用超强效类固醇治疗局限性白癜风,如外用制剂可选用0.05%丙酸卤倍他索、0.05%卤米松、0.05%双醋二氟松、0.05%丙酸氯倍他索等,有效者1~2月即可复色。应用去炎松混悬液(10mg/mL)白斑内注射,一般每周1次,每次不超过10mg,为防皮肤萎缩,用药不超过6次。

4.png

外用超强效激素的几点注意

不良反应:

(1)表皮与真皮萎缩变薄,常透见树枝状的静脉,是长期用激素引起的,停药数月至1年可恢复。

(2)紫癜、血管周围结缔组织及血管壁变性,容易出血,形成拇指大小的紫斑。

(3)毛细血管扩张、潮红进一步发展以致毛细血管扩张明显可见,容易发生在面部、颈部及前胸,停药一年以上方可恢复。

(4)痤疮、酒渣样皮炎.

(5)毛囊炎及其它细菌与真菌的感染。

(6)外用大量吸收可造成系统的不良反应: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HPA轴的抑制

(7)涂于眼周可出现眼压增高、青光眼、白内障。


白癜风的治疗—外科治疗

5.png


白癜风的治疗—自体黑素细胞移植

取病人健康皮肤,分离表皮内的黑素细胞,在人工培养基中单独进行培养,达到一定浓度后,将黑素细胞悬液注入到用负压吸引等法使白斑皮损发生的水疱中,也可将黑素细胞悬液滴于用皮肤磨削法使白斑形成的擦烂创面上,纱布敷料包扎固定,卧床4~5小时以减少移植处移动。


白癜风的治疗—铜和锌制剂  

经测定部分患者体内缺乏某些微量元素,如铜、锌,经补充所缺乏之元素后,病情好转乃至痊愈。

常用0.5%硫酸铜溶液10mL,以水或牛奶冲淡后服用,每日3次,儿童酌减。也可用硫酸铜溶液在患部作电离子诱入,每日1次。

体内缺锌者可服甘草锌0.25g,每日2~3次;或葡萄糖酸锌0.14g,每日2~3次。


白癜风的治疗—免疫调节剂  

左旋咪唑50mg,每日3次,每两周连服3天。

转移因子每次皮下注射1~2U,每周2次。

胸腺素,每次5~10mg,每周2次。

有报告用环孢素A治疗六例患者,收到较好效果。

有用异丙肌苷的报告。

局部免疫调节剂:他克莫司、匹美莫司


白癜风的治疗—甲氧沙林

使用本品并配合日晒或黑光照射,可以产生以下光感活性:提高酪氨酸酶活性,促进表皮黑色素形成,促使毛囊中的黑色素细胞向表皮移动,从而使皮肤上出现色素沉着,用于治疗白癜风。用法:口服,两小时后配合日晒或黑光照射,每周至少2-3次(至少相隔48小时)。剂量:白癜风,按体重0.5mg/kg计算,成人每次服用量为25mg-30mg,每周2-3次; 照光时间:a、日光照射(日晒),首次照射时间为15-25分钟,浅肤色一般为15分钟,中等肤色为20分钟,深肤色为25分钟,以后治疗可适当增加5分钟的照射时间;b、黑光照射,照射治疗时间为照射出现红斑反应时间的一半。

6.png

白癜风的治疗—脱色疗法

面积大于50%并对药物治疗无反应时;泛发性皮损,尤其裸露部位仅有小片正常皮肤,患者不愿接受色素再生治疗——可行脱色疗法。

7.png

氢醌单苯醚(MBEH),可使黑素细胞发生不可逆转的破坏。为防止其刺激性,初期浓度为10%,每日外用2次,如无刺激反应可在2~3个月内将浓度提到20%。全部脱色需6~24个月。

其副作用是皮炎、瘙痒,重者可皮肤干燥、斑秃、头发早白等。用药后至少2~3小时内避免与他人的皮肤密切接触。

8.png


“脚气”——我们还是分手吧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皮肤科/李福秋 刘哲

“脚气”这个名词对大多的人来讲并不陌生,秋冬的时候我们可能不会太在意自己的脚干、脚裂或者偶尔有那么一点痒。但到了夏天这“脚气”可就开始“气”你了,痒的厉害不说,有时候还会发生严重问题,如局部破损后可能还会引起感染;而对于女孩子来说呢,夏天不仅要露出修长的美腿,还要秀一秀纤纤玉足,让人看到干裂脱屑甚至是伴随着“灰指甲”的玉足,那未免就有些尴尬了。于是很多人就开始相信偏方,有的人醋泡脚,还有的人用盐泡脚,还有用研碎的大蒜敷脚的,花样甚多。很多人都说,“脚气”就不要治了,根本就治不好,还不去根,简直和“脚气”成了“亲密伙伴”,相伴终身。而事实又是怎么样的呢, “脚气”到底是何方妖孽呢?

图片1.png

什么是“脚气”?

足癣是指足趾间、足底、足跟、足侧缘皮肤的真菌感染。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香港脚”、“脚气”。致病菌90%以上为红色毛癣菌,其次为絮状表皮癣菌、须癣毛癣菌等。严重时可累及指(趾)甲,俗称“灰指甲”。足癣是皮肤真菌病中发病率最高的一种。

足癣的临床分型分为三种:水疱鳞屑型,角化过度型、浸渍糜烂型。

图片2.png


图片4-1.png

图片3.png

1、水疱鳞屑型:

在趾间、足底、足侧发生针头至绿豆大的深在性水疱,疱壁厚,不宜破,可融合成多房性水疱,撕去疱壁可露出蜂窝状基底及鲜红色糜烂面,水疱干燥后形成白色点状及环状鳞屑。自觉瘙痒,主要发生在夏季。

2、角化过度型:

足跟、掌跖角质弥漫性增厚,表面有鳞屑,可有裂隙。

3、浸渍糜烂型:

指(趾)间皮肤浸渍发白,糜烂渗液,揭开腐皮见鲜红色的糜烂面。易继发感染,引起淋巴管炎、蜂窝组织炎或丹毒。

哪些人容易患“脚气”?“脚气”传染吗?

人的脚掌每平方厘米有600多个汗腺,比身体其他部位多出2-4倍,总共约25万多个汗腺,一天可以分泌将近500毫升的汗水。汗液里除含水分、盐分外,还含有乳酸及尿素。当水分含量高的时候非常有利于细菌及真菌的大量滋生繁殖。

而真菌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下容易生长,青壮年男女,爱运动、好活动者易患病;手足多汗,爱穿紧而不透气的鞋,洗换不勤的人均能为浅部真菌的生长提供较好的环境。另外糖尿病患者及长期使用激素或免疫抑制药物者也容易并发足癣。

图片5.png

“脚气”会不会传染?大多数就诊于皮肤科门诊的患者都有这样的问题,足癣患者更不例外。这个问题的答案是肯定的,“脚气”具有传染性。前面提到,足癣的病原体是真菌,不仅表现为自身传染,引发手癣、股癣、体癣和甲癣等,还极易传染给他人,尤其是共同生活的家人,会因共用面盆、脚盆、手巾、脚巾、拖鞋及浴盆而传播。

那么什么是真菌呢?

  真菌是微生物中的一个大类,全世界已有记载的真菌有10万种以上,200余种致病,主要通过产生孢子和菌丝致病的一类微生物。真菌很微小,需要在显微镜下才能观察到。

孢子的形态

图片6.png
图片7.png

菌丝的形态

图片8.png
图片9.png


脚臭、脚干裂、脱皮、有水疱就一定是得了“脚气”吗?

很多亲戚朋友在微信咨询或电话咨询的时候就说,“我的脚很臭、脚趾缝发白了;脚上长小水泡了;脚上一层层脱皮,特别干,特别痒;我是不是得脚气了?”这个时候我只能回答,有可能。因为对于一个疾病的诊断单纯的靠患者主观的描述是非常不靠谱的,而明确诊断对于治疗来说意义重大,所以不能靠想当然来认定自己就一定是得了“脚气”,这需要专业医生的判断和相关的检查来明确诊断,想当然的用药对疾病的治疗来说会适得其反。

图片10.png

其实长在足部的疾病与足癣相类似症状的有很多,比如足部的湿疹、汗疱疹、肠病性肢端皮炎、掌跖脓疱病等等,它们的有些症状跟足癣都非常相似:红斑、鳞屑、干燥、脱皮、或是水疱、糜烂同时伴有瘙痒等等。那么如何判断自己是不是得了“脚气”呢?这个时候还是要求助于专业的皮肤科医生。要鉴别这些疾病其实也并不难,它们除了有各自的特点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足癣真菌镜检的阳性,对于足癣来说,真菌的检测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而其他几种疾病真菌检测是阴性的。

“灰指甲”和“脚气”什么关系?

“灰指甲”也称为甲癣,是甲部感染皮肤癣菌所致;过去常把甲癣与甲真菌病混为一谈,甲真菌病是由皮肤癣菌、酵母菌及非皮肤癣菌等真菌引起的甲感染。“灰指甲”患者往往是先患有脚气和手癣,真菌首先侵入指甲周围的皮肤,然后逐渐侵入指甲或趾甲内,并进一步生长繁殖,破坏指甲。表现为:浑浊、增厚、表面凹凸不平、变脆易碎、甲分层、变色、甲板翘起、甲板萎缩、甲板脱落、甲沟炎等。但值得注意的是,引起指甲改变的原因有很多,不能认为指甲有病都是甲真菌病,发现指甲颜色改变、缺损等症状应到医院进行诊治。

得了“脚气”我该如何治疗呢?

很多患者得了“脚气”,往往早期都不会重视,继而造成病情越发严重后自行用药,滥用抗生素和糖皮质激素类药膏,应用各种偏方,轻则导致“脚气”反复发作,迁延不愈;重则可能因为瘙痒抓破后继发细菌感染,局部可有红、肿、热、痛,如何不及时抗感染治疗,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如淋巴管炎、丹毒及蜂窝织炎等。因此得了“脚气”一定要引起重视,到正规医院的皮肤科进行及时规范的治疗。

图片11.png

临床上往往根据病情的轻重选择治疗方法,病情轻者可以局部外用药膏为主,外用抗真菌药物包括复方制剂萘替芬酮康唑乳膏,单方制剂如特比萘芬软膏、酮康唑乳膏、联苯苄唑凝胶等。病情重者往往需要口服抗真菌药物治疗。目前常用的系统抗真菌药为伊曲康唑和特比萘芬。我们并不建议患者自行购买药物治疗脚气。首先,患者需要专业的皮肤科医生确诊是否患了脚气,并由医生指导用药过程中如何去监测药物的疗效,并告知可能出现的副作用。其次,大人小孩的用药剂量也需要作相应的调整。还有就是有些患者可能用这种抗真菌的药效果好而用另外一种抗真菌的药效果不好等等。

如何避免 “脚气”传染自己或他人?

1. 得了“脚气”要积极治疗;

2. 积极治疗灰指甲、体癣、股癣等其他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3. 不要与家人共用拖鞋、毛巾、擦脚巾、浴巾等;到公用浴池洗澡、游泳池游泳或到酒店时尽量自带以上用品或使用一次性用品。

4. 脚气患者要尽量穿透气比较好的鞋子,鞋袜、鞋垫要经常放在通风的地方,袜子要做到每天换洗;

5. 避免袜子与其它衣物同洗,尤其是内衣裤。

图片12.png

在这个拼颜值的时代,面部的保养至关重要,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脚部的保养,尤其对于女生来说一双柔滑细嫩的玉足也是美丽的代表;而对于男士来说,“脚气”也会让你在很多场合甚是尴尬,不敢脱鞋脱袜。其实“脚气”是可以治愈的,通过这篇文章希望大家不再受“脚气”之“气”,知已知彼,勇敢的对“脚气”Say goodbye,不再要让“脚气”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更不应该让它成为健康隐患。

刘展:用作品构造景观,反思消费主义和现代社会

展览现场

 

粉色霓虹灯和廉价的塑料感、散发着刺眼光泽的金色奢侈品、爆破音与切割金属的火花四溅,空旷的大厅里,几十台收音机传出的粗糙音乐声嘶力竭……步入偏锋画廊,展厅一改往日抽象绘画形而上的静谧,像是从云端掉入车水马龙的大都会,或是昼夜不停的工厂。

 

展览现场

 

“照耀你”是刘展恢复独立艺术家身份后的第一次重要的个展,它是这场“戏剧”的导演,装置作品成为主角,他为展览起了一个美好的名字:“照耀你”。不过,昏暗的展厅除了霓虹灯暧昧的微光和天窗,再无其他光源。这样一种悖论不禁使我们思考:是谁在照耀我们呢?是电气的光明,还是泽被万物的太阳?是每个个体的能量,还是穿越时间的思想?展览根据画廊的空间,分为 “白云之歌”“照耀你”“霞光漫射”三个不同的叙事情景,让人们在其中追寻答案。

 

据艺术家刘展介绍,这次带来的作品均为最新的创作,前期的作品也在原有的想法上进行了再创作,但他打破了单件作品的陈列方式,将意义相近的作品分组放在三个不同的空间,用他的话来说,是通过营造“景观”来展示作品。

 

刘展 白云之歌  2022 不锈钢,收音机,麦克风 475×181×500cm 星轨模式

 

“白云之歌”是根据2018年外交公寓12号空间展出的项目“阳台”,重新制作的升级版本。“阳台”作为刘展近年来所发表的最重要的项目之一,更名“白云之歌”后,在画廊空间以全新的语境进行搭建。在天光沐浴之下,一个巨大的圆盘上安装了几十台收音机,播放着世界各地的短波电台。天线向四周放射,它们旋转着,就像一个巨大的风车,声音被话筒放大,震撼着空旷的展厅,甚至令人感到不适。不同的声音相互争吵,以至于根本听不清他们在说什么,各种各样的话语、权力和意识形态交织在一起,令人眩晕。

 

白云之歌(作品局部)

 

刘展  照耀你 No.3  2022 钢板,影像  422×111×300cm

 

刘展 照耀你 No.2  2022 不锈钢,影像 170×178×235cm

 

刘展 照耀你No.1 2022 不锈钢镀金,影像 127×270×295cm

 

第二个空间“照耀你”更像一个车间。钢板被切割后剩下的废料被焊接成一个网格,上面装有几块屏幕,不间断播放好莱坞大片中的爆破场面。通常我们在电影中看到这样的景象一定大呼过瘾,但在每一次爆炸、切割和焊接背后,都是巨大的浪费和消耗,不仅消耗了物质,也消耗了劳动者的汗水。扭曲的钢管,像人的肋骨,屏幕中迸射出火花,照耀在工人身上,映出他们的形状。

 

照耀你 No.3(局部)

 

刘展 照耀你 No.2(局部)

 

关于“照耀你”的解释, 策展人冯兮写道:“‘照耀你’是关于阶级、劳动与身体的描述。刘展将收集来的金属废料,在其表面进行无休止的打磨,粗糙的表面被镜面化,形成反射世界的光亮,而在过程中唯一的照明源自打磨时飞溅的火花,透过火花的光,劳动的付出被照射入金属的镜面反光中。”

 

刘展 照耀你 No.2(局部)

 

展厅的墙壁上有这样的文字:“身体是革命的本钱,也是资本的消耗品,拥挤着成为垒筑起的柴堆,在时代机器的转动与轰鸣中被点燃,在疲惫和坚毅的表情中做出生活的选择,轻率地让人感觉到心痛,劳动者的身体化作火光,你和我,成为照耀与被照耀的对象。”

 

刘展 联合制造-XE1 2022  树脂 触感漆 42×53×47cm

 

刘展 联合制造-好 2022  铜,铝,树脂,触感漆 50×35×50cm

 

“霞光漫射”没有了音效,糖果色的光线让人瞬间放松了下来,仿佛空气中充满了甜味。资本和消费是麻醉剂,让人融化在物质的快感之中,也使人在欲望的泥沼中挣扎。经过电脑变形后3D打印的照相机模型、电饭锅泡沫包装等物品重新换上了鲜艳的色彩,诱惑着人们的神经;文艺复兴著名雕塑《大卫》的头发也被解构,它经过加工,在表面植入了人工的绒毛效果;镀金的手被煞有介事地包装成贵重的奢侈品,做出夸张的手势,安放在无坚不摧的盒子里,这盒子又像可进行无限复制的机床。艺术家试图达到这样一种效果:用复杂的手段来制造一种廉价的塑料感。这样的景象隐含着他对消费主义的批判,但对于刘展来说,是“用消费主义的方式批判消费主义”。

 

刘展 文艺复兴毛 No.1 2022 树脂,绒  52×70×71cm

 

刘展 霞光漫射  2017-2022 综合材料  尺寸不一  

 

展览现场

 

纵观整个展览,和之前相比,刘展的创作方式已经有很大的不同,他的作品有很强的社会属性,创作呈现的技术和形式也随表达的内容而改变。值得一提的是,他并不认为自己的“景观”要做成一般意义上“沉浸式”的,因为当下的“沉浸式”手段主要用于满足人们对美好想象的体验,而他的作品却将人们引向了另一个维度,观众多少都能感受到其中蕴含的压力和调侃,而这恰恰是刘展想在作品中注入的特质:“不能感觉太舒服,太舒服人就不会思考了”。在他看来,艺术将扮演这样一种角色,它将鞭策人们面对现实,对现状提出疑问,并推动其进步。虽然最近两年人们常常谈到艺术的作用,但在面对生活的种种困窘或满足时,艺术总会刺激人们曾经习以为常的感受,用一种新的方式看待世界。“照耀你”的光亮可以指涉多种角色,但至少在这个意义上讲,它也可以是艺术本身。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

 

艺术家刘展的个展“照耀你”已于2022年3月19日在偏锋画廊开幕,展览将展出至2022年5月5日。(文内均由偏锋画廊提供,部分作品图和现场图由作者拍摄)

 

艺术家刘展

 

刘展,1976年出生于河南洛阳,200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2002年组建UNMASK小组,现生活、工作于北京。刘展于2011年独立出UNMASK小组之后,以个人面貌进行全新的艺术探索,创作出以研究为基础的一系列装置,包括录像、印刷品、现成物与雕塑。

 

©文章版权归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香格纳北京|半自动方式 3:以身体为轴,体验纯粹的凝视时刻

 

 

半自动方式 3

Semi-automatic Mode 3

 

艺术家 | Artists

刘聪 Liu Cong

肖武聪 Xiao Wucong

 

展期 | Duration

2022/03/05 – 04/17

周二 – 周日 Tue.-Sun. 11:00-18:00

 

地点 | Location

香格纳北京 ShanghART Beijing

 


 

“艺术作品要穿越一段寂静区域,等待孤独凝视时刻的到来。”法国哲学家加斯东·巴什拉在《梦想的权利》一书中如是说。无论经过多少种新艺术形式的冲击,绘画作为历史最为久远的创作媒介,都始终围绕着“凝视”本身的构建展开。这种观看模式的独特性在于,它要求观众不去预设或者阐释图像的意义价值,而是回归于纯粹和平静之中,通过身体直接对作品进行感知。

 

 

刘聪 | 纸 No.9 | 2022 | 布上油画 | 38×45 cm

 

香格纳北京于2022年3月5日开幕的《半自动方式3》亦回应了关于“凝视”的母题。作为《半自动方式3》系列项目的第三回,本次展览带来了艺术家刘聪和肖武聪的绘画作品,通过选取当下绘画发展中的独特面貌与最新动向,探讨艺术家如何以个体之力调用图像与材料,实现对经典和流行的突破。

 

这次展览将画廊的大展厅划分为两部分纯白的空间,佐以焕然一新的观展动线,希望借由两位年轻艺术家的创作切面,为观众制造一个意象空间的入口,以身体为轴,体验纯粹的凝视时刻。

 

 

 

 

 

刘聪作品在《半自动方式 3》展览现场 | 香格纳北京 | 2022 

 

两位艺术家的作品均建基于日常物当中的“形”与“色”,然而不同的材质和内在结构,则为其注入了个人独特的精神意义。刘聪在画布上着力于呈现形态较为简单的物体,意在为观众开启一条开放性的阅读通道。“我把物体的轮廓在画面中的存在视为一种色彩的结构容器。色彩的精神属性与颜色的符号性质有关,也跟人的日常感受有关。”他对这些看似普通的日常物进行写生,通过具象语言完成对内容结构的刻画,而后又将其剥离出具体的叙事情境,以个人经验重塑着画面里的空间关系。

 

这种平面化的表达方式在艺术家的反复涂抹下逐渐彰显出一种抽象质感,并由内向外生发出精神属性与超现实的意味。画面中重复出现的物体,时而显示出清晰敏锐的控制力,时而则相对松散轻盈,理性与感性似乎达到了一种微妙的动态平衡。

 

 

刘聪 | 纸 No.4 | 2019~2021 | 布上油画 | 153×256 cm

 

与刘聪相近的是,肖武聪同样聚焦于描绘最基本的几何图形,然而他将报纸作为现实的底盘和战场,试图通过完形空间捕捉无形的活脱脱的生命力量。对艺术家而言,报纸既是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现成品,又是连接过往历史与当下现实的一种媒介。报纸上的文字内容并未与艺术家的创作核心产生直接联系,更多是发挥着图示性的作用,为画面的主体提供基底与坐标。在这些由单张报纸拼接而成的大尺幅作品上,圆形、柱形、锥形等石膏几何造型被拆解、重组、融合,并在二维平面和三维透视空间之中反复转化。

 

 

 

 

 

肖武聪作品在《半自动方式 3》展览现场 | 香格纳北京 | 2022

 

当不同的颜料与报纸互相浸透,艺术家需要在干与湿的流动中作出快速判断,这种试验过程充满随机性和不确定性,而浑然天成的最终效果,粗旷的作品质感更令肖武聪感到着迷。在他的眼中,艺术创作本质上是一种孤独的坚守,是一场生存的博弈,是对重重历史积压下赤贫状态的个人生命力精神的探索、实践与申张,他正如苦行僧一般,在自己认可的艺术上长途跋涉。

 

 

肖武聪 | 温床 | 2021 | 报纸上丙烯 | 210×323 cm

 

此外,两位艺术家的创作亦对东西方文化以及艺术史本身展开了非线性的对话。刘聪的纸张系列从各种建筑表面、空间和环境中汲取灵感,通过直线强调理性的逻辑,纸张间的交叠缠绕又让人联想起文艺复兴时期作品对服饰褶皱的细致刻画,当中蕴含着不可言说的神秘气息;而曲线占主导的气球系列则走向感性,更加拟人与情绪化。艺术家对图像局部进行放大、裁剪和拼贴,其路径和电影的蒙太奇手法相似。出生于山东,刘聪小时候在镇上的影剧院长大,因此在潜意识层面深受图像和电影的影响,经常从装置或者摄影作品里获得启发。

 

 

刘聪 | 白气球 No.4 | 2022 | 布上油画 | 45×38 cm

 

肖武聪的画面背景则源自他对塞尚的风景绘画的强烈兴趣,密集的笔触经由艺术家的指引不断延伸扩展,无以名状的线与面逐渐汇合成一个无限繁衍的自然系统,映照出最鲜活的生命能量。这些视觉要素既有来自中国传统绘画的留白和写意,又有对道家哲学中的“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的践行,同时要求艺术家在创作时高度集中注意力,消除大脑中所有的杂念,以薄涂的形式对事物本真予以概括与提炼。在这一系列的展出作品里,只见石膏几何体随意散落在旷野与草丛之中,仿佛埋藏了现实中不可言明的真相,又抑或腾空而起,以飞行者的冒险姿态自由穿行于时间与空间。

 

 

肖武聪 | 飞行者 2 | 2021 | 报纸上丙烯 | 260×195 cm

 

游离于抽象与具象、理性与感性之间,两位艺术家作品的并置让我们得以从批判性角度切入到正在发生的绘画发展进程。他们平行或交错开展的美学实践,不仅为绘画提供了全新的视野与思路解读,同时呼应着《半自动方式》项目不循规蹈矩地策划展览的核心,为艺术持续拓展更多的可能性。

 

©文章版权归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面临药典“国考”,药品如何交出满意答卷?

近期,国家药典委员会发布了关于组建第十二届药典委员会的通知,引发业内热切关注。药典作为国家药品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一个国家的药品的研发、生产以及上市具有强制约束力,是所有药品生产、检验、使用和监管的基本遵循。也正因如此,组建新一届药典委员会的通知才会受到如此关注。

我国现行的最新版药典为202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以下简称:《中国药典》),新版药典在2015版的基础上扩大了药品品种和药用辅料标准的收载,并在相关标准的制定上与时俱进,尤其在化学药品杂质控制方面制定了更高的要求,突显了《中国药典》对杂质控制的更加重视以及对于药品安全性的监管更加严格。

本文将为大家简要梳理《中国药典》的编撰历程以及新版更新亮点,并以临床常见药物为例,为大家呈现在《中国药典》这一“国考”之下,药品是如何以高标准交出满意答卷的。

作者简介

1251647582603_.pic.jpg

面临药典“国考”,药品如何交出满意答卷?

药典是所有药品必须遵守之标准

新版《中国药典》以更高要求保障公众用药安全

药典是国家药品标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药品生产、检验、使用和监管的基本遵循。国家药典对一个国家的药品的研发、生产以及上市具有强制约束力。回望历史,首版《中国药典》的编纂工作几乎与新中国的成立同步。迄今为止,《中国药典》已经历十一次版本更迭。最新的2020版《中国药典》也即第十一版《中国药典》,是目前所有在我国生产上市的药品应当符合的技术要求。

其中值得一提的是,新版药典在化学药品杂质检测这一部分有了较大程度的修订和增加。针对“药品杂质分析指导原则”,新版药典明确了原料药和制剂质量标准应包括已鉴定杂质、未鉴定杂质、非特定杂质以及杂质总量,对整体药品杂质的质量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此外,对于药品常见的残留溶剂列表及其限度进行了增加和修改,对相关金属元素杂质也给予了明确。

针对药品杂质检测的标准只是其中之一,但可以一斑窥豹,看出2020版《中国药典》以一以贯之的高标准,为我国上市的药品立好规矩,为我国民众的用药安全把好关。

杂质含量高标准下

经典老药必需以技术保证符合药典标准

新版药典针对药品杂质制定了较高的标准,这也给我国上市的各类药品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地奥司明这一临床应用近五十年之久的老药为例,该药具有保护血管、提高静脉张力、增加淋巴回流和改善毛细血管通透性等药理活性,在慢性静脉功能不全、静脉溃疡和痔疮等疾病的治疗中应用广泛[1]。地奥司明原研药物已在国外应用多年,国内地奥司明仿制药也有广泛应用。

地奥司明源自橙皮苷,属于类黄酮物质。橙皮苷作为地奥司明的主要原料,其在不同的药物制剂中经常作为天然杂质伴随地奥司明。然而研究表明,当黄酮类化合物杂质含量很大时,可能会对活性物质地奥司明产生不利影响或影响其分解代谢。因此,为了保障地奥司明的疗效及安全,各国药典都对地奥司明药品制剂的纯度及杂质控制有着严格要求。

欧洲药典[2]及美国药典[3]均规定,地奥司明药品制剂含活性成分地奥司明应为标示量的90.0%~102.0%;杂质(如乙酰异香草酮、橙皮苷、异野漆树苷、蒙花苷/里那苷、香叶木素等)总量不得超10.0%2020版《中国药典》规定[4],地奥司明药品制剂含地奥司明应为标示量的90.0%~110.0%;含橙皮苷不得超标示量的5.0%;除橙皮苷外,单个杂质含量不得大于3.0%,含量在1.0%~3.0%的单个杂质不得多于3个;杂质总量不得超8.0%

表1 中国、美国和欧洲药典关于有效成分地奥司明纯度和杂质总量的标准规定

面临药典“国考”,药品如何交出满意答卷?

表2 美国和欧洲药典关于地奥司明具体杂质的标准规定

面临药典“国考”,药品如何交出满意答卷?

纯度和杂质的高标准对于药品制剂的提纯工艺提出了较高的要求,这样的标准对所有地奥司明药品来说都是必需达标的考验。

各项杂质含量均达标

纯化微粉化地奥司明通过中国药典“国考”

尽管我国地奥司明药品不止一种,但由于纯度和杂质的高标准与药品制剂的提纯工艺相关,因此真正完美符合《中国药典》标准的地奥司明品类其实并不多见,纯化微粉化地奥司明(葛泰®)则是其中交出满意答卷的那一个。

据纯化微粉化地奥司明片20208月的检测报告显示,按干燥品计,其地奥司明的含量为95.6%,橙皮苷含量为0.11%,杂质总量为3.7%,这几项关键指标均通过《中国药典》的考核,且其它各项也均达《中国药典》标准。

又 是 一 年 清 明 时
面临药典“国考”,药品如何交出满意答卷?
清明
面临药典“国考”,药品如何交出满意答卷?

结语:药典是保证药品质量,确保人民用药安全、有效,质量可控,依法制定的药品法典2020版《中国药典》以与时俱进的高标准,对我国的药品生产、上市制定了准则。面临药典的“国考”,唯有保持高水准的生产工艺,才能生产出符合药典标准、满足临床需求、最终为广大患者带来切实获益的好药。

参考文献

1. Katherine A,Lyseng-Williamson,Caroline M. Perry, et al. ADIS DRUG EVALUATION.2003; 63 (1): 71-100.

2. European Pharmacopoeia, Volumn10.0.

3. 2018 U.S. Pharmacopoeia National Formulary.USP41 NF36.

4. 2020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转载于中国医学论坛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RQJ9tCV631wQacpvbhSFnQ

评论|批评家何桂彦谈杨黎明的绘画

 

 

YANG LIMING

DECONSTRUCTION OF INNER IMAGES

杨黎明:无相之象

 

学术主持|Academic Director

何桂彦 He Guiyan

 

展览时间|Time

2022.3.12 – 4.6

 

展览地点|Venue

艺·凯旋画廊 Triumph Gallery

 

杨黎明最新个展“无相之象”已于3月12日在艺·凯旋画廊推出,作为艺术家在画廊的第三次个展,本次展览涵盖了杨黎明十年间的近20件重要作品,主要展示了这两年的“白色系列”和多幅新作,以及“黑色时期”和“红色时期”的代表作。此外,批评家何桂彦也为本次展览撰写了评论文章,现此呈现给大家。

 

 

杨黎明在工作室,2022

 

无相之象

——杨黎明绘画中的书写与观念

 

何桂彦

 

杨黎明的绘画大致可分为三个系列:蓝色、黑色、红色。虽然以画面的色调为依据,实质也是其发展的三个阶段。以2005年前后为分界线,早期的蓝色系列有抽象的形式外观,注重画面的色彩氛围,强调书写性。和蓝色阶段相比,此后的黑色系列更为纯粹,在语言与修辞方面,艺术家不断为其注入东方化的视觉特征。不过,在杨黎明笔下,黑色极富张力,由于大幅的画面所致,黑色的色域带给观众的是一种冷漠而崇高、孤寂而悲怆的审美体验。

 

 

2008 No.2 B

280×215cm×3

布面油画|Oil on Canvas

2008-2009

 

黑色场域的形成既源于艺术家个人创作脉络不断推进的结果,也得益于美国抽象表现主义中“色域绘画”的影响。但是,和欧美抽象艺术注重纯粹的形式——结构的抽象发展谱系与语言逻辑不同,杨黎明画面的“黑色场域”并不仅仅是视觉性的,相反更像是心理上的——一种属于东方人建构的形而上世界。尽管这个世界无法用语言去言说,但艺术家可以通过极为个体的表现方式进入其中。为了打破“黑色场域”在形式和结构上的自律性,杨黎明强化了“墨分五彩”的东方色彩经验,同时,他突出作品内部的书写性。这种书写的自我表达来源于艺术家的东方文化经验——既包括书法的书写性经验,也蕴含了传统中国画对线条、笔墨、气韵的表达。

 

 

 

杨黎明“无相之象“展览现场,艺·凯旋画廊,北京,2022

 

应该说,红色系列是对黑色系列的延续与深化,但艺术家更强调语言与形式所承载的观念性表达。变化的起点源于画面形式生成的逻辑发生了改变。西方现代主义抽象有两种形式发展的路径,一种是“有意味的形式”,即强调艺术家对外部或现实对象进行形式上的提炼与转换,使其具有抽象的特征。另一种是强调“语言本体的自律”和形式的“自我批判”,即从形式与语言内部的逻辑出发。杨黎明绘画的语言发端于书写,但最终的目的,并不是书写的内容,而是因为书写为形式注入新的意义。

 

 

2017-2018书写系列|2017-2018 Writing Series

150×200cm

布面油画|Oil on Canvas

2017-2018

 

对于杨黎明来说,书写的内容实际并不重要,相反它更像是一种日常的,甚至多少有些类似于禅修的行为,如此以来,那些留下的点线痕迹就成为了艺术家自我在场的证明。这是一种独特的个体情感体验,因为书写行为是伴随各种情绪而致的,这也使线条具有了不同的表现力。同样,书写是一种对时间的体验,反复的书写、重画,线条的叠加和掩盖最终会赋予作品一个时间和空间的维度。也正是从这个角度讲,杨黎明的作品本质上不同于西方的抽象绘画,反而更贴近观念性绘画。因为,书写中的过程性、身体性、偶然性为作品形式的生效带来了新的可能。

 

 

 

2020 No.4 W

100×100cm

布面油画|Oil on Canvas

2020

 

在中国的文化与认知中,所谓的“相由心生”讲的是主体对内心感受的重视,由此形成“心相”。在批评家廖雯看来,杨黎明绘画的主要特点是他十分强调“内修”,用书写行为来表达内心的体验。事实上,不管是西方还是中国的绘画,不论是抽象还是“写意”,绘画一方面体现为形式、语言、风格、修辞等与视觉相关的要素,另一方面是更深层次的审美、哲学与认识论的问题。譬如,拿西方抽象艺术来说,在第一个发展阶段,所谓“有意味的形式”,强调的主要是艺术家对表象世界的抽离,反映在作品中就是个人化的风格与形式的演绎。但是,只有到第二阶段,即现代主义时期的抽象,语言与形式才不再承担描述性的功能,从而走向精神世界,这在康定斯基的“精神三角形”、马列维奇提出的“至上主义”中可见一斑。因此,对于绘画来说,除了审美主体与客体之外,至少涉及到现实世界、绘画绘画(语言世界)和精神世界三个层面的问题。我们会发现,在第一个阶段的抽象中,绘画更侧重于语言与方法,追求的是对表象世界的反映,而只有进入现代主义阶段,才能真正进入观念与思想的层面。

 

 

2020 No.1 W

D=200cm

布面油画|Oil on Canvas

2020

2021 No.5 W

D=200cm

布面油画|Oil on Canvas

2021

 

 

《2021 No.5 W》作品细节

 

与此同时,也只有在现代主义阶段,语言才能真正走向独立,走向纯粹。不过,一个新的结果出现了,那就是在现代主义阶段的绘画中,主体与客体彻底走向分裂。实际上,在中国的艺术与哲学思想中,与西方抽象最大的差异,是并不强调主体与客体的分裂,并且,客体因为审美主体的介入才具有意义。比如佛家说,“起心”“动念”,而禅宗追求的最高境界是“见山只是山”,包括近代王国维提出“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反映在艺术创作中,客体与主体、题材与形式、语言与修辞是无法完全分离的。它们不仅不是二元对立的,并且,语言与形式在它们之间搭起了桥梁,承载着二者所形成的张力。

 

 

黑灰系列|Black Grey Series

120×90cm

布面油画|Oil on Canvas

2011

 

反映在杨黎明的作品中,亦即是说,语言与形式成为言说“心相”的通道。就黑色与红色系列的创作来说,我们会注意到,画面的视觉审美体验是由平面向空间,由外部现实不断向画面深处层层推进的。绵延不断的书写、形式的层层推进,面对杨黎明的作品,观众感受到的是一个幽深的、神秘的、不可知的艺术世界。因为语言与形式不承载任何描述性的功能,因此,才有可能调和长期横亘在主体与客体之间的鸿沟。于是,书写走向了纯粹,既是语言,也是修辞。形式的演绎,既在生成新的形式,同时也是对先前形式的消解。所谓的“无相”,真正的意义在于让语言直指内心。

 

 

 

2021 No.1 W

200×150cm

布面油画|Oil on Canvas

2021

 

在近年的“白色系列”中,杨黎明的绘画又有了新的推进。绘画的语言同样来自书写,而书写也是源于内心的体验,但画面的视觉显现与形式延伸却发生了根本的转变。与原有的黑色、红色系列比较,白色系列是由外向内,由空间向平面展开的。先前作品中那种幽深的、神秘的审美体验变弱了,但画面的媒介物性与触摸感却得到了强化,从而使得那些不断扩展的线条成为了书写的踪迹。另一方面来说,由于艺术家对平面性与媒介物性的强调,书写的延续升华为对形式的蔓延与情感的流动,而形式的蔓延与色层的覆盖也就意味着作品意义的增值。对于观众来说,白色的色域与时隐时现的线条正是进入艺术家绘画世界的一个通道。

 

 

 

杨黎明“无相之象“展览现场,艺·凯旋画廊,北京,2022

 

实际上,1950年代中后期,当西方现代主义抽象走向巅峰,无法再通过“形式自律”来构建纯粹的精神世界之时,抽象走向了“反抽象”,而形式也走向了“反形式”。但是,由于文化情景与艺术史上下文的差异,对于中国的抽象艺术家来说,是无法做得像美国批评家格林伯格所说的——以形式不断的进行自我批判的方式,来推动西方现代主义绘画向前发展。因为,在中国的艺术家看来,绘画的发展不能交给所谓西方式的美术史逻辑,而是始终离不开主体的情感体验与审美认知。虽然杨黎明的作品具有抽象的外观,但本质上还是属于一种观念性绘画。尽管杨黎明一如既往的追求语言的“纯粹”,但“无相”的“内修”还是留下了视觉意义上的“象”。

 

 

2021 No.8 W

100×81cm

布面油画|Oil on Canvas

2021

 

早在先秦,古人就提出“圣人立象以尽意”,魏晋时期,“得意忘形”已发展成为艺术创作的一条重要原则。换言之,立足于中国的艺术与文化精神,审美主体的超越,以及对精神与艺术世界的追求,在绘画领域,始终没有离开过“象”与“形”。与西方现代主义抽象主体与客体最终的决裂根本不同,中国艺术家一方面要追求个人化的风格,形成自己的创作方法论,另一方面,要借助绘画语言,在主体与客体之间寻找到一种“间性”,并使其弥散出审美与文化的价值。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讲,“无相之象”体现出杨黎明如何立足于中国的美学与艺术精神,在当代语言与观念化的表达中,构筑属于自己的一个独特的绘画世界。

 

©文章版权归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冉峰教授解读丨最新研究证实,地奥司明可以提供静脉和肌肉双保护!静脉溃疡治疗或有新选择!

髂静脉狭窄 (IVS) 是晚期慢性静脉疾病(CVD)的常见病理过程,随着时间的推移还会导致髂静脉完全闭塞。地奥司明作为一种静脉活性药物,临床上被广泛应用于CVD的治疗。

近日,一项发表于知名期刊Frontiers in Cardiovascular Medicine(影响因子:6.050)的研究进一步探索了微粉化地奥司明保护静脉功能的机制,该研究结果显示,微粉化地奥司明(商品名:葛泰®可通过剂量依赖性的方式改善静脉渗漏,维持静脉内皮完整性,这一结果更深入证实了地奥司明的临床价值,同时也为临床应用地奥司明治疗CVD提供了剂量参考。此外,该研究还显示地奥司明具有改善肌肉系统损伤的效果,有望为CVD的治疗带来新靶点和新思路。

为此,本文特邀南京鼓楼医院冉峰教授对该研究进行解读,以期为CVD治疗提供更多启发。



冉峰教授解读丨最新研究证实,地奥司明可以提供静脉和肌肉双保护!静脉溃疡治疗或有新选择!

教授

冉峰

南京鼓楼医院血管外科行政副主任

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

中国医师学会硬化治疗科学组副组长

中国微循环学会周围血管疾病专业委员会

颈动脉学组常务委员

中华医学会生物工程学分会干细胞专业委员

国际血管联盟中国分会血管外科学组委员

地奥司明可有效抑制静脉渗漏,保护血管内皮,在CVD治疗中意义重大

本研究中,研究者构建了模拟髂静脉闭塞的静脉结扎小鼠模型结果显示,在结扎后14天结扎腿双侧灌注比显著增加,且在28天依旧维持在较高水平提示结扎侧血流充盈单纯结扎相比给予微粉化地奥司明后,可有效消除结扎引起的灌注比增加

CVD患者由于静脉高压,细胞间隙扩张,使得血管渗漏性增加。研究者应用伊文思蓝检测了小鼠体内的血管通透性,结果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髂静脉闭塞组小鼠的染料含量增加了约2倍,提示血瘀导致了内皮损伤。而给予地奥司明可有效保护血管内皮免受损伤。应用ZO-1免疫荧光染色试验检测内皮屏障的完整性,结果发现,髂静脉闭塞小鼠的肌细胞的细胞间连接受到损坏,而地奥司明能够维持细胞与细胞的连接,保持静脉细胞完整性,从而起到保护血管渗漏的作用

以上结果表明了地奥司明具有良好的血管保护作用,其可保护血管内皮免受损伤,抑制静脉渗漏,因此可以在CVD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冉峰教授解读丨最新研究证实,地奥司明可以提供静脉和肌肉双保护!静脉溃疡治疗或有新选择!

图1:微粉化地奥司明维持细胞与细胞的连接

地奥司明临床疗效呈现剂量依赖性,

高剂量优于低剂量

针对以上结果,研究者还分析了不同剂量组地奥司明的临床疗效差异。结果发现,40mg/kg/天剂量组(相当于临床4片/天使用剂量)比20mg/kg/天剂量组(相当于临床2片/天使用剂量)的各方面效果均更佳,包括更好地保护血管通透性,更显著地消除结扎引起的灌注比增加以及更好地维持静脉细胞完整性。

这一结果表明,地奥司明是以剂量依赖性的方式发挥保护血管作用的。这也提示临床,高剂量地奥司明可在一定程度上发挥更佳的治疗CVD的疗效。

冉峰教授解读丨最新研究证实,地奥司明可以提供静脉和肌肉双保护!静脉溃疡治疗或有新选择!

图2:微粉化地奥司明临床疗效呈现剂量依赖性

地奥司明可维持周围肌肉的收缩,

或可为下肢静脉溃疡带来新思路

CVD患者常表现出肌肉和血管的损伤,例如静脉曲张、静脉溃疡等。由于对分子机制的研究较少,静脉溃疡的治疗效果不佳,患者往往需要长期用药。本研究还对围绕结扎静脉的半膜肌进行了RNA测序,结果发现,地奥司明可通过调控肌动蛋白丝组织及肌肉收缩,改善肌肉系统损伤。这一结果挖掘了CVD的分子机制,或可为未来CVD的治疗提供新的治疗靶点,为治疗下肢静脉溃疡等难治性情况带来新的思路。

冉峰教授解读丨最新研究证实,地奥司明可以提供静脉和肌肉双保护!静脉溃疡治疗或有新选择!

图3:微粉化地奥司明显著改善肌肉系统损伤

【点评与讨论】

本研究中,研究者首先通过髂静脉结扎构建了髂静脉闭塞的小鼠模型,并通过一系列试验分析证实,微粉化地奥司明可以以剂量依赖的方式改善髂静脉闭塞导致的静脉通透性增加组织损伤,降低静脉闭塞引起的炎症应激水平,同时维持静脉完整性值得一提的是,药物剂量的增加并未带来不良反应的增多,高剂量的微粉化地奥司明具有较好的肝肾安全性。

地奥司明在临床上已广泛用于治疗慢性静脉疾病和痔疮,通过减轻炎症反应,改善静脉张力、改善微循环、促进淋巴回流。本研究的结果证实了微粉化地奥司明在维持静脉完整性和功能方面的剂量依赖性治疗作用,再一次显示了地奥司明在CVD治疗中的临床价值,同时也为临床上地奥司明治疗剂量的选择提供了理论依据。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中关于地奥司明调控肌肉收缩的发现,从分子机制层面为CVD的治疗提供了新的启发,期待研究者们能够对此做更多探索。



转载于中国医学论坛报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inMJBi4lfU8UJn7hi5RBx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