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系统疾病经皮内镜下胃造口喂养中国专家共识》

资料介绍


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神经疾病营养支持学组撰写了《神经系统疾病经皮内镜下胃造口喂养中国专家共识》,旨在推动 PEG 合理应用与规范管理,使更多的神经系统疾病病人获益。


5ffc6ee02174908a4da5d7af3356151.png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意见摘录

1. PEG 适应证

1.1 脑血管疾病  


推荐意见: 脑卒中伴吞咽障碍的病人急性期( 患病 7 d 内) 不推荐 PEG 喂养( A 级推荐) 。脑卒中伴持续( > 4 周) 吞咽障碍的病人推荐 PEG 喂养( B 级推荐) 。


1.2 神经肌肉疾病


推荐意见: 肌病伴吞咽功能障碍病人可选择PEG 喂养( D 级推荐) 。


推荐意见: 肌萎缩侧索硬化( Amyo- 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综合考虑 ALS 病人的球麻痹严重程度、营养状况( 体重下降) 和呼吸功能( 肺活量 > 50% ) 后决定是否 PEG 喂养( D 级推荐) ; PEG 手术可能存在加重呼吸功能障碍的风险。当肺活量 < 50% 时,需要慎重考虑( A 级推荐)


推荐意见: 痴呆晚期伴吞咽障碍的病人,在与病人家属及照料者充分沟通后,可以考虑 PEG 喂养( D 级推荐) 。


推荐意见: 颅脑外伤需长期管饲喂养的病人,可考虑 PEG 喂养( D 级推荐)


意见摘录

2. PEG 操作规范与管理


推荐意见: PEG 手术前须请外科、消化科和麻醉科医师会诊,确定手术方案( A 级推荐) 。PEG 手术前应进行呼吸功能评估,并根据此调整手术方案( D 级推荐) 。PEG 手术首选拖出法,并严格执行手术操作规范( D 级推荐) 。PEG 手术后无明显并发症的病人,可在术后 4 h 开始肠内喂养,喂养量逐渐达到足量( A 级推荐) 。PEG 术后需要以营养支持小组形式加强管理( D 级推荐) 。


意见摘录

3. PEG 并发症和处理


3.1 肺炎 


推荐意见: PEG 术后肠内喂养须取直立位或半卧位( D 级推荐) 。长期卧床的病人,最好应用肠内营养液输注泵控制输注速度(A 级推荐) 


3.2 造口感染


推荐意见: PEG 手术前常规预防性应用单剂抗菌药物( A 级推荐) 。造口感染发生后,首先进行分泌物培养,然后给予合理的抗菌药物治疗和换药治疗( A 级推荐) 。严重造口感染需行超声检查,以明确是否并发腹壁脓肿( D 级推荐) 。经充分抗感染治疗无效时,拔除 PEG 造口管( D 级推荐) 。


3.3 伤口出血


推荐意见: 术前需评估病人手术出血风险以及停用抗凝剂、抗血小板治疗后血栓形成风险。术前对接受抗凝和抗血小板治疗的病人需短暂停药。放置血管支架并联合使用两种抗血小板药物病人, PEG 操作推迟至 6 ~ 12 个月之后( D 级推荐) 。


3.4 造口渗漏


推荐意见: 尽量充分暴露伤口; 应用制酸剂降低胃液酸度; 水凝胶堵塞渗漏口; 经常检查并调整外固定器松紧度,保持皮肤与外固定器距离 > 1 cm( 但

要避免局部皮肤坏死) ; 暂时( 1 ~ 2 d) 拔出造口管,待瘘口缩小后重新置管( D 级推荐) 。


3.5 造口管堵塞或断裂


推荐意见: 经 PEG 喂养的食物或药物需充分研磨,注入后及时冲洗导管。一旦造口管阻塞,可先用10 ~ 30 ml 温水冲洗,若无效,再用碱性胰酶溶液冲洗( D 级推荐) 。PEG 造口管远端断裂,可剪去断裂端继续使用; 若腹壁近端断裂,可重新更换造口管( D 级推荐) 。


3. 6 其他


推荐意见: PEG 后要警惕少见或严重的并发症,必要时请外科医师会诊,并协助处理( D 级推荐) 。



P16/P16+益生菌固体饮料 产品介绍

产品概述

信谊P16/P16+益生菌固体饮料是由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该公司是中国化学制药企业中产品最多,剂型最全的产业实体之一,集制造、销售、研发为一体的知名大型民族医药企业,旗下拥有十大工业企业、四大销售公司、三家市级研发中心,资产总额18.2亿,年销售规模达到20亿。大部分生产西药。在保持化学制剂竞争优势的基础上,信谊还确立了微生态、生化制剂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并形成粉针剂、气雾剂、眼药水、软胶囊、缓控释制剂五大特色剂型。


信谊P16/P16+益生菌固体饮料是经典传承自培菲康中的长双歧杆菌CMCC P0001为主,共添加12株益生菌(嗜酸乳杆菌DDS-1、动物双歧杆菌Bb-12、乳双歧杆菌HN019、嗜酸乳杆菌NCFM、鼠李糖乳杆菌GG、副干酪乳杆菌Lpc-37、长双歧杆菌CMCC P0001*、干酪乳杆菌Zhang、植物乳杆菌P-8、植物乳杆菌R1012、长双歧杆菌R175、瑞士乳杆菌R52)加4种益生元(菊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组合配方的益生菌食品,配料成分0蔗糖 、0香精,通过添加 菊粉、低聚果糖、低聚半乳糖、低聚木糖、聚葡萄糖、异麦芽酮糖醇、麦芽糖醇以还原膳食纤维清甜口感。 规格是2g*15。适宜3岁以上人群食用。密封,阴凉干燥处保存。有效期18个月



适用人群


1.   3岁以上伴有排便干硬状况的人群


2.   3岁以上吃东西后容易腹部胀气的人群


3.   3岁以上胃肠敏感,吃东西容易腹泻的人群


4.   经常食用滋补类食品的人群


循证支持


无(本品为普通食品)


购买介绍

立即购买:


左右滑动查看购买步骤



加入购物车购买


左右滑动查看购买步骤

扫描二维码购买产品

1635234764410667.png

​培菲康 产品介绍

产品概述

培菲康胶囊/散剂(商品名: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散剂)是由上海上药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的,该公司创立于1916年。信谊联合作为上海医药集团营销中心下属业务二部, 承载着信谊工业全产品、部分一生化产品, 以及集团内工业企业部分相关产品的销售业务。


 培菲康是我国最早的益生菌产品,于1995年上市。培菲康上市26年,自上市以来已获得了很多荣誉,于1992年获得国家一类生物新药证书,三年后,1995年获得了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1年获得美国发明专利,后面又先后获得了中国、英国、澳大利亚、新加坡、加拿大专利。另外培菲康也获得了国内及国外专业机构的认可,2011年培菲康的三个菌种被中国医学细菌保藏管理中心(CMCC)保藏为国家益生菌类标准菌株,2015年培菲康获得加拿大卫生部临床准入许可,2016年培菲康成为国内首个入选美国典型培养物保藏中心(ATCC)的双歧杆菌菌种。


每粒培菲康胶囊含药粉210mg,每粒含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活菌数不低于1.0*10^7 CFU。药粉为白色或黄色粉末。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便秘、腹胀、消化不良、辅助治疗菌群失调引起的内毒素血症。口服:一日2次,每次2~4粒,重症加倍,饭后半小时温水服用。儿童用药酌减,婴幼儿服用时可将胶囊内药粉用温开水或温牛奶冲服。


培菲康散(1g/袋)为复方制剂,每包重1g,每克含长双歧杆菌、嗜酸乳杆菌和粪肠球菌活菌数不低于1.0*10^7 CFU。辅料为:脱脂奶粉、麦芽糊精、蔗果低聚糖、羟丙甲纤维素、食用香精、乙醇、纯化水。袋内药粉为白色或黄色粉末。用于肠道菌群失调引起的腹泻和腹胀,也可用于治疗轻中度急性腹泻及慢性腹泻。口服,用温开水冲服。0-1岁儿童,一次半包;1-5岁儿童,一次一包;6岁以上儿童及成人,一次2包;一日3次。

 

 储藏方式:于2-8℃避光保存,有效期24个月




图片7.png


适用人群

成人


1 .胃肠道疾病

  • 肠道菌群失调

  • 肠易激综合征

  • 细菌性肠炎

  • 幽门螺杆菌感染

  • 急慢性腹泻

  • 溃疡性结肠炎

  • 功能性便秘

  • 功能性消化不良

  • 糖尿病性胃轻瘫


2. 肝脏疾病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 肝硬化

  • 肝性脑病

  • 胆囊切除术后腹泻


3. 重急症

  • 抗生素相关腹泻 

  • 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胰腺炎)


4. 肿瘤

  • 化疗相关性腹泻

  • 放射性肠炎

  • 肝癌化疗栓塞术后肝功能异常

  • 结直肠癌术后感染

  • 肿瘤术前/术后/放疗后


儿童


1 儿保科疾病

  • 腹泻病的预防

  • 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


2 儿科疾病

  • 腹泻

    儿童细菌性肠炎

    儿童轮状病毒肠炎

    儿童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婴幼儿呼吸道感染继发腹泻

  • 便秘

    儿童功能性便秘

  • 消化不良

    儿童功能性消化不良

    小儿厌食症

  • 新生儿科疾病

    新生儿黄疸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

    新生儿胆汁淤积

    新生儿肠道感染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

  • 皮肤科疾病

    湿疹


循证支持

《益生菌儿科临床应用循证指南(2017)》中:


1. 胃肠道疾病:儿童腹泻病-急性腹泻病(双歧杆菌三联活菌散-A)、迁延性及慢性腹泻病(散-B)、抗生素相关性腹泻的预防(散/胶囊-A)、乳糖不耐受(散-B)、功能性便秘(散-A)、幽门螺杆菌感染(散/胶囊-C)


2. 新生儿疾病: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散-B)、新生儿黄疸(散/胶囊-A)、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散/胶囊-B)


3. 过敏性疾病:婴幼儿湿疹(散-C)


4. 健康促进作用:反复呼吸道感染的预防(散-C)


安全性

1、中外合作全基因组测序:培菲康的三个菌株均通过全基因确认到株且证明无毒无抗生素耐药性风险(与中检院和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合作);


2、国际注册:培菲康作为生物新药,是中国在北美首个成功进行临床注册的(北美的新药技术门槛很高)I期临床已经结束,进一步证明了安全性;


3、CLSI 抗生素敏感性标准:符合标准,无抗生素耐药性风险


替米沙坦氨氯地平片 产品介绍

产品概述


替米沙坦氨氯地平片(商品名双加®)是由勃林格殷格翰(Boehringer-Ingelheim)原研,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中国总代理的一款单片复方降压制剂。


勃林格殷格翰成立于1885年,是一家致力于研究突破性疗法,旨在改善人类和动物健康的家族企业。在全球有约5.2万名员工服务逾130个地区,中国总部位于上海,目前全国范围内拥有逾4,500名员工。近年来,勃林格殷格翰在中国获得持续增长,发展速度超过市场平均增长水平,并连续八年荣获“中国杰出雇主”认证。2021年《财富》世界500强排行榜揭晓,勃林格殷格翰位列464位。


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是中国化学制药企业中产品最多,剂型最全的产业实体之一,集制造、销售、研发为一体的知名大型民族医药企业,旗下拥有十大工业企业、四大销售公司、三家市级研发中心,资产总额18.2亿,年销售规模达到20亿。大部分生产西药。在保持化学制剂竞争优势的基础上,信谊还确立了微生态、生化制剂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并形成粉针剂、气雾剂、眼药水、软胶囊、缓控释制剂五大特色剂型。


替米沙坦氨氯地平片是勃林格殷格翰经典降压产品美卡素®家族的新成员,是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ARB) 替米沙坦 +钙离子拮抗剂(CCB) 苯磺酸氨氯地平的单片复方制剂,其双组份半衰期均超过24小时,具有降压疗效确切,强效平稳降压,显著提升依从性从而改善提升疗效等特点。


d899cf242d5bc9dbe8e1b7c4ee5cb4c.png

适应症

治疗原发性高血压


替代治疗

接受替米沙坦片和氨氯地平片联合治疗的患者可以改为接受相同成份剂量的本品治疗。


添加治疗

本品适用于 5 mg 氨氯地平单药治疗无法有效控制血压的患者。


循证支持


1、《ISH 2020 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最佳选择是单片复方制剂


——如治疗后血压不达标,则启动全剂量的单片复方制剂或ACEI/ARB+CCB的联合治疗


2、《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2018 年修订版) 》


——我国临床主要推荐应用的优化联合治疗方案是: 二氢吡啶类CCB + ARB


——单片复方制剂( SPC) :…………与随机组方的降压联合治疗相比,其优点是使用方便,可改善治疗的依从性及疗效,是联合治疗的新趋势。


信韦林 产品介绍

产品概述


利巴韦林气雾剂(商品名信韦林)是由上海信谊药厂有限公司生产,该公司是中国化学制药企业中产品最多,剂型最全的产业实体之一,集制造、销售、研发为一体的知名大型民族医药企业,旗下拥有十大工业企业、四大销售公司、三家市级研发中心,资产总额18.2亿,年销售规模达到20亿。大部分生产西药。在保持化学制剂竞争优势的基础上,信谊还确立了微生态、生化制剂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并形成粉针剂、气雾剂、眼药水、软胶囊、缓控释制剂五大特色剂型。


利巴韦林气雾剂的成分为利巴韦林,又称病毒唑,本品为全球独家的非吸入式的腔道气溶胶给药气雾剂剂型,适用于用于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如病毒性鼻炎、咽峡炎、咽结膜热或口咽部病毒感染。 规格是75mg/瓶(150揿)。在遮光,密闭,阴凉(不超过20℃)处保存。有效期24个月


e7ba10f6d8ef8b90d55bcbe202fdfd5.png


适用人群

1. 手足口病

2. 疱疹性咽峡炎

3. 流行性感冒(如呼吸道合胞病毒感冒、腺病毒感冒等)

4. 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后的慢性咽喉炎

5. 咽结膜热

6. 各类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


循证支持

由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办公厅印发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 年版)中指出研究显示,雾化、利巴韦林静脉滴注早期使用可有一定疗效。


泰尔丝 产品介绍

产品概述


异维A酸软胶囊(商品名泰尔丝)是由上海上海信谊延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该公司创立于1993年,公司主要生产经营软胶囊剂,年生产能力3.5亿粒。产品深受国内市场的欢迎,泰尔丝产品已进入了南非、新加坡、泰国等市场。软胶囊制剂,通过国家NMPA的GMP认证,并通过了南非MCC认证。历年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称号的上海信谊延安药业有限公司的核心价值观是“坚持诚信、创新价值、注重业绩、永争第一”,宗旨为“生产优质药,保健为人类”,目标是打造上药集团处方药事业部麾下的精品工业企业。


泰尔丝成分为异维A酸,又称13-顺式维A酸,本品为深褐色软胶囊,内容物为橙黄色油状混悬液,适用于重度难治性结节性痤疮 (结节性痤疮,即直径≥5mm的炎性损害,结节可能化脓或出血)。 规格是10mg,本品应与食物同服。口服治疗的剂量应因人而异,从0.1~1mg/kg/d不等。在密闭,阴凉(不超过20℃)干燥处保存。有效期24个月


91b0965c090f568e2b8c5cc065f6fbd.png


适用人群

1. 结节囊肿型重度痤疮的一线治疗药物

2. 其他治疗方法效果不好的中度或中重度痤疮替代治疗

3. 有瘢痕或瘢痕形成倾向的痤疮患者需尽早使用

4. 频繁复发的痤疮其他治疗无效

5. 痤疮伴严重皮脂溢出

6. 轻中度痤疮但患者有快速疗效需求

7. 痤疮变异型如暴发性痤疮和聚合性痤疮,可在使用抗菌药物和糖皮质激素控制炎症反应后应用


循证支持


1.2019修订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2019修订版指出:维A酸类是目前针对痤疮发病4个关键病理生理环节唯一的口服药物,异维A酸是国内外常规使用的口服维A酸类药物首选。


2.国际上的指南共识有众多推荐,美国,欧洲及痤疮国际共识中,均有提到,异维A酸除了作为重度痤疮的一线推荐,同样推荐异维A酸用于治疗抵抗的中度痤疮,或有瘢痕形成或心里负担的痤疮。


《颅脑创伤患者肠内营养管理流程中国专家共识(2019)》

资料介绍

本共识着重指出营养干预人群,营养治疗时机和营养需求量的差异特征,同时强调不同的营养治疗方式和喂养模式对合理营养保障的重要价值。


9173534bb32156cb4ef372e0f0e90b6.png

点击图片阅读原文

摘要

创伤性脑损伤( TBI) 患者营养管理逐渐呈现专病化、个体化和流程化的特征,合理的营养管理流程可以保障患者的能量需求,减少营养管理相关并发症和辅助临床治疗。  " 颅脑创伤患者肠内营养管理流程中国专家共识(2019)" 着重指出营养干预人群、营养治疗时机和营养需求量的差异特征,同时强调不同的营养治疗方式和喂养模式对合理营养保障的重要价值。   本共识也提出营养支持评估和不良反应处理是喂养流程的重要环节,并建议神经外科医师和神经重症医师  要重视喂养流程管理,善于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改善 TBI患者的预后。


《神经系统疾病肠内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第二版)》

资料介绍

 2018年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神经疾病营养支持学组、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重症协作组、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神经重症专业委员会根据最新研究结果推出第二版 (2019)《神经系统疾病肠内营养支持中国专家共识》以不断普及和深化中国神经疾病营养支持工作。

cc03d23e154f91c1893187146266ebc.png

点击上方图片阅读原文

01

神经疾病患者需要营养支持吗?

【推荐意见】


1.1 对卒中、 颅脑外伤、 神经系统变性疾病等神经系统疾病伴吞咽障碍患者,早期予以营养评估和营养支持,以降低病死率、 减少并发症、 减轻神经功能残疾和缩短住院时间 ( 专家共识,A级推荐)


1.2 对痴呆等神经系统疾病伴认知障碍患者,尽早予以营养评估并加强经口营养支持 ( 1级证据, B级推荐)


1.3 对任何原因引起的意识障碍患者,早期予以营养支持 (专家共识,A级推荐) 



02

神经疾病患者需要营养风险筛查吗?

【推荐意见】

2.1 对神经系统疾病住院患者,需要应用NRS2002进行营养风险筛查 ( 2~3 级证据,B 级推荐) 


2.2 对神经系统疾病伴神经性球麻痹症状住院患者,需要应用饮水吞咽试验进行吞咽障碍评估(专家共识,A级推荐)


2.3 对神经系统疾病伴胃肠症状住院患者,需要应用 急 性 胃 肠 损 伤 分 级 (AGI) 进行胃肠功能评估 ( 2 级证据,B级推荐) 


03

 能量与基本底物供给需要计算吗?

【推荐意见】


3.1 对重症脑炎患者,采用间接测热法测量能量需求,实现营养支持的个体化 (2级证据,C级推荐) 


3.2 对不具备间接测热法测量能量条件患者,采用经验估算法: 重症患者急性应激期 ( GCS≤12分或APACHE II≥17分) :20~ 25K/ (kgd),糖脂比=5:5,热氮比= 100:1。 轻症卧床患者:20~25K/ (kgd) ,糖脂比= 7:3 ~ 6:4,热氮比=100~150: 1。轻症非卧床患者:25~35 K/ (kgd) ,糖脂比=7:3 ~6:4,热氮比= 100~150: 1 (专家共识,A级推荐) 


3.3 营养支持小组 (临床医师、 临床护士、 临床营养师) 需共同讨论、 制定营养支持方案 (专家共识,A 级推荐),并监测实际能量达标值和达标率 (2级证据,B级推荐)


04

如何选择营养支持疗法途径?

【推荐意见】


4.1 对耐受肠内营养患者,首选肠内营养,包括经口或管饲 (鼻胃管、 鼻肠管和经皮内镜下胃造口) 喂养 (1级证据,A级推荐)


4.2 对不耐受肠内营养患者,选择部分肠外营养或全肠外营养 (专家共识,A级推荐) 


05

如何选择肠内营养时机?

【推荐意见】


5.1 对急性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发病7 d 内尽早(24~48 h内) 开始肠内喂养 (2级证据,C级推荐)


5.2 对颅脑外伤伴吞咽障碍患者,发病7 d内尽早(24~48 h内) 开始肠内营养 (1级证据,B 级推荐)


06

如何选择肠内营养配方?

【推荐意见】


6.1 对胃肠道功能正常的患者首选富含膳食纤维的整蛋白标准配方 (专家共识,A级推荐) 


6.2 对糖尿病或血糖增高的患者,在有条件情况下选择糖尿病适用型配方 (1级证据,B级推荐)


6.3 对低蛋白血症患者,选择高蛋白配方 (2级证据,C级推荐)


6.4 对糖尿病或血糖增高合并低蛋白血症患,选择高蛋白配方, 但需要采用泵注方式并加强血糖管控 (2级证据,C级推荐) 


6.5 对高脂血症或血脂增高患者,选择高单不饱和脂肪酸配方 (2级证据,C级推荐)


6.6 对消化或吸收功能障碍患者,选择短肽型或氨基酸型配方 (专家共识,A级推荐) 


6.7 对腹泻患者,选择可溶性膳食纤维配方 (1~2级证据,B级推荐)


6.8 对颅脑外伤患者,选择免疫增强配方 ( 1级证据,A级推荐) 


6.9 对限制液体入量患者,选择高能量密度配方(专家共识,A级推荐) 


6.10 对病情复杂患者,根据主要临床问题进行营养配方选择与搭配 (专家共识,A级推荐) 


07

如何选择肠内营养输注通道?

【推荐意见】


7.1 对短期 ( 2周内) 肠内营养患者,首选鼻胃管 (nasogastric tube,  NGT ) ( 2级证据,C级推荐) ,具有高误吸风险患者,选择鼻肠管 ( nasaljejunal tube, NJT) (1级证据,A级推荐) 


7.2 对长期肠内营养患者,在有条件的情况下,选择经皮内镜下胃造口 (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 PEG) 喂养 (1级证据,B级推荐)


7.3 对痴呆晚期患者,管饲喂养存在研究结果的不一致性,建议征得患者亲属同意后,采用PEG喂养 (2~ 3级证据,B级推荐)


08

如何选择肠内营养输注方式?

【推荐意见】


8.1 管饲喂养期间应将床头持续抬高≥30°,以减少误吸风险 (4级证据, C级推荐)


8.2 管饲喂养量应从少到多,尽早 (3 d内) 达到全量 (3级证据, C级推荐) 


8.3 管饲喂养速度应从慢到快,即首日肠内营养输注20 ~ 50 ml/h,次日起逐渐加至80 ~ 100 ml/h,约12 ~ 24 h内输注完毕;在有条件情况下,使用营养输注泵控制输注速度 (专家共识,A 级推荐) 


8.4 管饲喂养管道需用 20 ~30 ml温水冲洗, 每4 h一次;每次中断输注或给药前后, 需要20 ~30 ml温水冲洗管道 (专家共识,A级推荐)


09

肠内营养支持需要加强监测吗?

【推荐意见】


9.1 对危重症患者, 应至少每月测量体质量 1次(专家共识,A级推荐) 


9.2 对危重症患者,应监测血糖变化 (1级证据,A级推荐) 。血糖>10 mmol/L 时予以胰岛素控制控制,目标为8.3 ~10.0 mmol/L, 但应避免低血糖发生 (1级证据,B级推荐) 。营养制剂以泵注方式给予时,胰岛素亦应以泵注方式输注;胰岛素用量以血糖监测结果为据,初始阶段每1 ~ 2  h 检测血糖 1次,血糖稳定后每4 h检测1次,血糖正常后,每周检测1 ~ 3 次 (专家共识,A级推荐) 。血糖控制过程中,需要避免血糖过低 ( < 8 mmol/L )(1级证据, A 级推荐) 


9.3 对危重症患者,应监测血脂变化 (3级证据,C级推荐);每周检测 1 次。对缺血性卒中患者,按相关指南建议给予他汀类调脂药物治疗 (专家共识,A级推荐)


9.4 对危重症患者,应监测血清白蛋白 ( 1级证据,B级推荐) 和血清前白蛋白变化 ( 4级证据,D级推荐) ;每周至少检测1次,血清白蛋白 < 25 g/L时,可输注人血白蛋白 (2级证据,C级推荐),其目的不是改善营养ꎬ 而是提高血清白蛋白水平 (专家共识,A级推荐)


9.5 对危重症患者,应监测血清电解质和肾功能变化,每24 h至少检测 1次 (专家共识,A级推荐)


9.6 对危重症患者,应监测胃肠功能变化,每4 h记录恶心、 呕吐、 腹胀、 腹泻、 呕血、 便血等症状和体征1 次 (专家共识,A级推荐)


9.7 对危重症患者,应监测胃残余液量变化 (2级证据,C级推荐) ,每4 h抽吸胃残留液1次,观察总量、 颜色和性状。疑为消化道出血时,即刻送检 (专家共识,A级推荐) 


9.8 对危重症患者,应监测液体出入量变化,每24 h记录1次 (专家共识,A级推荐) 


9.9 对危重症患者,应监测喂养管深度 (鼻尖-耳 -剑突约45 ~5 5cm) 变化,每4 h检查鼻胃管深度1次 (专家共识,A级推荐) 

10

肠内营养支持过程中需要调整吗?

【推荐意见】


10.1 呕吐和腹胀时,应减慢输注速度或 ( 和)减少输注总量,同时寻找原因并对症处理,仍不缓解时改为肠外营养 (专家共识,A级推荐)


10.2 腹泻 (稀便> 3 次/d 或稀便> 200 g/d) 时,应减慢输注速度或 (和) 减少输注总量,予以等渗营养配方, 严格无菌操作; 注意抗菌药物相关腹泻,必要时调整抗生素应用 (专家共识,A级推荐)


10.3 便秘 (0 次/3 d) 时,应加强补充水分,选用含有混合膳食纤维营养配方 (1级证据, A级推荐) , 必要时予以通便药物、 低压灌肠或其他排便措施 (专家共识,A 级推荐)

 

10.4 上消化道出血 (隐血试验证实) 时, 应短暂加用质子泵抑制剂;血性胃内容物< 100 ml 时,继续全量全速或全量减速 20 ~ 50 ml/h) 喂养,每天检测胃液隐血试验1次,直至 2 次正常;血性胃内容物>100 ml 时, 暂停肠内喂养, 必要时改为肠外营养 (专家共识,A级推荐)


10.5 胃肠动力不全 (胃残余液>100 ml ) 时,可加用甲氧氯普胺、 红霉素等胃动力药物或暂停喂养(1级证据,B级推荐).。超过24 h 仍不能改善时,改为鼻肠管或肠外营养 (专家共识, A级推荐) 


11

肠内营养支持何时停止?

【推荐意见】

对管饲喂养患者,需定期评估吞咽功能,当床旁饮水吞咽试验≤2分时,可停止管饲喂养 (专家共识,A 级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