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萬杭州 | “以湿言土 以燥言金” | 范桦晓

 对谈 | TALK 

 

Q:你这次展览有11件作品,在聊这些作品之前,我想问一下你,从最开始接到展览邀约,你自己大概有想,这个展览到底在做什么吗?因为你还在读研,从你的角度看,参加一个展览,将自己的作品呈现出来给大家看,从你自己来说,意味着什么?

 

A:对我自己来说算是一种阶段性的呈现。我感觉是否还在读书和做一件事情(比如说画画并且参加展览)并没有太直接的联系,将作品呈现给大家看其实是一个展示自身以及和观众对话的过程,我也想借此看一下,我自己的作品在展厅里是什么样子的。

 

 

范桦晓|Fan Huaxiao

人造物 | Artificial Object

布面油画 | Oil on Canvas

120 x 130cm

2022

 

 

工作室一角|A Corner of the Studio

 

Q:你在自述中所说的“对个体生存状态的反思”和“不合时宜的存在”,这种思考的来源是某个契机,还是长期以来的积淀?

 

A:我感觉这更偏向于多种因素交替介入后产生的结果。拿我自己来说,无论是来自外部环境的影响还是自己给到的压力,在这些力量的侵蚀下与现实多少会有些割裂,所以难免会陷入一种休眠的状态。“休眠是为了不受新的暴力侵袭和自身的威胁”这算是一种自我净化。当我创作一幅作品时,意图本身会告诉我它不可能指向一种缘由,它本该就是复杂的,它理应承担这些结果,所以说它能涉及的思辨同样具有其潜在的无限可能。我认为凝视存在则会让人获得生命体验,这会超越存在本身,以至于可以让人从中解放出来。

 

 

范桦晓|Fan Huaxiao

孤境 | Solitary State

布面油画 | Oil on Canvas

140 x 140cm

2022

 

Q:为什么选择骨骼和蚂蚁作为作品的图象主体?

 

A:当时这么选择也是源于一种阶段性的体验,我认为两者都具备消解和腐败的气息,以及对于伤害和欲望的呈现,这可以将个人带入两种不同角色的转换之中,在主动施加与被动承受之间反复拉扯。

 

 

范桦晓|Fan Huaxiao

分羹 | Divide the Spoils

布面油画 | Oil on Canvas

60x70cm

2022

 

Q:三联画《缘起与衍化》、《遗留之所-1》和《遗留之所-2》,其中人的形象与周遭图像杂糅在一起,是否暗示着个体与生存环境不可回避的相互作用?人在其中所处的是什么样的位置?两件《遗留之所》,皆有类似于房屋的外轮廓,但内部色调一冷一暖,这是你对某种可能性的思考吗?

 

A:有这一部分的思考。在《缘起与衍化》这幅作品中,人在其中展现一种裸露身体的原始性形象,他作为一个中介出现,在画面中他担当一个推动者的同时也作为一个破坏者,他会引导事件发生并承担其终止。第二张偏冷的的那张算是对第一张的延展和回应,而在这两件《遗留之所》中都是通过构建一个房屋的外在形象,从而和内部空间形成一种直观的对比,其内部空间就房屋本身而言是处于负空间的位置,相对于房屋外在形象来说这是一种内在的、被遮蔽的形态特征。在这种内在空间中则是重演了我们的生存状态以及人为的各种痕迹甚至情感因素(对于理想主义的向往或者是寻求某种庇护),并且为了凸显在空间中多种信息的杂糅和重叠,我在这两张画中尝试消解其内部的秩序感,将初始信息消解和重组,展示出一种异化的空间结构,同时这些碎片化的信息也是对内在空间的一种侵占,就房屋的内在空间来看,它本身就带有一种自述属性,关于房屋周围则是倾向于一种虚无感的陈述。

 

 

范桦晓|Fan Huaxiao

遗留之所-1 | Place of Remnants-1

布面油画 | Oil on Canvas

130x160cm

2023

 

 

范桦晓|Fan Huaxiao

缘起与衍化 | Origin and Evolution

布面油画 | Oil on Canvas

150x170cm

2023

 

 

范桦晓|Fan Huaxiao

遗留之所-2 | Place of Remnants-2

布面油画 | Oil on Canvas

130x160cm

2023

 

Q:讲讲《欢乐颂》这件作品?

 

A:这张画绘制了一个儿童音乐摇摇椅,就是在商场或超市门口那种哄小孩儿的投币机器,支付几块钱后就开始带着小孩儿摇摆歌唱并发出霓虹色的闪光。我一直感觉这种东西挺魔幻的,我不太能准确的形容这种器具,可能是被它沉浸式的“自嗨”属性所吸引,但是现在看来这种东西跟现实还是挺脱节的,有些虚妄,尤其在今天看来多少有点失真。

 

 

范桦晓|Fan Huaxiao

欢乐颂 | Ode to Joy

布面油画 | Oil on Canvas

80x100cm

2022

 

Q:《洛多庇斯的寓言》中,在黑夜里寻求什么的人是谁?为什么他的姿势并非常规的直立状态,而是四肢着地?

 

A:这张作品的灵感来源于灰姑娘那个童话故事,但这个童话故事是一个被美化后的版本,在灰姑娘这个故事的最初版本中的灰姑娘其实是一个妓女而不是一个公主,某个事件或许是在理想主义冲击下分泌的产物,于是会有人告诉你这件事情本该是这样的。关于在黑夜寻求的人是谁,我最初给他的定位是一个具有原始欲望的现代人,我之所选择人物是四肢着地是想强调人本身所固有的那份原始性和动物性的冲动。

 

 

范桦晓|Fan Huaxiao

洛多庇斯的寓言 | The Fable of Rhodopis

布面油画 | Oil on Canvas

80x100cm

2022

 

 

范桦晓|Fan Huaxiao

守财奴 | Miser

布面油画 | Oil on Canvas

80x80cm

2022

 

 

范桦晓|Fan Huaxiao

无题 | Untitled

布面油画 | Oil on Canvas

120x140cm

2022

 

 

范桦晓|Fan Huaxiao

畸变 | Distortion

布面油画 | Oil on Canvas

120 x 100cm

2022

 

©文章版权归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最新全球药企TOP10

来源:医谷

 

日前,各大跨国药企已相继公布2022年业绩报,随着拜耳2022年财报的披露,全球TOP10制药企业也相应出炉,以总营收排序,最新全球药企TOP10依次是辉瑞、强生、罗氏、默沙东、艾伯维、拜耳、诺华、百世美施贵宝、赛诺菲和阿斯利康。

1、辉瑞

2022年于辉瑞而言是非同寻常的一年,在这一年,辉瑞成为全球首个年收入破千亿美元的“超级药企”,达1003.3亿美元,新冠疫苗Comirnaty和新冠口服药Paxlovid无疑是这份“最炫”业绩报的两大功臣,其中,Comirnaty贡献了378亿美元的收入,Paxlovid的营收则达到了189亿美元,合计已达到567亿美元,成为辉瑞的最强“吸金利器”。

除开新冠,辉瑞另外的核心产品Eliquis(阿哌沙班)全球销售业绩达64.80亿美元,同比增长9%,Prevnar肺炎疫苗家族(沛儿)同比增长20%,达63.37亿美元。此外,罕见病药物Tafamidis也表现亮眼,销售额同比增长21%,达24.47亿美元。值得关注的是,Tafamidis的在美上市之路几经看坎坷,从2011年提出新药申请,直至2019年才获得美国FDA批准上市(商品名:Vyndaqel),用于治疗转甲状腺素蛋白相关心肌病(ATTR-CM),Tafamidis在美国还获批了口服剂型(商品名:Vyndamax)。

另值得关注的是辉瑞的肿瘤业务产品,其中,帕博西尼为营收主力,销售额达51.2亿美元,但同比下降6%;恩杂鲁胺为11.98亿美元,同比下降1%;阿西替尼为10.03亿美元,与去年持平;博舒替尼同比增长6%至5.75亿美元,贝伐单抗同比增长27%至5.62亿美元。整体而言,辉瑞肿瘤业务因帕博西尼的营收萎缩同比降低了2%。

2、强生

2022年强生营收949.4亿美元,同比增长1.3%,具体到其三大业务板块线,其中,制药业务收入525.63亿美元,同比增长1.7%,医疗器械业务收入274.27亿美元,同比增长1.4%,消费者保健业务收入149.53亿美元,同比增长0.5%,本次也或许是强生最后一次将消费者业务纳入其财报中,2022年9月,强生将旗下消费者健康产品部门分拆成为独立公司上市,新公司命名为Kenvue。2023年1月,强生宣布Kenvue将登录纽交所,并申请首次公开募股。

制药业务无疑是强生的“重头戏”,几大单品中,Stelara(乌司奴单抗)、Darzalex(达雷妥尤单抗)、Invega Trinza/Trevicta(帕利哌酮缓释)、Tremfya(古塞奇尤单抗)、Erleada(阿帕他胺)等极大推动了营收的增长。其中,销售额最高的是免疫类药物乌司奴单抗,销售额97.23亿美元,同比增长6.5%,距离100亿美元重磅炸弹仅有一步之遥;其次是抗肿瘤药物达雷妥尤单抗,销售额79.77亿美元,同比增长32.4%;用于精神分裂症治疗的帕利哌酮缓释,也为强生贡献了不错的业绩,达41.4亿美元,同比增长3%。BTK抑制剂伊布替尼在泽布替尼、阿卡替尼等后来者的竞争下销售额有所下降,由强生负责的除美国以外全球市场2022年销售额为37.84亿美元,同比下降13.4%。

3、罗氏

罗氏2022年业绩全年总营收632.81亿瑞士法郎(约合676亿美元),同比增长2%,其中,制药业务收入455.51亿瑞士法郎(约合676亿美元),同比增长2%,诊断业务收入177.3亿瑞士法郎(约合189亿美元),同比增长3%。

具体到产品上,肿瘤产品依然是驱动罗氏业务增长的强劲动力,虽然“老三架马车”Avastin(贝伐珠单抗,)、Herceptin(曲妥珠单抗)和Rituxan(利妥昔单抗)受生物类似药冲击,2022年收入均在继续下滑,分别下跌28%、19%、20%,但趋势已有所放缓。

同时,罗氏寻找的新的增长点正在带来惊喜,其中,Perjeta(帕妥珠单抗)销售额已破40亿瑞士法郎(约合42.74亿美元),同比增长5%。PD-L1产品Tecentriq(阿替利珠单抗)达37亿瑞士法郎(约合39.54亿美元),同比增长14%;乳腺癌领域首个皮下注射药物Phesgo(帕妥珠单抗/曲妥珠单抗/透明质酸酶)因给药的快捷性(与标准静脉给药的数小时相比,Phesgo可在5~8分钟内将帕妥珠单抗和曲妥珠单抗以更快的方式完成给药)放量迅速,销售额同比增长121%达到了7.4亿瑞士法郎(约合7.9亿美元)。此外,SMA口服产品利司扑兰口服溶液自获批以来,销售额就一路上涨,今年同比增长87%达11.19亿瑞士法郎(约合11.96亿美元),在中国市场,利司扑兰以3780元的国谈价进入最新版医保目录。

4、默沙东

默沙东过去一年全年销售额达592.83亿美元,同比增长22%,净利润145.19亿美元,同比增长18%。即使扣除新冠口服药Lagevrio(莫诺拉韦)的业绩影响(该产品2022年销售业绩为56.84亿美元),过去五年,默沙东的总收入呈逐年走高趋势。

值得关注的是,默沙东的营收主力Keytruda销售业绩也创下历史新高,其在2022年大卖209.37亿美元,以最新汇率计,约合人民币1444亿元,相较于去年171.86亿美元的销售业绩同比增长22%。Keytruda 2022年度的增长就主要得益于非小细胞肺癌(NSCLC)、肾细胞癌、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和三阴性乳腺癌(TNBC)等关键癌种的持续渗透,以及肿瘤早期阶段新适应症的获批。

另外一款明星产品宫颈癌疫苗Gardasil/Gardasil 9也做出了巨大贡献,销售业绩实现同比增长22%至68.97亿美元,主要得益于美国以外的需求增长,尤其是中国市场。今年1月,智飞生物与默沙东续签超1000亿元的疫苗采购协议,其中包含约980亿元的HPV疫苗。

5、艾伯维

艾伯维2022年全年实现营收580.54亿美元,同比增长3.3%。营业利润181.17亿美元,占销售额的31.20%,净利润为118.45亿美元,占销售额的20.40%。研发投入为65.10亿美元,占销售额的11.21%。

在单个品种的销售业绩上,向来有着“药王”之称的Humira(修美乐,阿达木单抗)备受瞩目,其业绩依旧保持增长态势,达212.37亿美元,相较于2021年206.94亿美元的销售业绩,同比增长2.6%,继续蝉联了“药王”地位。不过,伴随着专利的“解禁”,2023年对于Humira而言,将是市场份额被进一步“蚕食瓜分”的一年,有分析报道称,今年Humira在美国市场或将面临来自9款生物类似药的竞争,这将给艾伯维带来巨大的考验。艾伯维高层此前也曾表示,预计到2023年,Humira特许经营权将被侵蚀约45%(+/-10%)。

不过,艾伯维的另外两款产品IL-23单抗Skyrizi(瑞莎珠单抗)和口服JAK1抑制剂Rinvoq(乌帕替尼)已有强势补位趋势,分别揽金51.65美元和25.22亿美元,同比增长75.7%和51.65%。

6、拜耳

拜耳2022年财报,全年营收507.39亿欧元(约合540.57亿美元),同比增长15.1%。其中,农业业务(作物科学事业部)销售额增长了15.6%达251.69亿欧元(约合267.9亿美元),处方药(处方药事业部)销售额增长1.1%达192.52亿欧元(约合205.07亿美元,自我保健产品销售额增长8.4%达60.80亿欧元(约合64.77亿美元

在产品表现上,口服抗凝药物Xarelto(利伐沙班)和眼科用药Eylea(阿柏西普)仍是2022年拜耳制药业务销售额最高的两款药物,分别收入45.16亿美元和32.13亿美元,但受中国带量采购降价以及巴西专利到期的影响,Xarelto销售额同比下滑4.6%,Eylea虽同比增长10%,但也即将迎来专利悬崖。

7、诺华

2022年全年销售额达505.45亿美元,较2021年同比降低2%,但扣除汇率影响后获得了4%的净增长。

目前,诺华的业务包括创新药(Innovative Medicines)和仿制药(Sandoz)两大类,具体来看,Cosentyx(司库奇尤单抗)、Entresto(沙库巴曲缬沙坦钠)是诺华产品线中贡献了超30亿美元的两个大单品。值得一提的是,用于治疗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多发性硬化症的Kesimpta(奥法妥木单抗)更是实现了200%的增长,达到10.92亿美元,据了解,Kesimpta是一种精确给药的新型靶向B细胞疗法,也是唯一一个能够由患者在家中自行给药的B细胞疗法。

用于治疗嵴髓性肌萎缩症(SMA)的基因疗法Zolgensma 2022全年销售额为13.7亿美元,CAR-T细胞疗法Kymriah 2022年实现5.36亿美元的销售,同比2021年的5.87亿美元,下跌9%。诺华表示,这是复发/难治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一线治疗竞争变得激烈所导致的。截至目前,海外共有三款用于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CAR-T疗法上市,分别为Kymriah、Yescarta和Breyanzi,这使得Kymriah的主要市场美国和欧洲的需求下降。

8、百时美施贵宝

百时美施贵宝2022年全年总收入达461.59亿美元,同比增长3%,包括Revlimid(来那度胺)、Eliquis(阿哌沙班)、Opdivo(纳武利尤单抗)、Orencia(阿巴西普)、Pomalyst(泊马度胺)等在内的成熟产品成为营收主力。

其中,蝉联多年小分子销售冠军的血液肿瘤药Revlimid(来那度胺)由于2022年仿制药进入美国市场,销售额同比下跌22%至99.78亿美元,正式告别“百亿美元俱乐部”,伴随着仿制药的继续“围剿”,百时美施贵宝也同步下调了业绩预期;Eliquis继续增长,全球销售额达117.89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增长10%;Opdivo去年营收82.49亿美元,虽相较于2021年的75.23亿美元已有10%的增长,但相较于其老对手Keytruda已是相差甚远;Orencia以及Pomalyst则维持5%增速。

两款CAR-T疗法Abecma和Breyanzi在2022年则分别实现营收3.88亿美元和1.82亿美元。

9、赛诺菲

赛诺菲2022年实现收入427.97亿欧元(约合455.92亿美元),同比增长7%,业绩增长主要来源于美国和中国地区的贡献,分别实现收入182.75亿欧元(约合194.67亿美元)、31.23亿欧元(约合33.27亿美元)。

Dupixent(度普利尤单抗)已成为赛诺菲的“拳头产品”,其2022年其销售收入为82.93亿欧元(约合88.35亿美元),同比增长43.8%,截止目前,除了特应性皮炎,Dupixent还获批了包括慢性鼻窦炎、哮喘、鼻息肉等多款免疫疾病适应症,去年6月,Dupixent还获得美国FDA批准,用于无法通过外用疗法治疗或得到控制的6个月到5岁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这是首个也是唯一一个获FDA批准治疗从婴儿到成人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药物。据预测,随着临床适应症的不断增加以及市场的不断扩张,Dupixent未来年销售峰值也有望破100亿美元大关。

2022年赛诺菲肿瘤业务表现最好的产品是Sarclisa(CD38单抗),收入2.94亿欧元,同比增长60.2%。目前,Sarclisa获批的适应症仅有多发性骨髓瘤。

10、阿斯利康

阿斯利康2022年全年营收443.51亿美元,同比增长19%,其中,阿斯利康在中国区的收入达到57.92亿美元,占总营收的13.47%。

肿瘤领域依然是阿斯利康最主要的收入来源,包括Tagrisso(奥希替尼)、Imfinzi(度伐利尤单抗)、Lynparza(奥拉帕利)、Calquence(阿卡替尼)、Enhertu(德喜曲妥珠单抗)分别为阿斯利康带来了54.44亿美元、27.84亿美元、29.93亿美元、20.57亿美元、11.73亿美元的业绩收入。

在阿斯利康重点布局的另外一个领域,即心血管、肾病、代谢领域(CVRM)领域,也有3款产品销售额超10亿美元,其中,已在多个国家获批用于治疗糖尿病、射血分数降低型心衰和慢性肾病的药物Farxiga(达格列净)营收达43.81亿美元,同比增长实46%。

文 | 医谷

 

外资药企的人更“高级”吗?

来源:思齐俱乐部

 
 
“高级”是不是一个伪命题?
 
在笔者看来,外资药企的人确实更“高级”,从薪酬就可见一斑。
 
从猎聘网发布职位信息可见,市场总监职位,国内某药企年薪区间为60-84万,国际知名药企为76.5万-119万。国内药企薪资上限接近外资薪资下限,且外企薪资区间分别高于国内药企27.5%-41.6%。
 
这“活生生”、“血淋淋”的例子应该就是“高级”的样子了吧。其实这种“高级”也是有政策原因的。
 
制药行业这个特殊领域,外资药企自打进入中国就极具优越感,只因其拥有大量受专利保护的创新药,在这点上,过去的中国药企无法触及,外资药企也因此获得更多政策优待。
 
诸如为进入WTO,中国政府招商引资政策倾斜、在创新药审批政策中优先审批条目第一条即为“1.未在中国境内外上市销售的创新药注册申请。”
 
过去,受优待的大背景下,外资药企享尽中国经济红利,经历了野蛮生长阶段,诸多外资药企一跃成为全球重点市场。
 
外资的光环能顶多久?
飞速增长背后,外资药企的光环萦绕在每一位外企员工头上。早些年,甚至有外企产品经理表示:“我们不需要懂政策,医院不会把原研药踢出来。”而麻痹大意或沾沾自喜的日子会到尽头,不久后,外企开始遭受了管控“第一枪”。
 
2013年,市场环境和监管政策开始变化,中国医改“小荷才露尖尖角”。到2020年,医改进入稳定期,医药企业开始适应中国医药改革带来的影响,医改致使中国医药市场发生巨大变化,药企排名变动颇多。如今,TOP10药物排行榜中,有的全球创新药断崖式下跌到中位,继续下跌是必然的……
 
这些变化让外资药企面临巨大挑战,而其员工心态也发生变化。
 
外资药企人开始嗅到一些不同的味道,尤其是一些外企高管深思未来,中层管理面临集体焦虑,未来外资药企的“光环”,我们还能顶多久?
 
消失的“外企光环”
 
“十年前大家都挤破脑袋想进外企,进入外企象征着高薪、高福利和高素质,现在外企与国内企业没啥差别了。”一位外企老兵说到。“而应届毕业生,如果在一线城市首先看户口、其次是企业成长性,而非薪资了,毕竟90后、00后都不差钱儿。”
 
还有一些外资药企管理者的负反馈也影响优秀的人才进入,外企负面声音此起彼伏,例如人浮于事、办公室政治、费用争夺、合规制约、工作压力等因素,让优秀的医药人都退避三舍。
 
随着优秀人才的内流和创新药企的兴起,真正留在外企,就得待在“锅”里,犹如小火慢炖的“青蛙”一直熬着。
 
独立调研机构优兴咨询(Universum)的调查,在2007年,50.2%的大学生毕业后希望进入去外企工作,这一数据在2017年下滑到了18%,且呈现持续下降的趋势。未来,想进入外企的90后或00后可能更少。
如果在外企经历“沧桑”,再去内资药企追寻简单,还不如早点简简单单去国企,相信这就是毕业生择业的现实版案例。
 
外企的优势减弱与本土药企的兴起,形成了鲜明对比。“外企光环”消失的背后,是中国医改的成功与国内企业的腾飞的真实写照。
 
首先,优待政策已成昨日黄花。
 
与之前不同,在政策上中国对于外资的偏向正逐步降低,转而扶持民营企业。在2008年的全国两会上,颁布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规定内、外资企业税率分别由原来的 33%、15%,后统一为25%。
 
此外,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原来执行的再投资退税、特许权使用费免税和定期减免税等税收优惠政策也逐步被取消。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的推进,也为国企药物与过专利药物的同台竞争提供政策保障。
 
外企不再额外优惠的同时,国产药加速替换过期专利药,这对于高利润的外资药企犹如雪上加霜。
 
其次,优秀人才流失致外资药企竞争力下降。
 
随着中国人力成本上升,医改指挥棒对创新药的支持,诸多外企高管或员工流入民企,而民企的薪资福利也在大幅提升。
 
近10年内本土传统药企、创新药企的福利待遇已经稳步赶上甚至超过外企,而创新药企分红和股权的灵活分配对于就业者来说则更具备吸引力。因此,外企的员工开始流失。
 
人才流失已成为不争事实,而诸多外企“高级”人才本土化,促进本土企业管理更上一个台阶。今天,外资药企和内资药企差别已经不大,有太多外企人在内资药企,也有很多内资药企去外企短暂体验。
 
可以说,未来只有专利药企和非专利药企的区别,而“外资药企”的“高级”已经不复存在。
 
“高级”与否,与何相关?
 
“高级”与否,其实不止在薪资,更多是体现在高附加值的价值驱动。
 
如果仅仅靠薪资衡量,没有实际价值驱动,无论企业还是个人都不是长久之计,我们看到诸多外企高管在国企活不过一年,就是因为“唱得好而非用得好”,如果不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尤其是营收或品牌增值,内资药企将借力“拓荒”,完成“拓荒”和基本框架搭建后,则选用劳动力成本更低的员工顶上,随后将你的外企“光环”砸碎。
 
因此,保持“高级”,需要形成核心竞争力,这种竞争力评估需要突破企业,用行业标准来衡量,而非依托平台体现。
 
另外,薪资高低和企业业务模式息息相关。如果是创新药模式企业,付出高薪,期望“引凤来栖”,在业务中体现价值,推动企业的进步;而渠道为王的企业,外企高管进驻不会带来立竿见影的价值,需要外企高管动能与促进企业成长价值相融合,内外兼修,融会贯通,最终为企业贡献核心价值。
 
其实,“高级”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无论在何种企业,获得怎样的薪资,都与自身的价值选择相关,外企、国企亦或是民企,其实就是一种选择,无所谓高与低。外企员工不必颐指气使,民企职员也无须自怨自艾,风水轮流转。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本文版权归思齐俱乐部(member_siqi)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

 

外资药企的人更“高级”吗?

专栏作者/Felix Yao

日拱一卒,业精于勤。

 
来源:思齐俱乐部
者:Felix Yao
责编:Adam

 

水滴医药创新:基于百万大病患者打造医疗数据化解决方案平台

来源:思齐俱乐部

 
近日, 由医药行业知名知识分享平台思齐圈主办的“第七届医学市场年会”在上海举办,大会邀请了上百位领军企业负责人和行业专家,从不同视角解读医疗行业现状,共同探讨未来发展的实现路径。大会同步揭晓“2022年度医疗行业合作伙伴榜单”,其中水滴创新医疗荣获“最佳创新服务合作伙伴”奖项。
 
水滴医药创新业务负责人梁玉芹受邀参会并发表主旨演讲,梁玉芹介绍,截至目前,水滴公司累计服务了数百万大病患者,积累了深刻的医患数据洞察,搭建起一站式的医患管理服务平台,为合作伙伴提供专业系统的医疗数字化解决方案。
 
水滴医药创新:基于百万大病患者打造医疗数据化解决方案平台
 
梁玉芹表示,过去几年,水滴公司旗下水滴筹、水滴保等业务,服务了大量的大病患者,这使水滴积累起包括疾病类型、医疗费用、鉴别诊断、临床表现、药物治疗等在内的庞大医疗知识图谱,这些数据在患者全病程管理服务、临床研究和患者招募及其他数字化临床服务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基于患者数据,水滴从患者触达、私域患者管理、医患互动、患者运营等多个方面,搭建起一站式的医患管理服务平台,现已与120余家企业建立深度沟通,并与恒瑞医药、百济神州、济民可信等知名药企落地40余个具体项目合作,为其输出创新的数字化服务解决方案。
 
水滴医药创新:基于百万大病患者打造医疗数据化解决方案平台
梁玉芹介绍,水滴积累起10余种单病种微信公众账号,覆盖165万大病患者,辐射超过6000万用户,从患者痛点出发,为其提供精准相关的疾病知识科普。
 
同时,“水滴患者平台”搭建起1600多个专病细分患者社群,覆盖12种常见重疾,针对不同病种人群多维度管理体系,为患者提供专业化精准管理服务。并通过医患间的“第三人”——“小依”,经过患者同意后为患者持续提供院外全病程的长尾咨询服务,累计1V1服务超过110万患者,帮助其进行更好的自我管理和康复,提升就医效率。
 
此外,为建立良性医患关系,强化医患链接信任,水滴通过线上义诊、直播讲座等形式,链接医生群体,围绕医生专长帮助病人提升对疾病的系统性认知,提高医患之间的高效互动。
 
水滴医药创新:基于百万大病患者打造医疗数据化解决方案平台
 
梁玉芹谈到,帮助大病患者“找钱、找医、找药”是水滴一直在做的事情,也是水滴擅长的事情。成立7年时间,水滴积累了更成熟的患者运营经验,搭建了数字化、智能化、任务化的后台系统保障高效运营,完善了多层次保障的业务模式,组建了专业的患者管理团队,并在严格合规的前提下搭建了全面的医疗数据知识图谱。水滴也期待能够与更多医药企业共同合作,将此前积累的优势和能力分享给合作伙伴,为患者提供更多样性的服务,发挥更大的社会价值。
 
水滴公司是中国领先的保险+健康服务科技平台,创建于2016年4月,以“用互联网科技助推广大人民群众有保可医,保障亿万家庭”为使命,致力于为用户提供健康保障解决方案。目前已与10余家专业科研院所、超100余家内外资创新药领军企业、80余家知名保险公司、70余家顶尖医院/科室、108家公益组织建立合作,围绕患者服务、临床科研、健康管理、创新支付等方向,深度挖掘数据,为患者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医疗健康服务。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关于医药的几个关键点

来源:思齐俱乐部

 
3月5日上午9时,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人民大会堂开幕。在此次政府工作报告内容中,“稳中求进”“合理区间”“就业优先”“市场主体”“创新驱动”“简化政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减税降费”“民生底线”等成为民生、产业、政策热点。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持续增加民生投入,着力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在发展中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新冠疫情发生三年多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强化医疗资源和物资保障,全力救治新冠患者,有效保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全国人民坚忍不拔,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
2022年及过去五年:聚焦“医保”“创新”“保障”“带量采购”“产业”“进出口”。
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能力
 
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把基本医疗卫生制度作为公共产品向全民提供,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
持续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水平,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450元提高到610元。
将更多群众急需药品纳入医保报销范围。住院和门诊费用实现跨省直接结算,惠及5700多万人次。
推行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降低费用负担超过4000亿元。设置13个国家医学中心,布局建设76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
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持续提升县域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完善分级诊疗体系。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50元提高到84元。改革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组建国家疾病预防控制局,健全重大疫情防控救治和应急物资保障体系,努力保障人民健康。
 
加强社会保障和服务
建立基本养老保险基金中央调剂制度,连续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提高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稳步提升城乡低保、优待抚恤、失业和工伤保障等标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推动老龄事业和养老产业发展。发展社区和居家养老服务,在税费、用房、水电气价格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推进医养结合。
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完善退役军人管理保障制度,提高保障水平。加强妇女、儿童权益保障。健全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健全社会救助体系。
 
增强科技创新引领作用
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项目,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发挥好高校、科研院所作用,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发展。
推进国际和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布局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全国基础研究经费五年增长1倍。改革科研项目和经费管理制度,赋予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更大自主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激发创新动力。促进国际科技交流合作。
通过市场化机制激励企业创新,不断提高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将制造业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分别从50%、75%提高至100%,并阶段性扩大到所有适用行业,各类支持创新的税收优惠政策年度规模已超过万亿元。创设支持创新的金融政策工具,引导创业投资等发展。企业研发投入保持两位数增长,一大批创新企业脱颖而出。
 
推动产业向中高端迈进
 
严格执行环保、质量、安全等法规标准,淘汰落后产能。开展重点产业强链补链行动。启动一批产业基础再造工程。鼓励企业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将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优惠政策扩大至全部制造业。推动高端装备、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光伏、风电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
持续推进网络提速降费,发展“互联网+”。移动互联网用户数增加到14.5亿户。支持工业互联网发展,有力促进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达7万多家。
促进平台经济健康持续发展,发挥其带动就业创业、拓展消费市场、创新生产模式等作用。发展研发设计、现代物流、检验检测认证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强全面质量管理和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中国制造的品质和竞争力不断提升。
 
深化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
推动进出口稳中提质。加大出口退税、信保、信贷等政策支持力度,企业出口退税办理时间压缩至6个工作日以内。优化外汇服务。发展外贸新业态,新设152个跨境电商综试区,支持建设一批海外仓。
发挥进博会、广交会、服贸会、消博会等重大展会作用。推进通关便利化,进口、出口通关时间分别压减67%和92%,进出口环节合规成本明显下降。关税总水平从9.8%降至7.4%。
全面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推出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
2023年推动医药行业未来发展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我国疫情防控已进入“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阶段,要更加科学、精准、高效做好防控工作,围绕保健康、防重症,重点做好老年人、儿童、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疫情防控和医疗救治,推进疫苗迭代升级和新药研制,切实保障群众就医用药需求,守护好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
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围绕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重要能源、矿产资源国内勘探开发和增储上产。加快传统产业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加快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完善现代物流体系。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提升常态化监管水平,支持平台经济发展。
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扩大市场准入,加大现代服务业领域开放力度。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积极推动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等高标准经贸协议,主动对照相关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继续发挥进出口对经济的支撑作用。做好外资企业服务工作,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
保障基本民生和发展社会事业。加强住房保障体系建设,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问题。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推进高等教育创新。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保障妇女、儿童、老年人、残疾人合法权益。做好军人军属、退役军人和其他优抚对象优待抚恤工作。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和产业。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强化安全生产监管和防灾减灾救灾。全面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来源:中国政府网
整理:于成林
责编:Adam

 

甲流高峰何时可以过去?国家流感中心回应

当前,流感正处于高峰期,根据中国疾控中心“国家流感中心”发布的最新流感监测周报,2023第8周南、北方省份流感病毒检测阳性率继续上升,以甲流A(H1N1)pdm09为主、A(H3N2)亚型流感病毒共同流行;(2月20日-2月26日)共报告390起流感样病例暴发疫情。

 

目前对于流感的感染趋势、高峰什么时候过去?上海市肺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胡洋表示,这很难进行预测和判断。胡洋进一步解释,之所以难以预测,是因为流感整体的流行规律已经被打乱。过去三年里,因为疫情我们一直戴着口罩,就会使人们身体里面对于流感病毒的抗体有所下降。不同的人下降的程度不一样,所以不能按照既往的流感流行的规律来判断现在起始的时间和结束的时间。(健康时报)

 

来源:界面新闻

 

政府工作报告|5年医药成就,5图分析

来源 | 赛柏蓝

特约作者 | 张自然博士

责编 | 郑瑶

今天(3月5日)上午,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北京开幕,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22年及过去五年,国家持续推行药品和医用耗材集采,降低费用负担超过4000亿元;将更多急需药品纳入医保;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

 

今年,进一步加快疫苗迭代升级和新药研制,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区域均衡布局,加强养老服务保障,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

本文就对十九大以来我国在医保、医药、医疗、医教方面取得的成就管窥一二。
 

01 医保

 

国家医疗保障局成立后,一年一度的医保谈判,加快了新药纳入医保目录的进程,我国医保目录纳入药品的数量由2017年的2571个增加到了2022年的近3000个(2967个),5年增加了396个,大幅减轻了患者负担。
 
其中,纳入的中药品种数量由2017年的1243个增加到了2022年的1381个,5年增加了138个,增长了11%。(详见图一)
 

政府工作报告|5年医药成就,5图分析

五年来,为进一步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持续提高基本医保和大病保险水平,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从450元提高到610元,5年增加了160元,增加了36%。(详见图二)
 

政府工作报告|5年医药成就,5图分析

02 医药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五年来,我国医药行业创新尤为活跃,新批准上市的创新药数量由2017年的61个增加到了2021年的91个,5年增长了49%。
 
其中,2021年批准的中药新药数量(12个)比前4年(2017~2020年)总和还要多。
 
受疫情影响,2022年批准新药数量略有下滑,处于上市申请阶段的创新药有望在 2023 年集中获批。(详见图三)
 

政府工作报告|5年医药成就,5图分析

03 医疗

 

随着医改的不断深入,我国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其中,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包括中医类医院、中医类门诊部、中医类诊所和中医类研究机构)数量由2017年的54243家增加到了2021年的77336家,4年增加了23093家,增加了43%。
 
中医类医疗卫生机构诊疗人次占总医疗诊疗人次的比重由2017年的15.9%增加到了2021年的16.9%。(详见图四)
 

政府工作报告|5年医药成就,5图分析

04 医教

 

十九大以来,我国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量不断增加,医疗服务能力不断提升。
 
每千人口卫生技术人员数由2017年的6.47个增加到了2021年的7.97个,增加了0.23个。
 
每千人口注册护士数由2017年的2.74个增加到了2021年的3.56个,增加了0.82个。
 
每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数由2017年的2.44个增加到了2021年的3.04个,增加了0.25个。(详见图五)
 

政府工作报告|5年医药成就,5图分析

五年来,我国创新药获批上市数量不断增多,新药纳入医保的速度不断加快,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逐年提升,药品和医用耗材集中带量采购降低了4000多亿元的费用负担,患者就医用药可及性大幅提高。
 
附:
 

政府工作报告|5年医药成就,5图分析

政府工作报告|5年医药成就,5图分析

来源:《中国卫生杂志》;审核:孔令敏 张士国;制作:中小卫3号

打造专业康复机器人矩阵,司羿智能获近亿元A轮融资

上海2023年3月6日 /美通社/

近日,国内软体康复机器人头雁司羿智能宣布完成近亿元的A轮融资。本轮由国生资本领投,原投资方道远资本继续跟投。所募集资金将用于加速司羿智能在神经康复领域一体化解决方案的创新研发以及打造数字化康复服务平台。

 

司羿智能成立于2017年,是专注于为医院、社区和家庭提供专业康复的智能化产品和创新性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公司致力于攻克康复机器人领域的核心技术,通过对康复产业的智能化改造以及数字化升级,打造”智能硬件+服务+AI技术”的康复一体化解决方案,打通医院、社区、家庭康复全周期的技术和信息壁垒,实现人人享有创新康复服务的愿景。

 

打造”产学研医”一体化生态体系,创新引擎动能澎湃

 

司羿智能是一家由电子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吉林大学等博士和硕士团队组成的创新康复科技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球领先的专业康复机器人,核心成员均拥有十年以上机器人和康复医疗行业经验,以上海和成都为核心实行双总部运营模式。

 

司羿智能融合多学科专业知识和技术,打造了一系列可用于学界科研、临床应用和家庭使用的专业级康复机器人,先后研发出全球领先的脑机接口软体手功能康复机器人,国内首个下肢软体外骨骼EasyWalk、以及国内首个可同时满足医院、社区、家庭康复需要的上肢康复机器人等硬核科技产品。

 

为了加速临床康复理论的落地与验证,打造了”产学研医”一体化生态体系,先后与上海交通大学、上海中医药大学、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日本东北大学、英国皇家白金汉郡医院、英国霍布斯康复中心等国际知名机构进行深度合作。

 

产学研医的协同创新为司羿智能的创新持续注入动力,截至2022年,公司已申请近百件专利并在全球进行知识产权布局,拥有30多项授权专利,50多个注册商标,以及10余件软件著作权。

基于脑科学和神经康复医学原理,打造专业软体康复机器人

 

目前,我国康复行业仍处于发展初期。在患者层面,重治疗、轻康复的观念仍然存在;在医疗资源层面,我国专业康复师资源严重匮乏,医院康复床位不足、缺乏专业的康复设备、康复流程建设不足;在院外康复上,社区和家庭缺乏行之有效的康复手段,患者无法享受到专业完善的康复服务……随着老龄化加剧,康复问题越发凸显,千亿康复蓝海市场亟待更高效、更智能、更可及的解决手段。

 

羿生手功能康复机器人系列是司羿智能的拳头产品。其依据软体机器人技术和神经科学理论,相对于其他康复机器人单一、机械的固定动作,司羿智能软体手功能康复机器人融合了软体气动机器人技术、肌电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利用肌电信号丰富的生理信息特征,可即时感知和识别用户运动意图,帮助用户进行安全、有效、完善的主动康复,提升康复效率与效果。目前羿生手功能康复机器人已进入全国80多个国家和地区,落地3000多家医疗机构,惠及超5万家庭,在临床、家庭均实现规模化应用。

 

脑机接口作为一种通信技术,在不依赖于任何肌肉或神经肌肉通路条件下,可使电信号从神经元直接传递到外部设备或系统,以实现大脑与设备的协同合作。司羿智能研发出全球领先的脑机接口手功能康复机器人(脑机接口康复训练与评估系统)。其原理是通过脑控康复训练,激发患者主动运动意识,可实现”感知-控制”双向闭环神经刺激,重塑患者的神经通路,提升康复疗效。目前已在医院落地应用。

 

司羿智能在外骨骼领域更是先行一步,两年前就率先推出中国首款下肢软体外骨骼,该产品结合了仿生结构设计和人工智能控制算法,避免了传统的刚性外骨骼强制人行走的机械僵化的运动形式,同时人工智能算法还可自适应穿戴者的需求并提供更优化的助力策略。EasyWalk不仅在技术上实现了重大革新,并且使价格打到万元级别,真正实现了消费级,可以更好地满足居家和社区康复的需求,帮助患者走出家庭,走入社区,拥抱生活。

 

医院、社区、家庭智能康复一体化解决方案,打破远程康复壁垒

 

由于康复存在全周期多场景的特点,司羿智能的目光并不局限于医院端。司羿智能认为,未来家庭和社区将成为康复的核心场景,市场亟需更专业、更便捷、更高性价比的康复机器人产品。

 

依托于面向医院的专业产品技术积累,司羿智能形成了以医院、社区和家庭三个场景的标准化应用为方向的智能康复一体化解决方案,紧紧围绕患者院内院外的康复全周期。

 

针对导致康复远程服务困难以及全周期信息难以实时反馈并分析等问题,司羿智能基于康复一体化解决方案,采用物联网技术,通过实时采集分析患者在医院、社区、家庭不同场景下智能康复设备的信息,构建以远程医疗与信息交互、依从性管理、居家康复指导等为核心功能的数字化康复服务平台,为患者提供更为专业的康复服务,最终实现更好的康复效果。

天演药业任命Aurélien Marabelle博士为科学与战略顾问委员会成员

中国苏州和美国圣地亚哥2023年3月6日 /美通社/

天演药业(以下简称”公司”或”天演”)(纳斯达克股票代码:ADAG)致力于发现并开发以抗体为基石的新型癌症免疫疗法。公司今日宣布Aurélien Marabelle博士(MD, PhD,)加入天演科学与战略顾问委员会(SAB)。作为一名肿瘤学与免疫学医师科学家,Marabelle博士目前主要在法国Gustave Roussy Cancer Center癌症中心的药物开发部(DITEP)从事转化潜力较高的癌症免疫疗法的临床研究工作,并担任INSERM U1015的转化研究实验室(LRTI)负责人,研究免疫靶向疗法的作用机制。

 

Marabelle博士表示:”调节性T细胞(Tregs)在受体(TCR)被结合时会在细胞膜表面上调CTLA-4表达,因此,通过靶向临床上已证实的CTLA-4分子通路,可以定向地清除肿瘤微环境(TME)内的肿瘤特异性调节T细胞(Tregs)。天演的安全抗体精准掩蔽技术可以通过系统性而非肿瘤内给药的方式施行抗CTLA-4疗法,提升肿瘤部位的抗CTLA-4的药物浓度,清除肿瘤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从而强化免疫治疗效果。”

 

除了临床与转化研究工作,Marabelle博士还担任专门研究肿瘤内免疫疗法的BIOTHERIS临床调查中心(INSERM CIC1428)的主管,以及巴黎萨克莱大学的临床免疫学全职教授。Marabelle博士早些年在里昂高等师范学院和伦敦国王学院接受科学教育,随后进入法国里昂Léon Bérard癌症中心接受临床医师培训。他在斯坦福大学Ronald Levy教授的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聚焦于如何克服对免疫检测点靶向疗法的抗药性。Marabelle博士为欧洲肿瘤内科学会大会(ESMO)、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美国癌症研究学会(AACR)、癌症免疫治疗学会(SITC)和欧洲肿瘤免疫学会(EATI)成员,还担任法国癌症免疫治疗学会(FITC)主席,现已发表超过250篇经过同行评审的论文。

 

“Aurélien Marabelle博士开创性地引入肿瘤内而非系统给药抗CTLA-4疗法,从而克服了抗CTLA-4疗法的安全性问题并取得突破性的进展。经过多年的临床前与转化研究,Marabelle博士发现,通过增加肿瘤微环境中的抗CTLA-4的有效浓度,可在肿瘤特异性调节性T细胞清除率这一关键指标上实现显著提升。”天演药业联合创始人、首席执行官兼董事长罗培志博士表示,”天演致力于科学基础上的创新,比如我们的抗CTLA-4产品管线(ADG116亲本抗体及安全抗体ADG126)通过靶向CTLA-4高度保守的跨物种交叉表位的分子成功实现了临床前到临床的无缝的转化及验证。而在目前的Ib/II期试验中,无论用于单一疗法还是与抗PD-1相结合,ADG116和ADG126均展现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Marabelle博士在抗CTLA-4疗法的转化研究及临床设计上的专业经验将大大促进我们对肿瘤特异性调节T细胞清除作用的认知,以及更好地开发兼具极佳安全性与高效清除肿瘤特异性调节T细胞的新一代可系统给药的抗CTLA-4疗法。”

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非小细胞肺癌迎来针对性靶向治疗药物

上海2023年3月6日 /美通社/

今天,我国目前获批的首个靶向治疗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EGFR exon20 Insertion+)非小细胞肺癌的口服创新药物琥珀酸莫博赛替尼胶囊(以下简称“莫博赛替尼”)开出全国首张处方,莫博赛替尼在国内正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标志着中国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肺癌患者结束了二十年来“无特异性靶向治疗药可用”的困境,正式迎来靶向治疗新时代。

 

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是EGFR靶点的第三大突变。由于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形成的空间位阻,导致了药物结合口袋变小,且该突变同野生型的EGFR结构高度相似,使得该靶点药物研发困难重重。因此,在该靶点自发现以来的二十年来,始终没有靶向治疗方案,临床上针对这一疾病的治疗至今仍以化疗为主,且此前国内已获批的EGFR-TKI及免疫治疗对改善此类靶点突变患者的生存获益均效果不明显[1],[2]

 

相对于常见EGFR突变,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生存预后更差。根据一项真实世界数据显示,在缺乏针对性有效治疗情况下,晚期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患者二线及后线治疗客观缓解率(ORR)低于10%,PFS仅为3.7个月,OS仅为13.6个月[3]。 患者病情恶性程度高,预后差,5年生存率仅为8%[4],临床上对针对性的靶向治疗药物有着十分紧迫的未满足需求。

 

莫博赛替尼是武田制药研发并引进的全球首款[5]也是目前[6]唯一[7]获批的治疗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口服靶向药物,于2023年1月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批准正式进入中国,适用于治疗含铂化疗期间或之后进展且携带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成人患者。临床研究结果显示,经25.8个月的长期随访,莫博赛替尼可将含铂化疗经治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PFS)提高到7.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mOS)延长至20.2个月[8],填补了该领域临床治疗的长期空白,彻底打破了化疗主导的治疗方案,开创了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非小细胞肺癌的靶向治疗新纪元。

 

同济大学附属上海市肺科医院肿瘤科主任周彩存表示:“在肺癌患者群体中,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非常特殊。相较于敏感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能够实现五年甚至更长的生存期,该领域患者目前主要依赖化疗的治疗手段,其中位生存期仅有一年。随着莫博赛替尼正式进入临床应用阶段,患者对于针对性靶向药物的迫切需求得到填补。莫博赛替尼优异的临床研究成绩、所具有的突破性意义,为EGFR 20号外显子插入突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开启了新的靶向治疗时代。”

 

来一周内,莫博赛替尼将同步登陆全国各省市,让各地的患者能够同步获益。为进一步提高用药可及性,武田中国同步宣布将与镁信健康合作,推出莫博赛替尼的创新支付解决方案,切实降低患者疾病负担,让更多中国肺癌患者能够于第一时间通过创新靶向药物实现生存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