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基生技新药 AJ201罕病新药獲国际授权金逾2.5亿美金

台北2023年3月14日 /美通社/

台湾生技产业再创国际授权佳绩-安基生技新药(安基)于日前宣布,与美国那斯达克上市生技新药公司Avenue Therapeutics Inc. (NASDAQ:ATXI)签订AJ201罕见疾病-肯尼迪氏症小分子新药欧美专属许可协议。授权条件除了签约金、里程碑金等合计最高可达2.5亿美金的授权金外,安基未来还可再以超越两位数的分润百分比就销售额抽成分润。此次是台湾生技产业难得之临床2a早期授权案,且是近年来最大的罕见疾病新药授权案。安基预计于2024年Q3于台湾登录兴柜,可望成为未来台湾生技产业耀眼之新星。

 

 

安基AJ201-治疗肯尼迪氏症之创新Nrf2活化剂的国际授权项目,是与国际知名律师事务所Greenberg Traurig, LLP合作。肯尼迪氏症(脊髓延髓性肌肉萎缩症; SBMA)是一种罕见且严重的遗传性神经肌肉退化疾病,好发于30~40岁男性,患者最终会因周期性的吸入性肺炎而死亡,目前尚无有效药物治疗。AJ201是多年来第一个进入肯尼迪氏症病人临床试验的First-in-Class创新小分子新药,临床二期病人预计于今年Q3收案完成,可望为肯尼迪氏症及其他神经退化性疾病患者,带来新治疗方案之曙光。

 

 

安基是由台湾大学的育成中心于2014年孵育成功之创新小分子新药公司,董事長黃文英博士有国际药厂40多年药物开发经验。考虑生技产业须持续投入高资本之限制下,黄博士在接任董事长后,即确立公司之营运模式采取在研发项目进入临床一、二期即开始洽谈国际合作授权的经营策略。未来亦会依此次AJ201的授权成功模式,持续布局公司其它新药开发进程。安基已展开2024年Q3登录台灣兴柜之各项准备及最后一轮募资,亦已规划2025年Q4于台湾资本市场申请上市柜。

博安生物眼科在研药物阿柏西普BA9101在华3期临床完成受试者入组

烟台2023年3月13日 /美通社/

绿叶制药集团宣布,其控股子公司博安生物自主开发的眼科领域在研药物BA9101(阿柏西普眼内注射溶液)在中国开展的3期临床试验(安全性有效性比对试验)已完成全部受试者入组。该临床试验由博安生物联合其合作伙伴欧康维视生物共同开展(该产品在欧康维视生物的编号为OT-702)。

 

 

阿柏西普是由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VEGFR)胞外结构域(即VEGFR1 Ig2区和VEGFR2 Ig3区)与人IgG1的Fc结构域融合后形成的同源二聚体糖蛋白,是一种可与VEGF-A、VEGF-B和PlGF结合的可溶性诱骗受体,可抑制内源性VEGF受体与VEGF-A和PlGF的结合和激活,从而治疗视网膜及脉络膜的病理性新生血管类眼部疾病。艾力雅?(EYLEA?)于2011年在美国获批上市,目前在全球范围内已获批的适应症包括新生血管(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wAMD)、糖尿病性黄斑水肿(DME)、视网膜静脉阻塞后黄斑水肿(RVO)、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DR)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2018年在中国获批上市,获批的适应症为wAMD和DME。

 

 

BA9101为博安生物开发的艾力雅?(EYLEA?)的生物类似药,遵循生物类似药相关研究指南进行研发,已经完成的BA9101与艾力雅?(EYLEA?)的临床前头对头比较研究表明,BA9101在理化特性及生物学活性上与艾力雅?(EYLEA?)具有高度相似性,已经完成的1期临床试验结果显示,BA9101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及耐受性。根据《生物类似药相似性评价和适应症外推技术指导原则》,BA9101在完成3期临床试验后可申请同时获批艾力雅?(EYLEA?)在中国获批的全部适应症。

 

 

视网膜疾病通常以眼内液体渗漏、出血及纤维化瘢痕为特征,包括wAMD、DME等。这些疾病是全球范围内造成视力损害及失明的主要原因。受人口老龄化及其他因素的综合影响,视网膜疾病的患病率亦呈现持续上升的态势。阿柏西普作为wAMD、RVO、DME、DR的一线用药,被广泛用于这些视网膜疾病的治疗中。在临床需求的推动下,阿柏西普呈现广阔的市场前景。根据IQVIA数据及公开资料显示,2022年艾力雅?(EYLEA?)在中国和全球的销售额分别达到6.54亿元人民币和96.5亿美元。

 

 

为了加速推动BA9101的临床试验及商业化进程,2020年10月,博安生物与欧康维视生物达成合作及独家推广协议,共同开发BA9101在中国的3期临床试验并将该产品在中国大陆的独家推广及商业化权利授予欧康维视生物。

众巢医学发布骨髓瘤患者服务调研报告,80%以上患者给予满分好评

上海2023年3月13日 /美通社/

众巢医学(NASDAQ交易代码:ZCMD)(简称”众巢医学”或”公司”),一家提供肿瘤等重大疾病患者服务的平台化互联网科技公司,今天发布由众芯健康,众巢医学旗下上海众芯医疗科技有限公司的平台,调研的骨髓瘤患者服务调研报告结果。调研显示约80.6%的患者对众芯健康提供的患者服务给予满分好评。

 

 

众芯健康平台主要通过微信小程序、公众号等渠道,为肿瘤和罕见病患者提供康复知识、用药管理、药品援助、院外康复支持等多种类型的服务,帮助患者改善治疗效果,提高生活质量。

 

 

骨髓瘤是中国前三位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之一。随着治疗药物和方案的丰富,近几年患者生存期延长,患者对疾病管理的需求日益增加。本次调研时间为2022年12月,共有400多位使用众芯健康平台的骨髓瘤患者参与,并来自中国139个城市。其中,约24.5%的患者在过去一年内确诊,约45.8%的患者已确诊一至三年。

 

 

调研结果显示,大多数患者认为由众芯健康平台提供的服务很有用,并感到满意。约75.5%的骨髓瘤患者从众芯健康平台提供的服务中提高了对疾病的认识,约59.1%的患者增强了治疗信心。在5分满分的情况下,患者对服务评价的平均分为4.69,约80.6%的患者给予满分好评,约79.0%的患者愿意将平台推荐给更多的患者。

 

 

此外,调研结果反映骨髓瘤患者服务仍有巨大的市场需求。约67.8%的患者希望通过平台获取疾病科普如药物治疗、移植、不良反应管理等内容,约65.2%的患者希望获得医保和惠民保等政策内容,约51.6%的患者对饮食营养指导感兴趣,约43.2%的患者希望获取居家护理知识,约35.5%的患者对运动指导感兴趣,以及约22.7%的患者希望了解其他患友的故事。

 

 

以上患者感兴趣的内容,大部分在众芯健康的微信小程序上可以找到对应内容。众巢医学期待众芯健康能基于患者的认可和反馈,进一步完善患者服务,以解患者未尽之需。众巢医学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杨伟光先生评论道:”我们很高兴看到众芯健康的服务得到了平台上广大骨髓癌患者的认可。我们将继续改进我们的服务,为患者提供全面和高质量的服务和支持”

N+2!血透巨头设定高管遣散费上限

来源:医药之梯

 

来源:器械之家

 

近日,透析巨头Baxter(以下简称“百特”)披露了一份新的遣散协议,其中包括:未经董事会批准,禁止向高管发放超过工资总额三倍的现金遣散费;以及限制发放年度奖金的机会。

 

与此同时,公司迎来了三位新任CEO,分别为:医疗产品与治疗集团总裁、医疗系统与技术集团总裁与制药集团总裁。

 

01
人事动荡持续

 

在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交的协议中,百特明确表示,公司不会与高管签订任何新的雇佣协议或者离职协议。同时,如果高管在股权变更后被解雇,那他们将获得年度奖金和两倍的基本工资作为遣散费(最高不超过2.99倍)。

 

N+2!血透巨头设定高管遣散费上限

 

另一方面,在年初的裁员计划公布后,也迎来了首次大规模的领导层变动,包括3名新的执行官任命以及2名董事会成员任命。

 

执行官变动

 

任命 Heather Knight 为执行副总裁和医疗产品与治疗业务总裁。她最初于2019年从美敦力加入百特任拉美和加拿大负责人。此前在手术机器人公司泰坦医疗担任董事会成员。

 

任命 Reaz Rasul 为执行副总裁和医疗系统与技术业务总裁。Rasul在百特任职超过6年,时任一线护理业务总裁;加入百特前,他在GE医疗和惠普担任高管。

 

任命 Alok Sonig 为执行副总裁和制药业务总裁。2022年,Sonig离开印度药企Lupin, Inc.加入百特。

董事会变动

 

任命Cathy R. Smith为董事会提名、公司理事和公共政策委员会主席。她将于Thomas Chen和Albert Stroucken退休后立马接任。

 

任命Peter Wilver为董事会审计委员会主席,在Stroucken退休后立马接任。

 

任命D. Brent Shafer 为首席独立董事,于Stroucken 退休后立马接任。

 

02
一桩收购案引发的“蝴蝶效应”

 

自去年底以来,百特人事动荡持续。此次高层变动是在重组计划的基础上进行的,而一切还是源于2021年的一桩错误收购。

错误收购致使年度亏损

 

彼时,成立90周年的百特斥资125亿美元(约合人名币818亿)收购美国医疗设备制造商Hill-Rom,成为当年全球最大收购案之一。当时,急于转型的百特对Hill-Rom寄予厚望,并认定是其转型路上至关重要的的一步。

 

N+2!血透巨头设定高管遣散费上限

 

然而一年后,2022年11月底,Baxter披露了一笔与该收购有关的31亿美元的减值费用,这意味着它为Hillrom多付了钱。这个错误使Baxter最大的部门——年销售额达50亿美元的肾脏护理业务蒙受损失。

 

财报显示,2022年第三季度百特全球销售额为38亿美元(约合275.7亿人民币),同比增长16.96%。而由于减值费用,百特在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三个月中损失了29亿美元(约合210亿人民币),同比下降了752.67%。

 

N+2!血透巨头设定高管遣散费上限

 

财务造假,领天价罚单

 

雪上加霜的是,此间还伴随着一桩财务造假案,致使百特的股票持续下跌。

 

2022年2月22日,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发布了一则关于《指控医疗保健公司和两名前雇员的会计不当行为》的新闻稿。


其中披露:同意Baxter International Inc.处以1800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14亿元)的罚款进行和解指控。


该项指控称,该公司违反了联邦证券法中基于过失的反欺诈、报告、账簿和记录以及内部会计控制规定。从1995年到2019年,百特在其财务报表中使用不符合美国公认会计原则或公认会计原则的惯例,来转换非美元计价的交易、资产和负债。至少从2009年开始,百特利用该公约进行不正当的公司内部外汇交易,其唯一目的是产生外汇会计收益或避免外汇会计损失。

 

N+2!血透巨头设定高管遣散费上限

重组计划

 

今年1月6日,百特首次公布重组计划,以加速公司发展。当日,百特宣布将拆分肾脏护理和急性治疗两个业务部门为一家独立上市公司,名为“KidneyCo”。新的公司将专注于开发和销售腹膜透析、血液透析和重症监护室急性肾损伤治疗的产品。

裁员

 

随后2月,百特在其第四季度年报会议上宣布为了应对“重大的宏观经济挑战”,将开始实施成本削减计划,其中包括裁员5%,即3000人。百特预测,该计划将节省超过300亿美元。

 

然而,这一消息的公布致使其当日股价下跌超12%,至40.14美元每股。

 

N+2!血透巨头设定高管遣散费上限

 

高层变动

 

时间来到现在,在经历了一系列重组计划后,百特终于将裁员的巨斧指向了领导层。而此次多种不合理政策,也只是为了能够从去年数十亿的亏损中绝地反弹。

 

03
血透市场的TOP3
日子都并不好过

 

在全球范围内,对于慢性肾病患者而言,血液透析一直是主要的治疗方式。且随着ESRD患者的增长,近年来全球透析产业市场规模从2015年的668亿欧元上升至2020年的820亿欧元,年均增长率约为4%左右。

 

与此同时,我国血液透析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360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545亿元,年平均增长率约为12.9%;而随着国内医疗覆盖范围的逐步扩大,同时慢性肾病患者的需求不断增加,将会带动我国血液透析市场规模的进一步增长。

 

N+2!血透巨头设定高管遣散费上限

 

但目前来看,由于血液透析产品技术壁垒较高,国内企业与国际巨头仍有一定差距。根据《中国医疗器械蓝皮书2021版》数据,国内透析器市场目前仍然由外资品牌主导,占据了70%的市场份额,其中费森尤斯市场占比超过50%。

 

然而在逐年递增的市场空间里,械企发展却并非都是坦途。

 

N+2!血透巨头设定高管遣散费上限

 

作为全球知名血透析龙头企业,同时也是第一批进入中国市场的跨国医疗企业之一。百特在已经为数十万中国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提供了腹膜透析治疗方案。

 

凭借着庞大的市场占有率,百特已经站在透析行业的第一梯队,与费森尤斯、DaVita一起被称为“透析三巨头”。

 

其中,DaVita自己不生产透析用药和医疗器械,只专注提供透析服务。公开资料显示,DaVita在全美拥有2800多处门诊透析中心,并在全球11个国家、地区设有近400处门诊透析中心。

 

而另一位巨头近期也频频出现人事动荡。

费森尤斯人事动荡

 

5月,费森尤斯医疗宣布原首席执行官Rice Powell即将于2023年退休;同时委任Carla Kriwet担任新任首席执行官。

 

12月,上任仅两月的Carla Kriwet因战略分歧离职。该职位由首席财务官Helen Giza接替,当然,Helen Giza将继续担任首席财务官。

 

N+2!血透巨头设定高管遣散费上限

费森尤斯重组计划

 

2021年春季,费森尤斯及其子公司FMC启动了数十亿美元的重组计划,预计将在未来几年带来收益改善,FMC宣布减少5000个工作岗位。

 

2022年3月,费森尤斯医疗宣布将其医疗保健北美公司(Fresenius Medical Care North)的护理部门Fresenius Health Partners与InterWell Health、Cricket Health合并成立一家独立的新公司,以提供肾脏护理服务。合并已经在2022年8月份完成,新公司以InterWell Health品牌运营,价值24亿美元(约合人民币152.647亿元)。

 

今年3月,费森尤斯宣布,计划将其最大的肾透析部门——费森尤斯医疗从集团中分拆出去,以便把精力集中在静脉药物和营养品部门卡比(Kabi),以及医院子公司赫利奥斯(Helios)上。

 

分拆以后,费森尤斯医疗将不再是费森尤斯集团完全合并的子公司的一部分,费森尤斯仍计划保留费森尤斯医疗32%的股权。

 

 

从“巨无霸”型走向简化、聚焦和精深化,巨头发展并非是百米赛跑,而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此次百特变革计划的短期原因,便是急切转型下的“错误”行动。

 

如今新的成员已经就位,这次改革之后能否走出低迷?这艘百年巨轮终将驶向何方?

 

集采时代下,这3类药企成医药人首选

来源:思齐俱乐部

 
 
每个医药人都值得为自己鼓掌。

经历了疫情中的裁员、未中标药品市场的丢失,很多医药代表开始再谋生路。

 

如果你准备深耕医药圈,如何选择好自己的下一份工作呢?医药代表不妨关注以下几方面,来选择优秀的医药公司。

 

重视研发投入,现金流充足

 

新药的开发需要耗费大量时间、人力、物力及财力,且没有成功的保障。面对着这样的高风险,很多企业对于研发的投入都望而却步。但是面对着一旦研发成功所带来的高回报,又让更多的企业蠢蠢欲动,投入到新药的研发中。

 

对于研发大规模投入的底气,往往来自于企业充足的现金流。足够的现金流不仅可以支撑着企业的持续经营,更可以支持其熬过研发攻坚的暗黑时刻。

 

因此,重视研发投入,现金流充足的企业是职业选择中的首选。

 

判断研发水平,除了关注其管线总体布局外,还应关注其分阶段研究的进展。I阶段研究越多,越能体现其后续管线的强劲势头,而注册阶段和III阶段研究项目越多,也意味着其变现能力越强,为新品上市打下坚实的基础。

 

强大的市场销售网络

 

“中国2019年公立基层医疗终端市场规模超1800亿元,同比+8.2%;县级公立医院市场销售额达到3212亿元,同比+5.1%,二者均高于城市公立医院的+3%。”

 

一二线城市早已经竞争趋于饱和,面对国家限制大型医院规模以及分级诊疗的政策背景下,基层市场的高增长将成为趋势。此时谁能拥有下沉市场的路径,谁能在县域市场完美布局,谁就将在未来的发展中有更多的空间。

 

因此,“农村包围城市”或许才是取得胜利的不二法门,具备强大市场销售网络的公司,值得选择。

 

资本市场体现战略布局

 

除了对于企业自身的关注,也应更关注其在资本市场中的表现。股价是经济的晴雨表,可以通过股价的波动来判断企业的发展走势。

 

通常来说,股价的上涨也意味着大众对于该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看涨。上市公司相对来讲,有更加透明的信息公开机制,受到市场的监管一定程度上也保证了企业发展的正规性和规范化,因此上市公司通常也会成为很多人找工作中判断选择的标准。

 

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表现,往往也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其战略发展的方向。

 

大型医药企业并购的消息往往会引起医药市场格局的变化,而对于代表而言,关注企业在资本市场的动态,往往也可以推测出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及企业的战略布局,对于分析是否符合自己的职业发展规划,大有裨益。

 

小结

 

尽管有医院的带量采购,有最近如火如荼的医疗反腐,也有疫情下各司纷纷爆出的裁员减薪,但还是想给依然坚守的代表们一些鼓励。

 

对于任何一个职业的评价往往会因人而异。但是医药代表如果仅仅被定位成“卖药的”,钉在医疗腐败的“耻辱柱”上,这样的评价必然是片面的。

 

正因为有了医药代表的推广,才让更多的人了解到有更新的药物,更好的治疗方法。

 

正是因为有了医药代表的推广,才让更多的基层医生获得最新的医疗技术和知识,才能带给患者更优质的服务和治疗体验。

 

正是因为有了医药代表的推广,才让医生们有了彼此交流学习的机会,不管是外出参会还是组织进修,都给医生们提供了走出“舒适圈”的成长之路,链接了更多的学习空间和人脉。

 

每个医药人都值得为自己鼓掌,也期待着走在医药路上每一个人,蒸蒸日上。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本文版权归思齐俱乐部(member_siqi)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

 

集采时代下,这3类药企成医药人首选

专栏作者/火炎

医疗行业深耕,坚定的长期主义者。

来源:思齐俱乐部
者:火炎
责编:Adam

 

“达芬奇终结者”,退市

来源:医谷

 

近日,手术机器人独角兽泰坦医疗宣布,已收到纳斯达克听证小组的退市通知,自2023年3月10日开市起,公司普通股将从纳斯达克股票市场退市。泰坦医疗称,纳斯达克的退市裁决并不会影响公司在多伦多证券交易所的上市,未来公司将会在美国的场外交易市场上市,股票代码为“TMDIF”。

“达芬奇终结者”,退市

至此,这家号称“达芬奇终结者”的手术机器人企业,几经挣扎后终究还是退市了。

号称“达芬奇终结者”,但十多年未有产品上市

泰坦医疗于2008年在加拿大成立,专注于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的研发制备。目前手术机器人主要包括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和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而后者被公认为是下一代手术机器人平台的发展方向。在使用手术机器人进行操作的过程中,多孔机器人需要在病人腹腔部位开多个手术孔(一般为4个),进而使得微创器械进入腹腔操作,而单孔机器人只需要一个孔,因此具有手术空间要求低、创口更小、术后恢复期更快、成本更低的特点,被资本寄予厚望。

2009年泰坦医疗基于哥伦比亚大学IREP单孔手术机器人样机的专利授权开发了SPORT单孔机器人系统,之后该系统改名为Enos 机器人单通道手术系统。资料显示,Enos具有独立照明的2D 高清摄像头和可转向 3D 高清内窥镜摄像头,通过一根25毫米切口的插入管进入患者腹腔,系统配有两种多关节机械臂,可以用于特定手术任务和用于常见的手术任务的执行器。手术类型方面,Enos主要聚焦普通外科(胆囊切除术,阑尾切除术),妇科(子宫切除良性肿瘤)和泌尿科。

“达芬奇终结者”,退市

2018年,凭借手术机器人这张王牌,泰坦医疗登陆纳斯达克,市值一度接近8亿美元。泰坦医疗曾计划覆盖欧洲和美国手术机器人市场,而基于单孔机器人未来可能成为打破达芬奇多孔手术机器人市场垄断的新型手术机器人产品,泰坦医疗曾号称“达芬奇终结者”。

产品方面,泰坦医疗曾预计于2017在美国发售其手术机器人,但被推迟;2019年4月该公司表示将于2020年上半年提交完整的510(k)申请,但当年10月泰坦医疗就以资金缺乏为由再度推迟上市计划。直到目前,泰坦医疗仍然没有产品上市。

三度面临退市危机,找不到买主

2020年5月,纳斯达克股市向泰坦医疗发送员工退市决定函,理由是公司未能遵守上市公司必须拥有至少250万美元的股东权益,3500万美元的上市证券市值或50万美元来自持续经营的净收入的规则。一筹莫展之际,美敦力在当年6月与其达成合作协议,泰坦医疗获得2000万美元收入,脱离破产边缘,之后,泰坦医疗还获得了美敦力260万美元的采购订单。

不过,基于之后的新冠疫情等多方因素,泰坦医疗再次出现经济危机,2021年12月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David McNally宣布辞职。当月,泰坦医疗再次接到纳斯达克退市警告。2022年2月,泰坦医疗宣布将其220余项专利组合许可给第三方,公司将继续评估区域扩张和创收机会的选择。

2022年7月,纳斯达克给予了泰坦医疗额外的 180 天时间来重新获得其在纳斯达克市场的合规性。2022年9月,泰坦医疗宣布与美敦力签署最终协议,两家公司都可以在各自的业务中开发机器人辅助手术系统,而泰坦将在里程碑完成并验证后获得高达1100万美元的付款。

虽然再度得到美敦力出手援助,但泰坦医疗仍然滑向了破产边缘。2022年11月,泰坦医疗宣布出售公司,据外媒报道称,在遍寻40多个买家后,没有一方表示感兴趣。在产品一再延迟上市后,市场对其技术前景已经充满疑虑。

2022年年底,泰坦医疗仍未达到最低要求,纳斯达克给出了退市决定。目前其最新股价为 0.14 美元/股,5年内已跌去了97.9%。

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前景良好,国内3家企业布局

虽然泰坦医疗几经波折最终还是退市,但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依然是未来手术机器人发展的重要方向。资料显示,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于2018年商业化进入市场,全球市场规模预计于2030年将达人民币781亿元,2020年至2030年的年复合增长率将为48.0%。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于2020年后的年复合增长率预期将高于多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市场。

2018年5月,FDA正式批准了达芬奇单孔SP手术机器人适用的第一类手术——泌尿外科手术。国内目前有三家企业在布局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分别为微创、精锋和术锐,其中微创医疗机器人的图迈单臂腔镜手术机器人已完成国内首例单孔腔镜机器人胆囊切除术人体试验;精锋单孔手术机器人即将进入注册临床试验阶段,产品上市后将用于泌尿外科、胸外科、妇科等典型手术治疗;术锐纯单孔手术机器人于2020年12月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术锐也成为中国第一家进入创新医疗器械特别审查程序(绿色通道)的单孔腔镜手术机器人企业。

文 |  医谷

 

强生或将重组部分业务

来源:医药之梯

 

来源:思齐俱乐部
近日,强生旗下骨科公司(Depuy Synthes)运动医学和肩部重建业务部门全球总裁 Rajit Kamal 在领英上发布一则通告,除了说明他本人即将离任外,还透露了一项公司重组计划。

 

 
Rajit Kamal 称,此次重组计划,运动医学将并入四肢创伤,肩部重建将并入关节重建,但其并未谈及裁员问题。

 

 
另外,在上月初的全体职工大会上,强生还透露了合并疫苗与传染病业务部门的计划。其中涉及结束乙肝和丁肝产品的开发工作,只进行“遗留项目”的研究。

 

 
显而易见,强生的重组工作似乎已经进行深入到多个业务部门。

 

 
旗下公司裁员风波不断

 

 
在多次的业务重组之下,人员调整也是在所难免。

 

 
据外媒 Mass Device 爆料,强生近期预计将裁员1000人,主要集中于公司的医疗科技相关部门。这或将是2023年以来继百特、飞利浦、3M后,又一医械巨头的规模性裁员行动。

 

 
除了运动医学和肩部重建部门,其它项目也面临着裁员风险。

 

 
前不久,强生的消费者部门就曾宣布在宾夕法尼亚州的格林菲尔德工厂裁员57人。

 

 
另外,作为本次重组和裁员计划的一部分,在本月初提交给加州的裁员通知中,强生计划在4月底开始在外科机器人领域裁减近352名员工。WARN 通知列出了具体裁员名单,包括 Auris Health 的292名员工、Verb Surgical 的47名员工,以及其他公司的4名员工,其中包括研发工程师、销售代表、制造操作员、数据科学家等。

 

 
不久前,著名医疗器械猎头公司 The Mullings Group 的首席执行官 Joe Mullings 也证实了这一点,他表示强生医疗内部的微创手术机器人项目已经裁掉了几个重要职位。

 

 
对于强生而言,其实去年10月就因为宏观经济压力,纽约工厂曾传出裁员的消息。虽然规模不大,但这种精简业务的余波也可以伤筋动骨。

 

 
除了财务原因,其实前期过度招聘也为强生近日的人员精简埋下了种子。据知情人士称,强生在过去两年内增加了16%的员工人数。强生最近的年度报告中显示,公司员工总共高达155800名。

 

 
裁员潮持续蔓延

 

 
据 Mass Device 报告,自2022年年中以来,整个医械行业已经有超过19000名医疗技术人员被解雇。更重要的是,从当前情况来看,医械企业的裁员潮还在持续蔓延。

 

 
就在强生宣布重组计划之前,另一家医械巨头波士顿科学公司也决定在未来的几个月时间里,将休斯敦的一家工厂部分业务转移到另一家工厂。而且,该公司已向得克萨斯州劳动委员会提交了一份通知,根据 WARN 法案,列出了该设施因转移而被永久解雇的120人。根据 WARN 的通知,休斯敦工厂的“离职”将在4月23日至6月25日之间进行。

 

 
与此同时,作为全球最大的医械企业——美敦力也在近日推出了一项“自愿提前退休计划”,以期在2023年财年第四季度(4月28日)结束之前大幅度削减开支。

 

 
由此看来,“精简组织”和“降本增效”已成为众多医械企业应对2023年市场的重要举措。

参考资料:

[1] Mass Device:Johnson & Johnson cuts nearly 350 surgical robotics jobs

[2] Mass Device:Medtronic offered early retirements as medtech industry layoffs mount

[3] 思宇Medtech:《强生医疗或将裁员上千人!》

[4] 器械之家:《刚刚,强生旗下手术机器人公司裁员》

[5] 药研网:《裁员1000人,强生重组进行到MedTech业务》

[6] 医疗器械经销商联盟:《强生医疗,公布裁员、重组计划!》

[7] 器械之家:《波科、强生,裁员大潮来了》

 

 

诺和诺德宣布执行管理层变动

来源:思齐俱乐部

 

3月7日,诺和诺德宣布,对执行管理层进行以下调整。

 

全球人力与组织执行副总裁更换

 

诺和诺德全球人力与组织执行副总裁(EVP) Monique Carter 决定离开诺和诺德。Monique Carter 于2018年加入诺和诺德,担任人事与组织高级副总裁(SVP),并于2019年晋升为全球人事与组织执行副总裁。

 

Tania Sabroe 被任命为全球人力与组织执行副总裁,接替Monique Carter ,立即加入执行管理层。

 

诺和诺德宣布执行管理层变动

Tania Sabroe (来源:诺和诺德官网)

 

Tania Sabroe 于2007年8月加入诺和诺德,此前担任全球人才与组织高级副总裁。在加入诺和诺德之前,她曾在人力与组织、可持续发展和沟通等领域担任过各种重要职位。

 

新企业发展执行副总裁上任

 

Dave Moore 被任命为企业发展执行副总裁,并将加入执行管理层。

 

诺和诺德宣布执行管理层变动

Dave Moore (来源:诺和诺德官网)

 

2017年至2019年,Dave Moore担任诺和诺德美国商业运营高级副总裁,并于2019年离开。2022年,Dave Moore 重新回到诺和诺德,担任企业发展高级副总裁,负责战略和业务发展。

 

在首次加入诺和诺德之前,Dave Moore 曾在强生工作了14年,还曾在 Cempra Pharmaceuticals 担任总裁兼首席商务官。此外,Dave Moore 在国际大型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和私募股权公司等均有相关从业经验。

 

参考资料:

[1] 诺和诺德官网

[2] Globe Newswire: Novo Nordisk announces changes in Executive Management

来源:思齐俱乐部
编译:哈密瓜
责编:Adam

全球首创铁稳态调节大分子药物 9MW3011 完成全球首例受试者给药

上海2023年3月13日 /美通社/

 

迈威生物 (688062.SH),一家全产业链布局的创新型生物制药公司,宣布其自主研发的全球首创铁稳态调节大分子药物 9MW3011 于近期开展首次人体试验 (FIH),已完成全球首例受试者给药。

 

 

该研究(登记号 CTR20230046)是一项在中国健康受试者中单次静脉输注 9MW3011 的单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剂量递增设计的安全性,耐受性,药代动力学,药效学及免疫原性 I 期临床研究。

 

 

9MW3011 是迈威生物位于美国的 San Diego 创新研发中心自主研发的创新靶点单克隆抗体,为治疗用生物制品 1 类。9MW3011 的靶点主要表达在肝细胞膜表面,其通过特异性地与靶点结合,上调肝细胞表达铁调素 (Hepcidin) 的水平,抑制铁的吸收和释放,降低血清铁水平,从而调节体内的铁稳态。

 

 

9MW3011 已在中美先后获批开展临床试验,适应症包括 β-地中海贫血患者铁过载相关适应症和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目前,相关适应症领域尚无成熟有效的大分子治疗药物,因此,9MW3011 有望在未来获得孤儿药资格,并成为全球范围内首个调节体内铁稳态的大分子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