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 版《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

治指南》有关治疗部分更新的读解


唐山市工人医院         刘艳春


多发性骨髓瘤(MM)是我国排名第二位的血液系统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全国人口的老龄化,其发病率逐年上升。《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自2008年初版发布以来已成为了指导鉴别诊断、评估、治疗MM的权威指南;截止2020年5月15日,该指南已经更新到第六版。近年来我国对MM治疗方案和新药上有很多进展,使中国诊治水平越来越接近国际水准。本文主要对MM治疗部分的更新进行读解。

1.治疗时机的选择

与旧版不同,2020版指南强调“无症状骨髓瘤暂不推荐治疗,高危冒烟型骨髓瘤可根据患者意愿进行综合考虑或进入临床试验”。另外,“MM如有CRAB或SLiM表现,需要启动治疗”。

2、具体治疗上

初诊初治适合移植的MM:2020版指南删除了沙利度胺/地塞米松 (TD)、长春新碱/阿霉素/地塞米松 (VAD)等疗效较差的治疗方案,同时新增了来那度胺/环磷酰胺/地塞米松(RCD)方案。新指南指出,加入达雷妥尤单抗可能提高诱导疗效,但目前中国尚未批准其为初诊MM 患者的一线治疗。


新诊断不适合移植MM的治疗:目前诱导多以蛋白酶体抑制剂联合免疫调节剂及地塞米松的 3 药联合方案为主,若诱导方案有效,建议继续使用有效方案至最大疗效,随后进入维持阶段治疗。


关于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ASCT)治疗MM:强调了 ASCT 在 MM 治疗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去除了 ASCT 适合人群年龄限制。诱导治疗后主张早期序贯ASCT,对中高危患者尤其重要;高危患者可考虑在第 1 次移植后6个月内行第 2 次移植。


关于MM的维持治疗:在原有的硼替佐米、来那度胺、沙利度胺的基础上,增加了伊沙佐米维持治疗。伊沙佐米作为全球首个口服的蛋白酶体抑制剂,为MM患者开启了全口服治疗的新时代,极大地提高了患者治疗的便捷性和依从性。高危患者主张维持治疗应持续2年或以上,建议两药连用,不可单独使用沙利度胺。指南强调,标危与高危患者均能从持续治疗中获益。


   复发MM:首次复发的治疗目标是使患者获得最大程度的缓解,延长无进展生存期(PFS),多次复发治疗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为主要治疗目标,在此基础上尽可能获得最大程度缓解。首推患者进入合适的临床试验,尤其是 CAR-T 临床试验;在患者可以耐受的情况下,选用含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或达雷妥尤单抗的 3~4药联合化疗。如 6个月以内复发,应尽量换用与复发前不同作用机制药物来组成治疗方案。指南删除了大剂量环磷酰胺和低剂量环磷酰胺/醋酸泼尼松(CP)的疗法。    

总而言之,2020版《中国多发性骨髓瘤诊治指南》有关治疗部分的更新主要有四点突出的变化:增加了达雷妥尤单抗联合治疗部分;再次强调 ASCT 对于适合移植患者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强调维持治疗的重要意义;难治复发性 MM 部分增加了 CAR-T 免疫疗法。

随着2020版指南的推荐,更多新的治疗措施将在中国MM患者中得到更加广泛应用,中国MM患者的生存预后将进一步得到改善。


留下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