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来源: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病例执笔:李思 医师;病例指导:梁红 教授

  一、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21岁,因“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九月余,复发趋势两周”就诊。患者一年余前剧烈活动后出现胸闷喘憋伴双下肢肿胀疼痛,活动后加重,当地考虑肺栓塞,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并吸栓,术后胸闷喘憋减轻,但造影提示下腔静脉仍有大量血栓,于2020-06-18行经皮选择性静脉造影术+机械性血栓清除术+滤网取出术+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术+置管术,滤网取出失败,但胸闷喘憋已缓解,嘱其每日口服利伐沙班10 mg进行抗凝维持并建议日后前往北京进一步诊疗。于九月余前出现恶心、呕吐、腹泻伴发热,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伴贫血、血小板减低,脾大,经MICM分型检查确诊为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立即予维甲酸联合蒽环类药物化疗,复查骨穿达完全缓解,予“维甲酸+HA”方案巩固化疗三次后停药,于患病第九个月时复发,2021年5月31日首次就诊我院。目前无发热,无胸闷喘憋,无恶心呕吐,无腹痛腹泻。体格检查:T:36.3℃,BP:142/81 mmHg,R:20次/分,P:76次/分,身高:180cm,体重:110kg,体表面积:2.3m2。神清,无贫血貌,皮肤黏膜未见瘀点瘀斑、黄染。浅表淋巴结未触及肿大。眼结膜无苍白,巩膜无黄染。胸骨无压痛,心肺正常。腹平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四肢活动正常。


  二、初诊资料


1

血常规:WBC:75.5×109/L,HGB:86 g/L,PLT:57×109/L

2

外周血涂片细胞学、血凝常规、DIC筛查、肝胆胰脾超声、心电图、血栓相关检查结果不详(患者未带全部化验单)

3

骨髓涂片细胞学:骨髓增生极度活跃,似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占83.5%,大部分细胞浆中颗粒细小或不见,少部分细胞浆中密布粗大的紫黑色颗粒,Auers小体偶见,符合急性髓系白血病骨髓象(AML-M3b可能)。

4

流式免疫分型:可见异常髓系细胞,占有核细胞88.16%,符合AML表型,CD33强+,CD9+,MPO+,CD34-,HLA-DR-,符合APL表型特点,但SSC偏小,特异性荧光不明显,需除外颗粒或少颗粒APL。

5

细胞遗传学分析:染色体:46,XY,ins(15;17)(q21;q14q24)【20】。

6

基因检测:

1)PML/RARa(L型)融合基因:18.31%。

2)1种与AML相关基因筛查组套(二代测序,NGS):FLT3-ITD突变:45%。

7

诊断: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伴FLT3-ITD突变。(ECOG评分:2分,高危组)


三、初治过程


1.诱导治疗:

2020-08-28起,予维甲酸+蒽环类药物(具体方案及用量不详)化疗。


2.诱导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的监测及处理:

患者化疗期间出现Ⅳ级骨髓抑制,WBC、PLT在化疗结束第7-14日明显减低,予升白细胞、升血小板等对症治疗后,血象逐渐恢复。

出血和感染:患者在骨髓抑制期出现黑便、腹痛、发热、咳嗽,考虑合并消化道出血、脾梗死、肺部感染、阴囊黏膜溃疡,予抗感染治疗后好转。

于2020-10予“HA+维甲酸”方案化疗。


3.诱导治疗疗效评估:

血常规、血涂片结果不详。

骨髓细胞学(2020-11-10):符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骨髓象。

流式MRD、细胞遗传学:均未提供报告单。

基因检测(2020-12):PML/RARa融合基因:(-)。


4.后续治疗过程

予“HA+维甲酸”方案(进行每月一次巩固治疗,共3个循环,后给予停药。病程中持续口服利伐沙班10 mg qd抗血栓维持治疗(诱导期间、及巩固阶段抗血栓均口服利伐沙班10 mg qd)。


5.末次疗效评估(2021-05)

骨髓细胞学:符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骨髓象。

基因检测:PML/RARa融合基因:6.43%,考虑M3复发。



  四、复发资料

(我院,2021-5-31)


1

血常规:WBC:4.91×109/L,HGB:156 g/L,PLT:249×109/L。

2

外周血涂片细胞学:分叶:71%,淋巴:28%,单核:1%

3

DIC筛查:D-二聚体:1.110 mg/L↑(0.1-0.55),余无明显异常。

4

生化全项:ALT:60 U/L↑,CRP:5.1 mg/L,UA:617 umol/L↑,TG:2.83 mmol/L↑,LDL:3.19 mmol/L↑。

5

自身免疫性抗体全套、尿及大便常规:均无明显异常。

6

腹部超声:肝实质轻度弥漫性改变,胰腺脾及门静脉系统均未见明显异常。

7

心电图:窦性心律,正常心电图。

8

超声心动图:未发现异常。

9

骨髓涂片细胞学:有核细胞增生II级,颗粒异常早幼粒细胞占16%,符合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复发趋势骨髓象。

10

流式免疫分型:CD117细胞占有核细胞11.55%,比例增高,表型:CD117+,cMPO+,CD13+,CD33+;CD7-,CD56-,CD22-cCD3-CD15-,HLA-DR-,CD34-,CD16-,CD11b-,CD14-,CD64-,CD20-,CD10-,CD19-,CD2-。结论:髓系原始/幼稚细胞比例增高。

11

细胞遗传学分析:

1)染色体分析:46,XY【20】;

2)荧光原位杂交技术(PML/RARa-FISH):(+)。

12

基因检测:

1)PML/RARa(L型)融合基因:13.71%;

2)56种融合基因:PML/RARa(L型):(+);WT1:56.81%;

3)60种与AML相关基因组套(NGS):与疾病相关基因突变:DNMT3A(M78V):49.25%;NCOR2(R2192H):48.06%;可能与疾病相关基因突变:MECOM(Q583H):47.33%;TTN(R11193H):48.65%。

诊断:

1)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复发趋势-高危伴FLT3-ITD突变;

2)下肢深静脉血栓滤器植入术后;

3)肝功能异常;

4)高尿酸血症;

5)高脂血症。


五、再诱导治疗


1.再诱导治疗:

2021-06-01 起予维甲酸:25 mg bid po+亚砷酸:15 mg qd ivgtt进行双诱导化疗。


2.再诱导治疗期间的不良反应的监测及处理:

骨髓抑制:

患者化疗期间出现轻度骨髓抑制,仅WBC出现明显降低(最低降至1.27×109/L,ANC:0.20×109/L),予间断升白治疗后逐渐恢复。

感染:

患者在化疗第2-3周出现流涕、发热、乏力、阵发性咳嗽咳痰及受呼吸影响的胸痛,肺部CT确认双肺部感染(感染灶贴近胸膜),予美罗培南 1.0 g q8h+伏立康唑 0.2 g bid抗感染两周,体温逐渐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和影像学表现均好转。


未发现分化综合征迹象。


3.双诱导28天后疗效评估(2021-6-29):

血常规:

WBC:1.31×109/L,ANC:0.30×109/L,HGB:136 g/L,PLT:236×109/L。

血涂片:

中性粒:23%,淋巴:71%,单核:6%,未见原始幼稚细胞。

骨髓细胞学:

骨髓增生活跃程度Ⅱ级,原粒细胞:1%,早幼粒细胞:13%。

细胞遗传学分析:

PML/RARa-FISH:(+)。

基因检测:

PML/RARa(L)融合基因:53.92%。

4.追加化疗:

由于该患者携带多种基因突变,对靶向药物治疗可能有效,故予维奈克拉 100 mg d1-3,200 mg d4-6,400 mg d7-21进行追加化疗。


5.疗效评估(2021-8-31):

血常规:

WBC:7.00×109/L,ANC:5.01×109/L,HGB:147 g/L,PLT:290×109/L.

血涂片:

中性粒:72%,淋巴:19%,单核:9%,未见原始幼稚细胞。

DIC筛查:

Fbg:4.080 g/L↑(2-4),余无明显异常。

生化全项:

ALT:78 U/L↑,ALT:95 U/L↑,UA:503 umol/L↑,TG、LDL及其他指标均无明显异常。

骨髓细胞学:

有核细胞增生 II 级,未见原始及幼稚细胞,符合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骨髓象。

流式MRD:

CD117+细胞占有核细胞0.23%,MRD(-)。

细胞遗传学分析:

PML/RARa-FISH:(-)。

基因检测:

PML/RARa(L)融合基因:0%;WT1:0.24%;DNMT3A(M78V):51.63%(考虑胚系突变),NCOR2(R2192H):43.88%;可能与疾病相关基因突变:MECOM(Q583H):49.20%;TTN(R11193H):46.47%。


六、巩固治疗


巩固治疗1


2021.09.01

IA+Bcl-2抑制剂方案:伊达比星 7.5 mg/m2/d×3,阿糖胞苷 87 mg/m2/d × 7,维奈克拉 400 mg qd po 抗凝,腰穿+鞘内给药。

骨髓象CR;PML/RARa(L):0%;MRD:阴性。

AZA+Ara-c+Bcl-2抑制剂(阿扎胞苷 43 mg/m2/d×7;阿糖胞苷 217 mg/m2/d×4,维奈克拉 400 mg qd po)、抗凝。腰穿+鞘内给药。

巩固治疗2


2021.11.01

巩固治疗3


2021.12.27

骨髓象CR;PML/RARa(L):0%;MRD:阴性。

IA+Bcl-2抑制剂方案:(伊达比星 7.5 mg/m2/d×3,阿糖胞苷 87 mg/m2/d×7,维奈克拉 400 mg qd po)、抗凝。腰穿+鞘内给药。


七、维持治疗


1.维持治疗方案(2022-2-15):

第一个月:

维甲酸14天,停14天;

第二个月:

复方黄黛片14天,停14天。


2.末次疗效评估(2022-05-16):

骨髓细胞学:

符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骨髓象(M3-CR)。

流式MRD:

(-)。

细胞遗传学分析:

染色体:46,XY【20】;PML/RARa-FISH:(-)。

基因检测:

1)PML/RARa(L型)融合基因:0%;

2)56种融合基因检测:WT1:0%


八、后续治疗计划


01

针对APL,采用化疗联合维甲酸+亚砷酸双诱导方案交替使用,定期复查。

02

目前患者继续每日口服利伐沙班,待血象恢复进一步就诊。

03

护肝、降脂、降尿酸等对症处理。



九、病例要点总结


01

治疗方案选择

1.1 以伊达比星为基础的“3+7”方案诱导治疗缓解率高

“3+7”方案是成人AML诱导治疗的标准方案,3+7方案中常用含伊达比星的IA方案,相对于柔红霉素,伊达比星的不良反应更轻,心脏毒性更小,是一种优良的临床用药。

经多个国际临床验证,伊达比星可应用于不同年龄段、不同危险分层的AML患者,CR率均≥80%,且伊达比星CR率高于柔红霉素,是高缓解率和长生存期的保障。Sweden研究中共入组279例原发或继发AML患者,中高危患者比例达93%,所有患者诱导治疗均接受伊达比星联合阿糖胞苷,结果表明伊含达比星的诱导治疗方案总体CR率高达80%。中位随访90个月,患者4年OS为44%,获得CR患者的中位OS为5.9年【1】。ALFA-9801研究将468名AML患者随机分为标准剂量阿糖胞苷联合伊达比星(12 mg/m2×3d)或柔红霉素(80 mg/m2×3d)诱导治疗组。结果伊达比星组患者获得更高的完全缓解率(83%vs70%;p=0.007)、4年无事件生存率(21%vs12%;p=0.19)和生存率(32%vs23%;p=0.19)【2】。

1.2 伊达比星联合Bcl-2抑制剂治疗AML

MCL1和BCL-2都被认为是AML细胞存活的关键促生存因子【3】【4】,与正常造血细胞相比,BCL-2和MCL1在AML细胞中表达水平更高【5】。研究表明,MCL1与BCL-2抑制剂的耐药关系密切,体外研究证实了靶向MCL1可以延迟维奈克拉的获得性耐药【6】,而高浓度伊达比星可抑制MCL1。这些研究为伊达比星联合BCL-2抑制剂治疗AML提供了理论依据。

目前,已有临床前研究证实了伊达比星+阿糖胞苷联合维奈克拉对于AML的抗肿瘤治疗具有协同作用【5】,在此基础上,CAVEAT研究纳入51例≥65岁、既往未接受过强化疗、新诊断的原发性或继发性的AML患者(≥60岁的单体核型AML患者也被纳入其中),患者中位年龄为72岁,诱导及巩固治疗阶段均给予伊达比星+阿糖胞苷+维奈克拉的治疗方案,整体ORR为72%,中位OS为11.2个月,相比于继发性AML,原发性AML患者的中位OS更长(31.3个月vs6.1个月)。最常见的非血液学不良反应包括粒细胞减少性发热(55%)、脓毒症(35%)、腹泻(35%)【7】。以上研究表明,伊达比星+阿糖胞苷+维奈克拉在老年fit AML患者中是安全可耐受的,能够为患者带来更高缓解,更长生存。

02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合并血栓的处理原则、用药注意事项和监测要点

APL合并静脉血栓(VTE)包括两种:

APL未治疗即出现VTE:⑴发生率:APL是VTE发生最高的急性白血病亚型,发生率约6.5%,而急性白血病(总体)发生VTE是2%。⑵发生机制:急性白血病发生VTE可能与DIC诱发的凝血系统激活相关,尤其是APL细胞能分泌促凝因子。

APL治疗后出现VTE:⑴发生率:维甲酸联合化疗诱导治疗的APL,约8.9%患者出现VTE;而单用化疗诱导治疗APL未见VTE发生。⑵临床特征:发生VTE的APL患者特点:bcr3型PML-RARA,高WBC,表达CD2、CD15、FLT3-ITD阳性。发生机制:维甲酸诱导分化综合征,促进血栓形成。

APL合并VTE的临床处置:1)目前缺乏研究数据。2)严重血栓情况下可以使用普通肝素,但是存在出血风险。3)如果使用低分子肝素,应该根据血小板水平调整剂量(e.g.血小板<30,停止使用)。

03

安必健为更多AML患者带来获益

伊达比星是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AML治疗的基石药物,南京正大天晴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的安必健®同原研药品质相似,是国内首个通过一致性评价的伊达比星,具有更先进处方工艺、卓越的产品质量,且疗效安全性俱佳,期待未来可以更大程度造福我国白血病患者。

参考文献

1、Eur J Haematol. 2009 Aug; 83(2): 99-107. 

2、J Clin Oncol. 2010 Feb 10; 28(5): 808-14. 

3、Genes Dev. 2012 Jan 15; 26(2): 120-5. 

4、Cell. 2012 Oct 12; 151(2): 344-55. 

5、Leukemia. 2018 Feb; 32(2): 303-312. 

6、Sci Rep. 2016 Jun 10; 6: 27696. 

7、J Clin Oncol. 2020 Oct 20; 38(30): 3506-3517

【强效缓解,安之若素】以伊达比星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实现 1 例早期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再诱导缓解后巩固治疗获益

专家简介

梁红 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血液五科室主任  主任医师



【强效缓解,安之若素】以伊达比星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实现 1 例早期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再诱导缓解后巩固治疗获益

●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抗白血病联盟常务委员 

● 哈尔滨市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会长  主任委员

● 黑龙江省肿瘤学会理事

● 黑龙江省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委员

● 黑龙江省自体干细胞移植委员会常务委员

●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CSCO黑龙江省抗白血病联盟&抗淋巴瘤联盟常委

● 黑龙江省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工作组规范化诊疗组成员

● 哈尔滨市医学会职业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 从事血液病临床工作三十余年,擅长各类贫血性疾病,出血性疾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MDS),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的诊断及治疗,对于疑难血液病有很深的认知,能很好地掌握最新的国内外进展,掌握最新的诊疗手段,临床经验丰富。

【强效缓解,安之若素】以伊达比星为基础的联合方案实现 1 例早期复发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再诱导缓解后巩固治疗获益


李思 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医学硕士   主治医师



● 黑龙江省老年医学研究会血液病专业委员会委员

● 擅长专业领域:从事血液病临床工作14年,尤其擅长恶性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治,包括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急性白血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等。

转载自:益相随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WZcjlZM3Z292pzDfn5l59w

留下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