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铂医药宣布任命刘毅博士为全球法务负责人

中国上海、美国马萨诸塞州剑桥和荷兰鹿特丹2025年3月11日 /美通社/ — 和铂医药(股票代码:02142.HK),一家专注于免疫性疾病和肿瘤领域创新抗体疗法发现、开发及商业化的全球生物医药公司,今日宣布正式任命刘毅博士为高级副总裁,全球法务负责人。刘毅博士将常驻美国,直接向和铂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劲松博士汇报。


刘毅博士凭借其专业的法律知识和丰富的行业经验,将专注于处理各类业务开发交易,确保交易合法合规及顺利推进,维护公司利益。他还将负责公司的全球知识产权战略。此外,刘博士将全面负责与美国相关的法律事务,处理包括诉讼在内的重大法律问题,保障公司在美国的业务运营,助力公司在美国市场稳步前行。

在加入和铂医药之前,刘博士曾在Finnigan、Henderson、Farabow、Garrett & Dunner, LLP和K&L Gates, LLP等知名律师事务所任职,在专利申请、诉讼和尽职调查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在企业法务领域,他曾在先声药业担任法务及政府事务负责人,在处理复杂法律事务和商业谈判方面表现卓越。

和铂医药创始人、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王劲松博士表示: "我们非常高兴地欢迎刘毅博士加入和铂医药。随着公司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拓展业务,刘博士在知识产权、商业交易及监管事务等领域所展现出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经验至关重要。我们期待刘博士能够充分发挥其专业优势,助力公司在美国乃至全球市场的持续增长,进一步提升公司的行业地位和国际影响力。"

和铂医药高级副总裁,全球法务负责人刘毅博士表示:"和铂医药以其领先的技术平台为基础,在新药创新、合作模式创新以及全球化等方面一直站在同行的前列。能够成为和铂医药的一员、为和铂医药的未来添一砖加一瓦,我感到非常荣幸。"

刘博士拥有复旦大学理学学士学位、伍斯特理工学院博士学位以及萨福克大学法学院法学博士学位。

以英飞凡®为基础的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围术期治疗方案在中国获批

  • 基于AEGEAN III期临床试验结果获批,结果显示,与单纯的新辅助化疗相比,英飞凡将复发、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 32%[1]

上海2025年3月10日 /美通社/ — 阿斯利康的英飞凡®(英文商品名:IMFINZI®,通用名:度伐利尤单抗注射液,以下简称"度伐利尤单抗")于3月4日获得中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正式批准,联合含铂化疗作为新辅助治疗,术后继续以本品作为单药辅助治疗,用于治疗可手术切除的Ⅱ、ⅢA和ⅢB期且无已知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突变或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重排的成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

这是度伐利尤单抗在中国获批的第4项适应症,本次获批是基于2023年10 月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2]的关键性AEGEAN III期临床试验结果。无事件生存期(EFS)的预设中期分析结果显示:与单独新辅助化疗相比,度伐利尤单抗为基础的围术期治疗方案可将复发、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32%[1](数据成熟度为 32%;EFS风险比为0.68;95% [CI] 0.53-0.88;p=0.003902);在病理学完全缓解(pCR)的终期分析中,术前接受度伐利尤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其pCR率为17.2%,而单独接受新辅助化疗的患者其pCR率为4.3%[1](pCR差异为13.0%;95% CI 8.7-17.6)。

此外,2024年世界肺癌大会(WCLC)上公布的中期总生存期(OS)结果显示,以度伐利尤单抗为基础的围手术期治疗方案显示出积极的OS获益趋势(数据成熟度为35%,中位OS:尚未达到(NR) vs 53.2 个月,HR = 0.89,95% CI 0.70-1.14)。在此次中期分析中,OS尚未成熟,获益未达到统计学显著性,将继续作为终期分析的关键次要终点进行评估[3]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院长、AEGEAN临床试验的中国牵头PI赫捷院士表示:"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临床实践的积累,免疫治疗已逐渐成为改善可手术NSCLC患者预后生存的重要手段。AEGEAN研究在28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其中,中国入组的患者数在全球排名第一,全国41家研究中心共招募了96例患者,中国临床试验质量和数据规范均达到国际标准。我们很高兴看到以度伐利尤单抗为基础的围术期治疗显著降低了可手术IIA-IIIB期NSCLC患者的复发、进展或死亡风险,得到美国FDA和中国药监局认可并获批,开启了PD-L1抑制剂在围术期肺癌治疗领域的新篇章,为改善这些患者的生存结果提供了新的治疗策略。"

中国是全球癌症最高发的国家之一。据国家癌症中心发布的《2022年中国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显示,2022年我国肺癌新发病例人数高达106.06万例,肺癌死亡病例人数高达73.33万人[4]。非小细胞肺癌(NSCLC)是最常见的肺癌类型,其中约有25-30%的患者在早期被诊断出来,可以进行以治愈为目的的手术[5]。然而52%-75%的II-III期NSCLC患者会在术后5年内出现复发或转移[6],这部分患者存在巨大的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

阿斯利康全球高级副总裁、全球研发中国中心总裁何静博士表示:"度伐利尤单抗围术期治疗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的获批是我们在早期肺癌治疗领域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强化了我们致力于让早期肺癌实现临床治愈的承诺。秉持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阿斯利康会持续发挥强劲的研发实力,推出创新治疗方案,造福中国肺癌患者。"

阿斯利康中国肿瘤业务总经理关冬梅女士表示:"非常高兴看到度伐利尤单抗围术期治疗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适应症快速获批,使其成为目前唯一*在III期可切除及不可切除非小细胞肺癌中均具有明确生存获益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为更多NSCLC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选择,改善生存结局。这也是阿斯利康长期承诺,致力于推动科学与创新,持续丰富肺癌领域产品管线。我们的愿景是,到2030年,为全球超过一半的肺癌患者提供阿斯利康的治疗方案,包括免疫、靶向、ADC和联合疗法等。"

度伐利尤单抗的总体耐受性良好,在新辅助和辅助治疗中未观察到新的安全信号。此外,将度伐利尤单抗联合新辅助化疗与已知特性一致,与单纯化疗相比,不会降低患者手术率。

辉瑞靶向免疫疗法易瑞欧®(埃纳妥单抗)在华获批,用于治疗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

助力RRMM患者更长生存获益

  • 易瑞欧®(埃纳妥单抗)是一款皮下注射、固定剂量的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在三种药物暴露后的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RRMM)患者中展现出了深度且持久的疗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长达17.2个月,是目前同类产品中最长的,为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北京2025年3月10日 /美通社/ — 辉瑞公司今日宣布,靶向免疫疗法易瑞欧®(埃纳妥单抗)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附条件批准,适用于既往接受过至少三线治疗(包括一种蛋白酶体抑制剂、一种免疫调节剂和一种抗CD38单克隆抗体)的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成人患者的治疗。易瑞欧®获得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的优先审评,基于全球关键II期单臂研究MagnetisMM-3以及中国单独的Ib/II期单臂研究MagnetisMM-8的具有临床意义的总体缓解率及缓解持续时间获得批准。

易瑞欧®是一款皮下注射的靶向B细胞成熟抗原(BCMA)和CD3的双特异性抗体,它能与骨髓瘤细胞上的BCMA和T细胞上的CD3结合,从而激活T细胞杀死骨髓瘤细胞。

辉瑞中国区总裁、RDPAC执行委员会主席Jean-Christophe Pointeau表示:"对于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来说,时间就是生命,每次病情复发或耐药的发生,都将减少他们获得长期生存的机会。此次易瑞欧®的获批,将为患者提供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助力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并改善预后。我们感谢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其他相关部门对创新肿瘤药物的支持,辉瑞将在科学的驱动下,加快突破性创新的步伐,不断践行‘为患者带来改变其生活的突破创新'的使命,帮助肿瘤患者延长生命、改善生活质量。"

多发性骨髓瘤(MM)是一种克隆浆细胞异常增殖的恶性疾病。作为血液肿瘤中第二高发瘤种,全球每年约有188000人被诊断出患有多发性骨髓瘤[1]。数据显示,在我国2022年约有30300例MM新发病例和18662例MM死亡病例[2]。在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中,复发或难治性多发性骨髓瘤的治疗仍然有巨大的未满足需求。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马军教授表示:"多发性骨髓瘤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的血液肿瘤,近年来在以蛋白酶体抑制剂、免疫调节剂和抗CD38单克隆抗体为主的临床新药治疗下,患者的生存期得到了显著的提高,但几乎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都会面临复发或耐药情况,而且随着复发次数的增多,患者的治疗缓解率和生存预后也随之下降。特别是RRMM患者,在疾病进展时治疗选择非常有限,采用现有常规方案治疗总生存期往往不足一年,亟待更多的创新药物带来临床治疗上的突破。"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骨髓瘤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血液病医院临床首席专家邱录贵教授指出,"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治进展在血液肿瘤领域是一个典范,以BCMA为靶点的免疫疗法治疗RRMM取得了显著疗效。BCMA主要在浆细胞和成熟B淋巴细胞中表达, 是多发性骨髓瘤细胞上最具选择性表达的细胞表面受体,它的表达量在多发性骨髓瘤的疾病进程中逐步递增,且由于其肿瘤内脱靶不良反应风险较低,目前已经成为多发性骨髓瘤免疫治疗策略较为安全的理想靶点。在BCMA双特异性抗体中,埃纳妥单抗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截止目前是最长的,其MagnetisMM-3的最新研究结果支持了该药物在RRMM治疗中已经显示出的临床获益,给RRMM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易瑞欧®在治疗既往接受过多线治疗的RRMM患者的II期MagnetisMM-3研究中的总生存期(OS)结果显示,在关键单臂研究中的中位OS为24.6个月,持续展现出深度且持久的疗效,中位随访33.9个月时,中位缓解持续时间(mDOR)仍未达到,而且并未观察到新的安全性信号[3]

目前,易瑞欧®已获得美国、欧盟、日本等全球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市许可,并获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等权威指南一致推荐。

蒲公英创始人张金巍,当选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终身院士

上海2025年3月10日 /美通社/ — 据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官方消息,蒲公英创始人、上海临港产业大学生物医药学院院长张金巍先生正式当选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RSA)终身院士(Life Fellow),以表彰其在生物医药领域取得的卓越成就以及对全球健康事业的突出贡献。这一殊荣不仅是对张金巍个人在制药技术传播与行业创新领域卓越贡献的认可,也标志着中国制药行业的知识共享模式与国际影响力迈入新阶段,更是中国生物医药创新实力和产业发展获得国际认可的又一明证。

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成立于1754年,是英国历史最悠久的学术机构之一,总部位于伦敦,是一个覆盖自然科学、人文艺术、工业制造等众多领域的皇家学术机构,在1847年被英国皇室授予宪章。其院士成员囊括了世界著名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人文艺术家以及国家政要,自成立268年以来,当选院士来自全球70余个国家,入选终身院士代表着在艺术、商业和社会科学领域所获得的最高学术荣誉 ,像马克思主义的创立者和哲学家卡尔•马克思、喷气式发动机发明人弗兰克•惠特尔、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亚当•斯密等都曾是该机构的终身院士。

张金巍先生深耕生物医药领域超过20年,始终致力于推动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作为上海临港产业大学生物医药学院院长,带领团队建设了上海临港产业大学生物医药实训中心,获得"生物医药产教融合培育基地"荣誉,并发展共建学院,重点培养生物医药高技能产业人才。在生物医药行业教育与人才培养、行业交流与合作、课程开发与培训、产业指导与咨询、产业投资与赋能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显著推动了生物医药行业技术创新与企业发展。

作为蒲公英Ouryao的创始人,张金巍凭借着对制药行业的热爱与执着,将蒲公英打造成为行业内极具影响力的专业品牌。在他的带领下,蒲公英从最初学习GMP的业内论坛,逐步发展成为集媒体、研发、生产、上下游供应链为一体的中国制药行业领先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打造了教育、媒体、创投、联盟、人才、论坛、咨询、产品、商城、园区、十大板块。团队分布在中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成都、苏州、天津等地,并在北美加拿大设立蒲公英海外事业部,实现国内外双向互通,协同共振。蒲公英的创立源自行业的发展,蒲公英更一路见证和助推了中国制药产业的发展与变革。

从一个蒲公英BBS论坛起步,到站上RSA的百年讲坛,张金巍与蒲公英的征程,映照着中国制药行业从筚路蓝缕到敢为人先的时代跨越,正如中国医药企业管理协会负责人所言:"蒲公英证明了中国草根创新的力量——用一盏灯点燃千万盏灯,这正是产业崛起的底层逻辑。"

张金巍先生表示:"非常荣幸能够当选英国皇家学会工艺院终身院士,这不仅是对我个人的肯定,更是对中国生物医药行业的认可。未来,我将继续致力于推动生物医药领域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并努力构建跨国技术协作网络,推动中国药企参与全球供应链重构,与RSA联合启动"全球制药青年领袖计划",培育具备国际视野的复合型跨学科人才,并积极探索AI制药、智能制药、连续制造等新技术落地,让更多"中国方案"惠及全球,并为中国生物医药产业的人才全球化、可持续创新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张金巍,现任上海临港产业大学生物医药学院院长,蒲公英创始人,专注深耕制药行业超过20年,生物制药国产化推进联合会(BLA)发起人,PPMP(制药项目管理专家)C级国际认证课程开发人,多个政府及生物医药产业园区顾问及智库评审专家,曾主持过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天津市科技发展计划项目,天津市质量攻关等重要项目,利用近红外在药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获得专利和论文20多项,获得多项殊荣,出版《全球制药术语英汉双解词典》、《FDA警告信回顾与案例解读》等多项专著。

AHEAD研究国际首发暨JADE系列成果发布, 真实世界与循证医学共证,开启特应性皮炎精准治疗新时代

上海2025年3月7日 /美通社/ — 作为行业规模最大、影响最大、最具代表性的皮肤病学会,第83届美国皮肤病学会年会(American Academy of Dermatology Annual Meeting, 简称AAD)于3月7-11日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召开,2万余名全球顶尖皮肤科专家汇聚一堂,多项皮肤科疾病领域前沿学术研究进展正式公布。在会上,阿布昔替尼全球最大规模JAK1抑制剂真实世界研究AHEAD(Abrocitinib CHinese rEgistry on AD)阶段性研究成果(以下简称"AHEAD")国际首发,为特应性皮炎(AD)领域创新小分子药物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临床应用提供更多真实世界研究与医学循证数据,进一步夯实临床科学依据优化治疗策略,驱动AD诊疗路径重塑,让真实世界证据真正赋能临床实践。

AHEAD主要研究者(Leading PI),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高兴华教授表示:"很高兴看到AHEAD在世界舞台上发布阶段性证据。作为截至目前特应性皮炎领域全球最大规模JAK1抑制剂真实世界研究,AHEAD汇聚中国广阔地域的宝贵临床数据,积极探索基于大量中国AD患者人群的诊疗模式及优化诊疗方案,AHEAD与国际III期临床试验证据互为补充,为中国AD诊疗和创新药物使用提供更多临床应用数据,进一步完善循证医学证据。此次中期数据登上国际舞台,不仅为中国,乃至全球提供了规范化诊疗和科学用药的依据,为全球AD治疗指南和个性化医疗发展带来全新视角。"

辉瑞中国区总裁、RDPAC执行委员会主席Jean-Christophe Pointeau表示:"AHEAD及JADE系列数据的发布为中国AD临床决策提供更多科学坚实的医学循证依据, 同时也为全球临床实践带来‘中国科学之声‘。作为全球首个研发炎症免疫性疾病JAK通路的生物制药公司,辉瑞深耕JAK抑制剂研发三十年,持续引领JAK领域的科学探索。辉瑞始终关注学术前沿动态,并在药物上市后持续研发和投入,积极推动中国皮肤科领域的学科发展及能力建设。未来,辉瑞将继续秉承‘为患者带来改变其生活的突破创新'的使命,与中国皮肤病学界携手合作,期待见证中国皮科学界的科研实力为全球的AD患者带来改变,实现‘无痒愈肤,焕发新生'的共同愿景!"

中重度AD疾病现状不容乐观,真实世界证据势在必行

特应性皮炎(Atopic Dermatitis, AD)是一种慢性、复发性、炎症性皮肤病,非致命性皮肤疾病负担位列第一,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遭受严重影响,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压力。近十余年来,中国AD的发病率持续攀升,患者数量已超过7000万[1],正成为严重影响我国国民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特应性皮炎所导致的瘙痒使患者每年平均睡眠损失高达500小时[2],35%[3]的中重度患者合并焦虑和抑郁,直接医疗成本占家庭年收入的12-18%[4]。因其具有慢性、复发性、异质性强的特点,患者常深陷"复发-缓解-复发"的长期疾病困扰中,而兼顾快速症状控制、长期安全稳定的全病程管理目标,一度成为临床医生面临的挑战。

2022年以阿布昔替尼为代表的高选择性JAK1抑制剂在中国上市,为超过数十万的中重度AD患者带来实现疾病全程管理的希望。作为新药上市的"必经之路",III期研究试验验证了药物对目标患者的治疗作用及安全性。尽管其被认为是评价药物有效性和安全性的金标准,创新药在中国真实世界环境下的疗效及安全性的表现也备受关注。真实世界研究通过收集和分析药物在真实医疗环境中的使用数据,为临床医生提供更贴近临床的药物疗效和安全性评估,为促进临床决策优化和个体化治疗实践提供科学依据,帮助医患双方做出更科学的治疗决策,提升疾病管理和治疗信心。

全球最大规模 JAK1 抑制剂真实世界研究,奏响"中国科学强音"

作为特应性皮炎领域的重要成果,阿布昔替尼在本次AAD大会发布了9项研究数据更新,涵盖患者瘙痒、皮损、生活质量及药物安全性等多个维度内容。其中,全球已发表的纳入 AD 患者人数最多的阿布昔替尼真实世界研究AHEAD中期结果迎来国际首发,在世界舞台上奏响"中国科学强音"。AHEAD研究是一项大型、多中心、前瞻性、观察性真实世界研究,旨在全面了解阿布昔替尼片用于中国中重度特应性皮炎患者的人群特征、疗效及治疗模式。

此次中期结果涵盖自2023年10月至2024年4月的314名来自中国大约40个中心接受阿布昔替尼治疗的患者。结果显示,阿布昔替尼治疗中国患者疗效与全球III期试验结果一致。第2周,近6成患者实现瘙痒症状缓解,近3成患者实现PP-NRS0/1应答。同时,61.6%的患者在治疗第12周实现较基线75%程度的皮损改善。近4成的患者实现研究者总体评分(IGA)成功。

阿布昔替尼JADE系列研究成果也将同步亮相,将进一步增加其在改善AD患者瘙痒、皮损,提升生活质量等方面的疗效获益证据,多维度补充近5年的长期安全性证据,有助于提升临床决策的精准性及患者用药安全。

从追随到引领, 匠心研发三十载见证中国科研实力

此次由中国专家发起的AHEAD研究成果,将为全球范围内AD领域专家学者提供高价值的药物循证医学证据,为全球AD患者带来临床价值参考与获益。AHEAD成果的发布,标志着特应性皮炎创新药物领域,中国实现了从追随到引领的跨越。

辉瑞深耕炎症免疫JAK抑制剂研发三十年,在炎症与免疫性疾病JAK通路研发积累了深厚底蕴,始终致力于将全球范围内的同类第一、同类最优产品以最快速度引入中国,让中国患者在第一时间获得与全球同步的创新药物。目前,辉瑞皮肤科产品组合可全程覆盖轻、中、重度特应性皮炎的治疗需求,为中国AD患者带来更多治疗选择。

秉持"科学致胜"的理念,未来辉瑞将持续基于中国患者需求的洞察,携手中国皮肤病学界共同推动真实世界研究和提升药物可及性等方式,为创新药物持续丰富循证医学证据、满足患者未尽之需,助力中国皮肤学科在全球发出更响亮的中国声音,引领皮肤科诊疗能力与学科发展!

诺纳生物整合前沿人工智能技术以升级其全人源抗体平台,加速多个关键治疗领域的抗体发现

马萨诸塞州剑桥2025年3月7日 /美通社/ — 诺纳生物,一家致力于前沿技术创新,并为合作伙伴提供涵盖靶点验证和新一代生物大分子药物从发现至临床前研发等Idea to IND(I to I™)完整服务的国际化创新生物技术公司,今日宣布推出其创新的AI辅助药物发现引擎——Hu-mAtrIx™。这一由先进人工智能技术驱动的全新平台,与公司专有的Harbour Mice®技术平台实现无缝集成,旨在加速包括神经退行性疾病、代谢性疾病在内的多个关键治疗领域的抗体发现。

诺纳生物的前沿技术平台支持从蛋白质设计、基于单细胞的抗体筛选到下一代测序、抗体建模和抗体工程的全方位抗体发现过程。Hu-mAtrIx™平台通过引入AI和自动化技术赋能的抗体发现创新模式,旨在大幅缩短抗体发现周期、提高效率并提升抗体药物开发的成功率。

Hu-mAtrIx™为高效识别最佳抗体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它能够探索海量的人类抗体序列库,以识别出具有所需目标特异性和结合亲和力的最优序列。此外,该平台还能预测抗体的关键性质,如稳定性、可制造性和免疫原性,从而在抗体发现的早期阶段即降低开发风险。

此外,诺纳生物正在开发一个全新的AI模型,以拓展其核心技术平台HCAb Plus™。该模型利用业界领先的全人源重链转基因小鼠平台HCAb Harbour Mice®的独特优势,以及公司专有的HCAb数据集,以突破抗体发现的边界,从而更精确、高效地识别罕见且高度特异性的抗体。

诺纳生物董事长王劲松博士表示:"我们很高兴推出Hu-mAtrIx™平台,这是一款能够补充和完善我们现有抗体发现解决方案的辅助工具。通过将我们专有的Harbour Mice®平台与AI技术相结合,我们能够应对药物发现过程中的关键挑战——缩短上市时间及提高候选药物成功率,为我们的合作伙伴提供更多精准治疗选择。"

欧洲药品管理局CHMP重申对仑卡奈单抗治疗早期阿尔茨海默病的积极意见

东京2025年3月7日 /美通社/ — 卫材和渤健宣布,欧洲药品管理局(CHMP)已决定维持其在2024年11月通过的关于抗Aβ单克隆抗体仑卡奈单抗(商品名:乐意保®/Leqembi®)的批准建议[1]。基于CHMP的审查结果,欧洲委员会(EC)将重新启动对仑卡奈单抗上市许可的决策流程。

2025年1月,欧洲委员会(EC)在其决策流程中要求欧洲药品管理局(CHMP)根据2024年11月批准建议通过后所获取的仑卡奈单抗安全性信息,重新确认是否需要更新批准建议,并确认批准建议中关于风险最小化措施的描述是否足够明确。经审查,CHMP得出结论,认为无需更新对仑卡奈单抗的批准建议。

在欧洲,阿尔茨海默病(AD)引起的轻度认知障碍(MCI)和阿尔茨海默型痴呆的患者人数分别估计为1520万人和690万人[2]。阿尔茨海默病(AD)会随时间逐渐恶化,病情的加重不仅对AD患者本人及其护理人员造成巨大负担,也对整个社会产生重大影响。目前迫切需要能够从早期阶段延缓AD进展的新治疗选择。

如果仑卡奈单抗的上市许可申请获得EC批准,该批准将适用于所有27个欧盟成员国以及冰岛、列支敦士登和挪威。卫材和渤健将继续全力以赴,尽快将仑卡奈单抗提供给欧洲的早期AD患者。

仑卡奈单抗的全球开发和注册申请由卫材主导,而产品则由卫材和渤健共同商业化和推广。其中,卫材拥有最终决策权。

诺和诺德:锚定创新航向,构筑长期健康未来

北京2025年3月6日 /美通社/ — 今日,全球领先的生物制药公司诺和诺德举办媒体沟通会,全球管理层与国际媒体分享了多疾病领域的创新要点:直击慢性疾病之间的相互关联,以整体性方式打破壁垒,强化协同,全面拥抱心血管代谢疾病领域的创新变革;同时继续深耕罕见病领域,引领药物研发创新,探索整合解决方案,全力构筑更健康的未来。

诺和诺德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周赋德(Lars Fruergaard Jørgensen)说道:"一个多世纪以来,诺和诺德专注于‘驱动改变,携手战胜严重慢性疾病',为社会创造价值。着眼未来,心血管代谢疾病领域充满潜力,公司在这方面拥有领先的科研经验。我们有望与合作伙伴一道,共同解锁‘长期健康'的更多可能性。"

解锁GLP-1价值,应对更广泛的心血管代谢疾病

基于对慢性疾病的深入研究和科学理解,诺和诺德重点介绍了其在心血管代谢疾病方面的洞察。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和包括2型糖尿病、肥胖症及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MASH)在内的代谢疾病,常常在同一患者身上交叠或并存。这类相互关联的疾病被称为心血管代谢疾病。

为此,诺和诺德持续开发创新药物和健康解决方案——应对这些相互关联的代谢和心血管疾病,提供相互补充的疗效。以司美格鲁肽2.4 mg为例,SELECT心血管结局试验的结果显示:司美格鲁肽2.4 mg可使成年超重或肥胖症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20%。

诺和诺德执行副总裁兼商务策略及企业事务负责人柯米拉(Camilla Sylvest)表示:"我们的胰高糖素样肽-1受体激动剂(GLP-1RA)类药物为糖尿病、肥胖症和相关疾病的患者带来了积极的健康获益,同时也改变了社会看待和治疗肥胖症与糖尿病的方式。2024年,全球超过4,500万糖尿病和肥胖症患者获益于诺和诺德的创新产品。未来,我们将在推动科学创新的同时,持续提升产能,服务更多患者。"

谈及心血管代谢疾病领域的研发创新,诺和诺德全球开发执行副总裁Martin Holst Lange介绍道:"心血管代谢疾病是一类非常复杂的疾病,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可能带来严重的健康风险。这需要以患者为中心,采用全面、综合的管理方法。因此,我们在为该领域开发创新疗法时,会从作用机制、有效性与耐受性、合并症及便利性等多个维度进行综合考虑,提升产品管线的深度和广度。"

目前,诺和诺德正通过一系列丰富的临床研究(SELECT研究、FLOW研究、SOUL研究、STRIDE研究、ESSENCE研究、EVOKE研究),进一步挖掘司美格鲁肽在心血管代谢领域更广泛的治疗潜力,并根据从中获得的经验,打造心血管代谢领域差异化的未来产品组合。此前,司美格鲁肽获批用于2型糖尿病治疗已超过7年,获批用于肥胖症治疗近4年。

值得一提的是,诺和诺德已在GLP-1与胰淀素二者的联合作用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CagriSema的3期临床试验REDEFINE 1结果显示,在伴有一种或多种合并症的超重或肥胖症患者中,接受CagriSema治疗68周后,平均体重降幅达22.7%,并展示出良好的安全性。此外,针对皮下注射Amycretin开展的1b/2a期试验已成功完成,对Amycretin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进行研究,并完成概念验证,证实了其减重潜力。

聚焦个性化需求,惠及更多罕见病患者

过去45年来,诺和诺德深耕罕见血液疾病、罕见内分泌疾病治疗领域,持续开发创新疗法,满足患者多样化的需求。本次活动上,诺和诺德罕见病业务部执行副总裁Ludovic Helfgott介绍了公司在罕见病治疗领域的三大方向:

  • 进入仍存在巨大未满足需求的其他罕见病治疗领域

  • 我们的目标是开发药物管线,更好地服务患者的个体化需求,并推动血友病管理和其他罕见血液疾病如镰状细胞病的重大变革

  • 药物创新之外,我们致力于提供整合的解决方案,从而赋能医生和患者,提升治疗的依从性

全球有近800万人患有镰状细胞病[1],而患者在治疗选择、医疗可及性和长期管理等方面存在重重挑战。诺和诺德的目标是改善全球镰状细胞病患者的治疗标准,通过开发包括新型疾病修饰、基因编辑技术,以及可穿戴设备在内的整合解决方案,帮助患者减少疼痛、提高生活质量。

在罕见出血性疾病治疗领域,诺和诺德从未停止创新探索,不断开发新治疗方案(口服制剂、单克隆抗体、下一代基因组编辑技术),并持续倡导尽早进行规范化预防治疗,以期改善治疗结局。

"中国同创"五周年,引领创新"加速度"

2020年,诺和诺德正式启动"中国同创"项目,推动中国全面纳入全球同步研发体系,旨在实现从临床试验到新药递交申请全球同步,让中国患者同步受益于全球创新药。经过五年多的发展,项目取得了里程碑式进展:2024年,全球首个胰岛素周制剂诺和期®(依柯胰岛素注射液)在中国获批,开启胰岛素治疗周制剂时代。这是"中国同创"项目的首个落地成果,实现国内外同步研发、同步获批,同步上市。

依托"中国同创"战略框架,2024年,诺和诺德中国在多个疾病领域达成了历史性突破:覆盖糖尿病、肥胖症、罕见病三个疾病领域的3款创新药物同月获批,包括全球首个用于长期体重管理的GLP-1RA周制剂诺和盈®、中国首个长效重组凝血因子Ⅷ诺易特®

"中国同创"项目在为患者带来创新治疗方案的同时,也为中国医药创新生态系统建设贡献力量——与多家医疗机构建立"临床研究战略合作中心",合力提升临床试验能力和诊疗水平。中国也成为诺和诺德全球首个正式使用"战略合作中心"模式来推动临床试验开展的分部。截至2024年12月,诺和诺德临床研究战略合作中心已经拓展至10余家医疗机构共40余个专业科室。

诺和诺德大中国区医药和质量部企业副总裁张克洲表示:"随着药品审评审批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创新药国内外获批‘时差'进一步缩短,中国患者能够更早获益。五年间,‘中国同创'项目取得的显著进展就是最好的例证。这也让我们更加充满信心,加速将全球创新成果带给中国患者。目前,在肥胖症、血友病、生长障碍以及其他严重慢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慢性肾病、代谢功能障碍相关脂肪性肝炎、阿尔茨海默病等多个新治疗领域,我们在准备或正在开展多项临床试验。从临床试验来看,诺和诺德中国已全面进入诺和诺德所有疾病领域。"

诺和诺德全球高级副总裁兼大中国区总裁周霞萍表示:"作为一家使命驱动的企业,诺和诺德积极应对全球健康挑战,加速布局多疾病领域。在中国,我们的创新步伐也越来越快。同时,诺和诺德携手合作伙伴,提升疾病认知,推动疾病的早诊早治。此外,我们积极践行社会、环境、财务三重责任,推动可持续发展。未来,诺和诺德也将继续履行对患者的长期承诺,为建设‘健康中国'做出贡献。"

欧姆龙”智律波”商标成功注册,夯实血压计市场布局

上海2025年3月6日 /美通社/ — 近日,欧姆龙健康医疗在知识产权领域取得重要进展,其"智律波"商标于2025年2月6日正式注册成功,核定使用商品涵盖医疗器械、血压计和心率监测设备等(国际分类:第10类)。此次商标注册将助力欧姆龙在品牌保护、产品创新和市场推广等方面进一步深化布局,为用户提供更科学、便捷的血压管理体验。

"智律波"房颤风险提示血压计是欧姆龙于2024年推出的创新产品,搭载"Intellisense AFib"技术,可实时监测并可视化脉波变化,通过一次测量即可完成血压测量和房颤风险筛查。该产品不仅满足了高血压患者日常监控血压的需求,还能帮助患者早期发现房颤风险,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

未来,欧姆龙将继续依托深厚的技术积累和专业优势,从日常血压监测向并发症风险预防拓展,为患者提供更全面、更智能的慢病管理解决方案,助力"健康中国2030"战略目标的实现。

罗氏制药中国携手京东健康赋能流感防治健康生态

  • 双方将围绕流感领域展开长期合作,共同推动健康服务生态建设

  • 合作将涵盖流感科普教育体系建设、互联网诊疗能力提升、健康大数据运用、多方对话平台搭建等关键领域

北京2025年3月6日 /美通社/ — 今日,罗氏制药中国与京东健康正式签署《流感防治生态共建深度合作协议》,标志着双方在流感防治领域的长期深化合作正式启动。此次合作将通过整合双方优势资源,依托"医学+互联网医疗"创新模式探索,持续赋能互联网健康服务生态,进一步提高速福达®(玛巴洛沙韦)在中国的可及性,惠及更多中国流感患者。

根据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推进流感防治科普工作,利用京东健康平台的广泛影响力,提高大众对流感防治的认识和意识。同时,京东健康将为平台上的互联网医生提供持续的流感防治学术信息,助力其专业能力的提升,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高效的诊疗服务。此外,双方还将联合"产学研医"多方力量,搭建流感防治多方对话平台与交流合作桥梁。通过这一平台,各方将共同探索流感防治的一体化解决方案。

目前,在中国,每年平均有约9.6万-24.0万人[1] 死于由流感导致的呼吸系统疾病,占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病例总数的8.2%[2]。目前在中国,流感疫苗的接种率依然不高,国家疾控中心数据显示,中国2022年到2023年流感季接种率为3.84%,与欧美有很大的差异。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李侗曾主任指出:"流感不是感冒。公众对流感科学认知不够,容易轻视,导致延误疾病治疗。流感病毒传播速度快、传染性强。流感需遵医嘱使用抗流感病毒药物针对性治疗,且治疗窗口期非常关键,症状出现后的48小时内是阻止病毒复制,减轻症状的黄金时间。"老、弱、病、小、孕"是流感高危人群,大众在关注自身流感防治的同时,也应考虑对身边亲友的保护。目前,也有相关研究已经证明,通过玛巴洛沙韦进行及时的流感抗病毒治疗还可以有效阻断流感在家庭成员之间的传播。"

在专家讨论与交流环节,讨论嘉宾们一致认为,互联网健康服务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前景广阔,有助于制定更有针对性的预防措施和防控策略,优化资源配置,提升应急响应能力。

"目前基于厦门大学开发的流感预警模型,通过整合流行病学和实验室监测实时数据、药品流通信息和多元网络搜索趋势等海量数据,可实现提前14天预测区域流感流行态势、提前2个月刻画整个流行季流行规模和流行特征并利用海量数据实时校正."厦门大学公共卫生学院陈田木教授指出"该系统在24年充分结合了京东用户流感相关行为指数化数据,对流感的预测准确率超过90%(最高可达99%),较传统预测方式提升10%。"

在签约仪式上,京东集团副总裁、京东健康医药业务部总经理宋志瑞表示:"京东健康一直致力于打造‘智能预警-精准科普-高效诊疗'的数字健康体系。此次与罗氏制药中国的合作,将进一步拓展我们线上线下一体化的健康服务能力,为患者提供更精准的流感防治支持。我们相信,通过双方的共同努力,能够让更多中国患者更快速、更便捷地获得创新治疗方案,为流感精准防控贡献力量。"

罗氏制药中国特药领域副总裁陈顗娟女士表示:"作为全球领先的创新制药企业,罗氏始终致力于推动疾病防治体系的完善,从药物可及性到健康管理闭环,罗氏在加速引进创新药的同时,也将继续携手各方合作伙伴,不断探索新型合作模式,聚力打造创新、合作、多元的本土医疗健康生态圈。希望此次与京东健康的合作,将帮助让更多中国患者能够更快速、更便捷地获得创新治疗方案,为流感精准防控提供更坚实的支持。"

此次合作不仅是双方在健康服务领域的一次创新尝试,也标志着互联网医疗与传统制药企业在流感防治生态建设上的深度融合。未来,双方将持续拓展合作边界,共同助力"健康中国2030"目标的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