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医药代表”消息,葛兰素史克(GSK)中国宣布最新人事任命,卢雪芬将于12月 16 日正式加入葛兰素史克中国管理团队,担任中国区人力资源负责人。
2024开年以来,GSK发生了多起业务和人事方面的变动。
年初,GSK中国曾进行业务重组,组建特药、疫苗、呼吸三大核心业务部门。
5月,葛兰素史克大中华和洲际区域高级副总裁 (GSK GCI) 柯瑞康(Mike Crichton) 宣布,齐欣(Cecilia Qi) 被任命为 GSK 大中华和洲际区域副总裁兼疫苗业务负责人,余慧明(Sherman Yu) 接任GSK副总裁兼中国总经理职务,两人于7月1日各自履新。
6月23日,顾皓(Victor Gu)正式离任GSK中国人力资源负责人一职。
8月1日,GSK中国呼吸事业部新设立了新可来(美泊利珠单抗)全国销售负责人岗位,由洪晓担任;同时,成立大呼吸市场部,由曹雪艳担任呼吸市场部负责人,两人均直接汇报于呼吸事业部负责人余锦毅。
8月30日,马征正式离任GSK中国传播与政府事务负责人,此后不久,赵伦加入GSK中国接任这一职位。
11月14日,前礼来中国跨生化产品事业部副总裁傅祁越也加入GSK中国特药事业部,担任副总裁及抗感染负责人,直接向GSK中国特药业务负责人张宁汇报工作。
近年来,包括GSK在内的跨国药企在中国市场的人事变动频繁,也反映了其在华业务策略的不断调整。其在华高层管理人员的变动,往往伴随着业务架构的调整和战略方向的微调。例如,赛诺菲将多款产品在中国的销售转移给本土药企上药控股;罗氏将部分产品在中国市场的销售与分销业务委托给了国内医药分销商国药集团,并据此进行了销售团队的精简与优化;辉瑞中国疫苗线解散;山德士中国整体打包出售给爱施健。这些变化表明,跨国药企正在重塑中国战略,通过人事变动和业务架构调整更高效地适应中国市场。
与高管离职潮相伴的是业务架构调整和战略转型。近年来,多家药企进行了业务架构调整,包括拆分事业部、成立新部门、整合内部资源等。这些调整有助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也反映了跨国药企在不同业务领域的战略布局和资源配置。
来源:思齐俱乐部
作者:李思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