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是治病救人的特殊商品,事关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国家药监部门名称和归属历经变迁,不变的是对药品安全和质量毫不松懈的监管和坚守。
近18年(2006~2023),共查处药品案件267万件、货值189亿元、停业整顿/责令停产停业17943起、吊销许可证2727个、捣毁制售假药窝点5597个、移交司法机关26581件、刑事判决429件、刑事处罚653人。2023年开启医药反腐以来,一批大案要案被查处。
注:本文特指药品案件,不包括医疗器械、化妆品等其他与医药相关领域案件。
近18年(2006~2023),共查处药品案件267万件。
随着GMP、GSP贯彻和升级、新版《药品法》实施、药品监管持续高压,医药从业人员文化门槛、对药品安全和质量意识以及敬畏度的不断提高,药品案件总数呈逐年减少趋势。
药品案件由2006年(30.8万件)、2007年(30.4万件)、2008年(27.3万件)25万件以上,下降到2009~2013年的年平均18万件,再降至2014~2023年的年平均9万件,2023年与近年均值持平,共查处89572件。
近18年(2006~2023),药品案件共涉及货值189亿元。
前12年(2006~2017)相对平稳,平均每年涉及货值4.7亿元,2018年达历史第二高峰27.4亿元。
2020年开始尤其2023年,案件涉及货值暴增,2023年达历史峰值48.1亿元,是2020年的6.6倍,比2022年增加28亿元,增长了1.4倍。
2023年开始医药领域反腐以来,药监部门协同公检法,敢深挖敢碰硬,一批大案要案被揪出。
对药品违规违法的处罚有停业整顿(2006~2015)、责令停产停业(2016~2023)直至吊销许可证等多种形式。
近18年(2006~2023),共发生停业整顿和责令停产停业17943起。
2006~2015年10年里,停业整顿数量不断增加,其中6年(2011~2015)多至每年都在千起以上,2015年达历史峰值2959起。
2016年起,处罚方式改为“责令停产停业”,其中4年(2016~2019)是责令停产停业高发期,每年都超千起,平均每年1440起。2020年开始骤降至300起以下,2023年达到历史低值,降至114起。
近18年(2006~2023),共吊销药品许可证2727个。
各年间数量相对平稳,平均每年吊销152个,最少的是2006和2021年,只吊销37个。
2022年是历史上吊销许可证最多的一年,共吊销605个,是18年均值的4倍,是历史第二高2012年的236个的2.6倍。
捣毁制售假药窝点、移交司法
近18年(2006~2023),共捣毁制售假药窝点5597个。
其中,2006~2014年是药品制假售假高发期,平均每年捣毁制售假药窝点440个,高峰时,捣毁制售假药窝点833个(2012年)。
2015年后有所减少,2020年降至历史低值42个。
2020年开始,打击力度进一步加大,捣毁制售假药窝点数量又逐年增加,2023年捣毁制售假药窝点389个,是2020年的9.3倍、是2022年的1.4倍。
近18年(2006~2023),移交司法机关的药品案共有26581件。
其中7年(2012~2019)移交司法机关案件数量最多,每年都超千件,平均每年1901件;高峰时达2337件(2013年)。2020年减至327件,其后又呈爆发式增长,2022年超过3000件,2023年创历史之最,首次突破4000件,达4552件,是2020年的14倍、2022年的1.2倍。
2020年以来,不管是刑事处罚案件信息公开数、刑事判决案件数,还是刑事处罚人数都逐年增加,2023年创历史之最。
近4年(2020~2023),共有14.4万件刑事处罚案件信息公开。
刑事处罚案件信息公开数由2020年的2.9万件增加到2023年的3.84万件,2023年较2020年增加9433件,增长33%。
近4年(2020~2023),共有刑事判决案件429件。
刑事判决案件数由2020年的31件增加到2023年的261件,2023年较2020年增长7.4倍。
近4年(2020~2023),共有刑事处罚653人。
刑事处罚人数由2020年的119人增加到2023年的288人,2023年较2020年增加169人,增长1.4倍。
2003.5~2008.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直属国务院;
2008.3~2013.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隶属原卫生部;
2013.3~2018.2,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直属国务院;
2018.3~至今,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隶属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