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冠心病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最主要疾病之一。在传统观念中,冠状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狭窄程度达到50%以上时便可以诊断为冠心病。但临床上发现,冠状动脉造影检查时无明显冠脉狭窄(狭窄程度小于50%)的患者中大约有20%-50%存在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这一现象被称为缺血伴非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
INOCA临床误漏诊率高,据《中国循环杂志》公布的一项研究发现,仅6.4%的INOCA患者在首次就诊时确诊,93.6%的患者确诊前多次就诊。在诊断技术的发展推动下,评价指标逐渐丰富,临床对INOCA的认知也在不断更新。
为临床决策提供参考
以往因为技术应用及其可及性的受限,INOCA在临床诊治中未能受到足够重视。INOCA患者通常感到胸闷、胸痛等不适,如果未能及时得到有效诊断和治疗,将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预后。
临床对于疑似INOCA患者的检查方法可分为有创和无创两大类,总体而言,无创影像学方法更容易执行。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PI)是一种无创性心肌缺血的功能学评估检查方法,对于疑似或患有冠心病或INOCA的患者,MPI的检查结果可以为临床医生的诊疗提供重要参考。对于INOCA患者,往往需要进行心肌血流定量及其心肌血流储备功能(CFR)的测定,在这方面,新一代CZT晶体SPECT或PET具有重要价值。
MPI的显像原理是显像剂会随冠脉血流灌注被心肌细胞摄取,显像设备可以是SPECT或PET,其中SPECT在临床应用更为方便和广泛。各部位心肌细胞摄取显像剂的多少与该部位的心肌血流量直接相关,因此可以通过MPI及其心肌血流定量检查来发现有无心肌缺血及其心肌缺血的范围和程度。
改善患者诊疗体验
据《中国循环杂志》数据,全球估计有1.97亿人患冠心病,据估算,中国现有冠心病患者约1139万。在人口老龄化趋势和生活方式变化等因素的影响下,我国冠心病的患病率和死亡率仍逐年上升,且发病年龄有越来越年轻化的趋势,我国冠心病的防治面临着严峻形势。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的设备及其显像剂等技术手段的进步,为冠心病及其INOCA的精准诊断提供越来越便捷、有效和安全的检查方法。目前已上市的显像剂可以在常温下保存12个小时,更好地方便了使用,有效缩短了患者的检查及等待时间。
早诊早治体系建设
强化关口前移
根据《中国心血管影像技术应用现状调查与医疗质量报告》,SPECT/PET 核素心肌灌注显像检查在调查医院中的开展率仅有12.9%,与欧美等国家及其指南的要求相比仍相去甚远。
2023年11月,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4部门发布《健康中国行动—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行动实施方案(2023—2030年)》,其中明确:“到2030年建立覆盖全国的心脑血管疾病综合防控和早诊早治体系;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的心脑血管疾病防治能力和质量进一步改善,人民群众心脑血管相关健康素养显著提升,心脑血管疾病防治技术取得较大突破;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率及危险因素水平上升趋势得到有效控制,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下降到190.7/10万以下。”
如何发挥好SPECT MPI这一重要的冠心病影像学检查方法在我国的临床应用,对于提高我国冠心病及其INOCA的临床诊治水准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和社会经济学价值。临床医师也要注意正确发挥每一项检查技术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价值,提高诊断准确度。
专家观点
李殿富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研究生导师
江苏省人民医院心内科副主任/妇幼心内科主任
江苏省人民医院妇幼分院/江苏省妇幼保健院党委书记
● 美国核心脏病学会(ASNC)委员
●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专家委员会心力衰竭专委会常委
●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分会常委
● 中国抗癌协会整合肿瘤心脏病分会常委
● 江苏省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委会(前任)主任委员
● 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委员暨心力衰竭学组组长
● 江苏省医学会理事
“传统概念中的冠心病指阻塞性的冠心病,如果血管直径狭窄达到50%以上,就会初步判断是冠心病。而近十几年,临床发现很多患者并没有明显的冠状动脉狭窄,也就是说,狭窄程度在50%以下甚至没有狭窄,但是有心肌缺血的客观证据,这就是新定义所指的‘缺血伴非梗阻性冠状动脉疾病(INOCA)’。
‘INOCA’概念实际上包括了两个方面,一是微血管病变,二是冠状动脉痉挛。当下我们应该从更广泛的意义上去理解冠心病的概念,考虑冠心病的诊断和处理。”
李剑明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硕士研究生导师
天津大学泰达国际心血管病医院核医学科主任
天津医科大学心血管病临床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
● 天津市医学影像技术研究会理事及核医学分会主任委员
● 天津市核医学医师分会副会长
● 天津市核医学分会常委
●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心血管影像学组副组长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影像学组委员
● 中国核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
“从临床诊断的原则来讲,是从简单到复杂、从无创到有创。常用的冠心病诊断工具有心电图、心电图负荷试验、动态心电图、核素心肌显像、血管超声、心肌酶学检查、冠脉CT成像、冠状动脉造影等更多诊断工具。冠状动脉造影实际上是现在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可以明确诊断冠状动脉有无狭窄以及狭窄的部位、程度和范围。
但是,这些检查都有一个缺陷,就是无法判断血管狭窄有没有影响血流,这就需要功能学的判断。比如核素心肌显像,能够通过示踪剂反映血流灌注情况,也可以通过示踪剂是否被心肌细胞摄取来反映心肌的活性,这是核素心肌显像独有的特点。
总而言之,每一种临床诊断的工具都具有不可替代性。我们选择诊断方法,要将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以往的检查结果结合起来,进行科学选择和搭配,最终的目的就是更精准、更早期、更灵敏地诊断冠心病,并对其危险程度做出准确判断,最终为临床决策而服务。”
马根山
主任医师 医学博士 二级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心血管内科科主任
东南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副所长
● 江苏省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主任委员
● 南京医学会心血管病学专科分会主任委员
● 中国医师协会心力衰竭专委会副主任委员
● ISHR中国转化医学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 江苏省医师协会心血管内科医师分会副会长
●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分会介入心脏病学组委员
● 江苏省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江苏省优秀重点人才、江苏省医学领军人才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议专家组成员、国家发改委药品定价委员、国家教育部国际合作项目评审专家
“对于冠心病患者而言,积极地控制危险因素包括戒烟,合理控制血压、糖尿病、脂质管理等,对原发病的治疗,也是防止微血管病变进展、改善心绞痛症状的有效手段。
开展冠心病二级预防药物治疗,抗血小板药物能减少微血管阻塞的发生,他汀类药物能降低血脂水平和炎症反应,他汀类药物和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联合使用可有效改善胸痛和INOCA患者的内皮功能和生活质量。同时,冠心病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心绞痛药物。
此外,在日常生活中,冠心病患者也需要注意饮食均衡,保证营养充足;合理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或者75分钟的高强度有氧运动;控制体重,戒烟戒酒,保持情绪平和。除了药物治疗以外,包括日常生活方式在内的全方位综合治疗,有利于病情的有效缓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