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作者:福建省第三人民医院肿瘤科  何尚香  陈碧茵 . 王文武


病史介绍:

患者男性,69岁, 于2014年10月无明显诱因出现便血。就诊外院,肠镜示:降结肠癌。


2014年10月31日行腹腔镜下左半结肠切除术。术后病理示:(乙状结肠)大肠蕈伞型管状腺癌(中分化,大小2.5×2×1.5 cm)伴坏死,侵及浅肌层,手术标本两切端及另送“上切端”、“下切端”均未见癌浸润;肠周淋巴结转移情况:(4/11,转移数/淋巴结总数)。免疫组化示:Ki67(20%+),P53(++),nm23(+),Pgp(+),Tpop-II(+),GST-π(+),Ts(-), Villin(+),CEA(+),CDX-2(+),C-erbB-2(+), CKpan(+),Syn(-),CgA(-),CD56(-)。术后恢复可。


2014年11月10日起,行奥沙利铂(150 mg,d1)+亚叶酸钙(360 mg,d1~2)+氟尿嘧啶(1800 mg,d1~2)方案化疗8周期。后不定期复查,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既往史: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高血压。


发生复发转移:

2018年1月3日因“胆囊多发结石”就诊我院肝胆外科,1月5日行上腹部核磁共振(MRI)平扫+增强+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RCP)检查示(图1):原肠癌术后复查,现肝内多发结节状异常信号影,考虑转移;胆囊底部改变,考虑腺肌症伴结石。后转入我科。


规避药物相关毒性,合理制定晚期结直肠癌诊疗方案1.png

图1  2018年1月5腹部MRI检查图像


复发转移后治疗:

结合相关检查考虑病情进展,于2018年1月15日起行伊立替康+雷替曲塞+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恩度)方案治疗1周期。2018年2月6日起行伊立替康(280 mg,d1)+雷替曲塞(4 mg,d2)+西妥昔单抗(500 mg,d1)方案治疗,3周为一周期,共行8周期治疗。


2018年5月17日上腹部MRI平扫+增强示:肝内多发转移瘤(较大者约0.9cm×0.8cm)较2018年4月4日片有所缩小,疗效评价为SD(图2)。期间出现II度骨髓抑制,无明显不良反应。


规避药物相关毒性,合理制定晚期结直肠癌诊疗方案2.png

图2  2018年4月4日与2018年5月17日MRI图


2018年7月27日复查上腹部MRI平扫+增强示:肝内多发转移瘤(较大者约0.7 cm×0.7 cm)较2018年5月17日片(较大者约0.9 cm×0.8 cm)有所缩小,疗效评价SD(图3)。


规避药物相关毒性,合理制定晚期结直肠癌诊疗方案3.png

图3  2018年5月17日与2018年7月27日MRI图


后患者因经济原因拒绝继续使用西妥昔单抗,故于2018年8月20日起改为安罗替尼靶向治疗1个月。


病例小结:

患者结肠癌术后出现肝转移,考虑既往用药及患者一般情况,给予伊立替康+西妥昔单抗方案,同时考虑患者既往冠心病、高血压史及氟尿嘧啶类药物使用史,为避免氟尿嘧啶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及耐药问题,因此选择雷替曲塞为基础的联合方案进行治疗。患者接受化疗联合靶向治疗9个周期,疾病稳定且未发生显著不良反应,为患者争取了良好的疗效及生活质量。


留下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