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显示,化疗联合分子靶向药物可显著提高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而对于有心脏风险(如冠心病、高血压等)而不适合应用氟尿嘧啶类药物的患者,ESMO指南推荐雷替曲塞是标准替代。
因此,本版分享了两例应用雷替曲塞联合靶向药物治疗获得缓解的肠癌肝转移患者,希望能给读者一些启示。
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曲晶磊 曲秀娟
雷替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在1例晚期肠癌患者中的应用
患者女性,47岁,身高163 cm,体重55 kg,ECOG评分1分。患者3年余前出现黏液血便,行肠镜及影像学检查提示上段直肠癌伴肝转移。
于2016年2月行经腹腔镜直肠癌Dixon术+肝脏肿物局部切除术。术后病理为中分化腺癌,术后分期为pT4aN0M1a,Ⅳ期,肝转移。基因检测提示RAS和RAF为野生型,微卫星稳定,UGT1A1*6基因突变型(GA),UGT1A1*28野生型(TA6 /6)。术后XELOX方案化疗过程中,复查腹部CT示肝脏新发病灶,提示疾病进展。
遂于2016年5月行伊立替康+雷替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二线治疗8周期,期间复查CT提示肝脏病灶明显缩小,最佳疗效评价接近完全缓解。后行雷替曲塞(3 mg/m2,d1,q3w)联合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至今,目前随访37个月,病情稳定,患者耐受性良好。
本病例中,伊立替康+雷替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二线治疗晚期肠癌取得了较好的疗效,肿瘤接近完全缓解后给予雷替曲塞联合贝伐珠单抗维持治疗,目前疾病稳定超过3年。
山东省立医院东院 杨霞
雷替曲塞在1例直肠癌并多发肝脏转移患者联合化疗中的应用
患者男性,64岁,身高174 cm,体重82 kg,ECOG评分0分。患者因偶然发现大便带血,伴有腹胀入院。行电子肠镜检查示进镜15 cm见一环周肿物,表面结节状伴糜烂,堵塞管腔,镜身无法通过。入院诊断为直肠癌。
行腹部增强CT示直肠上段肠壁改变,符合恶性肿瘤并周围多发淋巴结转移。肝脏内多发异常强化灶,考虑转移瘤。于5月前在全麻下行腹腔镜辅助直肠癌切除术,术后病理:(直肠)溃疡型中分化腺癌,切面积2 cm×0.5 cm,侵及浆膜,脉管内查见癌栓;上、下切线未查见癌;肠周淋巴结(8/14枚)查见转移癌。免疫组化:MLH1(+)、MSH2(+)、MSH6(+)、PMS2(+)。术后2月复查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67.61 ng/ml、糖类抗原19-9为351.70 U/ml、糖类抗原72-4为22.96 U/ml;复查胸+全腹(含盆腔)CT平扫+增强(山东省立医院):直肠术后改变;肝脏多发转移瘤。肝脏MR平扫+动态增强(山东省立医院):肝内多发异常强化灶,符合转移瘤MRI表现,较前增大。
由于患者存在多年的高血压病史,为规避氟尿嘧啶类药物在体内代谢过程中所产生的心脏毒性,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排除化疗禁忌,给予患者西妥昔单抗+奥沙利铂+雷替曲塞方案联合化疗4周期,具体为:西妥昔单抗900 mg d0+奥沙利铂250 mg d1+雷替曲塞6 mg d1,q3w。
治疗后复查胸+全腹CT平扫+增强(山东省立医院):肝脏转移瘤,较前明显好转;CEA、CA19-9正常,CA72-4为22.53 U/ml。化疗过程中患者无明显胃肠道反应,无明显骨髓抑制,耐受性良好。
综上可见,直肠癌并同时多发肝脏转移的患者在接受雷替曲塞联合化疗中具有良好的疗效和耐受性,可避免氟尿嘧啶类药物所产生的心脏毒性,与靶向药物联合使用可明显增加疗效,而毒副反应无叠加,因而为患者带来了疗效与安全的双重获益,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