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莱美药业发布《关于公司控股股东及实际控制人拟发生变更的提示性公告》,其控股股东中恒集团拟通过公开征集方式转让所持有的莱美药业23.43%股份。
中恒集团是由广西国资委实控的国有控股企业,目前其合计持有莱美药业约25.46%股份,包括直接持股23.43%,以及通过子公司间接持股2.03%。
中恒集团表示计划专注于心脑血管疾病等关键领域,将仅保留对莱美药业间接持股的部分,若转让顺利完成,其将不再是莱美药业控股股东。
此时,距离中恒集团入主莱美药业还不到五年。
莱美药业成立于2001年,2009年成为重庆首家登陆创业板的公司,也是首批创业板28家公司之一,主营业务涵盖抗感染药物、抗肿瘤药物、消化系统药物和肠外营养药等,以注射剂为主。
2013年起,莱美药业出现大股东大量减持股份、大股东因债务违约股权被司法冻结等问题,股权结构复杂。
2019年11月,中恒集团出手,接下莱美药业22.71%的股权,协议还约定中恒集团将在协议签署并生效后的12个月内从二级市场直接购买或受让大股东所持有的莱美药业股票,增持比例不低于莱美药业总股本的5%。
次年4月,中恒集团正式成为莱美药业单一拥有表决权份额最大的股东,莱美药业实控人变更为广西国资委。
合作之初,中恒集团表示,此举将有利于提升其未来盈利能力以及在生物医药行业的地位;莱美药业也认为引入国资战略投资方有利于自身经营稳定和持续增长,后续将通过产业协同合作、金融资源支持等方式,促进其在生物医药产业做大做强。
然而,从业绩层面来看,莱美药业2019年至今的经营状况不容乐观——营收规模连续下降,五年累计亏损超10亿元,自2021年起连续收窄的亏损幅度到今年又出现扩大,前三季度累计亏损2642万元。
剥离非核心业务
发展院外市场
连续业绩下滑与内外部诸多因素有关。
莱美药业主要产品包括纳米炭混悬注射液(卡纳琳)、盐酸克林霉素注射液、氨甲环酸注射液、氨甲环酸氯化钠注射液、注射用盐酸纳洛酮、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莱美舒)等,相对依赖院内市场。
2020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全国大部分医院门诊量、住院量在疫情期间存在不同程度下滑,除抗疫药品外,医疗机构使用的处方药、专科药等均因医院患者流量减少而下降。莱美药业重点产品卡纳琳及莱美舒第一季度销量有所下滑,虽随着后续医院各科室逐步开放,卡纳琳实现了一定程度增长,但莱美药业整体仍处于亏损状态。
2021年,受国采等因素影响,莱美药业重点产品艾司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销量及销售单价大幅下降。
对此,莱美药业连续多年表示其在加快建设OTC营销渠道,开启便民药房推广模式,运用包括线上学术推广、线下培训等更为适应当下形势的线上营销方式,扩大客户覆盖面,通过“院外+院内”双引擎销售模式降低因集中采购等宏观政策对莱美舒销售的影响。
另外,在年报中,莱美药业表示要推动内部资源向核心主业、重点产业、优势企业集聚,动态推进战略性退出,加快剥离与战略方向不匹配、缺乏核心竞争力、未来前景不明朗、产能严重过剩、财务表现差、缺乏显著改善空间的低效资产和业务。
事实上,中恒集团入主后,莱美药业已有剥离动作展开。
此前,莱美药业在主营的化药业务之外还有少量中成药及饮片类产品,但由于这部分业务与中恒集团存在相似或重合的情况,为剥离存在潜在同业竞争的公司,莱美药业于2021年以1.65亿元转让了原全资子公司禾正制药。
尽管业绩表现不容乐观,莱美药业并非完全没有优势,例如其肿瘤淋巴示踪剂卡纳琳为其自研独家品种,市场占有率在80%以上。对于下一步计划,莱美药业表示将继续聚焦优势细分领域,巩固卡纳琳在甲状腺癌、乳腺癌、胃癌、肠癌及妇科肿瘤等多种适应症中的地位。
国资进入民营医药企业虽为常见模式,但若协同不足,可能导致战略落空。对莱美药业而言,下一个投资方若具备更强的行业资源整合能力,可能会为其带来新增长点,但无论新股东背景如何,莱美药业发展的核心仍是产品线布局及研发实力。
来源:赛柏蓝
作者:陈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