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2日至8月31日,没顶画廊群展“拆开彩虹”正在展出中。此次展览带来了钱倩、王欣、姚慕然及左牵羊四位艺术家的最新创作。从女性身份,到童话故事,再到宇宙微粒,或历史传说,她们各自阐述了自己创作背后的思考和观察。
展览现场
展览现场,“拆开彩虹”,没顶画廊,上海,2024
钱倩
展览现场,“拆开彩虹”,没顶画廊,上海,2024
Q:能否介绍一下你目前的创作方向?
钱:我的灵感来自于科学和神话,这让我的创作可能有两个时间线,一个是走向过去,一个是走向未来。
比如说科学,它给我们描述了一个世界,但是这个描述的世界和我们日常生活中是有什么样的联系?我对这个差异感到好奇。另外一个方向是人类有很长的历史,所以我们现在生活过的、经历过的事情,它们之间有一些共通性是可以在过去的文化中去感受到的,或者是在其中有体现的。那么这些沉淀下来的神话、文化,和我们现在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我很想在我的绘画和互动装置中,去反复地探索这些问题。
展览现场,“拆开彩虹”,没顶画廊,上海,2024
钱倩《场域》2023,纸本水彩和铅笔,42 x 30 cm
Q:这次展览和没顶画廊2024年1月份的群展“意外之歌”相距半年,你关注的议题有发生变化吗?
钱:我关注的大主题一直以来都比较稳定,但在这个大方向下有很多小议题会吸引我。最近很吸引我的主题是恒星意识。
很巧最近发现一个哲学家丹尼尔·丹尼特(Daniel Dennett),他谈论到高阶生物的智性来源于更复杂的组成给予他更多选择,因此带来更高层面的自由(Free Will)。这让我想到行星,甚至恒星的存在。地球的复杂性如盖亚理论而言,是含括我们已知所有生物的有机体,我们不能反证它没有意识,但如果有,我们在这个维度上一定还没有办法认识到。
前不久我们经历了一次全球性的极光,大家都觉得很美,但这是足以让卫星瘫痪的一次太阳风暴。太阳磁极最近发生颠倒,这件每11年发生一次的天文现象,是否与我们的生活有更宏观的联系呢?答案参考文德斯的《直到世界尽头》和塔可夫斯基的《飞向太空》,非常棒的两部片子。
钱倩 《日球层里最后的夜晚》2024,布上油画,100 x 120 cm
Q:你的新作《日球层里最后的夜晚》《太阳风蜜语》主体部分出现了新的形象,能否介绍一下它们?
钱:科学理论告诉我们很多事,比如说宇宙中的基本力有强力、弱力、电磁力和重力;物质的状态有固态、液态、气态、等离子态……我思考的是如何从这样抽象的概念中,结合叙事去绘画个体存在的精神性。
《日球层里最后的夜晚》中出现了一些类似钻石构成的物体形象,是我在思考主体性(Subjectivity),既有存在主义意义上的,又是被社会构成的。我想到晶体这种既有坚固结构,又反射身边周围的特性。佛家说每一颗珍珠都映射了一整个世界,而我们何尝不是,每一刻都在展示着自己的某一侧面(facet),又是这个世界的反射。最近我很痴迷于这个观念的形象,会做更多探讨。
展览现场,“拆开彩虹”,没顶画廊,上海,2024
王欣《幻术师 02》2023,布上油画、金属矿物质粉、丝网印刷,300 x 276 cm
Q:关于你整体的创作出发点是什么?
王:我的所有的系列来源于最原始物质的基本单位,那些神秘的、最小的已知亚原子粒子:夸克,他们拥有奇特的名称:上夸克、下夸克、魅夸克、奇异夸克、顶夸克和底夸克,他们充满折射光泽。
同时我相信还有更小的单位,我称之为宇宙粒子。这些粒子存在于太空中,它们螺旋、分解和聚集。空间本身不仅是三维的,它甚至可以是五维的。例如当虫洞出现时,时空扭曲会发生,连接同一宇宙的不同部分,甚至连接两个独立的宇宙,从而实现穿梭于多重宇宙间的出口与入口的星际旅行。这正是我希望通过我的艺术达到的目标所在。
从微观到宏观,观察和总结自然和身体的外部构成和内部腔体的关系,我开启了宇宙中间态的探索:将物质世界的死亡、重生、爱欲与宇宙基本构成粒子,微生物、原子分子晶体细胞并峙,解构它们的震颤挤压重组转化,经历视角的迅速更迭,表达了对任何可变状态中搭建多重宇宙空间的入口和出口的浓烈兴趣。
展览现场,“王欣:换头游戏”,没顶美术馆,上海,2024
王欣《暴风捕手》2023,纸上色粉、丙烯、珍珠粉,60 x 80cm
Q:能否介绍一下您使用的创作媒介?
王:“拆开彩虹”和我6月份在没顶美术馆的开幕的个展“换头游戏”集中呈现了我从2021年到2024年的一批作品,也是第一次将2023年开始创作的独幅丝网综合材料容纳进来。
自2021年以来,在纸上使用色粉一直是我的主要创作方式,色粉与其他矿物质粉结合在一起,具有哑光和亮面的纹理,充满颗粒感。
当我拥有大量的速写和色粉纸本后,我尝试了丝网曝光。在去除和翻转原始图像后,丝网印刷帮助我创建新的图像和构图。同时,丝网的独特颗粒质感完美契合了我对基本粒子单位的追求,也保留其速写般的窥看性、不稳定性、具象性和破坏性。
因此,在我的工作方法中,丝网、混合媒介和色粉,它们互为手稿,互为因果关系。
展览现场,“拆开彩虹”,没顶画廊,上海,2024
姚慕然《非官方史奈伦视力表》2023,布上丙烯、油画、闪粉及蜡,140 x 100 cm
Q:能否介绍一下这次参展的作品?
另外的一些作品所表达的则是窥探他人的眼睛图像,强调加害者与被害者之间的关系。
我用了大量需要光折射的材料,如闪片、碎钻等,使得观众只能在不断位移的过程中才能看到完整的图像,将观众与作品之间的互动注入一定的戏谑性。
光与我出自于基督教学校的背景相关,圣光与闪片的廉价美感产生了一种我很喜欢的矛盾性。一切图像都是通过光的折射才能被显现出来。我时常在想,如何才能被圣光照耀到? 如果画面是一具身体,那通过闪片堆砌出来的的人造神性又是什么?
姚慕然 《八号球》2021 布上油画,23 x 30.5 cm
Q: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创作中加入女性相关的话题的呢?
姚:我与女权主义的互动始于基督教。澳门是一个受葡萄牙影响的多元文化城市,有着殖民历史与共产主义思想的交融。作为一个以赌博闻名的城市,它在物质欲望与上帝的全知全能中前进。
在女子学校长大的我发现周围的女性都从上帝的全能中获得了自由拯救和满足。夏洛特·勃朗特的《简·爱》使我意识到命运掌握在我手中,我被生活等待我的无限选择所摧毁。
我既着迷又厌恶色情,因为它源自于自我解放的渴望,可这同时让我觉得我会成为一个糟糕的女权主义者。
左牵羊
展览现场,“拆开彩虹”,没顶画廊,上海,2024
Q:能否介绍一下你目前的创作方向,以及这次展览的作品?
左:我对于人的情感关系,未被命名的生命经验,媚俗的体验,二维图像中的叙事手段如何应用于空间等等的事物感兴趣。目前的创作方向聚焦于爱情故事的经典结构中隐藏着的异性恋父权“模因”如何影响现实生活中的性别权利动态,驱使着我创作这个系列的绘画的能量来源,是很多种渴望:人类对故事的本能渴望,个体与世界建立联系的渴望以及对获得刺穿谎言、无限逼近于真实的能力的渴望。
左牵羊《新生的孩子》2024, 纸上喷枪及圆珠笔,87 x 113 cm
这次展览的作品都来自于我从23年开始创作的“公主系列”,分为纸本和布面两部分。纸本以红色和黑色圆珠笔为材料,圆珠笔与纸的关系如同刀剑与幕布的关系,戳刺砍划而造成的尖锐线条,制造出充满紧张感与张力的画面。而红色是血的颜色,是生命之初的颜色,是子宫内膜脱落(即月经)的颜色,也是战争中伤与死的颜色。这一部分关注如何重新叙述第二性的生活和命运,谱写第二性的史诗。
布面部分侧重从流行文化中挪用各种媚俗的表情包(meme),制造出某种挑衅性幽默。因为我觉得权力之所以有统治力,就是因为它具有严肃性,不可以被质疑;但是幽默恰恰是能够从最底层去撬动权力的严肃和稳固性的。
左牵羊《公主的黑眼睛》2023,纸上喷枪及圆珠笔,56 x 76 cm
Q:为什么想要在绘画作品中运用少女漫画的风格?
左:武侠小说里人与器结合的最高境界是人剑合一,我觉得对于艺术家来说最好的材料是那种从血肉中长出来的,与自我生命经验紧密相连的材料。
我与艺术的关系,开始于童年上课走神时,用圆珠笔在课本留白处画的穿着露肩晚礼服的公主。而少女漫画的视觉经验,能很轻易地召唤起电视世代对阅读甜美纯真爱情故事的某种本能反应。存在于女性身体、生活之中的很多体验,还散落在没有被命名和描述的夹缝中。现实生活与故事之间的落差,很少以第二性为主体的第一人称视角被提及,而这两者之间的张力又如此强烈。
我一直对自己的女性身份有种特别拧巴的疏离感,我以为自己对女性的身份逃离的足够远了,突然有一天才发现,爱情故事中习得的那些观念,已经如此深刻的潜伏在我的生活之中了。在我的作品里,少女漫画是一层皮,包裹着潜伏在爱情故事中的杀机。
左牵羊《为了拯救灰姑娘灰暗的人生,白⻢王子从天而降》2024,布上喷枪及丙烯,136.7 x 194.7 cm
Q:能否介绍一下《为了拯救灰姑娘灰暗的人生,白马王子从天而降》?
我把这个故事结构的一些关键设定给改了——贫穷且并不美丽,也已失去青春的仙迪瑞拉背对着我们,她惆怅的脸庞只能通过镜面反射看到;数个黑白色的王子从天而降,他们不知从何而来,也没有真正的身份。在这里,灰姑娘可以有很多“选择”。这张画是我对经典爱情故事结构所开的一个玩笑。
钱倩,1990年出生于赣州,硕士毕业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现工作居住于伦敦。钱倩在人造技术领域和更广阔的自然世界中探索人类的灵性和超越。她通过绘画和互动装置建立叙事和美学框架,将神话和科学这两个看似截然不同的领域结合在一起,触及量子意识、互联性、同一性、超人类主义和文化混杂性等话题,试图弥合对古代信仰体系与现代科学的理解。
钱倩的近期个展包括:“古异端口”,荔枝一号,伦敦,2024;“In Her Landscape”,荔枝一号,伦敦,2023;“Metempsychosis”,Richard Saltoun 画廊,伦敦,2023。近期群展包括:“荔枝一号10年展”,荔枝一号,伦敦,2024;“Disembodied”,霓凯典画廊,洛杉矶,2024;“意外之歌”,没顶画廊,上海,2024;“夜明”,Ignition Project,伦敦,2024;“Come Closer”,Indigo+Madder,伦敦,2023;“萦绕之所”,X美术馆三年展,X美术馆,北京,2023;Mother Art Prize,Zabludowicz 收藏馆,伦敦,2023;“Syncopes”,Mimosa House,伦敦,2020;“Embryos”,西诺伍德项目空间,伦敦,2019;“FBA Futures”,Mall Galleries,伦敦,2019;金匠艺术硕士毕业展,伦敦,2018;“Lodger”,威斯敏斯特图书馆,伦敦,2017;“……一切归于尘土”,Unna Way,Huddersfield,2016。她曾获得2023 Mother Art Prize Online Award,2022 DYCP Round 15, Arts Council England,2019 FBA Futures 入围奖。
王欣,1985年出生于广⻄桂林,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获美术学艺术学士和硕士,现工作生活于北京和悉尼。王欣的艺术创作以大尺寸独幅综合版丝网综合材料和色粉研磨矿物质材质为主要媒介形式,观察 和总结自然和身体的外部构成和内部腔体的关系,以开启对宇宙中间态的探索:将物质世界的死亡、重生、爱欲与宇宙基本构成粒子,微生物、原子分子晶体细胞并峙,解构它们的震颤挤压重组转化,表达了对构建多重宇宙空间的入口和出口的浓烈兴趣。
王欣的近期展览包括:“王欣:换头游戏”,没顶美术馆,上海(2024);“王欣:在黑暗的洞穴”,⻉彻别墅卡拉瑞发利画廊,捷克(2024),“一切流转”,佐兰·王欣双人展,维斯康蒂美术馆,卢布尔雅那,斯洛文尼亚(2023),“Ink+. Michael Reid Art Bar & 朱雀画廊”,Michael Reid艺廊 & Vermilion艺术,悉尼,澳大利亚(2023),“巴⻄库里蒂巴双年展-脉动” ,巴⻄(2017)等。
关于姚慕然
姚慕然,2000年出生于澳门,目前生活工作于澳门和重庆。2023年毕业于罗德岛设计学院绘画系。她的创作基于网络文化,虚拟形象以及二次元文化,主要探索“萌文化”对东亚女性的欲望投射。她曾在澳门、温哥华、罗德岛及纽约参与群展,其中包括澳门国际艺术双年展。
姚慕然的参展经历包括:“What I felt for you was love”, 603 Powell St,温哥华,2023;罗德岛设计学院油画系毕业展,罗德岛,2023;澳门新女性群展,澳门,2022;以及“USAO Show”,纽约大学,纽约,2019。
左牵羊(Mei Ruowen)1995年生于海口,本科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瑞士巴塞尔艺术与设计学院IAGN硕士在读。
她近期的作品聚焦于爱情故事的叙事结构,以及隐藏在两性关系中的异性恋规范的父权“模因”如何影响现实生活中的性别权力动态。童话对潜意识的塑造、女性的内讧、现代生活中身份的碎片化,以及西方童话通过日本流入中国,作为三手故事是如何流变,这些主题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她挪用日本少女漫画的风格和传统的王子和公主童话作为她的艺术材料,旨在制造叙事与现实之间的张力。她试图在图像中唤起一种不适感,并期望这种不适感能够挑战私人和公共领域之间的传统界限以及根深蒂固的习惯。
左牵羊的个展包括:“盘丝洞”, Synnika,法兰克福,2022。群展经历包括:“ 中式禁果”, 精怪!, 蒙迪阿勒工作室,巴塞尔,2024;“在房间里的*****__”,Salon现场行为群展,巴塞尔,2024;“妈妈,月亮”,动物们拆掉了它们的围栏,开始画廊,贵州,2023;“妈妈原来我们都是…啊!!”, 不止是目光— 由木兰的故事开启的三个邀约”,扉美术馆,广州,2022;她曾在2022 年获得“华宇青年艺术奖”提名。
©文章版权归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