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据外媒FIERCE Pharma报道,拜耳(Bayer)正在对公司管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因为拜耳认为 “别无选择”。
拜耳监事会执行委员会主席Barbara Gansewend表示,拜耳此次公布的组织结构调整计划将 “牺牲许多管理人员的利益”。有知情人士表示,拜耳战略负责人Oliver Kohlahaas便是被裁员的管理层之一。
拜耳表示,裁员将在未来几个月内开始,到 2025 年结束,但没有提供裁员岗位的具体数字。但该拜耳表示,此次大规模裁员主要集中在位于德国总部的集团公司。
拜耳原本将一项保护德国员工免遭强制裁员的计划延长至了2026年底。但现在拜耳希望通过支付遣散费等措施,以更快地实现其目标。
拜耳拒绝就裁员规模或涉及的职能发表评论。拜耳发言人在采访中透露,减少层级和少官僚作风是此次调整的核心内容。拜耳启动的新运营模式旨在精简机构,加快决策进程,并且是以客户为中心制定的。
截至去年9月底,拜耳在德国共有22200名员工,全球范围内的员工则多达100900名。过去27年来,拜耳还没有进行过此类出于经营原因的裁员。目前,尚不清楚究竟会有多少员工受到影响,以及遣散费用如何。
此次改革这也正值拜耳新任首席执行官Bill Anderson试图挽救拜耳陷入困境的业务之际,他此前曾称拜耳当下采取的改革措施是别无选择。
Anderson在今年4月起担任拜耳公司的董事会成员,并将在6月起担任拜耳的首席执行官。他在这之前曾服务于多家大型药企,包含曾在渤健担任财务副总裁、神经病学业务部副总裁兼总经理,并在罗氏与其旗下的基因泰克担任高阶管理职位。
拜耳是德国制药和农用化学制品公司,也是世界500强企业之一。
拜耳之所以陷入目前的困境,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咎于 2018 年对作物科学公司孟山都(Monsanto)命运多舛的收购。当时收购价为630亿美元,但收购消息一出,拜耳估值损失300亿美元。
因此,投资者一再呼吁将拜耳的作物科学部门从制药业务中分离出来。自上任以来,Anderson也曾表示正在评估这一提议。
但据1月16日外媒报道,德国矿业、化学和能源工业联盟(IG BCE)反对拜耳制药、消费者健康及作物科学三大业务部门的拆分计划,原因是担心很多德国人会因此失业。
拜耳表示,此次管理层裁员计划的目的是大幅提高拜耳的业绩。拜耳集团2023年的经营形势严峻,债务负担沉重。2023年,集团有史以来首次无法产生自由现金流,但仍将向股东支付股息。此外,围绕潜在中风药物Asundexian的制药研究失败,严重影响了制药部门的发展。
2023年11月20日,拜耳股价暴跌近20%,创下12年来低点。导火索是其寄予厚望的抗凝药物asundexian在一项针对预防防高危患者卒中的三期大规模临床试验中疗效被证明劣于BMS和辉瑞共同开发的抗凝药物阿哌沙班(Eliquis,艾乐妥)。因此,这一临床被停止。除此之外,拜耳还面临一项价值高达15.6亿美元的除草剂诉讼风波。
拜耳在2023年11月8日最新发布的财报中显示,2023年前9个月,拜耳实现销售额为103.42亿欧元,同比大幅下降31.3%,主要原因是作物科学部门的收益下降;净利润则为-45.69亿欧元,2023年同期为5.46亿欧元。
跨国巨头的长期稳定发展,得益于围绕实力最强的业务来不断整合和积累资源。具体到医药行业,纵观海外大药企的发展,无论辉瑞、诺华、赛诺菲、艾伯维、还是安进,无一不是在数十年甚至上百年的时间内,通过持续打造主营业务的竞争力,而取得长远发展。
而拜耳舍近图远地放弃了本该进一步夯实的制药产业,买下了孟山都押注农业,或许是其发展轨迹跑偏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