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剂量胰岛素疗效差,原来问题出在这里……

胰岛素是糖尿病治疗的重要武器。目前,使用胰岛素的 2 型糖尿病(T2DM)患者,如血糖控制不佳,临床常用的处理方式是继续滴定胰岛素。但在实际临床中,一个常见情况是,胰岛素越加越多,但血糖仍有可能居高不下。

这种情况下,就应该考虑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的存在了。一般来说,当患者的胰岛素剂量超过 40 U/d 或 0.6 U/kg/d 时,则应考虑 IR 的存在并给予干预[1]。IR 既是 T2DM 的始发因素,又增加了糖尿病并发症和合并症的风险[1-2]

知易行难,那么,在实际临床中如何更好地对 T2DM 的 IR 进行干预,以获得更佳地临床疗效呢?

本篇内容,来自重庆急救医疗中心内分泌科的王弘妍医师和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的辛颖医师,结合临床病例分享,分别分享了自己治疗 IR 的宝贵经验。更有来自北部战区总医院内分泌科主任梁琳琅教授的精彩点评,不容错过!快来看看吧!

病例 1

重庆急救医疗中心内分泌科王弘妍医师

大剂量胰岛素疗效差,原来问题出在这里……

该患者的降糖方案调整,应从哪些角度考虑呢?

▼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 ▼

病例分析:

肥胖,血糖控制差:身高 160 cm,体重 75 kg,体质指数(BMI)29.29 kg/m2,腰围 98 cm,提示肥胖症;静脉血糖 10.82 mmol/L,餐后 2 小时血糖 17.47 mmol/L,糖化血红蛋白(HbA1c)11.4%,提示血糖控制差;

伴有 IR:空腹胰岛素水平 158 pmol/L,提示 IR、高胰岛素血症;

伴有并发症 / 合并症:双足感觉减退,腱反射减弱,考虑糖尿病神经病变;既往冠心病 10 年,曾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高血压病病史 20 年;血脂谱示甘油三酯(TG)3.14 mmol/L,总胆固醇(TC)3.9 mmol/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3 mmol/L,提示血脂异常;肾功能示血肌酐 111 μmol/L,肾小球滤过率 41 mL/min/1.73m2,尿微量白蛋白与肌酐比值 241 mg/g,考虑慢性肾脏病(CKD)可能;尿常规示尿白细胞(++),提示尿路感染;超声示脂肪肝、右侧颈动脉内斑块形成。

住院期间降糖方案调整:

1. 加强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教育:给予调脂稳斑(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控制血压(替米沙坦、美托洛尔)、抗血小板(氯吡格雷)、改善神经病变(甲钴胺、依帕司他)、抗感染(左氧氟沙星)治疗。

2. 患者高龄,伴有冠心病、高血压、肥胖等多个合并症/并发症,除了将二甲双胍(0.5 g/次,2 次/d,口服)作为治疗基础用药,还给予利拉鲁肽注射液(0.6 mg,1 次/d,皮下注射)保护心血管、降糖、减重;同时起始甘精胰岛素(30 U,1 次/d,皮下注射)降糖治疗。

3. 治疗第 3 天,患者整体血糖偏高,利拉鲁肽增至 1.2 mg/d,甘精胰岛素增至 38 U,加用阿卡波糖片(100 mg,3 次/d,口服)。治疗第 4 天,患者血糖有所下降,但仍不理想,考虑患者 IR 严重,加用西格列他钠片(48 mg,1 次/d,口服),治疗 3 天后,血糖逐渐达标,甘精胰岛素减至 15 U/d。治疗过程见表 1。

表 1 患者降糖治疗过程

大剂量胰岛素疗效差,原来问题出在这里……

4. 出院后降糖维持方案为甘精胰岛素 15 U,睡前皮下注射,利拉鲁肽 1.2 mg,1 次/d,皮下注射;西格列他钠 48 mg,1 次/d,口服;二甲双胍 500 m,2 次/d,口服,随访时血糖、血脂及 BMI 明显改善、见表 2。

表 2 患者随访结果

大剂量胰岛素疗效差,原来问题出在这里……

诊疗体会

患者老年女性,高龄,伴有冠心病、高血压、肥胖症、血脂异常等,使用大剂量胰岛素和二甲双胍后血糖控制不达标,胰岛素日剂量达 63 U/d,空腹胰岛素水平升高,提示存在 IR,治疗核心目标是改善 IR、减少胰岛素使用剂量,减轻体重,同时改善其它代谢指标,保护心肾,不增加泌尿生殖道感染风险。在使用基础胰岛素、利拉鲁肽、二甲双胍等药物降糖、护心肾、减重,并进行降压、抗血小板等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西格列他钠 48 mg/d 改善 IR,不仅降低了空腹及餐后血糖,减少胰岛素剂量,有效控糖的同时还改善了 TG 水平。患者服用西格列他钠期间,无药物相关不良反应。

病例 2

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辛颖医师

大剂量胰岛素疗效差,原来问题出在这里……

该患者的降糖方案调整,应从哪些角度考虑呢?

▼ 点击下方空白处查看 ▼

病例分析:

伴有肥胖,血糖升高明显:身高 177 cm,体重 100.1 kg,BMI 31.95 kg/m2,腰围 112 cm,提示肥胖症;HbA1c 14.4%,提示血糖升高明显;

伴有胰岛 β 细胞功能障碍和 IR:血清胰岛素及 C 肽水平提示胰岛素分泌曲线低平,提示胰岛 β 细胞功能受损(表 3);IR 评分 18 分,提示重度 IR(表 4);

表 3 患者血糖及胰岛 β 细胞功能检查

大剂量胰岛素疗效差,原来问题出在这里……

表 4 患者 IR 评分

大剂量胰岛素疗效差,原来问题出在这里……

伴有多个并发症/合并症:餐后 2 小时血糖 15.36 mmol/L,尿酮体 +,提示 2 型糖尿病酮症;既往高血压病史 8 年,7 年前因主动脉弓夹层行主动脉弓、降主动脉支架植入术;血脂示 TG 27.05 mmol/L,TC 10.54 mmol/L,提示血脂异常;神经肌电图示皮肤交感神经受损,提示 2 型糖尿病神经病变;超声示脂肪肝、左房扩大、左室舒张功能减低、双侧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并左侧斑块形成等。

住院期间降糖方案调整:

1. 加强糖尿病饮食及运动教育,给予调脂稳斑(非诺贝特、依折麦布)、控制血压(缬沙坦氢氯噻嗪)、抗血小板(阿司匹林)、改善神经病变(依帕司他、甲钴胺)治疗。

2. 患者为新诊断 T2DM,血糖高,给予补液消酮、胰岛素泵强化治疗改善糖毒性,考虑患者 IR 严重,治疗第 3 天改用西格列他钠片(48 mg,1 次/d,口服),停用胰岛素泵,最终联合利拉鲁肽(0.6 mg,1 次/d,皮下注射)、达格列净(10 mg,1 次/d,口服),血糖逐渐达标。

3. 出院后维持上述治疗方案,根据血糖酌情调整药物剂量,随访结果见表 5。

表 5 患者随访结果

大剂量胰岛素疗效差,原来问题出在这里……

诊疗体会

患者为中年新诊断 T2DM,伴有肥胖症、IR,合并血管及神经并发症,因尿酮体阳性,就诊初期应用胰岛素泵降糖治疗,消除酮体后,停用胰岛素,直接给予西格列他钠片改善 IR,利拉鲁肽及达格列净降糖、保护心血管、减重,患者血糖达标,血脂及体重改善明显,无不良反应,疗效满意。

名家点评

大剂量胰岛素疗效差,原来问题出在这里……

IR 是指在稳态条件下机体对相应浓度胰岛素的生物学反应低于正常水平,即不能像正常个体一样处理葡萄糖,包括肌肉、脂肪及肝脏摄取葡萄糖的能力下降和肝脏的葡萄糖输出能力增加[1]

作为 T2DM 的重要病理基础,IR 在疾病早期作用显著,并贯穿于 T2DM 发展的全过程。大多数患者,初起时尽管存在 IR,胰岛素的生物效应减低,但由于胰岛 β 细胞功能尚正常,可以代偿性分泌过多量的胰岛素,即高胰岛素血症,以维持机体正常的肌肉摄取和肝糖产量[3]。随着病情的进展,高胰岛素血症造成受体数目减及受体后缺陷,并在其他因素共同作用下,进一步加重 IR[3]。IR 引起的高胰岛素血症是是代谢综合征的发病基础,可进一步引起糖、脂、尿酸等代谢障碍,促进慢性炎症及高凝状态的发生,加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慢性肾脏疾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疾病的形成[1]

本次报道的两个病例,很好地体现了上述疾病特征。第一个病例报道的是长病程的高龄 T2DM 患者,IR 明显且伴有高胰岛素血症,使用大剂量的胰岛素血糖仍然控制不佳,合并肥胖症、ASCVD、脂肪肝、高血压、血脂异常等,符合代谢综合征的诊断[4];第二个病例报道的是新诊断的年轻 T2DM 患者,与第一个病例一样,不仅伴有严重的 IR 和代谢综合征,TG 水平也超高,高 TG 血症可增加 IR,二者互为因果,形成恶性循环[5]

因此,对于两个病例,治疗的核心目标是缓解 IR,减少胰岛素剂量(尤其是第一个病例),才能达到釜底抽薪的疗效。因此都采用了以新型 PPAR 全激动剂西格列他钠为基础、改善 IR 为主要手段的治疗方案。不仅患者的血糖、体重、血 TG 水平等指标得到明显改善,第一个病例患者的胰岛素水平也显著降低。

作为首个获批上市的、中国自主原创的 PPAR 全激动剂西格列他钠,采用了构象限制策略,适度均衡地激活 PPAR 三个亚型,改善 IR。III 期研究表明,西格列他钠 48 mg/d 较安慰剂显著降低 HbA1c 达 1.05%,显著改善 IR 和 β 细胞功能,也显著降低血 TG 水平,同时体重增加和轻度水肿的发生率低,总体不良事件频率与安慰剂相似,达到了疗效及安全性的双向平衡[6]

本文仅供医疗卫生等专业人士参考

内容策划:杨琤韵

内容审核:周洁

文章插图:自己做的

参考文献

[1]. 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内分泌代谢分会. 中国老年2型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诊疗专家共识(2022版)[J].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2, 21(11):1013-1029.

[2]. 宋林阳, 胡依萌, 徐焱成, 等. 胰岛素抵抗的再认识[j]. 中华糖尿病杂志,2022,14(12):1341-1347.

[3]. 陈婷, 周金虎, 姚定国. 2型糖尿病患者不同病程与其胰岛素抵抗及IL-6、IL-8水平的研究 [J]. 中国医师杂志, 2014, 16( 03 ): 377-378.

[4]. 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20年版)[J]. 中华糖尿病杂志, 2021, 13(4):315-409.

[5]. 祝超瑜, 魏丽, 贾伟平. 甘油三酯代谢异常与胰岛素抵抗关系的研究进展[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11, 27( 04 ): 357-359.

[6]. Ji L, Song W, Fang H, et al. Efficacy and safety of chiglitazar, a novel peroxisome proliferator activated receptor pan-agonist, in patients with type 2 diabete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placebo-controlled, phase 3 trial (CMAP)[J]. Science Bulletin, 2021, 66(15):1571-1580.

留下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