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淋巴瘤科主任
•山东省抗癌协会淋巴瘤分会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淋巴瘤学组委员
•中华医学会肿瘤分会肿瘤转化学组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淋巴瘤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临床肿瘤协会淋巴瘤委员会常委委员
•中国老年学会淋巴肿瘤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淋巴瘤委员会常务委员
•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会肿瘤分会委员
近年来,DLBCL发病率不断增加,尤其是老年人群。对于部分复发难治的老年患者来说,由于其身体条件不适合移植,通常预后不佳,尤其是难治患者,目前最佳治疗尚未达成共识。随着新型药物的出现,复发/难治DLBCL的治疗正在迅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探索不断延长了该患者群体的生存。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HDACi)是其中一种重要的药物,近年来西达本胺在B细胞淋巴瘤领域有多项研究成果,与R-CHOP方案、DICE方案、R-GemOx方案联用治疗DLBCL患者均取得了良好的疗效。
为探究西达本胺联合PEL方案(泼尼松、依托泊苷和来那度胺)在R/R DLBCL不适合ASCT患者群体中的有效性和安全性,薛教授团队回顾总结了其中心R/R DLBCL 老年或体弱患者数据,分享了其团队的经验。
该研究回顾纳入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期间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了至少2个周期的CPEL+/-R治疗的R/R DLBCL患者 34例,所有患者均因年龄身体状况、合并症或 不愿意接受ASCT而不适合强化化疗和自体干细胞移植(ASCT)。中位随访20.9±6.2个月,总结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以及其对西达本胺联合PEL(泼尼松、依托泊苷、来那度胺) 新方案的应答。
2018年6月至2020年6月,共有34例R/R DLBCL患者在青岛大学附属医院接受了至少2个周期的CPEL+/-R治疗。中位随访20.9±6.2m后,中期ORR为76.5%(44.1%PR,32.4%CR),最终ORR为50%(20.6%PR, 29.4%CR),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13.4±3.6个月(95%CI 6.2~20.6),中位总生存期(OS)为19.3±3.9个月(95%CI 11.7~27.0)。1年预期PFS率为50%,1年预期OS率为68.5%。最常见的3/4级不良事件为血液学毒性:11例(32.4%)患者发生中性粒细胞减少,4例(11.8%)患者发生贫血,2例(5.9%)患者发生血小板减少。8例患者发生了3/4级非血液学不良事件,其中1例患者发生了4级肺栓塞,其他3/4级不良事件为疲乏、 感染、血栓形成、厌食和低钠血症。
点击图片查看大图
对于不适合强化化疗的老年R/R DLBCL患者,西达本胺-PEL方案是一种有效且可耐受的方案,是这部分患者群体的一个合适的选择。HDACi药物一方面可以激活机体免疫能力,在肿瘤微环境中发挥作用,另一方面也可联合协同多种药物,克服肿瘤转移和耐药,在DLBCL及更多血液肿瘤的治疗中有着极大的前景。期待未来,口服的亚型选择性HDACi西达本胺会有更多的探索,不断突破R/R DLBCL患者的疗效及预后瓶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