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亿合成生物学的雷暴:海外鼻祖破产,国内龙头业绩大滑坡

2023年,失落的不仅仅只有国内的生物医药产业,被誉为第三次生物技术革命的合成生物学技术也迎来了退潮时刻。


8月10日阿米瑞斯(Amyris)在美国特拉华州法院申请了第11章破产保护令,并计划出售其消费品牌,以改善公司财务流动性问题;目前,公司已获得一笔债权方提供的融资承诺,金额为1.9亿美元。这笔资金将用于支持公司的日常运营;另外,阿米瑞斯在美国以外的公司不包括这次破产保护程序中。


这无疑对合成生物学界是一个巨大打击,阿米瑞斯是合成生物领域曾经的鼻祖和标杆性公司、投资圈中最知名、最具代表性的公司,曾以生物合成青蒿素发家闻名,后因法尼烯(生物燃油)品种的失败陷入困境开始战略转型发展美妆、食品原料(B2B)品牌(B2C)使得公司开销大幅增加,最终转型失败坠入破产。


阿米瑞斯的例子,无疑让合成生物学投资人感受到了两点最直观的感受,一是行业的热度正在褪去,二是合成生物学企业的选品与战略无比重要。


2021年是合成生物学目前投融资的高峰。据CB Insights统计,2021年全球合成生物初创企业融资达180亿美元,一年的融资额接近此前12年间(2009年至2020年)获得的所有投资金额。而另一份数据表明:2022年全年全球初创公司的融资为103亿美元;2023年第一季度,全球合成生物学领域的初创公司筹集了约28亿美元,是过去三年来同期最少的一个季度。


数据彰示了一个事实:投资人的热情正在褪去。


另一边,部分合成生物学龙头公司的业绩在今年也出现了滑坡,透露出了一丝冬天的气息。


8月7日,国内合成生物学龙头凯赛生物2023年中报显示:公司实现营收10.30亿元,同比减少20.05%;扣非归母净利润2.03亿元,同比减少39.46%。

凯赛生物指出,扣非归母净利润的下降,主要因为下游需求疲软,导致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销量下降,同时一次性成本费用增加;上半年长链二元酸系列的收入为9.39亿元,相较去年同期的10.80亿元,减少13.03%;而“长链二元酸系列”产品是凯赛生物营收来源的最核心部分。

万亿合成生物学的雷暴:海外鼻祖破产,国内龙头业绩大滑坡


诚然,公司下游需求疲软是业绩滑坡最主要的原因。


2022年以来,凯赛生物的增长颓势便已显现,当年营收为24.41亿元,同比上涨3.28%;归母净利润5.53亿元,同比下降6.97%。其中,长链二元酸系列和生物基聚酰胺系列的收入分别为20.96亿元、2.31亿元,同比微增5.02%及同比下降21.57%。


这一颓势延续至2023年,今年Q1营收为5.05亿元,同比下跌23.56%;归母净利润5744.14万元,同比暴跌67.09%。凯赛生物同样给出了下游需求疲软的理由。


从细分领域来看,凯赛生物属于以合成生物学为基础的平台型生物制造公司。其生产的长链二元酸产品,因碳原子数量的不同,在下游的用途也有不同。


比如,十碳的癸二酸主要用于生产聚酰胺610、润滑油、油剂等,还可用于医药行业以及电容器电解液生产;十二碳的DC12(月桂二酸)可用于制备高级香料、高级润滑油等。近年来,长链二元酸逐渐在合成医药中间体等方面显露出特殊作用和广阔用途。


生物基聚酰胺产品,则逐步应用于下游民用丝、工业丝、工程塑料等领域。


在成本支出方面,凯赛生物2023年上半年的营业总成本为7.65亿元,当中的销售费用和管理费用分别为1876.90万元、9089.71万元,占比分别为2.45%、11.88%。


时,凯赛生物应收账款为2.68亿元,按欠款方归集的期末余额,来自前五名客户的总额为1.77亿元,占比超过60%。应付账款为11.64亿元,同比上涨9.77%,占期末总资产的6.29%。


凯赛生物的现状,亦然也揭示了一个道理:选品或许是合成生物学企业可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以产品导向去发展技术的战略似乎更令人踏实;而如果企业的生物合成核心产品成长空间不够大,那么必须通过平台型发展来纠正企业未来发展的斜率。


结语:连海外发达国家的巨头都不可避免的陷入困境,再回望国内合成生物学的发展,仍然能够看到不少蹭着“合成生物学”概念去大肆融资或者IPO的公司,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公司或许将现出原型,给产业一个更健康的发展环境。


来源:瞪羚社
责编:Adam

留下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