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肿瘤资讯

来源:肿瘤资讯


我国晚期乳腺癌整体疾病形式依然严峻,存在大量未被满足的治疗需求。在化疗药物仍为治疗基石的当下,新药进展并不多。而新一代创新化疗药优替德隆的获批上市,为晚期乳腺癌的化疗困境带来了巨大转机。【肿瘤资讯】特别邀请到辽宁省肿瘤医院孙涛教授,就优替德隆在晚期乳腺癌中应用及不良反应管理进行分享。

 

孙涛教授:以实践经验为范本,优替德隆破解晚期乳腺癌化疗困局,有效更安全

孙涛 教授


辽宁省肿瘤医院乳腺内科主任、博导 

辽宁省肿瘤医院临床试验机构办公室主任 

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 

辽宁青年名医、省优秀科技工作者、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 辽宁省政府授予“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层次人才”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肿瘤心脏病学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多发和不明原发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 

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 

中国研究型医院精准医学与肿瘤MDT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辽宁省抗癌协会肿瘤标志物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 

辽宁省抗癌协会化疗专业委员会(候任)主任委员


优替德隆破局晚期乳腺癌化疗困境

孙涛教授:我国乳腺癌发病有三大特点,一是新发病例多,二是患者基数大,三是Ⅰ期患者少,Ⅱ、III期患者多。对于晚期患者,治疗原则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努力让患者活得更长、活得更好。而这需要我们全方位、全周期进行管理。30%~40%的早期乳腺癌最终会发展为晚期乳腺癌,转移部位多以骨、脑、肺等转移为主。对于晚期乳腺癌的治疗原则需根据不同部位的转移特点,采取全身治疗策略,包括化疗、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以及手术、放疗等局部治疗手段。


在晚期乳腺癌的综合治疗过程中化疗起着基石样作用,无论是HER2阳性乳腺癌、HR阳性乳腺癌,抑或三阴性乳腺癌,实际上在不同阶段都采用化疗联合其他治疗的策略。近年来,乳腺癌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新药进展较为迅速,而有关化疗的新药进展较少,在中国上市的化疗药物主要有艾立布林和优替德隆两种药物。对于晚期乳腺癌的化疗选择,指南首选蒽环和紫杉类为基石类药物,如果在新辅助、辅助治疗阶段已经使用过蒽环和紫杉类药物的患者,则后续可选择的化疗药并不多,主要以卡培他滨、长春瑞滨和吉西他滨等为主。由于我国很大一部分乳腺癌患者的生存期比较长,因而在后续可选择的药物很少,也困扰着临床医生的治疗抉择。而优替德隆和艾立布林的上市,则为我们带来了新的治疗选择。在优替德隆的关键性注册Ⅲ期临床试验中,优替德隆联合卡培他滨较卡培他滨单药,在无进展生存(PFS)和总生存时间(OS)上都得到了明显改善,为晚期乳腺癌患者又一次提供了更好的生存机会。


优替德隆疗效惊艳,安全性亦表现优秀 

孙涛教授:优替德隆作为一款新型抗微管蛋白药物,其作用机制与紫杉类药物类似,但和紫杉醇的结合位点不完全一致,亲和力更强。因而在临床中可以看到对紫杉耐药的患者,使用优替德隆依然有效。


在关键性注册Ⅲ期临床研究BG01-1323L中,优替德隆联合卡培他滨相对卡培他滨单药组在至少接受包括蒽环类和紫杉类在内的2~4种化疗方案治疗的入组人群中,客观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提升近1倍,最为可喜的是PFS从4.1个月提升至8.57个月,OS亦从15.7个月提升至20.9个月,疾病进展风险降低了54%,死亡风险下降了31%。该疗效在新近上市的化疗药物中令人惊艳。


在安全性方面,优替德隆联合组的血液毒性很低,肝肾功能损害轻微,尽管外周神经病变的发生率较高,但96%的患者均可恢复至0~1级,中位恢复时间只需3周,即不良反应具有可控、可逆、恢复快等特点。概而言之,优替德隆不仅能为患者而带来优秀的生存获益,在不良反应上也不会造成终身残留,整体安全有效。


我们辽宁省肿瘤医院也参与了优替德隆的注册研究,入组人数为全国第一。我中心数据显示优替德隆联合卡培他滨可使患者的PFS和OS得到明显改善,PFS为238天vs 189天,OS从 12.9个月提升到20.9个月,该数据令人非常满意,且与全国多中心研究结果一致。


优替德隆外周神经病变管理分享

孙涛教授:传统化疗有的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临床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诊疗经验,但仍有一部分患者即便经过对症处理后仍需要减量或停药,导致患者依从性差,从而影响疗效,也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优替德隆联合卡培他滨对于卡培他滨单药就骨髓抑制而言并没有显著性差异,其主要不良反应为外周神经病变。


我中心在使用优替德隆联合卡培他滨治疗时,同时给予了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GM1)加减B族维生素干预外周神经病变,取得了不错的结果。但由于我中心主要在2级或以上的外周神经病变患者中进行干预,如果将其往前处理数据会更为漂亮。该研究提示,GM1加B族维生素可改善外周神经病变,未来我们还将进一步探索相应措施以使相关毒性降得更低。


我中心曾有一例患者在签署同意书时刚满70周岁,在特批入组试验后发现该患者的耐受性很好,使用两药联合方案未发生神经毒性。这也证实了优替德隆虽然外周神经发生率较高,但发生率并非100%。另有一例HER2阳性乳腺癌患者,在曲妥珠单抗未降价之前负担不起治疗费用,入组了优替德隆联合治疗组。患者疗效不错,但其外周神经毒性较为严重,予以紧急停药后,给与了GM1等对症治疗,患者的外周神经病变恢复至0级,可以自主行走,出组后很长时间疾病依然很稳定。而后患者在使用替吉奥(S-1)时也同样发生了神经毒性,即该患者对药物的不良反应在外周神经上表现较为敏感。后来患者恰逢曲妥珠单抗降价,在配合应用神经毒性较少的吉西他滨后,患者获得了很好的生存获益。患者感慨道,当时只想能看到儿子考上大学即可,如今儿子已经大学毕业,并考上了研究生。可见好的治疗药物不单纯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同时也能挽救一个家庭。作为一名医生,我对此也深感自豪。


【版权声明】

版权归肿瘤资讯所有。“转自:良医汇-肿瘤医生APP”。  

留下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