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  林仙明


病史介绍:

患者男性,66岁。因“上腹部疼痛3月余”于1年前来我院就诊,2018年6月15日全麻下行腹腔镜下远端胃大部切除+毕Ⅱ式胃空肠吻合+D2淋巴结清扫术。2018年6月26日病理示:(次全胃)胃窦小弯侧,中分化腺癌,部分为印戒细胞癌(Lauren分型:混合型),大小2.5*1.8 cm,溃疡型,浸润至浆膜下层,脉管及神经侵犯阳性,上、下切缘均阴性,TNM分期:T3N1M0。小弯侧淋巴结2/20阳性,大弯侧淋巴结1/8阳性。免疫组化结果示:c-erbB-2(GC)0,CK7+,CK20-,Mc-1+,Muc-2-,Mc-5AC+,Muc-6+,Ki-67 45%,P53+。


治疗过程:

于2018年7月1日~2018年10月17日行紫杉醇(150 mg)+替吉奥(50 mg,2次/日)化疗共5周期,后因患者不能耐受拒绝继续化疗。期间进行复查,2019年1月19日增强CT检查结果见图1。


2019年5月6日因反复腹部疼痛再次来本院就诊,5月7日复查腹部增强CT(图2)示:胃癌术后改变;腹盆腔积液,较前片(2019年1月19日复查CT)增多;肠系膜多发小淋巴结可能大;双肾囊肿;前列腺钙化。

探索腹腔灌注化疗方案,有效控制胃癌术后腹盆腔积液1.png

图1  2019年1月19日CT检查情况


探索腹腔灌注化疗方案,有效控制胃癌术后腹盆腔积液2.png

图2  2019年5月7日腹部增强CT示可见明显腹水,考虑腹膜转移。


经MDT讨论后,于2019年5月21日~2019年7月23日行紫杉醇(30 mg)+雷替曲塞(4 mg)腹腔灌注化疗共4周期。


3周期腹腔灌注化疗后复查腹部CT(图3)示:胃癌术后改变;腹盆腔积液,较前片(2019年5月7日)稍减少,腹腔引流管留置;双肾囊肿;前列腺钙化。


探索腹腔灌注化疗方案,有效控制胃癌术后腹盆腔积液3.png

图3  2019年7月19日CT复查示腹水现象明显减轻


4周期腹腔灌注化疗后复查腹部CT(图4)示:胃癌术后改变;腹盆腔少量积液,较前片(2019年7月19日)略吸收;胆囊底部腺肌症;双肾囊肿;前列腺钙化;腹部部分肠壁水肿增厚;肠系膜浑浊伴多发小淋巴结。


探索腹腔灌注化疗方案,有效控制胃癌术后腹盆腔积液4.png

图4  2019年9月8日CT复查情况


后续继续复查腹部CT(图5)示:胃癌术后改变;腹盆腔少量积液,盆腔积液较前片(2019年9月8日)略增多;肠系膜浑浊伴多发小淋巴结。

探索腹腔灌注化疗方案,有效控制胃癌术后腹盆腔积液5.png

图5  2019年9月20日CT复查情况


基于影像诊断腹、盆腔少量积液,盆腔积液较前略增多。遂于2019年9月21日行雷替曲塞(2 mg)+紫杉醇(100 mg)腹腔灌注化疗。


后续随访:患者无腹痛,进食及体力情况良好。当地医院CT检查腹腔内未见积液。


病例小结:

聚焦腹腔灌注化疗的用药方案,研究表明,雷替曲塞经腹腔途径给药时腹膜/血浆浓度梯度达到100以上,且无明显个体差异性,符合腹腔化疗药物选择要求。针对雷替曲塞用于胃癌患者腹腔灌注化疗的安全性研究显示,雷替曲塞不增加患者各系统毒性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安全可行。在已经发布的《结直肠癌腹膜转移预防和治疗腹腔用药中国专家共识》当中亦明确指出,雷替曲塞作为影响核酸合成的药物被推荐用于腹腔化疗。


针对这例患者的诊疗实践,术后5周期全身化疗结束后半年左右,出现了腹、盆腔积液,此时,给予了紫杉醇+雷替曲塞的联合腹腔灌注化疗治疗,使得腹、盆腔积液得到了有效控制。

留下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