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南共识】全国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共识

导读

幽门螺杆菌与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MALT)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随着幽门螺杆菌治疗的广泛开展,其耐药性增加,根除率逐渐降低,有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面临着挑战。近10多年来,国内已有一系列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取得了很好疗效,得到了广泛交流和应用,这些研究为制定《全国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共识》(下称共识)奠定了基础,提供了理论依据。


本共识共包含18个临床问题,每个临床问题下面有一条相应陈述。每条陈述有三个选项(完全同意、基本同意及反对)供专家组选择,每条陈述完全同意+基本同意超过80%为达成共识。

中国幽门螺杆菌治疗现状与挑战


临床问题1:疗程为14d的铋剂四联疗法是目前国内外推荐的主要幽门螺杆菌根除方案,临床实践中如何理解和合理应用这一方案?


疗程为14d的铋剂四联疗法是当前首选推荐方案,但抗生素的选择和疗程必须根据当地幽门螺

杆菌耐药情况,因人因地而异。若联合中药治疗,不仅能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而且有利于缓解症状,减少治疗中的不良反应,还有可能缩短抗生素疗程周期(临床问题10-14)。


临床问题2:幽门螺杆菌根除率逐渐下降的原因是什么?


幽门螺杆菌根除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治疗不规范、治疗方案不适合该患者、患者依从性差以及幽门螺杆菌耐药性等。其中幽门螺杆菌耐药性是导致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越来越低的主要原因。所以,如何避免幽门螺杆菌耐药性是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的关键。从群体角度,规范抗生素应用,是减少抗生素耐药的关键;从个体角度,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个体化整体治疗”是提高根除率的关键。


临床问题3:通过延长疗程和增加药物剂量可以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吗?


为了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幽门螺杆菌治疗方案的疗程已经从7d逐渐延至10d、14d,是否还能继续延长?目前无论国内还是国外幽门螺杆菌治疗共识,其疗程都≤14d,但在补救治疗中,对甲硝唑可以优化剂量(增至1.6g/d)以克服其耐药性。但无论延长疗程或增加药物剂量,不良反应都会随之增加。


临床问题4:幽门螺杆菌反复治疗是否对肠道菌群产生影响?


在反复治疗的患者中,有些患者由于抗生素的反复应用,有可能导致敏感细菌逐渐减少,耐药菌逐渐增加,肠道各类细菌数量比例发生变化而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其中有些患者的消化道症状可能与肠道菌群失调有关。


难治性幽门螺杆菌的问题

临床问题5: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幽门螺杆菌相关共识?


共识对临床医师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但具体应用时必须因人因地而异,强调个体化治疗,对反复治疗失败者应根据当地幽门螺杆菌耐药监测及患者具体的情况来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如何正确理解和运用幽门螺杆菌相关共识,请参考图1。

【指南共识】全国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共识

图1  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处理策略流程图

临床问题6:如何理解“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


共识的基本原则是符合大多数患者,但并不涵盖所有患者,有可能少部分患者虽然按照共识治疗,但还是反复失败,这些按共识处理反复失败者可归属为“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


临床问题7:如何界定“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


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很难下一个确切定义,但整体而言必须遵循以下原则:


(1)在3年内连续按“共识”中的“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失败≥3次;(2)每次疗程10-14d(其中14d疗程≥1次);(3)每次治疗都按共识要求完成全疗程;(4)符合治疗适应证。


临床问题8:“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处理基本原则是什么?


实施个体化治疗,遵照以下基本原则:


(1)首先选择不易产生耐药性或耐药率低的敏感抗生素,如阿莫西林、呋喃唑酮、四环素,敏感抗生素的选择因人因地而异;

(2)但对曾经同时使用上述3种抗生素,或其中任2种仍然失败者,建议于治疗之前做药敏试验来选择敏感抗生素;

(3)反复失败的患者,需要继续治疗时,必须首先对该患者进行“个体化整体评估”。


临床问题9:对多次幽门螺杆菌治疗失败的患者如何进行“个体化整体评估”?


对多次幽门螺杆菌治疗失败患者的“个体化整体评估”,是经验治疗的前提,也是再次治疗策略的选择依据。评估内容包括:


(1)是否存在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不典型增生等明显的胃黏膜病变;

(2)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失败原因,如耐药、患者依从性差、对常用抗生素过敏、不良生活习惯等;

(3)是否存在抗衡因素,如高龄、有严重躯体疾病等;

(4)是否存在由于反复治疗而导致的胃肠菌群失衡;

(5)是否存在青霉素过敏;

(6)是否存在明显消化道症状而影响依从性等;

(7)既往治疗方案、治疗时机是否恰当;

(8)是否存在幽门螺杆菌生物学行为的改变(幽门螺杆菌定植在胃体时引起胃体黏膜萎缩,酸分泌减少,细菌球形变,因而其生物学行为发生改变而不容易被根除);

(9)其他因素,如宿主CYP2C19基因多态性对质子泵抑制剂(PPI)代谢的影响、幽门螺杆菌菌株类型及毒力的影响、药物相互作用、不良生活习惯等。


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优势

临床问题10:是否有基础研究证实中医药对幽门螺杆菌的抑菌或杀菌作用?其可能作用机制是什么?


已有基础研究证实,某些中药、单体以及含中药的黏膜保护剂在体外或动物在体实验有确切的

抑菌或杀菌作用,而且对耐药菌株也有杀灭作用。研究其机制可能是抑制幽门螺杆菌功能蛋白合成、破坏细胞结构、抑制生物膜合成、抑制毒力因子释放、降低黏附力、调节免疫反应、症因子释放、调节胃内微生态、增强抗生素抗菌活性等途径。


临床问题11:是否有临床研究证实中医药对幽门螺杆菌的根除作用及临床症状的缓解效果?


已有全国多中心随机平行对照的临床研究显示,三联或四联疗法联合中药可以明显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而且能减少三联或四联疗法的药物不良反应,对幽门螺杆菌治疗失败的患者也能取得较好的疗效,包括根除率、症状等。在当前幽门螺杆菌耐药情况下,联合中医药治疗是当前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新手段。


临床问题12:中药四联疗法( 中药+PPI)是否与铋剂四联疗法一样有效?


已有随机平行对照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在慢性胃炎患者首次和补救治疗中,某些中药四联疗法与铋剂四联疗法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相当,但中药四联疗法在改善消化不良症状方面具有优势,同时联合中药治疗组不良反应明显减少。


临床问题13: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可以缩短抗生素治疗的疗程吗?


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可缩短抗生素的疗程,减少治疗中不良反应。已有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显示,铋剂四联10d疗法联合中药在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补救治疗中获得很好的疗效,不仅减少了抗生素用量,而且获得了非常理想的幽门螺杆菌根除率。


临床问题14:疗程14d的铋剂四联疗法在联合中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时,其根除率是否优于单用疗程14d的铋剂四联疗法?


目前已有临床研究证实,疗程14d的铋剂四联疗法联合中药治疗,不仅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优于铋剂四联疗法,而且不良反应明显减少,这对幽门螺杆菌反复治疗失败的患者是较好的选择。


反复治疗失败患者的“个体化整合评估”

临床问题15:对反复治疗失败的患者,应暂停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即“踩刹车”) ,如何理解和处理?


由于幽门螺杆菌在抗生素作用下自我保护而球形变,导致根除失败,为了使其恢复活性,通常停止抗幽门螺杆菌治疗3-6个月,即所谓的踩刹车。但除了暂时停止抗幽门螺杆菌治疗之外,对这些反复治疗失败的患者同时还应该进行“个体化整体评估”(临床问题4,9)和整体治疗(临床问题8),首先应该做好下一次根除幽门螺杆菌的治疗前准备(临床问题16),然后进行标准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


临床问题16:如何实现“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的“个体化的整体治疗”?


对“难治性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经验治疗是“标本兼治的分阶段综合疗”法,具体分为以下3个阶段:


(1)治疗前准备的个体化治疗,此阶段治疗目的是梳理患者不利于接受标准治疗的状況,如患者有肠道菌群失调,应调整菌群,有明显消化道症状者,应缓解症状,以便增加患者接受标准治疗时的依从性。也可服用中药辨证论治)在准备阶段虽然用药时间和药物因人而异,但一律不可使用抗生素及任何对幽门螺杆菌有抑制作用的药物。


患者症状缓解后停药至少2周,于治疗前必须重复C-UBT检测,确定为阳性者才能进入第2阶段的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2)含抗生素的个体化杀菌治疗。(3)巩固疗效的个体化治疗,对有明显症状者可对症治疗,对治疗中发生过肠道菌群失调者可服用益生菌2周。


临床问题17:如何理解和运用&幽门螺杆菌治疗新路径——幽门螺杆菌感染的非抗生素疗法?


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有两个途径:(1)抗生素直接杀灭作用;(2)非抗生素药物的作用:通过影响炎症因子、加强黏膜屏障、改变胃内微环境及影响幽门螺杆菌在胃内黏附与定植,从而抑制或清除幽门螺杆菌的非抗生素作用。“幽门螺杆菌治疗新路径”是指中药、益生菌、黏膜保护剂等非抗生素类药物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疾病治疗中的合理应用。


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治疗的中西医整合、“病-症”整合、标本兼治?

临床问题18:如何进行“病-证”整合,标本兼治?


“证”是中医基础与临床的连接,也是中医治疗的关键环节。“病-证”结合、辨证论治是当今中医药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的基本原则。辨证论治是一种个体化治疗,就是根据每个患者症状、体征、舌脉特点,四诊合参,确定中医的证型,然后根据不同的证型给予不同的方药(包括中成药)治疗。中医药治疗主要是通过整体调节,同时也有一定的直接抑杀幽门螺杆菌的作用。中医药治疗能够改善幽门螺杆菌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执笔(共同通讯作者)

胡伏莲,北京大学第一医院消化科 djjyhu@163.com

张声生,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消化中心zhss2000@163.com

组织单位:

北京医学会,中华医学杂志,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消化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北京医学杂志,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中国幽门螺杆菌信息中心

来源:胡伏莲,张声生.全国中西医整合治疗幽门螺杆菌相关“病-证”共识[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8.27(9):1008-1016.



近期精彩文章:

1、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JM):根治幽门螺旋杆菌,胃癌高危人群患癌风险下降73%

2、幽门螺杆菌:没两把刷子,敢出来致癌?

3、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失败的原因及对策

4、难治性HP感染的诊治策略研究进展

5、益生菌与幽门螺杆菌对黏膜屏障的影响

6、益生菌对幽门螺杆菌根除治疗中胃内菌群的影响

留下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