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信息
患者男,70岁,身高158cm,体重57kg,因“诊断多发性骨髓3+年,高热1天“于2021-10-9入院。
二、现病史
-
2018-8:因气促、骨痛院外就诊,完善骨髓提示多发性骨髓瘤(未见报告),血免疫固定电泳示IgA-K型M蛋白血症,诊断“MM、肺部真菌感染”。予以抗真菌、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方案3疗程;感染好转,因明显腹泻伴皮肤疱疹,停用硼替佐米。
-
2019-1:因咳嗽于院外就诊,诊断“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并予以HRZE(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吡嗪酰胺)抗结核,3月后症状好转,自行停用抗结核药物。
-
2019-4:自行口服中药治疗,肌酐100-200umol/L之间,院外改为来那度胺10mg qd 治疗至今;未规律监测血分析、肝肾功,未随访,疾病控制不详。
-
2021-7至2021-9:因尿频、尿急、血尿于我院就诊,尿查抗酸杆菌2+,肾功肌酐266umol/L。痰X-pert阴性;尿液X-pert阳性。诊断“继发性肺结核(陈旧性)、泌尿系结核”;2021-8-11予以异烟肼+利福平+乙胺丁醇+莫西沙星抗结核治疗;2021.8.7血分析:WBC 3.13×10^9/L,HGB 94g/L、PLT 154×10^9/L。2021.9.14血分析:WBC 2.4×10^9/L,HGB 90g/L,PLT 89×10^9/L。
-
2021-10-9:患者发热,Tmax 39.4℃,伴全腹疼痛,伴恶心、乏力、尿混浊。我院急诊血分析:WBC1.15×10^9/L,HGB90g/L,PLT8×10^9/L。急诊入院。
三、既往史
2017年院外诊断“脑梗塞”,治疗1月后好转出院。
四、入院后检查
体格检查
T39℃,P124次/分,R24次/分,BP78/50mmHg。贫血貌,精神差,全身黏膜、睑结膜、甲床苍白。全身浅表淋巴结未及肿大。桶状胸,肋间隙增宽,双肺可闻及少许湿啰音 。腹软,全腹无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肾区叩痛,肝脾不大,双下肢水肿。
辅助检查
-
血常规:WBC 1.07×10^9/L、 N 0.86×10^9/L、HGB 84g/L、 PLT 3×10^9/L。C反应蛋白217 mg/L。
-
生化:肝功正常,肌酐361 μmol/L,LDH 187 U/L,ALB 31.6g/L,β2微球蛋白 6 mg/L。
-
凝血:PT 13.7 sec、APTT 43.3 sec、 FIB 6.491 g/L。
-
降钙素原:PCT>100 ng/ml。
-
BNP:NTpro-BNP 14604.00 pg/ml。
-
尿常规:红细胞总数308/ul、白细胞总数2809/ul,尿隐血3+,尿白细胞3+,尿蛋白阴性。
结核检查
-
尿X-pert:
-
痰X-pert:阴性
-
抗酸杆菌:多次痰查抗酸杆菌阴性
-
其他:结核感染T细胞检测阴性、结核DNA阴性。
病原学检查
尿培养、血培养、痰培养、大便培养均阴性。
影像学检查
胸部CT:1.右肺上叶条片、索条状密度增高影,周围示纤维条索影,与邻近胸膜粘连,余双肺散在斑片状磨玻璃样密度影,考虑为慢性炎症可能。2.双侧胸腔少量积液。胸椎多个椎体密度减低,部分椎体压缩骨折(病理性?)。3.双侧多根肋骨陈旧性骨折;右侧锁骨外侧端骨折。
全腹部CT:1.膀胱壁广泛稍增厚,伴膀胱壁多发斑点状钙化灶(部分小结石待排),多为慢性膀胱炎,并双侧输尿管稍扩张及双肾轻度积水;双肾周筋膜稍增厚。2.前列腺结构欠佳,请结合临床。3.脊柱退变;T10、11椎体压缩骨折。
骨髓检查
骨髓涂片:骨髓有核细胞增生减低,粒:红=3.18:1,粒系35%,红系11%,淋巴47%,浆细胞比例稍高占5%,可见双核浆细胞。
骨髓流式:未查见异常克隆性浆细胞。
骨髓活检:骨髓增生活跃,单克隆浆细胞增多(约15%)。
M蛋白检查
2018-8-1(初诊时):血免疫固定电泳:IgA-K型M蛋白血症;尿免疫固定电泳:k轻链单克隆条带;血M蛋白定量15g/L;血游离轻链k 10202mg/L、λ 6.41、K/λ 1591、dFLC 10196mg/L。
2021-10-12(此次入院):血免疫固定电泳:阴性;尿免疫固定电泳 :k轻链单克隆条带;血游离轻链k 103mg/L、 λ 45.49、K/ λ 2.26、 dFLC57.51mg/L。尿游离轻链:K 572mg/L 、λ 149mg/L、 K/ λ 3.84(正常),疗效评估为VGPR。
五、入院诊断
-
多发性骨髓瘤IgA-k轻链型;ISS分期III期
-
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
-
泌尿系感染合并泌尿系结核
-
凝血障碍
-
陈旧性肺结核
六、治疗过程
2021-10-21前:抢救脓毒性休克
治疗考虑:1.患者结核进行性加重,为什么反复感染,甚至脓毒性休克?2.抗结核药一用就血细胞减低、血细胞减低又导致感染加重,怎么处理?3.抗不抗结核?
治疗经过:脓毒性休克:美罗培南+卡泊芬净+替考拉宁;支持治疗:补液、扩容、升压、升血小板、粒细胞、丙球。
治疗转归:PCT、BNP下降、血细胞上升、肾功好转。
2021-10-31前:再次感染加重
-
病情变化(2021-10-21):出现发热、气促。
-
胸部CT(2021-10-21):1.右肺上叶条片、索条状密度增高应,周围示纤维条索影,与邻近胸膜粘连,余双肺散在斑片状磨玻璃密度影,考虑为慢性炎症可能,较前相似。2.右侧胸腔大量积液,较前增多。3.心包少量积液。
-
胸水检查(2021-10-21):1.胸腔彩超:提示胸腔积液、伴明显分隔。2.胸水常规: 多核75%,单核:25%,有核细胞1700*10^6/L,红细胞3+,透明度:浑,颜色:淡红色,李凡它试验:1+。3.胸水生化:白蛋白:21.7g/L,球蛋白:11.90g/L。4.外送胸水二代测序提示: 大肠埃希菌感染。5.胸水流式、培养阴性。6.胸水X-pert:阴性。
-
治疗思考:1.感染性休克好转后患者为何再次感染加重?2.该不该抗结核?3.抗结核药物会不会再次导致血细胞减低,怎么处理?
-
治疗经过:舒普深+替加环素抗细菌感染;异烟肼+乙胺丁醇+莫西沙星抗结核;支持治疗:升血小板、粒细胞,丙球。
-
治疗转归:胸腔积液好转。
2021-10-31后:出现血尿
-
病情变化(2021-10-31):血小板明显下降,出现血尿。
-
治疗思考:1.加用抗结核药后血小板明显下降?2.能否继续使用抗结核药?3.血尿是否与结核有关?
-
MDT会诊检查:泌尿外、结核科、肾内、呼吸MDT会诊,查:1.泌尿系CT示膀胱壁广泛稍增厚。2.膀胱镜检查示粘膜异常、毛燥,视野内未见正常粘膜。病检:为少量增生的纤维组织伴广泛钙化,并可见较多炎细胞浸润,未见确切肿瘤性病变及肉芽肿构象。明确血尿主要为结核所致+血小板减低所致。
-
治疗经过:短暂停抗结核药;小剂量强的松20mg qd+TPO升板,血小板逐渐上升至70×10^9/L;加异烟肼+乙胺丁醇(逐渐加量);观察血小板稳定,加丙硫异烟胺。
七、出院转归及随访情况
出院时情况(2021-11-25):血尿改善;尿红细胞从28110下降至10919;血常规:WBC 5.89×10^9/L,HGB 91g/L,PLT 72×10^9/L;复查胸部CT示右侧胸腔积液较前减少;出院后继续口服抗结核药物及小剂量强的松10mg qd治疗。
门诊随访(2021-12-20):尿红细胞下降至303、白细胞25;血常规:WBC 3.29×10^9/L,HGB 88 g/L,PLT 196×10^9/L;生化:蛋白31.5g/L,肌酐174umol/L;复查胸部CT示右侧胸腔积液较前减少。
八、治疗总结和体会
本患者2018-2021年间院外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肺部真菌感染、急性血行播散型肺结核、泌尿系结核,期间未规律监测,未随访,疾病控制不详,2021-10因发热伴全腹疼痛,伴恶心、乏力、尿混浊经急诊入院转至血液科,系列检查后疾病诊断为多发性骨髓瘤IgA-k轻链型 ISS分期III期;脓毒血症、感染性休克;泌尿系感染合并泌尿系结核;凝血障碍;陈旧性肺结核。
患者入院后出现复杂感染,期间经历了曲折的抗感染历程:首先,鉴于脓毒血症和脓毒性休克是紧急医疗事件,患者入院后立即开始治疗以抢救脓毒性休克,经治疗患者的感染性休克好转后,继续出现发热、气促,经检查明确患者再次感染加重、胸腔积液,经抗细菌感染、抗结核和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的胸腔积液好转。随后,患者又出现血小板持续降低和血尿,经泌尿外、结核科、肾内、呼吸MDT会诊,明确患者的血尿为结核+血小板降低所致,因此短暂停抗结核药,予以升血小板治疗,治疗后患者的血尿改善,血小板上升。
回顾该病例的救治过程,患者经历两次感染好转后再次出现血尿,同时伴血小板严重减少,经短暂停抗结核药并予以升血小板治疗后逐渐恢复。从这个病例中我们认识到,抗结核治疗亦会导致血液系统损害,经查,结核引起血小板减少的可能机制是:①抗结核药物引起药物性血小板减少症;②结核感染促进了潜伏的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瘫;③结核性脾炎伴脾亢; ④全身网状内皮系统增生,扣留了过多的血小板,或由于抗血小板抗体的释放使血小板遭到破坏;⑤由于骨髓被肉芽肿和纤维组织所代替,使血小板的生成减少。
因此,对于合并结核的血液肿瘤患者,在其抗结核治疗期间,需要更加密切观察患者的肝肾功能及血象变化,及时处理。
特别鸣谢 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血液科 曹九芳
转载自:益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