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分享:髓外浸润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

一般资料

患者男,53岁,因“诊断多发性骨髓瘤22月,腹痛2周余”于2020年10月22日经门诊收治入院。

既往史:既往有“高血压病”病史2年余,现口服“厄贝沙坦150mg qd,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 qd”控制血压,血压控制尚可;否认“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

现病史:患者2018年9月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腰部疼痛,活动后加重,在当地予对症治疗后略有好转,2018年12月腰痛加重,不能行走,12-20于他院查腰椎MRI:L3椎体压缩性骨折,局部信号异常,考虑病理性骨折可能性大;T11、T12、L1、L2、4椎体及其附件、S1、2椎体异常强化,血液系统疾病?请结合其他检查;腰骶椎退变。建议至上级医院进一步治疗。12-24于我院就诊。

辅助检查

(1)免疫八项:免疫球蛋白G 121.00g/L,免疫球蛋白A<0.0667g/L,免疫球蛋白M 0.09g/L,补体C3 0.58g/L,补体C4 0.07g/L;Kap轻链16700mg/dl,Lam轻链<30.0mg/dl;

(2)免疫固定电泳:IgG阳性(+),K阳性(+);

(3)骨髓细胞形态学:1.多发性骨髓瘤,结合临床、分子生生物学检查考虑。2.缺铁可能,建议铁代谢检查。

骨髓染色体正常核型;MM相关FISH检测阴性。

诊断

1. 多发性骨髓瘤(IgG,K,DS Ⅲ期A组,ISS Ⅱ期,R-ISS Ⅱ期);2.高血压病。

治疗过程

2018-12-26至2019-7-15予CPD方案(环磷酰胺、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化疗6周期。2019-2-26复查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gG阳性(+),K阳性(+);免疫八项:免疫球蛋白G 19.10g/L;Kap轻链2450mg/dl,Lam轻链148mg/dl;尿Kap轻连16.50mg/dl;尿Lam轻连<5.00mg/dl。疾病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2019-7-13复查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gG阳性(+),K阳性(+);免疫八项:免疫球蛋白G 19.50g/L;Kap轻链2620mg/dl,Lam轻链132mg/dl;尿Kap轻连17.50mg/dl;尿Lam轻连<5.00mg/dl。疾病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

2019-08-14行PDA联化疗:硼替佐米3mg d1,8,地塞米松10mg d1-4,8,多柔比星脂质体40mg d2。2019-09-12至2019-10-23日行PDA方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多柔比星脂质体40mg d2)化疗2周期。2019-10-23行PDAR方案化疗:硼替佐米3mg d1、8,地塞米松15mg d1-4、8,多柔比星脂质体40mg d1,来那度胺25mg qd*21天。2019-11-28至2020-8-13行PDR方案(硼替佐米、地塞米松、来那度胺)化疗6周期。2020-1-6复查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gG阳性(+),K阳性(+);免疫八项:免疫球蛋白G 11.0g/L;Kap轻链1520mg/dl,Lam轻链148mg/dl;尿Kap轻连10.50mg/dl;尿Lam轻连<5.00mg/dl。疾病疗效评价为非常好的部分缓解。2020-03-07复查血清免疫固定电泳:IgG阳性(+),K阳性(+);免疫八项:免疫球蛋白G19.40g/L;免疫球蛋白A0.43g/L;Kap轻链2340mg/dl,Lam轻链243mg/dl;轻链KAPPA定量(尿):尿Kap轻连14.40mg/dl;尿Lam轻连<5.00mg/dl;血游离轻链:游离轻链κ44.0mg/L,游离轻链λ16.0mg/L,κ/λ2.750。疾病疗效评价为部分缓解。

2020-08-21查骨髓细胞形态学 1.骨髓增生活跃,浆细胞占12.5%。2.巨核增生减低,血小板减少。骨髓流式:骨髓见正常浆细胞占0.04%,见异常浆细胞2.28%,表达CD138、CD38、CD56和c-kappa,不表达CD27、CD19、c-lambda和CD45(细胞总数20万)。提示多发性骨髓瘤复发。2020-08-25予加用亚砷酸10mg qd 静滴×10d,停用来那度胺,09-03开始服用泊马度胺4mg qd(共21天)。

2020-10-20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4.78*109/L,血红蛋白118g/L,血小板177*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7.3%,淋巴细胞百分比28.9%;急诊肾功能:钠134.1mmol/L。免疫八项:免疫球蛋白A0.13g/L,免疫球蛋白M0.19g/L,补体C4 0.43g/L,C反应蛋白30.50mg/L;Kap轻链1700mg/dl;Lam轻链101mg/dl;凝血七项:纤维蛋白原(FIB)5.48g/L,D-二聚体(D-D)0.85mg/L,血浆抗凝血酶72%;尿常规:尿蛋白++,白细胞计数23/ul,免疫固定电泳(组套):IgG阳性(+),K阳性(+),血β2-mG2.35ug/ml,胸腰椎体及骨盆骨多发骨质破坏,符合多发骨髓瘤改变,伴胸12-腰4椎体压缩性骨折。全腹部CT增强:腹膜后肿块,考虑恶性病变:(1)多发骨髓瘤髓外浸润可能;胸腰椎体及骨盆骨多发骨质破坏,符合多发性骨髓瘤;伴胸12-腰4椎体压缩性骨折。2020-11-09胸部高分辨CT平扫(HRCT):胸椎退变,胸椎骨质疏松伴压缩性改变,符合多发骨髓瘤改变,较前片大致相仿,建议胸椎MR检查;腹腔及腹膜后结节及肿块,较前为新发,考虑骨髓瘤髓外浸润可能,建议中腹部MR平扫+增强检查。

病例分享:髓外浸润复发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治疗

复发进展后治疗

患者腹膜后多发软组织肿胀,2020-10-21予地塞米松15mg qd静滴(共6天)减低肿瘤负荷,2020-10-27予联合化疗:依托泊苷100mg 静滴d1-5,苯达莫司汀150mg 静滴d1-2。同时予保肝、护胃、止吐、碱化水化等支持治疗,病程中患者出现急性胰腺炎、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征象,予禁食、胃肠减压、鼻肠管营养支持、生长抑素、乌司他丁、抗感染、抑酸护胃、输血、止血、营养支持等对症支持治疗后,患者腹痛症状好转,腹部包块有所缩小,感染、消化道出血有所控制。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予刺激造血、输血支持治疗。

2020-11-17肾功能:糖6.47mmol/L,钠135.6mmol/L,磷0.51mmol/L,脂肪酶185U/L;尿淀粉酶测定未见异常。2020-11-18血常规:白细胞计数9.40*109/L,红细胞计数2.97*1012/L,血红蛋白99g/L,血小板40*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率83.8%,中性粒细胞绝对值7.90*109/L。患者目前腹痛间作,生命体征平稳,出院转至外院行CAR-T细胞免疫治疗。

总结

患者为中年多发性骨髓瘤(IgG,K,DS Ⅲ期A组,ISS Ⅱ期,R-ISS Ⅱ期),发病时存在腰椎髓外侵犯病灶,经硼替佐米、环磷酰胺、地塞米松、来那度胺为主治疗后,疾病一度达到非常好的部分缓解(VGPR),多次建议患者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但患者拒做。后予硼替佐米、来那度胺为主方案持续巩固维持治疗,第20月时患者疾病复发进展,加用亚砷酸、泊马度胺治疗,但疾病未控制,此次入院后出现腹腔巨大包块,结合病史及影像学检查结果,考虑骨髓瘤髓外浸润病灶,预后不佳,改予依托泊苷、苯达莫司汀化疗,但效果欠佳,患者治疗过程中出现急性胰腺炎、肺部感染、消化道出血征象,经积极救治有所控制,现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拟至外院行CAR-T细胞免疫治疗,若有效,可序贯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患者目前疾病复发进展,全身多脏器功能不全,体能状况差,预后较差。因而,对于年龄不大、体能状况好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如果起初治疗达到平台期时,应尽早行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巩固治疗,可以改善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

目前针对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可选择的新药较少,许多药物仍处在临床试验阶段。对于来那度胺治疗后复发或来那度胺耐药的患者,目前可以选择泊马度胺进行治疗。卡非佐米近年有望进入中国,对于硼替佐米治疗后复发或硼替佐米耐药的患者,未来可以选择卡非佐米进行治疗。抗CD38单克隆抗体达雷妥尤单抗目前已在国内上市,对于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达雷妥尤单抗也是疗效较好的一种治疗选择。目前复发难治多发性骨髓瘤的新药,无论是泊马度胺还是抗CD38单抗价格都相对昂贵。中国的CAR-T治疗研发引领全球,开展了许多CAR-T相关的临床试验或者研究者发起的研究。CAR-T临床试验相关检查及治疗是免费的。研究者发起的CAR-T相关的临床研究,虽然不是完全免费,但是CAR-T的制备、治疗都是免费的,患者只需要支付部分住院费用和检查费用,也能够帮助患者减轻经济上的负担。

髓外疾病(EMD)是MM治疗中需要关注的问题,少数MM患者,会出现EMD,通常出现在诸如肝脏、中枢神经系统、胸膜、淋巴结、肌肉、皮肤等骨髓以外的软组织。有研究报道EMD发生的频率高低不一,多发性骨髓瘤在初诊时EMD发生频率较低,约0.4%~7%,而在复发或进展的MM(RRMM)患者中EMD的发生频率显著增加,文献报道可达20%~30%。EMD处理难度较大,对于MM伴EMD患者需要使用强度较高的治疗方案,目前对MM伴EMD主要采用新药诱导治疗联合双次自体移植的方案,提升治疗的有效性。CAR-T疗法对于MM伴EMD的有效性也值得关注。髓外MM(EMM)和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SPCL)的治疗原则是尽可能使用多种新药。如果患者早期疗效不佳,可以改用淋巴瘤的治疗方案或接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EMD的具体分子机制仍然不明,目前已有研究认为可能与缺氧及黏附分子的异常有关。研究人员分析了常见治疗药物的应用(例如沙利度胺、来那度胺、硼替佐米)是否增加EMD的发生及EMD对新药的反应,发现在诊断后3年内有3%的MM患者可出现EMD,但与药物治疗并未获得确切关系,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复发的患者似乎有较高的EMD发生频率,相关的因素还包括前期治疗线数及年龄。EMD通常见于难治或复发的患者中,与预后不良有关。伴有EMD的患者中位总生存通常不超过6个月,而且血行播撒的EMD通常比骨髓直接浸润的浆细胞瘤预后更差。因此,临床上常常倾向针对伴有EMD的患者使用高危骨髓瘤相对较强的化疗方案,但疗效仍不尽满意,如何改善EMD骨髓瘤患者的疗效仍然面临巨大的挑战。

特别鸣谢 江苏省中医院 李峻

转载自:益相随

原文链接:https://mp.weixin.qq.com/s/MssPPHlkLDnx4dkffWr1dg

留下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