拾萬空间(北京)一楼展厅于2024年12月21日呈现了金亚楠个展“触摸、切割、搭建”。带来艺术家的十余件雕塑作品,是一次简略地对其多年创作的概括。
在这次展览中,金亚楠将自己的创作概括为三个动词:触摸、切割、搭建。“抚摸是长期且柔软的,引发了崇高形象的变性。切割是一记短促的暴力,造就了日常物的变态。去搭建一场临时表演,把这个地方变成癫狂的祭坛。南方的水果,北方的空气,四面的危机,断掉的肢体,吉他的身体。”
对谈|TALK
拾萬:这次展览的呈现和空间本身的结合,是怎么考虑的?作品与展出空间之间这种紧密的关系,是你一直的工作习惯吗?
金亚楠:考虑复杂的空间关系一直是我关心的问题。可能包含着去给我的工作找到确定的位置,或是让作品与场地在空间中相互促成,或是经营作品内部的空间关系。不管是物理空间的还是思考维度的空间,已经存在的空间还是可能开拓的空间,这些都是我日常绕不开的问题。
拾萬空间金亚楠个展 “触摸、切割、搭建” 展览现场
拾萬:展览呈现中,一个很直观的感受是展台的分量很强,并且展台也是现场搭建的,它在你整个作品的完整度上的分量感又是怎样的,又或者是它在你的创作中的作用是怎样的?
金亚楠:在这次展览中,我期待由搭建构成一场行动。目前看来,我觉得填塞感还不够,可能是我的兴奋度还不够。重量应该是我接触雕塑以来一直搏斗的东西。在日常工作中,一种材料的轻重只能影响我的身体机能,比如我的腰椎。但现实层面上的分量感,并不来自材料的密度,而是上一个问题中的我的工作位置的确立与推翻,直至沉重。开幕那日,我和我的好友说,其实基座以上的东西本可以没有,这些由轻质砖体搭建的高台足够说明我想在北京现场干的事情。说起来,高台上的小雕塑的质量其实要比高台本身重很多。
展览现场金亚楠用100多块标准尺寸轻质砖体以及石块搭建了雕塑展台
拾萬:在现场用轻质砖体临时搭建,是否可以回应到你在布展过程中提到好几次的“雕塑表演”?我们惯常的理解中,尤其是展出的雕塑,就是一件已经完成的作品,如何将表演的成分加入到雕塑中?
金亚楠:“雕塑何以成为表演?”这个问题伴随我很久了,从读书时我就在思考。雕塑有一个特征,它实实在在地占据了一个地方。如同一个人出于一种理由出现在你面前,并且伴随着你对他的观察,也伴随着他对你施加的压力,这似乎就构成了一场表演的前提。对我而言,每一场展览,无论发生在现场的,还是现场之外的种种,比如这次对话,整体来说都可称作一场表演。这次展览,我所有的工作都基于呈现出表演性而开展的。
在这场展览中,搭建成为现场最主要的视觉构成,占据这里。同时,把那些无用、废弃之处打开,使其成为展览的一部分,成为了对空间的再次搭建。搭建也成为了该展览的表演结构。在废弃的厨房里,我用影像记录了一场发生在别处的表演现场。影像内容是用新石器时代的石片对一把电吉他躯体的切割与打磨。但是,在整个展览里,我们所看到的所有东西,诸如四肢等,都是零碎的躯体的末端,或是信仰的终端。实在的躯体一直以影子的形式呈现在现场,伴随着绚烂的灯光与撕扯的声音。
用“雕塑的表演”,占领拾萬空间
金亚楠 | Jin Yanan
新石器电吉他 | Neolithic electric guitar
铝盒、玻璃器皿、新石器时代打制石片、琴弦、金箔,彩色,循环播放,总时长13分12秒 | Aluminum boxes, glassware, neolithic knapped stone flakes, strings, gold leaf, Color, Loop, 13 minutes and 12 seconds
独版 | Unigue edition
20241215
拾萬:这次搭建展台的砖,还有地面上的《四边》,以及《四端》里面的铁轨,还有你在浙江驻地项目的游泳池,或者还有其他元素,“标准化”这个概念在你的作品中出现频率很高,如何在你的作品中理解“标准化”?
金亚楠:标准是我的朋友也是敌人,或者是你我共同的假想敌。标准让我们有了共同语言,同时也产生了隔离。可视的标准成为了我们共同的假想敌,成为了你我战线之间的调停者。同时也给八卦、误读、漫骂、恶毒一张安全的温床。在我这里,标准化是最暧昧的东西。
金亚楠 | Jin Yanan
四端-3 | Four Directions-No.3
黄砂岩、铁、黄铜、混凝土 | Yellow sandstone, iron, brass, concrete
98×57×33cm
版数Editions:3+1AP
2024
金亚楠 | Jin Yanan
四边 | Four Edges
黄铜、钢材 | Brass, steel
100×100×5cm
版数Editions:3+1AP
2024
拾萬:“摸平”系列里面的加减对立,包括这次展览你也想在一个“干净”的环境中,制造一些“混乱”,你好像还挺喜欢这种正负、加减等相互驳斥的观念?
金亚楠:曾经我想把很多东西切分的很明确,但在这些年里,我愈发觉得自己就生存在暧昧与矛盾中。了解我的整体工作状态的人,知道我的工作形态是多样的,甚至有点乱。你说的“加与减”在雕塑中是个老问题,在我的工作中我将两者视为在面对具体事件的时候,做与不做之间的抉择与反复。自我纠缠、相互驳斥、推倒重来、改革更新这些关系的频繁出现,不是因为我喜欢以此作为观念,而是现实就是如此。所以,这不是一种观念的输出,只是平移。
至于你说的干净的环境也不是拾萬空间所独有的,混乱也不该被排除在这类空间之外。空间一楼干净透明的落地窗与门就是一个陷阱,里面通过物质交混而成的不安全感才是我身处的环境状态。但这两天还是觉得不够彻底,应该占领拾萬空间。
金亚楠 | Jin Yanan
摸光的头颅 | Polished Head
树脂,漆 | Resin, paint
63×40×45cm
版数 Editions:3+1AP
2020
金亚楠 | Jin Yanan
摸平的指尖 | Smoothed Fingertip
青铜 | Bronze
25×15×13cm
版数 Editions:6+1AP
2019
金亚楠 | Jin Yanan
摸平的双脚 | Smoothed Feet
青铜,黄铜 | Bronze and brass
整体尺寸 Overall dimension 140×60×9cm(右脚 Right foot 24×15×9cm、左脚 Left foot 10×15×5cm、铜条 Copper bar 140×5×0.5cm)
版数 Editions:3+1AP
2019
拾萬:这次展出的作品,从最前面的秦桧,到摸平的系列、到这次最新的三件作品《四边》《四端》《水果们》,再到视频作品,从作品的形式感上看,有点像从写实到现代主义再到后现代的一个雕塑通史的缩略,那你自己这些年的创作在你看来是怎样的过程?
金亚楠:从雕塑语言的角度来观展,有点像你说的样子。但我在创作中不太关心这些问题,有什么用什么,会什么做什么,他原本是什么就是什么。
金亚楠 | Jin Yanan
古老的设计 | Ancient Design
大理石、铜板氧化着色、不锈钢|Marble,stainless steel,brass plate chemical heat staining
40×60×18cm
版数 Editions :6+1AP
2019
金亚楠 | Jin Yanan
一类司空见惯的弯曲腔体,内部沙沙作响且没有出口 | A common type of curved cavity that rustles
紫铜管,化学热着色,沙、漆 | Copper tube, sand,chemical heat staining, varnish
100×18×40cm
独版 | Unigue edition
2023
金亚楠 | Jin Yanan
水果们 | Fruits(13件)
高强度石膏、水彩 | High strength plaster, Watercolor
尺寸依据真实水果大小 | Size based on actual fruit size
独版 | Unigue edition
2024
拾萬:在雕塑作品中的几个要素中,观念、材料本身质感的表现、形式……你最关心的是哪个部分?
金亚楠:我在学校上课的时候不免会谈到这些词,但我会事先区分一下这些词及其内容在我的思考中所处的层级与当下状态。但这几个词其实都不是我所关心的,我关心的是观察与形态,这两个词和我的日常工作密切相关,可以凑得很近去上手操作,也可以退很远去整体判断,这也是雕塑的特征。
金亚楠 | Jin Yanan
劫后余生|Surviving Calamity
蛙骨、檀香、石 | Frog Bones,Sandalwood,Stone
30×30×10cm
独版 | Unigue edition
2023
艺|术|家
ARTIST
金亚楠,1986 年生于杭州,2012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2013年至今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跨界雕塑工作室,跨界雕塑研究所负责人,2017年发起铜场计划,担任总策划人。现生活工作于杭州。
金亚楠感兴趣于局部语境中的对话关系。早前他以参加艺术小组或群体性创作为途径,探究个人与群体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随后又尝试进入公共事业当中工作,在社区设计、城市规划中探寻各层级之间因由错位逻辑引发的协商失效。近几年,他更关注个体或群体单元在共谋机制中呈现的差异化表现。他通过架构一类针对体制的隐喻化设计,加强单元间对话的可能性及相互的侵略性。目前,他的这类设计一部分透过其作品的叙事线索及空间设计来呈现,另一部分则通过长期的项目策划工作展开。
Jin Ya'nan born in 1986 in Hangzhou, Jin Ya'nan graduated from the Sculpture Department of the China Academy of Art in 2012. Since 2013, he has been teaching at the department’s Inter-disciplinary Sculpture Studio. In 2017, he initiated the "T-Project" as its chief planner. He currently lives and works in Hangzhou.
Jin Ya'nan is particularly interested in dialogic relationships within localized contexts. Earlier in his career, he explored the dynamics between individuals and collectives through participation in art groups and collaborative projects. Later, he ventured into public service, investigating how misaligned logic across hierarchical levels in community design and urban planning led to negotiation breakdowns. In recent years, Jin has focused on the differentiated behaviors of individuals or collective units within collaborative mechanisms. By constructing metaphorical designs addressing institutional structures, he seeks to enhance the possibilities for dialogue and mutual aggression among units. These designs are partly presented through the narrative threads and spatial arrangements in his works, and partly through long-term project planning.
©文章版权归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