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黑匣子‍‍‍

拓扑(Topology),一种在时空流变中对不变性的研究,它显示了一种不同的看待世界的方式。在艺术家马小萌的作品中,我们看到了一种对流体形变的显像与运动之间的关系,一种经由“瞬间”所引向的真实、主体性、感性与知觉世界。在这里,正如17世纪莱布尼兹的“位置的几何学”和“位相分析”的一种在精神领域世界中的替代性视角。


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展览现场‍


在这样的拓扑空间中,一切的点集关系描绘了事物在变化中的同一状态:一种共时性的状态。正如艺术家在《桌面幻想》中所展现的:一种客观物质与精神现实之间,某种于流动中的共时性。这种关系提示了我们关于人的心灵主体与外在客观世界中之位移的关系,这种关系演进了我们对自我及世界认知的,在存在意义上的一种复杂状态,正如拉康亦使用拓扑作为工具,对人之精神迷宫的结构式探索。


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马小萌 桌面幻想 Fantasy THE Table 2024 木板丙烯 150×120cm


而在拓扑关系中,在这种共时性的状态,以所有的时间变化都被放进了图形的不变形之中。在这里,时间被解释为空间的位移,而空间的位移则以图形的不变性质为不动点。于是,任何的空间位移都揭示了这种不动点的存在。这样,时间的变化在空间的位移中得到了凝固。可以说,在马小萌的创作中,确实看到了一种作为“凝固”与“流变”之间的相互探讨,正如艺术家自己所说的:悬停在气息中的瞬间的思绪。而这正是拓扑学中对“时间”的这一观点,而此亦成为了推动其他哲学研究,特别是精神分析的探求。


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马小萌 <无重力>之二 <G-Free>-Ⅰ 2024 木板丙烯 55×45cm


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马小萌 <无重力>之三 <G-Free>-III 2024 布面丙烯 90×60cm


实际上,在艺术史中,对绘画与现实之间的类拓扑思考就已经出现了。当乔治·布拉克与帕布罗·毕加索在二十世纪初,将绘画对象的多角度同时置于同一画面时,这种叠堆的时空观就出现了,甚至是将人物的多面情绪和情感状态重组于同一形象时,这种“流变”中的“凝固”就更加明显。这是一种试图将时空的整体观代入二维画面之中的艺术尝试,它显示了一种关于生活的复杂性,复杂到某种无法被完全辨析和拆分的状态。正如约翰·伯格所说,立体主义的隐喻模型是“图表”,它是不可见过程、力量、结构的可见化符号表达。这里的“图表”指的是一种图解化的图像,由多重透视点所组成,它既不需要回避图像外观的某些方面,也使得自身也被视为一种符号。


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马小萌 关于漂浮的训练-Ⅱ <a*> 2023 布面丙烯 100×120cm 


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马小萌 <流明>-Ⅰ <lumEN>-Ⅰ 2024 木板丙烯 150×120cm


事实上,立体主义的出现在很快的程度上就催生了未来主义,但未来主义不是简单的谋求一种动态的形变,而是拉伸为对人类历史的进行时的主张。作为早期的未来主义的美学萌芽时期中,当乔瓦尼·塞冈蒂尼在巴黎接触到立体主义时,就已认定了立体主义的美学,为未来主义提供了一种分析绘画能量和表达活力的新方法。一种向前进的速度,以一种残影,成为未来主义于时代动态中的表达方式。而艺术家马小萌,则正好在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中,受到过部分影响,正如她在上一个阶段中着重对人物整体的动态的描述与探求,使用人的在时间上的“痕迹”,来确认一种关于人自身的存在。而在新个展“影分的拓扑”中,艺术家则更多转向于探索她在作品中的另一面:经由“瞬间”所引向的真实、主体性、感性与知觉世界。


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马小萌 惊奇日 Odd Day 2023 纸本丙烯 85×65×55cm


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马小萌 射线、登山与飘动的一切-2nd Everything about radiation-2nd 2024 综合材料 190×160×145cm 


这一特点,在关于人物特写的“close-up”系列作品中得到了展现。它去掉了关于人物的整体性,而集中在人物面部的特写,以“眼动”来指涉关于人物的思维与精神不可见的流变。这种精神之抽象的动态,在艺术家手中逐渐以一个浮现的漩涡状形象所表示。无独有偶,在艺术史中,于立体主义和未来主义时代中,与此相关联的一个由艾兹拉·庞德命名的诗歌流派,正叫做“漩涡主义”,正如庞德所说,漩涡是气旋中能量切入空间并赋予空间形状的那个点,它于现有的混乱中形成了它自己独特的角度及几何线条的发生。可以说,这正是一种关于不可名状的精神运动的抽象化的符号尝试,而漩涡确代表了某种神秘性,而在马小萌的艺术中,正观照了这样的一种对心灵认知的神秘性直觉。


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马小萌 <特写>之三 <CloseUp>-III 2024 木板丙烯 90×60cm


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马小萌 <特写>之二 <CloseUp>-Ⅱ 2023 木板丙烯 50×40cm


作为90后的艺术家而言,马小萌的作品中受强烈的时代性的卡通及简笔风格所影响,在这种美学下,线条性成为了形象的最主要特征和表现方式,它的平面化更易于表现形象于动态中的变形和运动。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一个新生代艺术家群体而言,时代的视觉景观图像对个体审美的塑造,并作为个体对生活和精神的真切体验,共同造就了其独特个人语言的风格。当马小萌在绘画中开始使用一些综合类浮雕材料时,我们可以看到这种基于个人对语言的演变,以及逐渐与立体时空的装置及雕塑进行了新的融合。这种融合和拓展,实际上是对拓扑关系的进一步于时代中的发展。


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马小萌 无限奔跑 Infinite Run 2024 毛竹、宣纸 尺寸可变 

(备注:设计-马小萌、创意出品-友谊创造中心、装置制作-刘宾、装置结构顾问-徐楚寒、商业委托-lululemon)


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马小萌 综合跃动 Synthesis of Motion 2024 毛竹、宣纸 240×170×174cm

(备注:设计-马小萌、创意出品-友谊创造中心、装置制作-刘宾、装置结构顾问-徐楚寒、商业委托-lululemon)


那么,作为马小萌的那个于不断流变中的不动点究竟是什么呢?当艺术家开始去除过去关于以理性所主导的画面构成,并逐渐开始向感性和更直觉式的“FromA”系列过渡时,她的不动点是什么?当艺术家在第三视角的《桌面幻想》到第一视角的不静的“静物”系列时,她的不动点是什么?或许可以说,这个不动点隐藏在艺术家心灵的某一深处,在深处之中,有一个她所独居的小小心灵世界。这个心灵世界与这个外部世界进行着某种投影式的交互,以形成对外部世界于画面上的不同反射,正如一种镜像。


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马小萌 阳台处 BalcoNy`/* 2024 木板丙烯 120×100cm


在《下雨天》这件作品中,我们看到了在窗户玻璃上的水珠。每一颗水珠当中,都有一座小小的房子,那是一个关于家的意象,每一颗水珠,如同一个小小的凸面镜,在不同的角度和变形中,共同映照了那同一座没有窗户而只有门的尖屋顶的小房子。那是关于艺术家自己的世界,在这里,是关于艺术家对自身观照的存在之命题。在一切的外部世界中,哪怕是对于人的形象而言,最终将会指向自己,人的心灵就是那个不动点。在这个不断被流动中的时空中,我们在何处被停留?那是我们不动的灵魂安栖之所。


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展评|在不断变形之中的心灵不动点

马小萌 下雨天 RAin_^Day 2024 木板丙烯 150×120cm

©文章版权归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留下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