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问与自答④|新雕塑:年轻一代雕塑家

自问与自答④ | 新雕塑:年轻一代雕塑家

关注中国年轻一代雕塑家,“新雕塑”已经进入到十周年。一个十年也可以代表着一个世代的更替,让一群年轻艺术家自己开口说话,因为他们已经到了自己的时代。他们向着自己的群体提出问题,并自己进行作答,这是关于群体内部的自我思考,并通过这样的自问自答,将年轻雕塑家群体中的“我”和“我们”分别显现出来。


这种显现首先是关于时代的,同时也是关于真实的,敞开的是他们的关心与他们的追问,在生命旅途的万里长征上,并他们的求索与迷惘。它们是作为雕塑艺术的年轻世代所留下的路标,是意义与价值叩问的回响,正如身体作为雕塑尺度的丈量,这一群体的心灵之声,也成为了他们世代在生命尺度上的丈量。


自问与自答④ | 新雕塑:年轻一代雕塑家

玉兰堂(上海)展览现场


十三、如何思考材料变化带给雕塑创作的可能性?


杨淞材料是雕塑的核心 ,无米之炊是不成立的。


闫磊这个问题我有点发言权,因为我近几年投身了陶瓷的创作,陶瓷带给了我作品气质上很多变化,也出现了很多可能性和新鲜感。尝试新的材料对每个艺术家来说都是重要的。想有新的突破,思维转换和新材料是重要的。


李伟艺术家对材料的使用都有自我的“舒适区”,新材料本身的特性可能会推动艺术家对创作形式内容的重新审视,为创作带来新的可能性。

陈松林:材料的变化对雕塑创作提供了巨大可能性和创新空间。材料不仅提供了雕塑观念的载体,还深刻影响了作品的形式、表达和观众的体验。通过思考材料的变化,雕塑家可以探索新的创作方式、丰富的艺术表现力,并突破传统的艺术界限。


何益明我个人是使用木头进行创作的,对于木头这个材料可以说相当敏感。木头的特性影响着我的雕塑创作语言和风格,可以想象,每一种材料都有它独特之处。现代社会的发达,为雕塑创作提供了更多的可能。很多材料处在待开发未被发现的阶段。材料之间的碰撞与融合,雕塑语言形式也必将会更加多元化


高瑀中国艺术史传统上最薄弱的一环我觉得就是材料研究。材料的变化,乃至现代材料科学的发展,对于艺术的影响是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对材料的选择,就是对物质和情感方式的连接的把握,要充分地去了解触摸说选择的材料。


夏航我认为在当下这个时代,材料变化为雕塑创作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积极拥抱这种变化。打破传统的界限,积极实践和反思材料的变化,从而提升创作创新的能力。


石英不同材料有不同的材料语言,不同的材料语言又带来不同的艺术形式,雕塑装置从业者应该开放思维,勇于尝试,不断学习新材料、新技术和新工艺。或许材料的变化就是雕塑创作实现创新和突破的机遇。但也得思考新的一定比旧的好吗?科技材料一直在发展进步,但艺术也符合这样的发展也是在一直在进步吗?好像并不是。所以作品和材料有关,但材料不是作品的全部。一味的追新,为新而新,必定会被时间淘汰。保持对社会、文化和生活的敏感性,似乎才是最重要的。


占研艺术创作自古以来受材料影响巨大,材料是艺术创作的基础。不同的材料衍生出不同的艺术种类,材料的进步也不断延申着艺术创作的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最初的影响或许出现在技术层面,然后慢慢的就会向思想层面蔓延,直至影响艺术的发展路径。雕塑作为艺术的一个种类,自然也是如此。我觉得在创作中,自己感兴趣的材料,只要技术上能掌握的,可以大胆采用来丰富自己的作品。


王立伟我一直认为雕塑是一门与材料密切相关的艺术,既然如此,研究材料是不可避免的。不同材料的多样性必然会为雕塑创作带来各种可能性。比如,不同材料有不同的质感和触感,这直接影响观众的体验。像石材的坚硬,金属的光泽,木材的温暖,这些都会给作品带来独特的生命力。此外,不同的材料也需要不同的制作工艺和技术。金属可以焊接和铸造,石材需要雕刻和打磨,陶瓷则要烧制和上釉。这些不同的工艺不仅让我们的创作手段更丰富,也让作品的表现力更强。


材料本身还有象征意义,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思想。比如,用再生材料可以表达环保理念,贵金属可以象征权力和财富,传统材料可能会唤起历史和文化的记忆。新材料的出现也带来了很多创新的空间。像现代科技材料,比如树脂、聚合物、3D打印材料等,打破了传统材料的限制,让我们能够实现更复杂和创新的设计。另外,一些新型材料还具有互动性和参与性,比如智能材料、发光材料等,可以和观众互动,增加作品的趣味性和参与感。


自问与自答④ | 新雕塑:年轻一代雕塑家

汤杰 生·息 2024 铝合金 180×100×100cm


自问与自答④ | 新雕塑:年轻一代雕塑家

自问与自答④ | 新雕塑:年轻一代雕塑家

王成普 空间分割NO.21 2021 不锈钢、金箔、树脂 155×70×95cm


十四、如何平衡雕塑语言风格的变与不变?

杨淞作品的独特性是一点点生长出来的, 没有不变的作品。


李伟语言风格的变化对艺术家来说至关重要,一方面要建立自我艺术追求“不变”的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面对时代社会变化保持敏锐感知,从而带来“变”的动力。而只有尊重内心,顺应自然,才能做到平衡。


陈松林每个艺术家都应找到属于自己的雕塑语言,也要具有鲜明的风格特点,独特的造型语言会让大家快速接受你,但也会给你打上固有的标签,一味的追求风格特点也会对表达有限制。个人认为每个艺术家都应该是多元的,用不同的方式去表达自己的观念,不受语言、材料、艺术种类等因素影响,自由的表达。


占研我觉得相对于绘画来说,雕塑创作所面对的材料与技术更加的丰富,如果采用综合材料的途径进行雕塑创作,在视觉上,其风格是由材料的选择、善用的技术和喜欢的题材所决定的。相对来说这样的创作,在视觉呈现上会更加多样,但如果把同一位艺术家的作品联系起来观察,还是能看出比较清晰的风格走向。我认为风格不能被简单地理解为作品之间的相似性。


自问与自答④ | 新雕塑:年轻一代雕塑家

自问与自答④ | 新雕塑:年轻一代雕塑家

颜石林 被太阳照耀的身体景观4 2023 铝、环氧漆 122×85×94cm


自问与自答④ | 新雕塑:年轻一代雕塑家

自问与自答④ | 新雕塑:年轻一代雕塑家

李赢 碧云望中 2022 黑色银色金属丝、不锈钢 110×100×151cm


十五、如何看待艺术史中存在的权力结构和话语体系?


陈松林在艺术史中,权力结构和话语体系对艺术创作、传播和解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些结构和体系不仅决定了哪些艺术作品被认可和保留,也塑造了对艺术作品的标准和历史叙述。理解艺术史中的权力结构和话语体系,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艺术的社会、文化和政治背景。


王画我觉得就是只要有人类就会有社会,只要有社会就会有权利,只要有权利就会有话语体系、就会有流派、就会有不同的组织。我觉得就是在艺术这样一个大范围里面也逃不开所有的这些东西吧,怎么看待呢,就是我觉得首先就是在现有的权力结构的框架里,首先可能是找到自己的位置吧,然后自己的话语体系不管是从国家来分、还是从材料来分、还是从艺术作品的表达形式来区分,这种话语体系我觉得首先可能就还是要不停的找到自己的位置,然后找到自己的一些参与感,然后我觉得最重要的可能还是拿作品说话吧,就是你的作品就是你的武器,就是你的权利,你怎么样为自己争取到更多的权利呢,我觉得这个是就跟人生存在一个社会上他需要争夺资源、争夺权利、争夺或者说就是我觉得所谓就是竞争可能是不可避免的吧,但是你怎么在这种竞争中又把它跳出来当做一个游戏来对待这件事对我觉得就是我的作品中他经常会有一些幽默的成分,这个幽默的成分就是有一种是对面对权力、面对竞争的一种戏虐或者说一种时不时需要跳出来看一看这样的一种态度吧。


自问与自答④ | 新雕塑:年轻一代雕塑家

王画 项链 2021 水晶树脂 28×28×300cm


自问与自答④ | 新雕塑:年轻一代雕塑家

陈松林 凝神骑士·逐风犬 2021-2023 青铜铸造 135×35×102cm


十六、如何看待艺术作品解读的开放性与封闭性?


李伟术作品解读的“封闭性”是艺术家对创作初衷的阐释,“开放性”是观者对作品的解读,二者一定会有差异,“求同存异”是对艺术作品最好的解读。


陈松林在艺术的整个创作过程中,开放性和连续性是两个重要的概念,它们分别代表着阅读的自由和界限。不同的艺术作品和读者可能会倾向于在其中一种两者之间找到平衡。这两者之间的结合对于艺术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马小萌我是很接受作品被以开放的姿态解读的,因为我觉得观众只用体会到作品的核心就好了,会联想到运动与时间相关的形容,其他的解读可以跟随观众自身当下的状态进行思维的浮动,我都可以接受,我觉得保持开放性也是进入与解读当代艺术作品的必要一环。


高瑀作品的解读从来都是开放的,既不由艺术家决定,也不由某些权力决定。最终它在人们的嘴里会成为什么样的作品,是个复杂的多因素决定的过程,是人类想像的公约数。


王予马艺术作品的解读是动态的,封闭性和开放性都是思路的提供。封闭性提出明确的解读,开放性是多样的解读,它们不是对立的。作品的解读也会因为语境,时间,环境等而变化。


夏航我认为这两者之间既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又是相互依存的。开放性使得艺术作品能够保持持久的生命力和吸引力。封闭性保证了作品的意义和价值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我们需要在这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


石英艺术作品的解读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开放性与封闭性可以并存,相互补充。了解艺术作品的历史背景和创作意图可以为观众提供一个解读的视角,但想要对一件作品有独到的见解,观众个人的体验和感受仍然是解读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观众根据自己的视角和情感来体验来理解艺术作品。这样更有助于丰富艺术的内涵,促进艺术与观众之间的深层次交流。很多作品历久弥新、常读常新大概就是因为开放性的存在。


自问与自答④ | 新雕塑:年轻一代雕塑家

自问与自答④ | 新雕塑:年轻一代雕塑家

马小萌 射线、登山与飘动的一切-2nd 2024 综合材料 190×160×145cm


自问与自答④ | 新雕塑:年轻一代雕塑家

自问与自答④ | 新雕塑:年轻一代雕塑家

玉兰堂(上海)展览现场

©文章版权归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留下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