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jpg

2.jpg

3.jpg

大手考古a | 对情感的表现主义式强调


凯绥·珂勒惠支(Kathe Kollwitz)在作品中把经常把母亲的手画得很大。她的作品常常聚焦于那些在社会和战争苦难中挣扎的母亲,通过夸大母亲的手,她创造了一种强有力的、人道主义的视觉语言,强调了母爱的情感力量、保护性、牺牲和奉献等内容,这里,大手也代表着握紧自己的一无所有和对改变命运的渴望。

4.jpg

珂勒惠支,《不准碾碎为播种用的种子》(1941)

5.jpg

超现实主义和表现主义,打开了绘画史中对身体描绘的可能性  

大手考古b | 作为平等和力量的象征


1950年代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宣传画中,女性劳动者的手被刻画得较大,是为了强调女性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劳动贡献和力量,体现了当时社会对女性角色的重新定义和期望,即女性不仅仅是家庭的照顾者,而是社会生产和建设的积极参与者。这种处理也体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对性别平等的倡导,强调男女在劳动和社会贡献上的平等性。在这个意义上,宣传画里那些粗壮的大手女性,是以女性为代表,象征着所有得到解放的被压迫群体。

6.jpg


大手考古c | 超级英雌的神奇能力


在美国超级英雄漫画中,第四代惊奇女士(MS Marvel)的手在面临危机时有变大的神奇能力。这种战斗力的表现形式,和过去超级英雌的形象不同,强调女性领导者不仅在智力上与男性角色匹敌,甚至在体力上也超越传统性别的角色划分。漫画是社会思想和价值观的反应,体现了现代主流价值中,女性不再是柔弱和需要保护的形象。也是重要的社会正义的守卫者。


7.jpg

8.jpg

惊奇女士(Ms. Marvel)

美国漫威漫画超级英雌,初次登场于《惊奇女士》第1期(1977年1月),由罗伊•托马斯和基尼•可拉联合创造。现任惊奇女士是第四代卡玛拉•克汗


大手考古d | 大手作为挑衅性的表演


智利裔美国艺术家西尔维亚·帕拉西奥斯·惠特曼(Sylvia Palacios Whitman) 于20 世纪60 年代从圣地亚哥搬到纽约时,在整个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初,她呈现了一 系列广受好评的超现实表演,将「丰富的拉丁美洲绘画感性」与纽约舞蹈界的极简主义结合起来。在《穿越》中,艺术家带着巨大的手表演,并走过了纽约的街头。


9.jpg

大手探新e|手的微妙感受性拓展了感知维度

“我的作品中,特殊的大手处理是从2021开始的。手是意志的显化,也是力量,欲望的象征。汪民安在《手的札记》中形容手是欲望的施展形式。人所食,所用,所感皆通过手去执行。手有时候也有从事机械重复的动作,这些动作可以是创造性的,产生价值的,也可以是无意识的,被迫的,所以手绑定了一部分劳动性质在之中。手的微妙感受性带给是人触及外界的真实感受,眼见不一定为实,但手指的神经元一旦传递了物体表面质感,人所感知到的维度会更加丰富与实际。”

陈思作自述


10.jpg

超现实主义摄影使用广角的镜头语言

Instagram上“美甲大手”标签下的大手摄影浪潮


11.jpg

手的造型,是AI绘画常常难以解决的难题,对于画家而言,这个难题意味着更多。

12.jpg

艺术史中的动态身体


13.jpg


陈思作对于姿态的研究

14.jpg

15.jpg

群的寓言系列 Installation View, 应空间当代艺术中心


16.jpg

拉伸的游泳者,220 x 360 cm,木板丙烯 ,2023

Installation View, 应空间当代艺术中心


17.jpg

对掌共舞,100 x 60 x 196 cm,木板丙烯 ,2024   

Installation View, 应空间当代艺术中心


18.jpg

19.jpg

20.jpg

21.jpg


辫子


长长细细的假麻花辫曾经是Y2K风潮的一部分,如今作为某种“中式梦核”,成为90后一代特殊的文化记忆,并且成为流行文化的一部分。陈思作经常用辫子建构造型,她笔下的辫子在画面中构成形状、建立叙事,是画面结构的重要一环。


22.jpg


失重


艺术史中,很多艺术家处理过失重状态下的人体姿势。失重,提供了一种独特的视角来观察和理解人的存在本身。失重状态往往与自由、无拘无束和释放的感觉相关联,用来反映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轻盈、漂浮、迷茫或解脱等。失重也时常和体育运动和太空探索相关,是人超越了日常存在状态的时刻。关于失重的题材,从天使的飞翔到杂技演员的表演,也被时常被用作对社会、文化或政治现象、群体处境的隐喻和评论。


24.jpg25.jpg



幼态形象的历史背景:性别与凝视


陈思作笔下的形象,常常长着幼态的面孔,但所建立的叙事确是健康的(运动)、有自我意识的、独立的,并非他人欲望的客体。可以说,她以一人之力将“幼态”这一对于女性价值的负面评论标准,重构为正面的价值。她笔下的幼态是纯真的、美好的、理想状态的、现代美图技术和审美背景下的形象。她笔下的人物不是洛丽塔,而是战斗天使阿丽塔。


她以创作反对了从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的小说《洛丽塔》以来的刻板印象。《洛丽塔》中男性目光下的女性形象具有多重象征意义,反映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中常常被物化和性化的现象,她们的价值和身份往往与满足男性欲望的能力联系在一起。在女性主义批评中,洛丽塔被视为一个探索女性主体性和自我认同的复杂角色。尽管她的故事是通过男性叙述者的视角讲述的,但她的经历和反应提供了对女性经验的深刻洞察。洛丽塔的形象也揭示了权力和控制如何在性别关系中发挥作用,反映了女性在父权社会中面临的广泛压迫。


26.jpg

27.jpg

群的寓言系列 Installation View, 应空间当代艺术中心


首先,非性别的;

然后,共同的处境和情感


朱迪斯·巴特勒在其著作《性别麻烦》中提出了性别表演性、性别流动性的概念。她认为性别并非是一个固有的生物学特征,而是通过社会行为和语言表达而不断建构和展演的。她强调,性别身份是通过一系列重复的行为和表演在社会互动中形成的,而非天生或自然决定的。陈思作把她笔下的形象时常视为“非性别”的,这些形象不是作为女性而存在,而是展现了人在当代社会包括网络空间里共同的处境和情感。


28.jpg


“身体总是、已经是一种文化符号,它对它所展现的想象的意义设立了限制,但是它永远不能摆脱一种想象的建构。幻想的的身体永远不能从它与真实的身体的关系来理解;它只能从它与另一个由文化建制的幻想——占据所谓‘直观事实’和‘真实’的位置的幻想——的关系来理解。对‘真实’的限制,产生于身体的自然化和异性恋化,在其中肉体事实被当作是原因,而欲望则是反映了那肉体性无可动摇的结果。”


——  朱迪斯·巴特勒


非性别在文艺作品中的历史脉络


“在寒冷的冬星,生活着一群无性人,他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的性别。在每月的一个特别日子,他们自由成为男人或女人。”


——厄休拉·勒古恩 ,《黑暗的左手》

“程心看看那几个人,她(他)们面容白嫩姣好,长发披肩,身材苗条柔软,仿佛骨头都是香蕉做的,举止是那么优雅轻柔,说话声音随着微风传过来,细软而甜美……在她的时代,这些人在女人中也都属于女人味最浓的那一类。”

“大低谷打断了人类的女性化进程,但随着威慑时代而来的半个多世纪的舒适的和平,使这一进程加速了。”


——刘慈欣,《三体》

 29.jpg

独处的女性主义


上野千鹤子是一位闲适松弛的女权主义者,在她的著作和公开讲话中,对女性的独处和孤独的快乐有着深刻的见解和建议。她认为,女性应该学会享受独处的乐趣,而不是将其视为一种负面状态。在她的书《上等快乐》、《一个人的老后》中,上野千鹤子鼓励女性认识到自由自在的独处是一种享受,而不是寂寞。


30.jpg

陈思作的作品通常是一个女性独处且自在的状态


31.jpg

32.jpg


a.生活空间,远距离的风景,到抽象的空间


陈思作画过一些关于生活空间的习作。在这些空间里,没有人物和故事,但分明又充满着个人的情绪和视角。她后来的每件正式作品中,都有一位主角,她们是这些情绪和视角的“分身”。


她的练习中也有一些远距离的风景,从群山、光芒到星球。聚焦这些远景,扩展了人自我存在的尺度,人的存在在宇宙时间里微小如秘密。她另有一些抽象的空间练习,这些构成了她早期创作的基础。几何感的空间,就像雕塑的大理石基座,加深了她所描绘形象的非现实存在感。


33.jpg


b.夜晚的空间


陈思作有很多关于夜晚的绘画。夜晚是故事发生的时段,和阳光普照、轮廓分明的白昼时间相比,夜晚更属于暧昧、神秘、独处,事物看不分明,情绪浓烈而思绪纷繁的“女性时间”。夜间的景致是现代派文学喜欢,但印象派词汇表难以表述的时段。“凌晨两点半,星辰在坠落,春衫的纽扣尚未被解开。”


34.jpg

35.jpg

36.jpg


身体的失重,代表灵魂的上升


37.jpg

38.jpg

乔凡尼·洛伦茨·贝尼尼的大理石雕像《圣德列萨祭坛》


39.jpg


c.网络空间


网络空间让人在自然身份之外多了网络身份,包括社交网路的人设建立,给绘画带来形象生成的新感觉和新路径。


40.jpg

41.jpg


网络分身


数码游戏中的女性形象,从上世纪到今天迭代了很多种面貌。从角色选取到角色自创,出现了劳拉等迷人性感的女英雄形象。女性玩家可以通过驾驭虚拟角色的身体,模拟人生,获得正向的女性价值引领。


42.jpg

43.jpg


d.绘画语言的空间

对笔法、偶然性和构成方式的练习


陈思作日常工作中,在正式作品之外,时常进行大量练习。有些是为正式作品所做的局部试验,有些是为了理解具体媒介的性质、有些是为了精确控制构图。她通过练习,掌握了不同的绘画技巧,比如笔触的运用、色彩的混合和层次的构建。在这个基础上,她发展了自己的造型风格、提炼了自己对于材料的感知、探索了新的语言,更为重要的是,笔法训练提高了她手眼协调和运动控制能力,这对于她进行精确的绘画表达至关重要。这些练习,帮助陈思作建立起面对创作挑战时的心理韧性,在她面对正式作品时,所有的细节和局部都是经过反复排演和胸有成竹的。


44.jpg


©文章版权归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留下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