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3-5年的医药行业企业中,财务数据最为亮眼的,莫过于核酸检测产业链的企业。


大大小小的抓住了核酸检测风口的企业,有的彻底改变了自身命运,有的甚至改写了行业格局,正应和了那句话:一个人的命运,固然要靠自我奋斗,但是也要参考历史的进程。


但是突发性的历史进程带来的红利,终有归于平淡的时刻。


2024年3月29日晚,A股上市IVD企业达安基因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


数据显示,2023年达安基因实现营业收入11.81亿元,相比于2022年营业收入120.5亿元,同比下降90.2%;实现归母净利润约1.05亿元,同比下降98.07%,2022年归母净利润为54.12亿元。


截至2023年末,公司总资产为110.18亿元,同比下降25.3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88.8亿元,同比下降21.42%。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经历了2020年~2022年三年的高营收之后,达安基因2023年的收入,仅仅比上一个正常年份的2019年增长了7.6%。


此外,公司总员工人数也出现了大幅度的下降,从2022年底的3580人骤降到2023年底的1968人,过去的一年中优化了1600余人。


达安基因是一家国内老牌的IVD企业,以分子诊断技术为主导,集临床检验试剂、仪器和配套耗材的研发、生产、销售为一体。


在成立之后的若干年,达安基因主打以荧光PCR技术体系为主的分子诊断业务,在疫情之前,这只能算是一个相对小众的IVD细分领域。


但是突如起来的新冠疫情,以及随之而起的全民大筛查,让基于荧光PCR设备与试剂的分子诊断业务,从原先的小众专业领域,成为一个大众领域,“核酸检测”从此前专业实验室的一个技术术语,成为普通人都耳熟能详的一个生活名词。


疫情期间的核酸检测业务的非正常高速成长,其实质是对分子诊断这一细分行业未来多年成长空间的无节制透支。


以达安基因主打的检测仪器为例,在疫情之前的2019年,其年报的公开披露数据显示:生物制品业仪器类的销售数量为325台,而在2022年,这一数字飙升到5446台。


新冠核酸检测极大推动了全世界对荧光检测PCR仪的需求;据统计数据,2022年末,在巨大的政策性需求的催生之下,中国有1.4万家医疗卫生机构可以开展核酸检测,15.3万专业技术人员从事核酸检测的技术工作。


几乎可以说,但凡有必要配置荧光检测PCR仪的医疗卫生机构,已经全部配置;此后若干年的新增设备配置需求,已经在短短3年中透支殆尽。


同时,行业已经极度内卷:截至2022年,国内获批的PCR仪器数量已经超过120款。


红利消失之后,市场并没有显著变大,但是分蛋糕的同行显著增加。这是此前众多抓住红利的IVD企业,在回归常态之后面临的普遍窘境。


来源:医药投资部落

留下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