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格纳北京 |《蹊径 3.0》展览作品聚焦

 

在此次《蹊径 3.0》的版本中,我们特别为大家带来焕然一新的作品面貌和更加多元的创作媒介,从绘画、摄影再到雕塑、装置,一起跟随艺术家陆垒、徐震®、张鼎、孙逊、陈维、蒋鹏奕、何伟、刘聪、项恺阳的创作,感受艺术作品中跨越时间、空间和命运偶然性的丰富想象力。展览将持续至10月中旬。

 

 

 

 

 

 

 

《蹊径 3.0》展览现场,香格纳北京,2022

 

徐震®

 

 

徐震® | 运气 11:18 | 2017 ~ 2018 | 布上油画 | Diameter: 250cm

 

徐震® 的作品常常将截然不同的符号或状态并置,因此产生视觉歧义和错位感,以一种反讽幽默的方式结构性地介入文化并引发观众对“真实性”的思考。这一思辨性的观念和开创性的模式也对当代艺术语境下关于创作模式、收藏系统、艺术原创性等议题进行了全面挑战,更新了长期固化的标准。

 

 

徐震® 作品(左)在《蹊径》展览现场,香格纳北京,2022

 

在作品《运气11:18》中,艺术家将玉环抽取为独立的视觉元素,在变形、重复与叠加之后,形成了一种类似离心视幻觉的抽象图案,呈现出一个像漩涡似的纵深空间。这个视觉旋涡影射了全球化的状况,如同全球化对物质形态与固有意识形态的消解一般,同心玉环形成的螺旋将坚固、永恒的对象转化为感知黑洞;另一方面,也形象的再现了人们原初赋予玉环的文化意涵——对日月神崇拜的宇宙观。这一传统礼器自新石器时代以降,凝聚了人类几千年的文化与思想演变,在作品中被异化为兼具抽象与具象特征的全新对象。

 

孙 逊

 

 

孙逊 | “魔法星图”螺刹动画原稿_21 | 2022 | 木刻画  | 15 pieces | 14*92cm | 29.7*42cm (x 14 pieces)

 

《魔法星图》是艺术家孙逊的第一部长篇叙事电影作品,时长为 120分钟,目前仍在制作当中。这一组动画原稿来自《魔法星图》的开篇部分——螺刹。螺刹是故事主人公“小之”游历的第一个虚构国家——一个没有历史,没有记忆并禁止飞行的地方。木刻以其独有的刚硬、粗粝的视觉效果承载了螺刹国的特质,恰如其分地构建出动画的内在宇宙。螺刹部分是整部动画中有强烈叙事性的片段,占近三分之一的篇幅,观众可以在动画影像与静帧木刻之间,领略其流动叙事背后宏大而精密的世界观。

 

 

孙逊 | “魔法星图”螺刹动画原稿_21 | 2022 | 细节

 

孙逊,1980年出生于中国辽宁省阜新。2005年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次年,成立π格动画工作室。现生活并工作于北京。孙逊的作品被众多艺术机构收藏,包括白兔中国当代艺术收藏、所罗门·R·古根海姆美术馆、大都会美术馆等。在广泛参与艺术展览同时,孙逊先后在香港国际电影节,安纳西国际动画电影节,荷兰动画电影节等国际电影节进行专场影片放映,并于2010和2011年分别入围威尼斯国际电影节与柏林国际电影节的短片竞赛单元。

 

张 鼎

 

 

张鼎 | 漩涡 #5 | 2018 ~ 2020 | 不锈钢镀24K金,铜板镀24金,PC树脂,油漆,玻璃 | 65(H)*54cm

 

张鼎(1980年生,生活工作于上海)是在当代艺术界最为活跃的中国艺术家之一。他常使用雕塑、装置及影像等媒介进行创作,也常举办大规模的、积极邀请其他艺术家及观众参与的视觉-音乐现场项目。张鼎的大型装置作品具有强烈整体性:主题、形式元素与诸多作品部分的紧密联系让他的展览看起来不是众多互相独立作品的横向陈列,而是一件结构缜密、纵向构筑的巨大作品。

 

 

张鼎作品(右)在《蹊径》展览现场,香格纳北京,2022

 

《漩涡》系列作品来源于张鼎2017年在香格纳上海呈现的同名个展。这一系列以在全球寻找用于拍摄的大型露天金矿和现代化工厂为起始点,最终张鼎使用游戏引擎创造了一个虚拟世界——在25000平方米的戈壁地貌上建立一个直径1公里,深500米,共50层的圆形金属漩涡。

 

陆 垒

 

 

陆垒 | 轰鸣万岁! | 2019 | 铸铝、欧松板基座 | 2 pieces | Edition of 2 + 1AP

 

作为中国当代装置艺术重要的艺术家之一,陆垒的作品呈现出的是对材料质感的敏感和精准控制力。他的作品往往散发出古典的神秘主义的气息,以及寓言式的内在气质。陆垒擅长构建充满想象力的形象与意象,在他的作品中,社会符号、个人记忆与对物质材料属性的敏感直觉融为一体,最终形成具有隐秘秩序的封闭性系统。

 

 

陆垒作品在《蹊径》展览现场,香格纳北京,2022

 

《轰鸣万岁!》首次展出于陆垒2019年在香格纳上海呈现的个展《荒唐小说》。作品由一左一右相对摆放的两件雕塑构成,敞口喇叭从缠绕状的耳蜗中延伸而出,如同具有思想的活物。它们面向彼此,既像是竞争的对手,又仿佛是一族的同伴,观众从中听见的究竟是对话、争吵,亦或是对着虚空发出宣言?

 

陈 维

 

 

陈维 | 雨伞 | 2011 | 收藏级喷墨打印,裱于铝塑板,硬化亚克力 | 100(H)*130cm | Edition of 6 + 1AP

 

陈维早期的作品更倾向于描绘荒诞的事物,年轻的他总是为生活中的光怪陆离而着迷,但在创作过程中他逐渐转向关注周围的人和环境,希望从现实生活剥取一个大家习以为常又不曾真正给予关注的时刻或群体。

 

 

陈维作品在《蹊径》展览现场,香格纳北京,2022

 

陈维,1980 年出生于浙江,现生活工作于北京。他的艺术创作始于杭州,最初从事声音艺术创作与表演,而后转向于影像及装置。陈维的创作常以舞台装置和情境再造的方式呈现于摄影之中。近年来,他更是不断地以布景和多媒介装置结合的展出形式,将其工作延伸至现场。

 

蒋鹏奕

 

 

蒋鹏奕作品在《蹊径》展览现场,香格纳北京,2022

 

本次展览的作品是蒋鹏奕的经典代表作《幽暗之爱》的彩色演绎。这一系列采用物影印像法長时间曝光制作而成,一只、几只或者数十只萤火虫,装入有黑白胶片的暗箱中,任它们自由爬行或者飞行,持续的发出求偶的闪光信号。在其短暂的生命期里,萤火虫在底片上留下某一段、或者一生的,可见的生命轨迹。

 

 

蒋鹏奕 | 幽暗之爱5'19' | 2021 | 柯尼卡彩色相纸 RA-4工艺 | 60(H)*50cm | Framed 78.5*68.5*6cm

 

蒋鹏奕,1977 年生于湖南省沅江市,毕业于中国美术学院,现工作生活于北京。目前作品主要以摄影、录像为媒介,通过制造超现实的景观以及对景物的微妙叙述,呈现出个体生命的内外障碍与疑惑。

 

项恺阳

 

 

项恺阳作品在《蹊径》展览现场,香格纳北京,2022

 

项恺阳,1991 年生于浙江温州,2015 年本科就读于伦敦大学金史密斯学院的纯艺术专业,2020 年硕士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油画系第五工作室,现居北京。项恺阳的创作形式基于“文字”和“绘画”,他在学生时期的主要兴趣集中在中文诗歌的创作,并在研究生阶段开始创作文字和语言为主题的艺术创作。

 

 

项恺阳 | 花 No.1 | 2020 | 木板上水彩 | 80(H)*100*3.3cm

 

他将中文的语词、句群、诗歌与文本作为主体,直接或间接地用绘画的方式呈现在画面里。这些中文字符所扮演的角色如何有效地,准确地以视觉形式转化到图像中是他研究的主要问题。

 

 

项恺阳 | 鸡鸭鹅 | 2022

木板上水彩&丙烯 | 100(H)*80*3.3cm

 

“小时候每次爷爷从幼儿园接我回家,路过菜市场的时候,我会特别要爷爷买只鸡或者鸭或者鹅。我记得这些家禽从笼子里被抓出来时害怕挣扎的样子,我有点不敢看它们,直到爷爷到家后,拿刀架在一只畜生的脖子上时,我就像着了魔一样,痴痴盯着这畜生的眼睛!菜刀划开脖子,流出来的血是鲜红色。闻着有点腥臭,然后越流越多,爷爷确认完血流尽了,就会用热水拔毛,但是我的热情从它眼睛不动的那一刻起就完结了,所以我从来不会吃晚餐的那道主菜,仅仅是害羞地看着它。”

 

——项恺阳

 

©文章版权归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留下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