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 Scenery
40cm × 55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23
11月的忙碌和喧嚣之后,当我再回到季大纯此次“视无一物”的展览现场,重温了刚刚布展好那几天延续的喜悦,同时又增添了艺博会现场所有看到季大纯新作的朋友们的各种反馈。
他们有些是熟知大纯作品几十年的老友,有的是收藏季大纯作品多年的藏家,也有的是一直对季大纯这个名字充满了好奇,还有完全被季大纯的作品吸引刚刚认识这位艺术家的新藏家。作为一个亲历现场,又在博览会一周前还在柏林季大纯工作室和他聊新作品的有幸之人,我感触良多!
融化一整年 Melt for a year
36cm × 24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23
视无一物,这个名字延续了上一次的个展名称:触不可及。展览名称都是大纯起的。并且他坚持了两个名字并置。我对极度信任的人从来不问为什么?大纯依然补充了一句,意出《心经》,随即,我说出了心经中的出处:无眼耳鼻舌身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
风景Scenery
25cm × 18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23
无,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也是修行精进的一个状态。唯有“无”,才可以领悟“以无所得故”。季大纯的抽象作品层层叠叠,有很多无法捉摸的笔触和技法。此次新作中一组近乎暗夜的透明的天空的深蓝色最先引起了我的注意。细妙的线条游走在深邃的夜空里。几乎没有人能抗拒这种画面里的捕捉。捕捉到每一个驻足的观者的心。
以《黑薄荷》为代表的几张不多的黑灰色小作品,为此次展览奠定了内敛扎实的基础。展览过半,我一遍又一遍的看这几张作品,脑海里浮现的是无限的山川大河,同时又驰骋于不同的时空之中。大纯的抽象作品是“具象”的。
黑薄荷Black mint
30cm × 27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23
大纯展览之前,我有短短几天欧洲之行,有幸在巴黎看到罗斯科ROTHKO的大展,回顾浓缩其一生的创作。看到罗在1936年的“不大好看”的具象作品,如果不是被告知这是罗斯科的作品。可能放在任何一个展览都会被忽略。然而正是这位“伟大”的艺术家,在1949年之后用充满激情和故事的色块开始了他的表达,于是奠定了他独一无二且又是超越时代的艺术风格。时至今日,他已经去世53年,拥有了无数的热爱他的作品的人。可是,在他去世之前,又有多少人可以理解或者喜爱他的作品?
罗斯科ROTHKO 作品
罗斯科ROTHKO 作品 展览现场 |
此次季大纯展览之中只有两张比较大的尺幅。一张今年的新作《水之窥视》,一张旧作《好水不多》。曾展出于2015年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主场馆。相隔10年的两张作品,以一种轻盈的空气感流动在整个展览之中。我不得不再说一次,非常开心有这个展览,做成了这个展览。“无意之间”将新旧交替,动能转换,在同一个空间呈现。
好水不多 Water is not too much
120cm × 105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13
季大纯个展现场
巴黎之行,还看了Peter Doig的在奥赛美术馆的个展。展览除了他前后跨越十几年的作品,还有他从奥赛的馆藏中选出与他相关的一部分作品。高更,塞尚,卢梭……这些在时间轴100年左右历史的作品,影响了激发了Peter Doig几十年的创作。当他们在一个空间并列,我们似乎看到了Peter 的格局和野心。
奥赛美术馆 Peter Doig 展览现场
卢梭 作品 |
最后季大纯的展览抽象的部分回到了“无”,两张白色的新作,白得很丰富,白得很纯粹。用如此矛盾的表述,也正是因为是季大纯。
风景Scenery
60cm × 50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23
展览中的具象作品。是季大纯带给大家的意外之喜。有很多朋友都记着他以往的“具象”作品,念念不忘。然而这次正是同样精彩的具象作品,为布展带来了极大的挑战!感谢Jeff以一种强大的意志和坚定的态度梳理了整个展览的逻辑。
季大纯个展现场
最终,一个清晰的展览呈现!《圣安东尼的救赎》无疑是大纯最费心力的一张作品。《罗密欧与朱丽叶》、《丢了(丢勒)》、《亚当与夏娃》、《谷歌谷歌》这一系列的具象作品每一张都有着出乎意料天马行空的视觉内容。画面在大纯的笔下游刃有余。若有似无的指向,将观众从对画面的感叹转向对画面之外的想象。
丢了 Dürer
27cm × 23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23
“物”是具象的物,却以抽象的联想作为背景和注解。此物非彼物。由此而言,季大纯的具象作品是“抽象的”。
圣安东尼的受难The passion of St. Anthony
20cm × 30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23
骷髅Skull
18cm × 24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panel
2023
一个真正的艺术家,在自己的工作室里,首先面对的是自己,然后面对的是画面。有时将自己解剖撕裂,有时博弈厮杀。艺术家的的“痛苦”来自于创作中的涅槃。季大纯同时以具象和抽象来面对观众,我们在感叹其绘画能力和技巧的时候,也困惑于他如何游走这两端的难度。也许,是他心中的“无”,终究可以“以无所得故”。
谷歌谷歌…… Google Google……
24cm × 36.3cm
布面丙烯 Acrylic on canvas
2023
对于观众,也许是一个“进步”。如今人们会第一时间会判断一张作品是抽象的,还是具象的。在视觉上的迅速做出一个直观的判断。真实的感知成为越来越多藏家尊重自己也尊重作品的出发点,继而做出自己的判断或共鸣。藏家对于艺术品的包容和舍我其谁的态度,是艺术品之幸,也是艺术家之幸!
季大纯个展现场
©文章版权归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