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
诗性涂抹
性灵一词总与古书中的放浪形骸,随性赋彩相似,所谓:“外师造化,中得心源。”本期通过艺术家的绘画痕迹,感受到属于艺术家个人的“诗意灵性”。他们将哲学观与社会现实体验,以更直率、更诗性的方式,生发出中国新绘画艺术独特的之魂。沉郁的色彩、奔放的笔触或感人的肌理抒发诗意的绘画之中,以及对未来的畅想和现实的彷徨、挣扎的诸多情绪。
生活中没什么是不可或缺的
文 / 陈赏
我们的采访地点在上海油画雕塑院——鲁丹的工作室,第一眼看到鲁老师,他身穿一袭黑色运动装,一双运动鞋,头发短而清爽,没有长发飘飘,没有胡子拉碴,没有萎靡和恍惚,十分精神,甚至还有些英俊和干净的帅气,朴素而亲和。
▲鲁丹《小枕头》50x40cm 布面油画 2019
不过鲁丹坦言,其实在之前,他是那种追求高质量物质的人,喜欢小资情调的东西,而对于现在自己身上的改变,他说这都归结于之前经历过的一次人生重大转折。
鲁丹出身于上海,80后,父母都是美术编辑,在出版社从事艺术类相关的工作,父亲本是画油画出身,再转到艺术设计。所以鲁丹从小就耳濡目染,受到艺术的熏陶。鲁丹的童年似乎非常理所当然,没有什么意外,他从初中开始就接受着艺术类的教育,从徐汇中学的美术特色班,到华山美校,再到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一直念到了硕士毕业,直接进入到上海油画雕塑院成为一名专职艺术家。
▲鲁丹《两个枕头-1》50x40cm 布面油画 2020
“鲁丹也是一位能够体会“微物”中的深意的艺术家。与很多同年龄的艺术家追逐时尚的媒介和技术、乐于制造“话题”与“事件”的创作理念不同,他近乎执着地描绘着看似完全微不足道、毫不引人瞩目的对象。
他的《枕头》系列,所表现的是人在早晨起床后留在枕头上的一个凹陷,这一细究起来表现了人之短暂存在的痕迹,经由艺术家的画笔让我们重新审视了那些由于过分熟悉而变得熟视无睹的事物。
—— 陈琳琳”
▲鲁丹《两个枕头-2》50x40cm 布面油画 2020
在这样的家庭艺术环境的影响下,我们想象了一下鲁丹的童年,相比其他80后,他应该是相对更加无忧无虑,做着自己从小喜欢的事情,加上家庭的背景和帮助,成为画家这件事并没有太多波折、痛苦和艰辛,就这样一路顺风顺水直至到了现在的单位上海油画雕塑院。
▲鲁丹《两个靠枕》133x127cm 布面油画 2019
顺风顺水了20多年,老天在前几年,给鲁丹创造了一个转折点,改变了他的一切,包括生活状态、心境和为人处事的价值观。这个重大的转折点,促使甚至逼迫了鲁丹跳出原有的舒适圈,他必须要去承担随之而来的困难和责任,他开始思考起了不同的人生意义。
我们说艺术家的创作灵感都是来源于生活,在转折点之前,鲁丹过着无忧无虑的生活,创作大部分的作品更多展现了摩登的城市生活、小资情调、比如说外滩或是咖啡馆之类的,以人居多。
▲鲁丹《枕头》140x130cm 布面油画 2019
转折点之后,鲁丹的视角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他认为自己需要画一些物或是一些景,表达自己心境上的变化,更加从内心去找一些东西。在经历这段苦难和挑战期间,鲁丹创作了《薄膜》系列与《寻常物》系列。薄膜覆盖在物体表面,十分紧绷又非常脆弱,展现了在遇到重创时艺术家心中的紧张、焦虑甚至那种窒息感。
慢慢地,鲁丹从这些焦虑的情绪中成长、蜕变、重生,找到了一种平衡得以释放,鲁丹将关注的目光落到了寻常之物上,一个枕头、一串钥匙、一只杯子、一把生菜等等。鲁丹喜爱收集一些老东西、小玩意儿,可是经历过一些事情后,便会觉得身边很多东西都不那么重要了,慢慢放下了对物质的那种执念。
▲鲁丹《薄膜-1》150x150cm 布面油画 2017
鲁丹:“你觉得不重要了,你可以把它扔掉,放在一个塑料袋里面,就可以把它扔掉。或者把它画下来当做一个纪念,或者放进塑料袋之后,画好就处理掉,闲鱼卖了都可以。”
鲁丹:“生活中没有什么是不可或缺的,谈到物质上面的问题,转折点之前觉得什么都要,想要名、想要钱或是想要穿得好看一点,买很多东西比如大牌子的鞋等等。比如以前我很爱穿牛仔裤,但是我现在不喜欢,它太紧且不方便。我现在就喜欢穿个运动裤,收个腰带就行了。怎么舒服怎么来,以前觉得牛仔裤好看,现在真要我穿,那是难为我了。”
在这两个系列之后,鲁丹又将视角从身边的具体事物转向空中可望而不可及的云。人在经历苦难时,会逼迫着你放慢甚至停止先前的脚步,促使你思考和修炼,寻找到内心的一种平静。
▲鲁丹《棉花胎》160x110cm 布面油画 2019
鲁丹在心情焦虑的时候,喜欢跑到楼顶平台上面去看天上的云,上海夏天的云就像是在云南一般,好看极了。也只有在夏天的时候,云会变幻莫测。鲁丹有时候一看就是1-2个小时,看到云心里会舒坦,看完云回去之后,画得每一幅云也表达着不同的心理状态。
当被问及,作为一名艺术家,创作艺术的终极目的是什么的时候。鲁丹表示,对他来说是内心的一种释放和表达。至于对后世的影响力或责任感,有可能都是后来的人需要去评论或者是想说点什么。很多传世的艺术作品,大多是反映历史的变迁,但是对于大众来说,并不存在于要如何专业鉴赏的问题,喜欢就喜欢,不喜欢就不喜欢,那就够了。而对于艺术家而言,不管身边环境如何变迁,时代如何前进,做好自己就足矣。
▲鲁丹《一袋生菜》50x50cm 布面油画 2015
“虽然所绘之物卑微渺小,鲁丹的创作手法却一丝不苟。鲁丹求学期间接受的是法国学院派技法训练,他的作品有着可贵的写实造型基本功和严谨的古典主义风格。他秉承了古典主义艺术关注细节的传统,在《物》系列所表现的无机物——《一个电灯泡》、《一个闹钟》与有机物——《一袋生菜》、《一袋油麦菜》等作品中,游刃有余地精确捕捉了不同材料的质感肌理以及光线的变化。
—— 陈琳琳”
▲鲁丹《一袋油麦菜》50x50cm 布面油画 2015
幸福的滋味也许不知所“云”
文 / 乐梦融
鲁丹,一颗柔软的心和一双敏锐的眼睛,把高高在上的云,拉到了枕边和窗前,有一种疗愈,正如生活中的小确幸。平凡的生活被他加了一道幸福的滤镜,这一层的幸福,放眼可及又转瞬即逝,就像空中的云朵。
▲鲁丹《一朵云的消亡史》30x22cmx9 布面油画 2019
“云在高高的天上,我把云拉近,近距离去观察,把大朵云就放在你的面前”。一排黑底白云的画作很有爱,一张大云朵带着八张小云朵列成一直排,就像云朵妈妈带着孩子外出“散步”,天真烂漫。“云就代表了我自己,代表了一种生活态度,每一幅云都代表了一种心境。”
在鲁丹个展展厅右侧,艺术家搭建出一个白色空间,就如鲁丹的卧室,这里呈现不是云,是日常生活里的必备,窗帘、枕头、棉被等,鲁丹的笔下都有了云朵的温度,近乎执着地描绘着这些个看似不足道的天光云影。含蓄微妙的痕迹触发了艺术家的创作冲动。他的《枕头》画了人在早晨起床后留在枕头上的一个凹陷,褶皱的床铺好似见证了温存的良夜,这一细究起来表现了人之短暂存在的痕迹,经由鲁丹画笔让我们重新审视了,那些由于过分熟悉而变得熟视无睹的事物。
▲鲁丹《云-1、云-2》 50x40cmx2 布面油画 2018
▲鲁丹《云淡-1》160x110cm 布面油画 2019
鲁丹关心了普通的纺织物,他绘画身边的物体制造了视觉上的陌生感,让普通的物体变成了不再“普通”,透发出超日常的观测感。回想鲁丹曾一度热衷探究光的折射下,塑料揉皱起后的肌理,过去画展上,他展出较多的是塑料薄膜系列,让观众“胸闷”,看得空气被抽干后的紧张的对峙有点“透不过气”。这一回新作系列的聚合,他选择的对象由“密闭”变得“放松”,温柔地、含情脉脉地与凡物对望,和自己和解。鲁丹的朋友说他近十年的创作中,有两点没有改变:一是始终将画笔对准自己,忠实地记录与反映自己的生活和生命状态;二是一直力图用严谨写实的手法来实现当代性的表达。
▲鲁丹《一朵云》160x110cm 布面油画 2019
▲鲁丹《一朵云-2》40x40cm 布面油画 2018
▲鲁丹《一朵云-7》50x40cm 布面油画 201
策展人江梅介绍,云的形体图像和真实的云朵是不同的,时空背景里的云朵隐喻了艺术家的内心,和鲁丹的心绪变化直接关系,是他对自我生活和创作状态的观照。“云的形象变化万千,既难以捕捉却也满足了艺术家丰富的想象力,鲁丹在轻柔多变的云中举重若轻地赋予了生命的多重意义。”
丨
鲁丹
1983年生于上海
2005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获学士学位
2008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油画专业,获硕士学位
2008年至今上海油画雕塑院任专职画家
©文章版权归属NATIONAL ARTS以及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