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在药械圈已久,观察了一轮,PM的职业路径和管理产品的风格常常是同一套逻辑。
四十岁以上的PM足够优秀,但是稳健有余、创新不足;从大产品线一路退到小产品线的PM不一定失败,但一定有市场技能欠缺点;口碑不佳的PM不一定技能差,但是会在沟通协调方面有所欠缺。
那么2024年,PM如何进行职业规划?
一句精髓就是—— “什么年纪,以什么身份,站在什么样的赛道上” 。
PM在医药职场的终极目标
虽然在同一个行业里,但大家的认知基于经验、圈子、知识会有不同程度的局限性。PM把终点目标设置为Business Unit Head 或Marketing Director ,其实是同一条路径,但却不是唯一一条。
基于此,PM的职业路径规划并非只有市场经理一条路可走,反而拥有多个成长维度。以下一些真实案例供各位伙伴参考。
-
Mike,现年45岁,原欧洲企业—医药销售管理,有产品管理背景,一直深耕某一个细分市场,目前是一家微小型民营的CEO。
-
Rita,现年40岁,拥有“外企+民企”市场管理背景,现在是一家外企的人力资源部培训经理,专门负责培训新员工及进阶员工的市场技能。
-
高经理,现年36岁,从不带团队的产品经理转到带5人团队的区域销售经理,目前正在累积客户资源、团队管理经验中。
以终为始
由终点推断此刻的坐标
这几年因竞争加剧,药械圈各公司正处于各种“健身”模式里。很多面临裁员的产品经理是被迫跳槽,更大部分勉强维持在现岗位的PM,正困于升职困难、加薪缓慢、工作重复、业务下行等情况中,“要不要主动跳槽”更是个令人辗转反侧的问题。
眼下的压力让一些同行们有了躺平的想法,但大部分伙伴对行业、对自己的长期发展还是有信心、有要求的。
例如,对于一位现年30岁的纯市场部背景的PM而言,如果考虑到你的目标终点位置是业务单元负责人,那么你的履历里一定需要补足一些销售经验值,一般来说不得少于3-5年。但从市场转销售,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个挑战。这个挑战越年轻、越早做越好,因为你自己和公司的接受程度都会比较高。
再举例来说,如果是一位现年40岁、先前从销售岗位转到产品经理的伙伴,先前的工作技能会侧重落地执行,可如果职场终点目标是市场部总监,那么就必须要补足做策略、做布局的能力。在欧美外企,这类型岗位会有更成熟的学习空间。那么这位伙伴下一步就必须朝这个方向前进。
以终为始的字面意思,大家都很清晰,但落实到自已的职业路径规划,实实在在地去倒推着想一想,以补足岗位经验、职业路径的角度来考量,你就会更清晰地明白下一刻的目标,该在怎么样的行业赛道里、平台中、岗位上。
药械PM的路
还有多久到头?
药械圈近几年的频繁变动导致的人员精简,销售岗位的需求会大幅度减少已经是个不争的事实。那么PM这个岗位作用是否会被逐渐弱化,答案是否定的。
首先从药械公司架构上来说,PM是脑—用于构思产品策略、策划学术推广方案,销售是手脚——去落地和执行战略战术。随着营销流程的固定,商务成熟后的市场,系统化采购是大势所趋,所以销售人数压缩,是意料之内、情理之中。
如果理解了这个变化,那么各位PM就可以想象,作为“脑”,你的存在意义是通过策略运营让公司的营业额持续升高,你的岗位是营销流程里不可代替的一环。所以PM的岗位必定是药械公司不可或缺的。
如果不幸碰到了极端的裁员,你也必然发现,目前哪怕是大裁员的公司,很多PM的岗位还是开放热招中,只是对技能要求会越来越高,越来越卷。
PM薪资大公开
看看自己被骗没?
药械圈一线销售岗位的工资相对透明,一般在10K-18K之间,区域销售管理岗位在15K-25K之间,随着公司平台大小、营业额贡献有各种起伏。
但PM的工资跨度确实非常大,外资基础的PM跨度就可以在18K-35K之间,随着岗位编制(属于基础产品管理还是战略设定)、产品线大小十分不同。民营药械的PM工资也在15K-30K之间,民企则相对简单,一般多劳多得,做的越多(上下游兼顾)则给的越多。
纵观市场,高潜的产品经理一般都会将自己的职业路径规划得清楚利索。
抬头看产品之前,先低头看看自己走的路是否在轨道上,也许更有意义。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本文版权归思齐俱乐部(member_siqi)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
专栏作者/Grace
医疗行业生态及人性观察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