碘对比剂引起的急性类过敏反应可以在极低的剂量下发生(低于药理作用所需剂量),一直以来被认为与对比剂剂量无关。尽管少数临床研究表明碘对比剂剂量以及注射速度的改变会影响该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这些研究样本量少且没有调整混杂因子。


这种普遍被接受的观念也阻碍了“降低对比剂剂量是否可以预防急性类过敏反应”一类的临床研究的开展。基于目前临床上仍然存在较高的急性类过敏反应发生率(0.16%-7.7%)以及预防用药无法控制的突破性反应(Breakthrough Reaction),这类研究对于不良反应的预防,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具有很大的意义。


本月在Radiology(2018,IF=7.608)上发表的一篇名为“Relationship between Lower Dose and Injection Speed of Iodinated Contrast Material for CT and Acute Hypersensitivity Reactions: An Observational Study”的文章进一步探讨了在腹部增强CT检查中,碘对比剂的急性类过敏反应发生率和注射剂量、注射速度之间的关系。

该项大样本的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的人群均为2016-2018年做过腹部增强CT的门诊成年患者,均使用非离子碘对比剂。其中实验组共23019人,进行过26491次CT增强检查,对比剂注射剂量为1.5mL/kg(最大剂量130mL),注射速度为2.5或3mL/s;对照组共21947人,进行过25119次CT增强检查,对比剂注射剂量为2mL/kg(最大剂量150mL),注射速度为3或4mL/s。实验组和对照组中有过类过敏反应史的患者在检查前均采用抗组胺药或类固醇的预防用药方案。所有患者在检查后至少观察30分钟。

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中一共发生468例急性类过敏反应,发生率为1.86%;而实验组中一共出现376例急性类过敏反应,发生率仅为1.42%,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relative risk,0.85;p=0.03)。以美国放射学院对比剂指南的标准对该研究中的不良反应进行划分,实验组的中重度反应发生率相比对照组显著降低(0.26% vs 0.46%,p=0.004);且轻度反应发生率也有所降低(1.16% vs 1.41%,p=0.39)。

因此,基于该研究结果,当静脉注射非离子碘对比剂时,急性类过敏反应的发生率并不完全与对比剂的剂量、注射速度无关。适当地减少对比剂的注射剂量以及减慢注射速度可以有效降低该类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该项研究对于临床上预防急性类过敏反应的发生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但也存在着一定的缺陷。首先,这是不是一项随机试验,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可能存在大量未被发现的差异,比如患者健康状况、对比剂注射部位乃至会对CT检查结果产生影响的社会政策;其次,患者在检查后仅观察了30分钟,可能导致一些不良反应的遗漏;最后,该研究没有对急性类过敏反应发生率随碘对比剂剂量和注射速度降低的变化趋势,以及急性类过敏反应发生率在剂量或注射速度单独改变时的变化趋势做详细的探讨。需要今后的临床科研工作者进一步验证。

本文主要参考文献

1. Park HJ et al. Radiology. 2019, 293(3): 565-572.

2. Lee SY et al. Asia Pac Allergy. 2014, 4(2): 119–125.

3. ACR manual on contrast media, version 10.3. 2018.

4. Federle MP et al. J Comput Assist Tomogr. 1998, 22(3): 341–345.

5. Li X et al. Br J Radiol. 2017, 90(1070): 20160729.

本文由作者参考相关文献翻译整理,仅供学术交流使用。

留下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