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解读


European Radiology:碘帕醇370的肾脏安全性如何?


ICIM面临的问题

过去20年,大量文献报道了碘对比剂(ICM)使用后存在肾功能损伤的风险,并将这种肾损伤称之为“对比剂肾病(CIN)”。从各类临床数据来看,CIN的发生率存在较大差异,低至1-2%,最高可达33%。CIN风险的存在让放射科医师在临床实践过程中对于患者的诊疗和碘对比剂的使用或多或少存在一定的顾虑,可能导致最终诊断准确性的下降[1-5]。


ICIM带来的肾功能损失风险有多高?

2013年的一项meta分析表明,相比于没有接受ICM的患者,静脉注射ICM的患者的对比剂诱导的急性肾损伤(CI-AKI)发生率没有显示出统计学上的显著差异。而过去十年间,多项研究表明注射ICM后血清肌酐的变化反映的是自然波动,而不是“真正的”AKI。但这些研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体现在相关数据的收集缺乏统一性,包括ICM的用量、肌酐值以及注射ICM与出现AKI的时间顺序等[6-10]。


为了证明日常临床实践中使用ICM后真实的CI-AKI发生率,Pasqualina等人设计了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2019年,这项研究结果发表在欧洲放射学会(ESR)官方杂志European Radiology(ER)上[11]。


相关研究

这项研究一共统计了1541名患者,这些患者大多都是伴有各种合并症(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等)的老年患者,且30%的患者有过慢性肾脏疾病史。


Pasqualina等人对所有患者的疾病史和用药史信息进行收集,并根据估测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对这些患者进行分级,不同等级的患者选用不同种类的ICM:III级和IV级的患者使用碘克沙醇,余下的患者(I级、II级和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均使用碘浓度为370mg/mL的碘帕醇


使用对比剂前2-10天和使用后24-36h分别测定血清肌酐值,通过MRDR公式计算得到eGFR值,以量化患者肾功能的变化幅度。在该研究中,eGFR降幅≥25%被认定为发生CI-AKI。


研究结果表明,在1541名患者中一共出现33例CI-AKI,总发生率为2.1%(95% CI 1.5-3.0);在接下来一周的随访时间内,这33名患者的肾功能均恢复到了基线值。所有1541名患者有1340名患者(87%)使用的碘对比剂是碘帕醇370。


由此可见,与次高渗碘对比剂碘帕醇370相关的肾毒性事件发生率较低(即使是在包含一系列合并症和肾功能下降的患者中)。


注意点

值得注意的是,患者的用药情况会对统计结果产生较大的影响。比如说同时进行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CI-AKI发生率降低了80%;而同时进行抗生素治疗的患者CI-AKI发生率提高了3倍。今后的临床实践中,如果在进行对比剂辅助的影像学检查前能更多关注患者的用药记录,或许能将CI-AKI的发生率进一步降低。


然而,这项研究也存在着一定的不足。首先,入组的2271名患者包含一部分门诊患者,由于缺乏及时的追踪,最终统计的人数为1541人;其次,使用对比剂前后测定患者肌酐值的时间段不统一(使用前2-10天;使用后1-2天);最后,并非所有患者选择的碘对比剂都是碘帕醇370,对于肾功能分级为III级和IV级的患者仍选择了安全性更高的碘克沙醇。


注:本文由作者对相关文献整理、总结而来,仅供学术交流使用。


参考文献

1. Eng J etal (2016). Ann Intern Med 164: 417–424.

2. MehranR et al (2006). Kidney Int Suppl: S11–S15.

3. Vuurmans T et al (2010). Heart 96: 1538–1542.

4. Solomon RJ et al (2007). Circulation 115: 3189–3196.

5. Abe M etal (2017). Am J Cardiol 120: 2146–2153.

6. McDonaldJS et al (2013). Radiology 267: 119–128.

7. BruceRJ et al (2009). AJR 192: 711–718.

8. Azzalini L et al (2017). Can J Cardiol 33: 1225–1228.

9. Newhouse JH et al (2008). AJR 191: 376–382.

10. Wilhelm-Leen E et al (2017). J Am Soc Nephrol 28: 653–659.

11. Pasqualina et al (2017). Eur Radiol 29: 3927-3934.

留下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