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情况
患者男性,57岁,因进行性乏力3月余就诊。
初诊资料
-
血常规(2021-07-13)∶WBC 8.72*109/L,HB 44g/L,PLT 70*109/L。
-
BM细胞学(2021-07-20)∶分类见白血病细胞占21%,类型以M2可能。
-
BM流式∶髓系幼稚细胞约占有核细胞11.82%,主要表达CD33,CD38,CD64,cMPO,部分表达CD34,CD117,HLA- DR,单核细胞比例增高(约占有核细胞20.52%)。
-
BM活检:AML,CD34+ 20%,MPO部分细胞阳性。
-
白血病43种融合基因∶全阴性。
-
AML相关34种基因NGS检测∶检出RUNX1、SF3B1。
-
染色体(2021-07-22):46,XY[20]
诊断:急性髓系白血病AML(M2伴RUNX1,SF3B1突变,预后中危)
诱导及巩固治疗过程
1、诱导治疗:
2021-07-21地西他滨+HAG (共两疗程)
2021-09-16复查骨髓:白血病细胞占1%
评估:CR
2、巩固治疗:
2021-09-18 地西他滨+IAG(伊达比星 10mg d3/5/7+阿糖胞苷 15mg q12h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300ug) 14d
治疗期间的感染监测及处理
首次发热(T:39℃)(2021-10-02)伴严重粒缺:血培养,大肠埃希菌,予伏立康唑预防抗真菌,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抗感染。CRP 210.92mg/L,PCT 0.59ng/ml,血常规:0.22*109/L,HB 64g/L,PLT 16*109/L,用药后发热症状减缓。
再次发热(2021-10-06):血培养G,GM实验(-),CRP 150.9 mg/L
反复高热(2021-10-11):升级抗感染治疗为美罗培南+莫西沙星+替加环素
胸部CT(2021-10-15):两肺见多发斑片状、结节状高密度影及软组织肿块影。两肺多发斑片灶、结节及肿块影,部分病灶考虑真菌性感染可能。肺穿刺组织NGS:小克银汉霉菌
两性霉素B爬坡剂量应用,终剂量60mg/d,治疗过程中出现顽固性低钾血症,低蛋白血症。
胸部CT(2021-10-28):两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及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左肺上叶病灶空洞范围增大;左肺多发纤维灶。
胸部CT(2021-11-25):两肺见结节状高密度影及软组织肿块影,病灶内见空洞形成,两肺多发大小不等结节及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继续头孢哌酮舒巴坦、莫西沙星联合两性霉素B抗感染治疗。血常规∶WBC 3.69×109/L,Hb 73g/L,PLT 157×109/L,生化常规∶ALT 54 U/L,AST 55 U/L,白蛋白 33.4g/L,K+2.73 mmol/L,CRP 152.40mg/L。院外持续使用两性霉素B治疗。
治疗评价(2021-12-03):复查骨髓细胞学∶分类原幼细胞占5%,流式免疫分型∶原始细胞占3.26%,白血病相关表型细胞MRD细胞数为0.03%,院外继续抗感染,两性霉素B抗真菌治疗。
复发后的治疗过程
患者出现发热(2022-01-22):T:38.5℃,服用布洛芬后体温降至正常;后患者再次出现发热,体温38.2℃,自感喉咙堵塞,呼吸憋喘,面部发紫。血常规示∶ WBC 10.31*109/L,Hb 77g/L,PLT 38*109/L。
胸部CT(2022-01-25):两肺多发结节、团块影及斑片索条影。
骨髓细胞学(2022-01-22):分类见白血病细胞占50%
流式:原始细胞群占22.46%,主要表达CD117,HLA-DR,少量表达CD34。
染色体:46,XY[20]。
考虑为AML复发伴肝功能损伤,拒绝继续使用两性霉素B
血常规(2022-02-10)∶WBC 3.51*109/L,HB 72g/L,PLT 17*109/L。
下一步拟使用阿扎胞苷+维奈克拉(粒缺伴发热时停用)继续治疗,同时给予泊沙康唑+美罗培南+莫西沙星。
该患者未缓解,影像学显示病灶未缩小,下一步治疗计划需要进一步讨论及思考。
专家点评
(1)血液病为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发人群,治疗期间,免疫力极度低下,极易受毛霉菌侵袭。
(2)毛霉菌可侵犯多种组织器官,病死率极高,一篇纳入7例患者的血液病合并毛霉菌病后使用两性霉素B及泊沙康唑治疗的文献显示,患者总体预后较差(治愈2例,好转1例,死亡4例)。然而,该类患者早期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G试验和GM试验均为阴性,早期诊断很难,活组织检查是确诊的金标准。当临床不能排除时,即使用两性霉素B。
(3)泊沙康唑是二线药物,可用于对两性霉素B耐药或治疗失败的患者。两性霉素B的用药一般不超过1个月,可以考虑两性霉素B脂质体以提高用药安全性。
(4)抗真菌药难以穿透坏死组织,联合手术清创可以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特别鸣谢 蚌医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张平平
转载自:益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