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导语
河南某大学生突发脑出血因120接线员业务能力不足耽误救护车出诊,导致救治时间延搁,最终丧失年轻的生命。
面对年轻患者首发头痛,可能不仅是神经源性头痛那么简单了。

1
事件还原
> 5月17日上午10:27:56,河南大学大三学生彭某某打通120。
> 接线员张某与其通话八分钟尚未觉察彭某突发病情的严重性,并且未得到详细地址,故张某未向上级报告安排120救治。
随后大约2小时后,
> 12:15:52,调度班长代某接到彭某室友电话称彭某喘息困难,明确位置。
> 12:16:55,调派救护车出诊。
> 12:50,彭某君被监护转运至郑大一附院郑东院区急诊科抢救室。
初步诊断为:急性脑出血破入脑室、脑室铸形

(图片来源于互联网)
后因病情转变,抢救无效死亡。
针对小彭不治去世一事,引起了网络的热议。
调研显示,一般脑出血发病后,从呼救医疗急救服务到将患者送达急诊室的院前阶段需要25-40 min;而到达急诊后,在开始卒中亚型特异性治疗之前,还需要另外30-60 min完成分流、一般情况处理和神经影像学检查。
而患者彭某从发病到送达急诊室就已历近3小时。
2
Q
如果患者快点被送到医院能不能结局更好一些呢?
答案是能的。
因为脑出血治疗是有时间窗的。多篇研究报道显示在最佳救治时间窗内给予治疗,可提高抢救成功率和改善预后。
就此事件,患者属于自发性脑出血导致血液在脑实质内聚集,发病率仅次于缺血性脑卒中。另外值得注意的是,患者为年轻人,发病突然,以突发头痛为首发症状,很快出现昏迷,伴呼吸障碍,影像学证实为脑实质内出血合并脑室内出血,并且没有高血压病史。
这种病情最符合脑血管畸形合并脑出血,疾病本身致死率高达6-30%。
Q
脑出血老年发病和年轻人发病有什么不同?
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因情绪激动或本身高血压控制不良而突发;而年轻人多因生活方式和环境的改变和社会竞争压力的增加或脑血管先天性畸变导致。
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压力增加、生活方式改变和生活环境变化等,脑血管发病人群趋向年轻化,脑出血致死致残率高,及早发现和积极治疗有利于挽救生命。
在面对年轻患者因头疼来院就诊时,不少神经内科医生在门诊时会因其年龄较小而忽视,可能会诊断为神经源性头痛,予以止痛药回家治疗。
但是结合现状需警惕年轻患者脑血管病变的可能,需要排除年轻患者是否存在颅脑血管畸形引起的脑血管性头痛,以避免患者在日后出现脑出血突发的风险。因此,除了常规的病史采集排除高血压以及用药史,可酌情考虑以下几点:
1. 危险因素:肥胖和不良生活方式如吸烟、频繁饮酒(>2次/天);
2. 家族是否有脑部疾病史;
3. 对疑似脑出血患者尽快安排做MRI和CT(指南推荐A类1级证据)。
参考资料
[1] 丁香园:《郑州通报 120 延误救治结果,多起悲剧暴露急救系统缺陷》
[2] 中国新闻网:《网传大学生在120延误救治后去世,官方回应》
[3] 澎湃新闻:《郑州通报“120延误救治大学生”,问责5人”》
[4] 医患纠纷那些事:《资讯︱郑州:“120延误救治女大学生”事件 官方通报进展:多人被处分!》
[5]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中国脑出血诊治指南(2019)[J]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9,52 (12): 994-1005.
[6] 李琦.脑出血抗血肿扩大治疗时间窗及早期绿色通道的建立.中华神经科杂志,2021,54(09):979-9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