狮語专访|隋长江:人在房间里,心在身体里
在此|隋長江个展

The Present | Sui Changjiang Solo Exhibition


上海狮語画廊 

Leo Gallery Shanghai

艺术家 Artist|隋长江 Sui Changjiang

展期 Duration|2025.1.11-3.02

地点 Venue|上海徐汇区武康路376号武康庭内301室

Room 301, Ferguson Lane, 376 Wu Kang Road, Xuhui District, Shanghai



对话艺术家|隋长江

Q:首先请您介绍一下本次展出的作品和创作背景。

隋长江:这次展览主要展出了“身体”和“静物”两个系列的作品。“静物”系列描绘了我生活中常用的一些器具,在长时间使用这些物品的过程中,我和它们逐渐产生了一种联系,我经常观察它们,看的时间多了,有了感觉就把它们画了下来。“身体”系列的创作源于疫情期间与我太太长时间的在一起生活,产生了一些对亲密关系更深度的理解,于是创作了一些关于身体局部的作品。这些作品有一些是2024年新创作的,也有一些之前的,最早也就是从2022年开始,这次展览汇集的就是近三年的作品。


狮語专访|隋长江:人在房间里,心在身体里

展览现场‍‍

Q:您为什么偏好用放大特写视角进行创作,您是怎么理解这种创作方式的?


隋长江:从尺寸上看起来是放大,但我的理解其实是一种“靠近”。前面提到,我因为对亲密关系有了新的理解,通过每天的近距离相处,从相互陌生到走近彼此的心里,我用一种视觉上的靠近感,来表达心理距离的靠近。

Q:您之前提到,人眼观察物象时无法捕捉全景,所有的观看本质上都是局部的视角。对此,您是如何理解的?

隋长江:我们的肉眼所见范围其实非常有限,所谓“整体”都是相对的,而局部才是绝对的。我们只能看到局部,我们看不到完整的整体,哪怕我画一个人从头画到脚,也只能看到正面这一部分,背面的部分是无法同时看到的。在我的创作中,虽然画面表现的是局部,但我也尽量把它完整地呈现出来,是呈现出了一种画面的完整感,我只要达到我认为的画面的一个完整感,这样就够了。

狮語专访|隋长江:人在房间里,心在身体里

展览现场


Q:您在自述中也曾说过“‘我’的看到,也即‘我’与所画对象的关系”,在您看来,“观看”这一过程意味着什么?您希望观众如何看待您的作品?


隋长江:我的观看肯定是长时间的观看,而不是一扫而过。我会盯着看,因为要画它,所以这种长时间的注视和短暂的体验完全不同。当你长时间盯着一个东西看,它会慢慢在你眼前“放大”,仿佛比平时视觉中感受到的更大一些,你会看到更多细节。一个杯子里也有无限乾坤。

至于观众怎么看我的画,我觉得都可以。我会更重视非艺术专业人员的看法,一颗有感知力的心比专业知识更棒。有的画适合快看,有的适合慢慢看,就像我作为观众看画的时候,有些画真的能让我看上半个小时都舍不得离开。我希望自己的画是耐看的。


狮語专访|隋长江:人在房间里,心在身体里

展览现场

Q:您有很多作品从2022年一直到现在经历了反复地修改,是出于对画面不满意,还是因为新的感受或想法的加入?您如何判断一件作品是否真正完成?


隋长江:有些画从第一年开始创作,过一段时间之后我又拿出来画,有时候看着觉得某些地方有问题,就会调整修改,前前后后有可能经历了两三年。这个过程像写文章,不断地去修改它,有些不通顺的地方我就删掉、重新补充。直到最后整个画面是“通顺”的,我觉得就算完成了。修改前后内容上没有太大的变化,画面的核心内容和大的感觉其实一开始就确定了,只是随着观察的深入,我需要画面也更加深入一些,这样慢慢地完成。


狮語专访|隋长江:人在房间里,心在身体里

艺术家工作室


Q:您的创作经历了不同媒介的转换,包括雕塑、架上绘画、数码绘画等。您如何去选择最契合的媒介?

隋长江:每个材料都有它自己不可替代的那一部分,我对此很感兴趣,就是对材料自身的属性有好奇心。接触到一个我没用过的材料,尽管它可能是个常见的材料,但对我来说是新的,这会激发我的好奇心,给我一种新鲜感。想要去探索它跟其他材料的区别,了解它自身的特质,然后把它用到绘画里面。

Q:这次展出的作品中也体现了您对创作材料的独特运用,例如透明底色的亚麻布,其质感与传统中国画的绢本有着某种相似之处。

隋长江:对。基于我之前画宋画的一些经验,我有六、七年的时间专注于学习和临摹宋代绘画,包括对相关工具和材料的深入研究,系统地了解了不同的材料如何呈现不同的效果,以及如何通过它们更好地表达创作内容。

后来我发现亚麻布的质感与古代的绢有一些相似之处,同时,一些传统国画创作中的技法,例如留白,用在亚麻布上也非常合适。比如画面中皮肤的部分,颜色基本上来自亚麻布的本色,有时仅仅罩染上一层淡淡的赭石色就够了。这种用较少笔触达到理想效果的方式,正是我所追求的创作手法。


狮語专访|隋长江:人在房间里,心在身体里

展览现场

Q:对于中国传统绘画的兴趣是自幼开始的吗?有没有特定的时间、人物与流派,引领您走向这条美学道路?

隋长江:我从小学习绘画首先是从国画开始的,到后来上了美院就学雕塑,那时候还看不到像今天那么多真迹,大概零几年的时候,我开始接触到大量古代画作的真迹和一些特别高清的复制品,包括唐代、五代以及北宋、南宋的作品,这让我对中国画的认识发生了新的变化,又重新发现国画的魅力。

那个时候,我特别想认真再回去学习一下,于是就花了很多时间认认真真地去临摹,从材料到技法都学了一遍。这种传统绘画的作画方式,包括对绘画的理解,都会对现在的创作造成重要的影响,可以在我现在的这些作品里面找到痕迹。这种学习与小时候的记忆完全不同,是由自发的兴趣引领着我向古代的绘画学习,我希望理解那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到底“优秀”在哪里,并从中汲取创作的养分。

狮語专访|隋长江:人在房间里,心在身体里

展览现场


Q:您的创作注重刻画事物的细节、肌理以及光影效果。为什么选择从细节入手?这种对造型的关注是否受到过往雕塑创作经历的影响?


隋长江:确实有关系,但这种关系相对隐含,不是特别直观。但是你可以在我的作品中看到,比如我对衣褶和身体细节的处理,往往追求一种真实感,甚至是触感,而不是轻描淡写地虚化过去。因为在雕塑创作中,这些细节需要被具体表现出来,做了才有,没做就没有,是非常实在的,无法一笔带过。画画的时候我也是沿用了这种思维,就会画的比较实。不管是视觉中心还是非视觉中心的位置,我都会处理得真实而具体,这种方式是我观察事物的习惯带来的影响。


Q:您在创作时是否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方法论,或者已经非常熟悉自己的创作路径?

隋长江:应该说没有很成熟的方法,我是一个比较晚熟的人,总觉得创作还有很多可能性。在某段时间内,我的方法可能会相对固定统一,但时间长了,我就会觉得不够有意思,就会去寻找新的内容或者方式,不会一直围绕同一个主题进行创作。同时,我也没有对这个世界特别坚定的认知或理念,我始终认为,一切都在变化,所以我的创作也在不断调整和探索。

狮語专访|隋长江:人在房间里,心在身体里

展览现场

Q:展览命名为《在此》,这一名称同时指向“此刻与此地”的双重含义。选择这样一个具有哲学意味的词,是否与您对生命状态的某种理解或思考有关?

隋长江:“在此”是我的一个理想的状态,就是人在房间里,心在身体里——人在哪儿,心在哪儿,专注在当下的生活,就是这样。如果直接用“活在当下”会显得有些俗套,所以我选择了“在此”这个更简单直接的表达,包含了此时、此刻、此地的全部意境。

Q:接下来有什么创作计划?

隋长江:我想更多的走进自然、理解自然,我现在对自然有更加浓厚的兴趣。因为我10岁之前是在农村长大的,其实自然带给我的那种很美好的东西一直都在,然而,长大后慢慢地就离自然远了。小时候的生活状态里,其实很少有人工的、人造的东西,而现在处处都是人造的,我们离自然太远了。现在我觉得,还是应该多去亲近自然,多去理解自然,自然中蕴含着无穷的创造力和能量。接下来要画什么内容还没定下来,我只是想先走出去,去感受、去观察。


狮語专访|隋长江:人在房间里,心在身体里

展览现场


关于艺术家 | About the Artist

狮語专访|隋长江:人在房间里,心在身体里

隋长江 Sui Changjiang

隋长江,1982年出生于山东,2006年毕业于上海师范大学美术学院,获学士学位;201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获硕士学位。现工作生活于上海。

隋长江的艺术创作植根于日常经验,但并不拘泥于对生活表象的简单再现。他擅长通过对身边事物的观察与转译,探索物质世界与人类情感之间的微妙关联。在他的作品中,那些看似平凡的物件被赋予了一种独特的“偏离感”,呈现出游离于现实与记忆之间的陌生化质感。

隋长江的作品曾展出于北京、上海、深圳、香港等地的重要艺术机构,包括香港艺术中心、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刘海粟美术馆等。


Sui Changjiang, born in 1982 in Shandong, graduated from the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Fine Arts College with a bachelor's degree in 2006 and earned a master's degree from the Central Academy of Fine Arts in 2016. He currently lives and works in Shanghai.


Sui's artistic practice is rooted in everyday experiences but goes beyond simply replicating the surface of life. By observing and reinterpreting familiar objects, he investigates the subtle connections between the material world and human emotions. In his works, ordinary objects are given a unique sense of "displacement," creating a defamiliarized quality that seems to exist between reality and memory.


Sui's works have been exhibited in major art institutions across Beijing, Shanghai, Shenzhen, and Hong Kong, including the Hong Kong Arts Centre, the CAFA Art Museum, and the Liu Haisu Art Museum.


©文章版权归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留下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