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歆奕:灵光集”展览静场,蜂巢·生成|上海空间
Exhibition view of Yang Xinyi: Sensory Sonnet, Hive Becoming | Shanghai
“杨歆奕:灵光集”正在蜂巢·生成|上海空间展出中,展览至2024年8月20日,由蔺圣冰策划,集中呈现了艺术家新近艺术实践中的十余件绘画作品。展题“灵光集”引自阿尔图尔·兰波(Arthur Rimbaud)的同名诗集,同时也对应着艺术家的绘画方式与创作本质。错位的感官、加叠的意象以及含混的语义,杨歆奕于对漂泊生活与童年经历的断续回忆间,借模糊而富于隐喻性的图像,揭示感官世界背后的应和关系,在为某种更为混沌的原始感官体验赋予了可视形体的同时,完成了对个体历史的诗性编码。
Ⅰ.感官考古
“关于一件事的记忆,最先出现的可能是一串声音、一组画面。而如果想要重现那段记忆则气味将会是更为主要的感官。它比听觉、视觉更直观,特定的气味会勾连起特定的、独一无二的‘当下’。”
围绕个体历史展开的感官考古,是杨歆奕创作的基点。至于其过程,则与蛛网的织造异曲同工,无意识的书写将杨歆奕引向一处记忆、梦境与现实交叠的“空地”,而初落画面的笔触则好似蜘蛛结网时最初吐出的几缕搜寻落点的长丝,伴随心流飘荡,直至附着到某一具体可感的事物。或许是一个人、一件事、一座城,又或许是童年的记忆与恍惚的幻梦。固着的丝线不断延展、堆叠,并交汇成为一个个记忆的节点,将与之关联的感官体验与心灵悸动尽数收罗 。
▲
童年的城堡/ Childhood Castle
2024
布面油画/ Oil on linen
60x50cm
“画面中感官的考古最初源自于一份情感,对一件事、一个物、一座城或是某一概念的回忆。在这份记忆被定格在脑海的画布中时,关于它的气味和视觉上的色彩光影直接再现于脑海。每一个藏匿于整体之中的微小的变化都在冥想间被感知,接下来便被描绘于画布空间中的适当位置。这个位置服务于自己与整体——颤动的微光、细小的声音、或浓烈或寡淡的气味以及情感上的愉悦或不快——将它们堆砌、建立起来。记忆将被一步步地再现,它的每个角落、每个层次都在其中被挖掘、展示出来,形成一个崭新的、当下对记忆的再理解的编辑。”
▲
一棵诉说着风的树/ A Tree Telling About the Wind
2024
布面油画/ Oil on linen
60x50cm
/ / /
Ⅱ.建筑构架
尺幅的转变在将杨歆奕驱离了创作的舒适区域的同时,为感官的考古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在对先前经验的总结中,杨歆奕逐渐摸索出了一套全新的工作方式,即以意识为驱动,在画布之上同时开启无数联通历史、记忆与梦境的端口,进而在不同空间的跃迁间,搜罗感官记忆的碎片,拼凑起对某一具体事物的完整认识。
▲
漫游,和三座圆柱/ Roaming, and Three Pillars
2024
布面油画/ Oil on linen
200x108cm
“在此前创作小尺幅作品的时候,我通常会从一些小的细节入手,因为画面大小像是一本小说,可以仔细阅读每个句子的同时,一目十行,在描绘细节的时候就可以把它们视作整体的一个小架构进行创作,进而建立完整的整体。而当开始大尺幅作品创作的时候,我发现很难控制一个巨大的整体,尤其是我需要把画布铺在地上进行创作,从而没有办法在远处观察整体效果。于是我从一个小细节入手,确定整幅画的主题,然后再从这个小细节延伸向周围,初步形成一个对大整体的构建后,再回到画布中的各个空间,跳脱着去完成整个空间的创作。这种绘画方式一开始是很难以掌控的,有时会感觉到不同空间之间的叙事存在些许不连贯。但当逐步的刻画逐渐形成后,围绕着同一的主题去刻画的不同区域最终会以整合的方式联系到一起。”
至于褪去的植被及其下渐趋展露的建筑构架/神经网络似的结构,则源自杨歆奕对自然与生命、个体与整体间关系的进一步思考。她不再将生命视作独立的自然造物,转而将其置入由人际关系、文化经验、社会经济共同编织的网格,并试图以感官经验为抓手,于个体的回忆中透析社会背后的复杂结构。
▲
一个关于一座城市,雨,天空,和风的故事
A Story About a City, the Rain, the Sky and the Wind
2024
布面油画/ Oil on linen
150x100cm
“从对生物性的关注到建筑性的构架中,我发现我从对自然、对生命、原始的思考,逐渐过渡到对当下、人类社会结构及情感的构思。从记忆这个主题出发,一开始我把生命与情感当作是独立的、自然的产物,对自然的向往也引导我从中去寻找记忆中的原始的感官碎片,这些感官碎片就像是孩童时期对所经历的事物的本能的理解与认同。后来我逐渐开始探索一些记忆中深思熟虑的片段,比如《一个关于一座城市,雨,天空,和风的故事》这幅作品中,我在关于芝加哥这座城市的思考,那些影响我更多的、更重要的事与物,以及聚集成一座城市、一个群体的人的活动所产生的文化中,有意选取更具代表性的记忆,并将其织构成为一张裹挟着感官与思维的巨网。人类经过数千上万年的组织与智慧建造了各种各样的建筑、书籍、城市,其社会性的架构本身就是对人文的思考,我希望在我的作品中以一个个人的方式去体现这些思考。”
▲
诞生前的乐园
Paradise before Birth
2023
纸本油画/ Oil on paper
30x20cm
▲
从旋转秋千吹来的风的颜色
The Color of the Wind from the Giant Stride
2023
纸本油画/ Oil on paper
30x20cm
/ / /
Ⅲ.交叠时空
宏观/微观世界的并置,以及二维/三维视角的切换与叠加是杨歆奕近期创作实践的又一特征。在这里,扁平的水波勾连着立体的宇宙空间,月下水潭中的倒影映射着未知的微生物群落,杨歆奕有意模糊二维/三维的界限,并试图通过将三维的现实思维导入到二维表达之中,为扁平的记忆赋予可视的立体形体。至于散见于画面之中的窗口、纪念碑式的黑白斑块,则是联通画面不同表层以及画面内外两个世界的端口,与象征能量与意识的信标。
▲
音乐是通往宇宙的路/ Music is the Way to the Cosmos
2024
布面油画/ Oil on linen
150x100cm
“于我而言,二维是一种更为纯粹的表达,而三维则是想要展现出真实世界的样貌。儿时翻阅的小人书以及山水画册,将我引向一个个未知的、充满幻想的二维世界,并为我了提供了某种二维的观察、记录世界的方式,虽然那个时候还不够成熟。现在的我则更注重于现实,这是个三维世界,它有空间上的远近、可及与不可及。同时,心灵上的空间愈发充实复杂。于是我在创作中有意的将三维的现实思维导入到二维的表达中,将平面的记忆立体化。”
▲
月光下的夜曲/ Nocturne in the Moonlight
2024
布面油画/ Oil on linen
60x50cm
“我认为宏观与微观是同一种状态,只是被人为的按照肉眼所能观察到的范围划分为宏观与微观。每个人身上的细胞都是微观的、渺小的。在意识到这一点的同时,我开始对地理、天文等更为宏观的事物产生兴趣。比地球大出三百余倍的木星、较之银河还要大一倍的仙女星系等等也都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微观和宏观是相辅相成的,有了微观才有宏观,有了微观与宏观才有了生命和文化。在我的创作中,有时候细胞和星球有着相同的尺寸,或是藏匿于大空间中的各个角落,成为大空间的组成部分。不论宏观微观,它们的生命是有紧密的联系的、是同样宏大的,即便感官与情感上对它们还是有所区分。”
▲
泡沫和泥土/ Bubbles and Earth
2024
布面油画 /Oil on linen
150x100cm
“这些黑石与白洞从丰富多彩的“当下”世界中看似突兀的出现,其实是将整个空间延伸。比如白洞是将空间延伸到外部的、深层的门,白色代表着通道尽头光的集合,将现有的空间延展到另一个充满颜色和生命的空间。黑石则参考了《2001太空漫游》中的那块不可知的黑色方柱,实心的方柱虽未联通任一物理存在的具象空间,却是步向更复杂无解的内心/精神世界的符木。”
▲
雨/ Rain
2024
布面油画 / Oil on linen
150x100cm
关于艺术家
杨歆奕 | Yang Xinyi
杨歆奕,1998年出生于中国沈阳,2020年从芝加哥艺术学院获得艺术学士学位,2023年从皇家艺术学院获得绘画专业艺术硕士学位。杨歆奕将绘画看作通往内在真实的媒介,她以浅淡色彩描摹柔软线条,在画面上留下自我精神探索的轨迹。她的作品关注自然环境中的细微变化,反映自然对心理上的影响。杨歆奕的近期及即将到来的展览包括:灵光集,蜂巢当代艺术中心,上海,中国(2024);Attractive Tamashin RISURU Hall,立川市,日本(2024);怀旧之眼,秋冬空间,南京,中国(2023);Mothism,SEAGER Gallery,伦敦,英国(2023);Whispered Canvases: Part One,Silian Gallery,伦敦,英国(2023);Polyphonic,Crypt Gallery,伦敦,英国(2023);仰泳,Batsford Gallery,伦敦,英国(2023)等。
Yang Xinyi (b.1998) received her BFA from the School of the Art Institute of Chicago in 2020 and her MA in Painting from the Royal College of Art in 2023. Yang Xinyi sees painting as a medium that leads to inner reality. She uses light colours to depict soft lines, leaving traces of her spiritual exploration on the canvas. Her works focus on the subtle changes in the natural environment, reflecting the psychological impact of nature. Her recent and upcoming exhibitions include Sensory Sonnet, Hive Contemporary of Art, Shanghai (2024); Attractive, Tamashin RISURU Hall, Tachikawa City (2024); Nostalgic Eye, A/W Space, Nanjing (2023); Mothism, SEAGER Gallery, London (2023); Whispered Canvases: Part One, Silian Gallery, London (2023); Polyphonic, Crypt Gallery, London (2023); Backstroke,Batsford Gallery, London (2023).
©文章版权归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