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顶画廊|李汉威访谈及双个展“新绘画” “新传播”同期开幕现场

 

9月4日,李汉威个展“新绘画”与“新传播”于没顶画廊和上海chi K11美术馆开幕,分别展出全新创作的绘画和装置作品。在与画廊的文字对谈中,李汉威剖析两个展览创作逻辑的异同。

 

“新绘画”

展期:2022.9.4-10.23

地点:没顶画廊

上海市静安区曲阜路9弄下沉庭院负一层1号

 

 

 

展览现场,“李汉威:新绘画”,没顶画廊,上海,2022.9.4-10.23

 

Q: 这次画廊展览标题是“新绘画”。为什么这些作品是绘画?为什么它们是新的?

 

A: 画廊墙上的不是画,是展示页而已,或者说是看向画的本体的渲染视图,而绘画的本体存在于虚拟空间中。展墙上的手机里播放着渲染动画,让观众可以更直观地看见我的绘画。

 

 

渲染动画节选,李汉威《练习-001》2022,计算机工程文件

 

 

渲染动画节选,李汉威《练习-006》2022,计算机工程文件

 

“新”有两个含义。第一,绘画方式是新的:我画了很多单独的笔触,这些是物质性的,然后我利用摄像头将他们转化成一种非物质的形式,再拖拽到虚拟空间中,利用虚拟工具进行灵活的加工处理。我可以拉伸、压缩、扭曲、破坏、任意分配等等,并且所有这些都是反复可逆的。

 

第二,在上述过程中,绘画又产生了新的意义:我特意去除画面中具有明确指向性的部分,专注于工具本身的结构。这些虚拟工具不再是作为处理效果图的工具而存在,相反,这种处理的结果正是绘画本身的意义所在。

 

 

渲染动画节选,李汉威《练习-010》2022,计算机工程文件

 

 

渲染动画节选,李汉威《练习-013》2022,计算机工程文件

 

我通过这些“练习”,试图探究数字时代绘画在形式上的可能性,回应绘画如何在虚拟和现实交叠的世界中继续存在。

 

Q: 那么你在虚拟空间中画的是什么呢?

 

A: 我有意拒绝绘画对象的所谓意义,既摈弃社会观念的影响,也削弱艺术史叙事。这是因为,在我目前阶段,有“意义”的图像很大程度上是一种观念上的干扰。我的目的是探索一种新的绘画存在方式,所选取的形体、纹理、颜色都是不同的试验或“练习”,都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于这个目标。

 

 

渲染动画节选,李汉威《练习-014》2022,计算机工程文件

 

 

“新传播”

展期:2022.9.4-10.3

地点:chi K11 美术馆 5号厅

上海市黄浦区淮海中路300号K11购物艺术中心B3层

 

 

 

 

展览现场,“李汉威:新传播”,chi K11美术馆,上海,2022.9.4-10.3

 

Q: 装置展览“新传播”看上去由各种现成品组成,是从哪里取材的?

 

A: 装置作品的素材来源于互联网给我倾倒的各种信息,很大一部分是淘宝、微博等平台上大数据算法自动根据我的浏览记录所推荐的内容。具体来说,我这次选取的都是一些通过科技对人的身体与生活进行改造的物件。

 

 

李汉威《与卡戴珊同行》2022,纸、麻布、木材、不锈钢、现成品模型,尺寸可变

 

 

李汉威《过滤99.99%》2022,玻璃钢、纤维织物、树脂、漆,200 x 140 x 45 cm

 

Q: 你怎样处理这些原材料?为什么展厅最终的呈现效果给人“混乱”的感觉?

 

A: 我习惯在虚拟空间中处理各种信息与数据。对我来说,每一种空间经验就像五线谱上的一条线,我的工作就是在这个五线谱上划一个个音符,贯穿不同的空间经验。

 

在展厅最终的呈现效果中,我留下了整个展览在实施过程中的痕迹,让作品的界限变得没那么清晰,它们是散乱的,流溢到他处,有意制造一种“离谱”的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我试图去营造一种当下的人被动经历和处理大量倾倒下来的数据信息后,所产生的一种焦虑与崩溃的情绪。

 

 

李汉威《办公的秘密》2022(局部),木材、树脂、LED灯、不锈钢、塑料、色卡、UV打印、瑜伽柱、布料,尺寸可变

 

Q: 你同时开幕的个展“新传播”和“新绘画”分别展出装置和绘画作品,如何理解你过往以影像为主的创作与这次新作的关系?

 

A: 影像的创作培养了我不会从一个静止物体的角度思考问题。影像中用到的蒙太奇、灯光、镜头调度等等,都是在锻炼我对感光元件中图像的理解和处理方式。这种工作方法在我这里从图像转移到了对信息的编辑中来。这次的装置和绘画可以理解为过往的思路方法发展至不同层面的结果。

 

 

李汉威《奶油般化开》2022,树脂、儿童椅、不锈钢、木材,尺寸可变

 

Q: “新绘画”和“新传播”两个展览,在价值取向和判断上有何异同?

 

A: 如果要说几个系列创作的关系的话,那就是新技术、新工具带来了不同的使用方法、观察视角,它们又引起了新的意义。其中,“新传播”的现实指向比较明确,是我对当下社会现实的一次介入和反思;“新绘画”则有意模糊这种内容指向性,剔除价值判断,从形式和理论的维度,试图拓展绘画的定义。

 

©文章版权归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

 

留下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