塔比塔·雷扎尔无限渴望以人类的形态体验自身。她以艺术家、信徒、瑜伽修行者、助产师和农民等职业作为路径,以在自身和更广泛的地方彰显神性。作为一个永恒的探索者,塔比塔对“连接”的渴望在她的跨维度实践中得到了表达,这些实践将有机的、电子的和精神的网络科学视为治疗技术,以服务于心灵意识的转变。
她深入挖掘科学的想象力和神秘领域,拥抱数字的、肉体的和祖先的记忆,以解决影响身心的殖民创伤和能量失衡的问题。通过屏幕界面和治疗循环,她的作品旨在培养人类集体成长和团结的能力。塔比塔在法属圭亚那的卡宴市附近创作,她正在那里孕育AMAKABA中心——其愿景是在亚马逊森林中进行集体疗愈。塔比塔致力于成为世界的母亲。她的作品被广泛分享于全世界的美术馆,包括:巴黎蓬皮杜艺术中心、巴黎东京宫、圣保罗艺术博物馆、伦敦蛇形画廊、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纽约新美术馆、柏林的马丁-格罗皮乌斯博物馆、莫斯科现代艺术博物馆、芝加哥当代艺术博物馆、伦敦当代艺术学院、伦敦的维多利亚和阿尔伯特博物馆、丹麦国家美术馆、洛杉矶布洛德博物馆、纽约MoCADA、伦敦泰特现代美术馆、巴黎现代艺术博物馆,并曾在上海、广州、高知、雅典、柏林和悉尼的国际双年展上展出。 |
艺术家个人网站首页
图片来源 https://tabitarezaire.com/
塔比塔的祝福,艺术家个人网站截图
图片来源 https://tabitarezaire.com/prayer
塔比塔参与的社群合作项目,艺术家个人网站截图
图片来源 https://tabitarezaire.com/prayer
《潮汐深处》探索跨洋网络,研究水作为通信传导界面的政治和技术影响。从光纤电缆到沉没的城市、淹没的遗体、隐秘的航海历史和不容侵犯的信号传输,海洋是一系列复杂的通信网络的家园。随着现代信息和通信技术(ICT)在西方生活方式中变得无处不在并重新塑造全球化,进一步实现西方的统治,我们迫切需要了解塑造它们的文化、政治和环境力量。纵观承载和传输数字数据的海底光缆基础设施,我们会震惊地发现,这些光缆是铺设在殖民时期的航运路线道上的。海底掩盖了现代性的暴力行径,再次成为痛苦而又庆祝进步的界面。 |
塔比塔·雷扎尔,《潮汐深处》,2017,曲屏HD影像,19分15秒,影像静帧,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潮汐深处》将海洋作为黑人知识和技术的墓地进行导航。从亚特兰蒂斯到“中间通道”,或目前淹没在地中海的避难者,海洋深渊承载着痛苦、失落的历史和记忆,同时也为我们当前的电信提供了全球基础设施。互联网强加于非洲乃至更广泛的黑人的暴力,是否存在于其物理结构中?研究表明,水具有记忆和复制信息的能力,并通过其水流传播信息。我们这个世界的水蕴藏了哪些数据?除了创伤之外,水还隐藏着无数深奥的秘密:从有争议的起源,美人鱼、水神和蛇神等神秘的海洋生物,到水生猿人理论,以及在许多宇宙论中受到推崇的神圣水精灵。 |
塔比塔·雷扎尔,《潮汐深处》,2017,曲屏HD影像,19分15秒,影像静帧,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龙星如
最开始接触到塔比塔的作品时,我好像迅速在脑海中对她进行了一种分类(比如“网络艺术美学”),但随着对她的逐渐了解,包括知道她会自称为“艺术家—疗愈者—寻找者”,我意识到或许最适合用来形容她的创作的词是:自在。塔比塔对于不同类型的图像(从科学图像到CG制图再到手绘)的使用是非常自然和自由的,似乎并没有刻意去精细编排它们,这使得给她的片子通常会超出观众的意料。
塔比塔·雷扎尔,《潮汐深处》,2017,曲屏HD影像,19分15秒,影像静帧,图片由艺术家提供
可能因为我自己很喜欢阿丝特莉达 · 奈曼尼斯 ( Astrida Neimanis ) ,伊莎贝尔 · 思腾格斯( Isabelle Stengers ) 和凯伦 · 巴拉德( Karen Barad )等比较女性主义视角的写作,我比较能够共鸣《潮汐深处》的叙事方式,她既提出了我们的通信系统和历史中的殖民路线之间的堆叠关系——影片中出现的印象最深的一句话是“光缆是新帝国主义的硬件”,其次是“在过去鲨鱼袭击殖民者的船只,而今天鲨鱼热爱啃噬海底光缆”;又讨论了互联网的结构性问题以极其物理的、地理的方式被固定下来时,可能存在的种种危险。有趣的是她似乎并不希望仅仅去批判,或者说用我们很熟悉的那种语言去批判,而是正如塔比塔会自称“疗愈者”一样,在整部影片中,在她对于“水”作为一种技术、一种界面和一种通信接口的想象中,在对于我们和“水”的种种关系的描绘中,有一种温柔的、有希望的、原始的能量。
“山海运算,域间路由”展览现场,2023,长征空间,北京
武子杨
我第一次看到塔比塔的《潮汐深处》时,其实持有怀疑的态度。我一开始认为它又是一个在当今西方语境下十分流行的讨论身份政治和新殖民主义的作品——这个事情本身可能是没有错的,但我会特别警惕这样的作品在如今的非西方语境下(比如在中国展出时)它所传达的信息是否会过于单一,甚至变成了再一次的“殖民”。
塔比塔·雷扎尔,《潮汐深处》,2017,曲屏HD影像,19分15秒,影像静帧,由艺术家提供
我认为艺术作品应该保有足够的复杂性。但当我一遍又一遍地观看《潮汐深处》后,我觉得这个作品很妙的地方在于,它前一秒非常直接地用画外音严肃地批判现实,比如原作中说“电子殖民主义是指西方国家对数字技术的统治和控制”,“互联网再现了西方线下的种族、经济、政治和文化暴力和统治”等;下一秒又出现了流行元素(比如emoji、meme和流行歌曲);数字媒体/软件中的“水”(比如3D软件Maya里的各种“水”的模拟应用),以及带有神话色彩的部分(人鱼、水神和蛇精),把本身看似已经非常确凿和直接的信息“柔化”和复杂化。作品中,我触动最深的一刻应该还是当艺术家并置了三条完全相同的神奇三角路线:今天的海底光缆,19世纪的铜质电报电缆,和殖民时代使用烟草和大米交换黑人奴隶的航运路线,都是完全重合的由非洲、北美和欧洲构成的三角形,历史或许从未改变过。
“山海运算,域间路由”展览现场,2023,长征空间,北京
©文章版权归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