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绍强个展:仰观与俯察”展览现场
Exhibition view of 'Into the Immensity of the Cosmos: Wang Shaoqiang's Solo Exhibition'
仰观与俯察
——王绍强艺术的观看方法与语言逻辑
艺术家观看世界从来都不是一种被动的身体行为。它必须要有一个观看的对象,一个观看的视角。“观看”是作为观看者的艺术家积极主动地进行分类、整理、理解和再现事物的过程与身体动作。那种许多人渴望类似婴儿般纯真之眼的“原始”观看,因为不能向他人展示,属于纯粹个人的神秘主义经验,是我们永远无法知晓和证明的。所以迄今人类所能够知道和了解的“观看”,必然发生和存在于艺术语言的历史之中。艺术语言是一个对世界进行分类、整理、编码、理解和再现的复杂的逻辑符号系统。一个社会中的成员,总是依赖一系列法则、秩序、信仰、美学和价值观念来理解他们所处的世界和时代,所以反过来说,艺术家的“观看”不但受制于这些法则、秩序、信仰、美学和价值观念,而且也受制于语言、媒材、修辞手法、观念、模式和意象结构这样一些中介。
▲王绍强,深深翠景,纸本水墨,123 × 250 cm,2023
Wang Shaoqiang, Deep Emerald Scenery, Ink on Paper, 123 × 250 cm, 2023
王绍强的水墨艺术实验与探索,肇始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以来中国文化艺术界“文化寻根”热潮的余波。当时的中国当代水墨艺术发展,既要回应自“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文化民族主义的身份诉求;又要面对当代艺术普世化与全球化的所谓“当代性”压迫,进退维谷,处境异常尴尬。标榜传统笔墨的新文人画与急于进入当代的抽象水墨,可以被视为当时艺术思潮和创作的两个典型案例。基于对中国文化传统的热爱和信心,王绍强独具慧眼,逆流而动,观有品无,以一种打通中西古今艺术的胸怀和观今见古的文化立场,借鉴西方现代科学精神的利器,对中国水墨艺术、特别宋以后的文人画传统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反思,并在水墨艺术与地理学、地质学、人类学、考古学等学科的跨界互动和交融中,以当代艺术的视野从媒材、物理和制作性等维度,对传统进行了富于创造力和想象力的重构,发展出一套独特的视觉语言逻辑和艺术观看的工作方法。在王绍强的探索中,水墨文化传统的延续和激变在当下现实中构成了富有张力的两极。艺术家对世界的“观看”,也通过“仰观”与“俯察”的宇宙漫游,由神话进入历史,从仙境落入人间。
▲王绍强,紫峰III,纸本水墨,125 × 123 cm,2023
Wang Shaoqiang, Purple Peak III, Ink on Paper, 125 × 123 cm, 2023
王绍强将宇宙山川日月星辰视为真实可感的物质世界,必须经由具体可感物质媒介进行显示。他认为,在庄子讲的“判天地之美“与”析万物之理”这两个观察世界的维度中,天地之美藏身于万物之理中。只是宋以后的文人画传统张扬性灵,“物理”这个维度被削弱了。明清以后的中国绘画,特别是文人画,更多的是强调意象、写意、抒情或个性化的东西,写意、特别是大写意备受推崇。宋画以前匠作一路的传统实际上是被抛弃了,比如说青绿就被一些人认为是匠气、俗气的东西,不及文人画高雅。“五四”以来,蔡元培、徐悲鸿等人呼吁改造中国画,欲引进西方艺术所谓科学写实的体系,特别是学院主义那套东西,来改造中国画空疏不实的流弊,进而走向了另一种教条主义的极端。这些,都是没有真正从文化本体上理解中国艺术精神对事物的观照,实际上是要将“观看”和体物落实到对万物之理的分析之中,王阳明心学讲“格物致知”就是这个意思。读王羲之的《兰亭序》,我们知道魏晋人逍遥出尘的玄远之思,既是一种现实的逃逸之道,也是心与物游、万物同体的内在超越。王阳明说的“吾心即宇宙”,也并非单指一种物理世界的测量尺度。一张画也可以很小,但是观看者的胸中自有万千丘壑。
▲王绍强,亥时蓝溪II,纸本水墨,125 × 125 cm,2023
Wang Shaoqiang, Blue Stream After Nightall II, Ink on Paper, 125 × 125 cm, 2023
▲王绍强,阳关I,纸本水墨, 123 × 123 cm,2023
Wang Shaoqiang, Yangguan I, Ink on Paper, 123 × 123 cm, 2023
王绍强的作品特别注意这种整体观看的宇宙观和世界观,他的绘画是把整个自然宇宙作为一个生命系统和能量场来看待的。从中我们可以体会到一种山水互动之间的张力,山的巍峨守势与水的橫涯无际。石涛说:“山川万物之具体,……此生活之大端也。”(石涛《苦瓜和尚话语录》)其实在中国古代山川地理中,天象跟人文是相配的,五行与德政相配为“五德终始”。这是大宇宙和小宇宙的关系,是人的行为轨迹、自然运行与天道轮回的默契与默许。理解王绍强作品这是一个重要的角度,“仰观宇宙之大”是向外的求索,“俯察品类之盛”是往内的体察。在王绍强广州的“后山艺术中心”,他的作品与空间时间交织往还,可仰观,也可俯察,万有自在,每一件作品都自成一个完整的小宇宙。
▲王绍强,星系I,纸本水墨,123 × 123 cm,2023
Wang Shaoqiang, Galaxy I, Ink on Paper, 123 × 123 cm, 2023
▲王绍强,天际I,纸本水墨, 123 × 123 cm,2023
Wang Shaoqiang, Horison I, Ink on Paper, 123 × 123 cm, 2023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王羲之《兰亭序》)在王绍强的作品中,”观看“也是一种随时间消逝的身体行为、一个动作。古人没有如天文望远镜这样的科学观测技术,但他们的肉眼对“崇山峻岭,茂林修竹”这样的“品类之盛”看得很真切。通过心灵直观通达了“仰观”与“俯察”两个世界的维度。新技术革命以来,观看的通道繁多,人人都是艺术家。用智能手机拍照,各种技术的滤镜挡在了观看之前,我们看到的是技术控制的算法语言。王绍强作品的“观看”提醒我们,清除横在观者肉眼中间人文的、文人的、抒情的,还有国家主义山川叙事的话语屏障,让山川本身言说显现,在俯仰之间完成了一个观看维度的转向。“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王羲之《兰亭序》)也就是说,内心自足的仰望,不假外求,才有“品类之盛”的俯察与自得。这种天地人之间观看的角度转换,是微观与宏观,艺术、科学与想象力交汇的结果。王绍强的作品,用“物”与“理”的科学方法清出了那些迷信技术的魔障和无病呻吟的人文滥情,还原了山川宇宙的物理质地与结构。
王绍强把宇宙山川视为目视神遇“游观”的场所。游目驰怀,观乎四方。观物取象,立象尽意。《易传·系辞》说:“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在王绍强的作品中,“俯仰”之间的观察都被视为一种“观看”的行为,之所以依赖于“俯仰”行为的特定作用,是因为世间万事万物的奥秘,本来就难以为主体的平常眼光所把握,我们只有求助于“仰观”这种特殊的观照方式,才能惊鸿一瞥,窥见造物。
▲王绍强,大泽,纸本水墨,250 × 123 cm,2023
Wang Shaoqiang, Great Lake Marsh, Ink on Paper, 250 × 123 cm, 2023
王绍强艺术观看中的 “俯仰”,显然属于一种有意识地转动身体与目光的游动观看行为。通过这种观看,艺术家的自我方可穿透万物的外表,发现其在流动起伏的自然中蕴藏的深邃而难以觉察的节律与呼吸,观有品无。宗白华先生曾把这种古典观察与体验的方式上升到诗学与美学的高度。俯仰往还,远近取与,是中国哲人的观照法,也是诗人和艺术家的观照法。这种观照法构成了中国古典诗画中空间意识物感物态的特质。
从这个意义上讲,王绍强作品中的“俯仰”观看模式,既是一种美学的观照,也是一套自洽和自娱的语言逻辑。这种美学观照的功能和自洽的语言逻辑,意味着个体可以通过仰天姿势去游观天与地的开阔、博大与浩瀚无垠,感受到宇宙世界空间的无尽无限,我们也可以运用俯身姿势去细察大地万物的品类繁茂与丰盈,体验到世界物种的繁华。观王绍强的作品,有如遨游环宇,听任目光的上下游动和内在襟怀的纵横驰骋,使来自视觉与听觉的欢愉抵达一种感官欢娱的极乐之境。这种观看的体验堪称人生一世所能收获的莫大喜悦。有意思的是,2022年10月12日,在国际空间站执行任务的意大利女宇航员萨曼萨·克里斯托福雷蒂,在社交媒体上发布了一组太空摄影作品,配的就是王羲之《兰亭序》中描绘宇宙景观的句子:“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王绍强,游目骋怀,纸本水墨,348 × 960 cm,2023
Wang Shaoqiang, Gaze Files and Heart Expands, Ink on Paper, 348 × 960 cm, 2023
▲王绍强,游目骋怀(局部)
Wang Shaoqiang, Gaze Files and Heart Expands (Detail)
王绍强的艺术,把“俯仰”观看模式及其所产生的人生体验理想化为人生之至乐境界,也是其艺术心灵的物性表现。也就是说,王绍强艺术的“俯仰”观看模式、方法与语言逻辑所开创的日常生活方式,本身就就是一种艺术的物性表现。这是由“俯仰”模式所创造或形塑出来的自由心灵的挥洒方式,其作品不过是这种“俯仰”方法、模式的象征形式与物性符号,心手相应,无法而有法,天马行空,心与物游而不滞于物,这是心灵自由的表现,也是宇宙万物的法则与秩序。以心观物,以身观心,王绍强的艺术正在慢慢的通过或接近这样的自然法则和宇宙秩序。
策展人:管郁达
2023年7月1日
▲王绍强,天工I,白铜,230 × 129.8 × 25 cm,2023
Wang Shaoqiang, Work of Nature I, Bronze, 230 × 129.8 × 25 cm, 2023
▲王绍强,望北斗,纸本动态水墨,68 × 96 cm × 12,2021
Wang Shaoqiang, The Big Dipper, Ink on Paper & digital dynamic, 68 × 96 cm × 12, 2021
©文章版权归属原创作者,如有侵权请后台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