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为院内拜访有阻碍,很多企业为了更好管理销售,组织了规模化和高频的培训,大致包括两个方面:
一是销售技巧,通常用role play(角色扮演)来训练,这是模拟一对一拜访的场景,一对多就是科室会幻灯演练;
二是知识点关键研究数据的解读强化,通常由市场部给销售培训。
套路前,请认准时机或创造时机
企业的本意当然是好心,套路化的培训也没错,毕竟是前人经过大量的实践总结出来的精华,后人汲取来用会很受益。但是,你有没有发现——套路化的培训越来越不适应复杂的工作环境了。
比如说role play,无非就是教你要学会开场寒暄、探询、聆听、澄清、处理异议、缔结,相信大部分人都能够轻易学会。但在实际拜访场景中,你肯定会遇到很多情况,让现实不能够按你的预期进行。比如,客户上手术前的早访,时间肯定是不够的,这个时候哪怕再熟的客户,看着你认真学术拜访的样子,大概率内心也会嫌烦。
所以,说到这里,很多培训老师在培训你套路的时候,是不是没跟你讲认准时机或者创造时机的重要性?这跟寒暄完全是两码事。
另外,对不同性格的客户应该怎么样不同地表达对待,很多企业也是浅尝辄止很少涉及。
试想,现在很多医生接触厂家久了,对你的来意和所谓的学术套路是心知肚明,基本上在你开口的那一刹那,他就懂你后面要走的套路了,人家可能就笑着等你表演。那么如何表演让客户满意呢?
这就回到刚讲到的“认准和创造时机”。这需要你对医生生活、工作场景极度熟悉,并且对他的性格也要了解。试想,对着一个刚看完100个门诊号的急性子医生来说,直接说结果是不是比套路来得更令人舒畅?
电梯理论是否适用?
医药行业也汲取了很多行业销售经常用的拜访技巧,比如电梯理论,从而创造出了一分钟拜访的话术。我看过很多一分钟拜访的话术,那纯粹就是产品关键信息的堆叠。
1分钟代表你都觉得客户很匆忙,请问客户还有心思来听你讲学术,亦或者说听完记得住吗?
每个人都只关心自己认为重要的事,这才是用户注意力集中的地方。所以,用心把握对客户当下最重要的事,想办法帮助或者链接上,远比横插一脚突兀来个学术拜访更有戏。你帮上忙了,解决了客户的问题,自然客户愿意花点时间来接待你,倾听你的想法。
闲聊的效果超乎你想象
绝大部分的培训老师,肯定没有教你要学会闲聊。
闲聊,这个词看起来就不大登堂入室,甚至有点不学术。但是,根据笔者超过10年的观察经验,很多TOP Sales都是闲聊的高手。为什么会这样?
笔者发现,闲聊可以让客户和你互相了解,从而更加的熟悉彼此。试问,通过闲聊你对客户的生活、工作、喜好、圈子有着全方位地了解,你还怕没事情可以做吗?还怕不能做一些符合客户诉求的事吗?
闲聊,了解细节和信息,然后挖掘更深层次的需求和价值观,这就是一条通往TOP Sales之路。反过来,高手也会跟客户通过闲聊分享自己的一些细节、生活、工作,占据客户的记忆点,甚至可以打造自己人设标签,在这个IP时代差异化营销自己。
可惜,当下没有这种看起来很另类但很有必要的培训,所以只能靠各自的天赋和意识的觉醒。当然,如果能融会贯通医学场景里的各种问题去闲聊,那就是对闲聊极大地升华。毕竟,大家都喜欢一个渊博知识的人。
思齐俱乐部是医药人学习分享社区,为医药个人学习赋能。作者观点和案例仅供学习方法使用,不代表商业公司真实情况。
本文版权归思齐俱乐部(member_siqi)所有,未经授权,禁止转载引用。

专栏作者/黄宇嘉
医药行业观察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