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8日,GSK宣布高级副总裁兼研发负责人John Lepore已离职寻找外部机会。公开资料显示,John Lepore已在GSK任职近17年,担任GSK研发负责人超过5年。
与此同时,这家英国制药公司正在对其研发团队进行重组,其目的或许是为了提升临床后期研发效率。
当单一的裁员、剥离弱势资产带来的降本效果已逐渐不能满足药企发展需求,从底层逻辑改善研发效率成为全球各大TOP药企的最新战略。
GSK已将其研发部门分拆为三个独立的团队,分别专注于呼吸与免疫、疫苗与传染病以及肿瘤学研究,负责人皆已到位。
Kaivan Khavandi将从AI制药公司BenevolentAI离任,重新加入GSK,领导呼吸与免疫研发团队。此前他曾在GSK任职近3年,负责心血管、神经和新兴治疗领域临床开发。加入GSK前,他在辉瑞担任炎症与免疫临床研发负责人。
现任GSK高级副总裁兼疫苗研发全球负责人Phil Dormitzer将扩大其职权范围,兼管传染病研发。Phil Dormitzer于2021年12月加入GSK。此前,他在诺华工作8年任疫苗研发负责人,在辉瑞6年担任首席科学官负责RNA和病毒疫苗研发。
现任GSK高级副总裁、全球肿瘤学研发负责人Hesham Abdullah将继续担任肿瘤研发负责人。Hesham Abdullah于2019年6月加入GSK。此前,他在阿斯利康任职超过8年,负责免疫肿瘤研发。
GSK发言人表示,目前这些拆分只适用于研发团队,三大独立团队负责各种初始药物靶点研究和早期临床开发,如果某项研发管线进入临床三期,将由公司临床开发团队负责进一步的后期临床研究。
GSK首席科学官Tony Wood在公司内部邮件中表示,呼吸与免疫是GSK在科研方面取得突出成就的一个领域,将迎来重大的新突破,尤其是长效抗IL-15单抗Depemokimab(治疗哮喘)和Camlipixant(一种具有best-in-class潜力的高选择性P2X3受体拮抗剂,目前正在开展一线治疗难治性慢性咳嗽患者的III期临床试验)。
当被问及这些变化是否会带来裁员或项目削减时,GSK发言人表示,研发部门的绝大多数职位都没有变化。并补充说,自现任CEO Emma Walmsley上任以来,GSK研发投入增长了40%,去年的研发投入超过50亿英镑(约62亿美元)。
而当前的首要任务是加快研发产品的商业化,提升研发投资回报。
无独有偶,罗氏制药近日宣布的研发战略也将重点放在三期临床“把控”。
近五年来,罗氏制药临床三期成功率低于行业平均,2018-2022年的五年滚动平均值中,其三期成功率仅为58%,而同行的平均值为76%。
接连遭受了一连串三期临床研发失败的打击,包括TIGIT抗体联合疗法(NSCLC)、Tecentriq/Cabometyx(肾细胞癌)、阿尔茨海默病Aβ单抗等。
2017年至2022Q3罗氏失败的临床项目(来源:罗氏,丰硕创投整理)
上周研发日上,罗氏集团CEO Thomas Schinecker表示,“这说明我们把太多临床二期的风险放到了临床三期。其中一些项目或许应该更早地停止在二期阶段。”
他将三期临床成功率下滑的部分原因归咎于Tecentriq(T药),“为了迎头赶上PD-(L)1热潮,罗氏加速将其推动进入临床三期”。
尽管T药现在已在肿瘤治疗领域取得很大成功,但其间也出现了一些三期失败案例,包括 2017年在二线膀胱癌治疗中的一次重大冲击,差点让该PD-L1抑制剂的未来成疑。
因此,罗氏制药宣布了一项提升研发效率的全新战略。CEO Thomas Schinecker透露,罗氏制药已经设置了“更坚固的关卡”,以确保候选药物只有在极可能成功的情况下才能进入第三阶段试验。
“这个标准包括多个因素;数据的说服力如何?成功的概率有多大,价值有多高?因为你可能会根据这些因素采取不同的风险价值比。”
罗氏首席医学官Levi Garraway表示,目前对其三期管线进行更严格把关的“先行者”计划已经实施了一段时间,效果令人期待。
“宇宙第一大药厂”辉瑞也是变革研发团队策略的践行者。
2023年7月,辉瑞对其全球研发团队进行重组,重组后肿瘤部门将成为独立业务单元。同时,取消了首席开发官职位。
执行副总裁兼首席研发官William Pao将离开公司,寻求其他机会。原肿瘤及罕见病研发负责人Chris Boshoff将加入辉瑞管理层,担任执行副总裁兼首席肿瘤学研发官,负责辉瑞所有肿瘤产品线研发,并直接向CEO Albert Bourla汇报。
此外,辉瑞首席科学官兼全球研究、开发和医疗总裁Mikael Dolsten的职责将扩大到领导所有的非肿瘤类治疗领域,并该领域担任首席科学官、研发业务总裁。
近期一系列消息凸显辉瑞深度布局肿瘤学领域的雄心壮志。包括此前430亿美元收购ADC明星药企Seagen,加码ADC肿瘤管线。
辉瑞曾表示,交易成功后,Seagen的管线将使辉瑞的早期试验性癌症疗法产品线增加一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