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北京朝阳区桓兴医院  高丽珍 


 病史介绍

患者,女性,63岁。


2011年11月患者因“腹痛、血便”至我院就诊。2011年12月12日,行“右半结肠癌根治术”,术后病理提示:“(右半结肠)升结肠局限溃疡型中分化腺癌,可见脉管内瘤栓及神经浸润,伴少量粘液分泌。肿瘤侵透肌层达浆膜下脂肪,累及回盲瓣及回肠,结肠及回肠切缘未见癌。淋巴结未见转移癌(0/29),免疫组化示:MLH1(2+),MSH2(+),MSH6(3+),PMS2(1+)”,术后予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方案辅助化疗6个周期。


既往史:慢性乙型肝炎病史。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慢性病史。否认结核等传染病史。否认药物、食物过敏史。预防接种史不详。


家族史:父亲胃癌。


首次复发转移与治疗

2013年2月26日, 腹部增强CT提示肝转移,大小约0.6 cm。2013年3月20日,行超声引导下经皮肝脏肿瘤微波消融术,术后口服卡培他滨片治疗半年。此后定期复查。


一线治疗

2018年3月2日,增强CT提示双肺弥漫多发转移癌,大者约4.7×4.8 cm,位于左上肺,转移癌较肺癌伴肺内转移可能大。


2018年3月30日,行经皮肺肿物穿刺术,术后病理示:腺癌细胞,结合形态及病史,考虑肠道来源。同时,骨扫描示多发骨转移。


2018年4月19日起,给予贝伐珠单抗(400 mg,d1)+伊立替康(240 mg,d1)2周方案,共4个周期。期间复查疗效稳定。


2018年6月复查,与2018年3月2日CT比较示:双肺弥漫多发结节及肿物,部分较前略小,大者约4.4 cmx3.8 cm。多发骨转移,较前增多。患者肺转移缩小,骨转移增多,考虑换方案治疗。


二线治疗

2018年6月15日起,给予贝伐珠单抗(400 mg,d1)+雷替曲塞(4 mg,d1)3周方案,共4个周期。4周期后(2018年9月3日)复查,CT示双肺弥漫多发结节及肿物,较前缩小,现大者约3.9 cm×2.7 cm。2018年9月29日骨扫描示:符合广泛骨转移,同前对比大部分病灶摄取较前减低,考虑治疗后好转。


随后,继续给予患者贝伐珠单抗(400 mg,d1)+雷替曲塞(4 mg,d1)3周方案,第5~8周期治疗。8周期后(2018年11月27日)复查CT示:双肺弥漫多发结节及肿物,较前缩小,现大者约3.5 cm×2.5 cm;扫描范围内弥漫性骨转移伴成骨性改变,范围同前大致相仿。脑部MR增强未见明确转移征象。骨扫描示:符合广泛骨转移,同前对比大部分病灶同前相仿,部分病灶较前稍増浓,考虑治疗后改变。


贝伐珠单抗+雷替曲塞治疗过程中影像学图像变化如下图

合理选择化疗方案,最大化晚期结肠癌骨转移患者获益1.png

合理选择化疗方案,最大化晚期结肠癌骨转移患者获益2.png

合理选择化疗方案,最大化晚期结肠癌骨转移患者获益3.png

考虑患者大部分病灶基本稳定,建议可继续目前治疗。2018年11月27日后患者未再入院就诊,后续定期随访。


诊疗心得

本例结肠癌患者2013年发现首次复发转移,肝转移灶经局部消融治疗后得以良好控制。在2018年时隔五年新发肺转移、骨转移,患者早期辅助治疗与局部转移灶治疗后接受过奥沙利铂、卡培他滨治疗,一线治疗给予贝伐珠单抗抗血管治疗联合伊立替康4个周期,肺部病灶好转,骨转移灶增多、骨痛症状较前略明显。


二线治疗继续给予贝伐珠单抗抗血管生成治疗,同时考虑既往用药情况将化疗方案更换为雷替曲塞。在治疗过程中,患者大部分病灶摄取较前减低,考虑治疗后好转,这也说明雷替曲塞化疗方案能够为肠癌骨转移患者带来获益。

留下评论

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